漢語漢字

我,漢語常用字,讀作wǒ,最早見於甲骨文,其甲骨文本義指奴隸社會裡一種用來行刑殺人和肢解牲口的兇器,後由本義衍生出“手持大戉,吶喊示威”等意;但到了戰國時代,“我”字本義所代表的兇器被後起的更優良的兇器淘汰,於是“我”字在漢唐以後便被普遍地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使用,所以《說文解字》解釋為“施身自謂也”,此意沿用至今,且字音不變。

字源演變


圖(A)是甲骨文里的“我”字,像把有柄有鉤的古代武器——大斧,斧口有一排鋒利的鋸齒。這是奴隸社會裡一種用來行刑殺人和肢解牲口的兇器,叫作wǒ,古代也有人把這種鋸斧叫作“錡”。
這個象形字,在周代早期的金文(圖B)里,還保留了這長柄鋸斧的形象,只是斧柄下面多了個腳鉤,鋸齒也簡省到只餘三齒了。可是,到了晚周的金文(圖C),“我”字的構形便開始訛變了:斧柄的頂鉤變為丫叉形,斧柄的腳鉤變為斧輛中部的斜撇,而鋼齒也只余兩齒,斧柄也更往右彎了。
發展到秦代小篆(圖D)時,訛變更大:斧身和鋸齒竟變成了圖(D1)的形式,斧柄和上下鉤竟變成了圖(D2)的形式,已完全看不出“我”是鋸斧的原貌了。
後來,這個象形字便在小篆的基礎上發展為圖(E)的漢隸,從先秦文字的線條化變為筆畫化,以點、橫、撇、捺、挑、鉤等基本筆畫代替了圓勻連轉的線條。至於圖(F)的楷書,則是從漢隸的形體發展過來的。
“我”這種奴隸社會殺人的兇器,到了戰國時代,被後起的更優良的兇器淘汰;於是“我”字在漢唐以後便被普遍借用來作為第一人稱使用,還是讀作wǒ,字音至今不變。(先秦乃至漢唐以前,第一人稱,是用“吾”“予”“余”等字表示的。)但詞性卻已由名詞變作人稱代詞,而“我”是殺人兇器的原義便早已不為人所知了。
我

基本釋義


●我
◎ 自稱,自己,亦指自己一方:~們。~見(我自己的看法)。~輩。~儕(我們)。自~。~盈彼竭。

詳細釋義


◎我 wǒ
〈代〉
● ● (會意。從戈,從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義:兵器。基本義:第一人稱代詞)
● ● 自稱;自己 [I imy;myself]
我,施身自謂也。——《說文》
觀我生。——《易·觀卦》
萬物皆備於我矣。——《孟子·盡心上
● ● 又如:我行(我這裡);我身(我自己;我這個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見猶憐(形容女子容貌姿態美麗動人);我家(自己。我們家);我儂(方言。我)——按:上古時代,“吾”和“我”在語法上有分別。“吾”不用於動詞後面作為賓語
今者吾喪我。——《莊子
● ● 己方;己國 [we;our]。如:敵我友;我每(我們);我伲(方言。我們);我曹(我們);我輩(我等,我們)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施身自謂也。或說我,頃頓也。從戈從。,或說古垂字。一曰古殺字。凡我之屬皆從我。,古文我。五可切〖注〗徐鍇曰:“從戈者,取戈自持也。”(我)施身自謂也。不但云自謂而雲施身自謂者、取施與我古爲㬪韻。施讀施捨之施。謂用己廁於衆中、而自稱則爲我也。施者、旗貌也。引申爲施捨者、取義於旗流下也。釋詁曰。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又曰。朕子躬身也。又曰。台朕賚畀⺊陽予也。或以賚畀卜予不同義。愚謂有我則必及人。故賚畀卜亦在施身自謂之內也。口部曰。吾、我自稱也。女部曰。姎、女人自稱姎我也。毛詩傳曰。言、我也。卬、我也。論語二句而我吾互用。毛詩一句而卬我襍稱。葢同一我義而語音輕重緩急不同。施之於文若自其口出。或說我、逗。頃頓也。謂順側也。頃、不正也。頓、下首也。故引申爲頃側之意。賓筵。側弁之俄。箋雲。俄、傾貌。人部曰。俄、頃也。然則古文以我爲俄也。古文叚借如此。從戈。合二成字不能定其會意形聲者、以字不定爲何字也。五可切。十七部。、古文也。當作。在十七部。然則我以爲形聲也。一曰古文殺字。我從殺、則非形聲。會意亦難說也。殺篆下載古文三。有一略相似者。凡我之屬皆從我。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俄上聲。【說文】施身自謂也。【廣韻】已稱也。
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我
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又【韻補】葉與之切,音台。【揚子·太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又葉阮古切,音五。【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篆文我。

近義辨析


我、吾
“我”和“吾”都是第一人稱代詞,但在上古用法有些不同,“吾”作主語、定語,不作賓語;“我”作主語、定語,也作賓語。《莊子·齊物論》:“今者吾喪我。”其中“吾”作主語,“我”作賓語。普通話只用“我”,不用“吾”。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我”字形對比 
書法欣賞
我
我
我
我
我
小篆“我”隸書“我”楷書“我”行書“我”草書“我”

音韻彙集


字頭小韻聲符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
上古音系
廣韻五可上聲
蒙古字韻上聲
中原音韻歌戈開歌戈上聲
洪武正韻五可十四哿、歌上聲
分韻撮要第二十三科火、貨陽上

音韻解釋


古代“我”讀[ŋa]音,在客家話中完整保存了下來。很多地方聲母仍讀作[ŋ],例如陝西話讀[ŋɤ]。“俺”是“我”字的衍生,有的山東話讀[ŋan],有的因為丟失[ŋ]聲母,變成了[an]。明朝時北京話“我”的韻母已高化成[ŋo],接著聲母脫落,就成了[uo]。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超我、敵眾我寡、非我、理想自我、你東我西

相關成語

彼竭我盈、彼眾我寡、故我依然、還我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