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村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舊鎮鎮下轄村

舊城村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舊鎮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原名城內,以在舊鎮城城內得名,城原為鄭氏族人於明嘉靖間為防倭而建,而舊《漳浦縣誌》又記為漳州知府施邦曜所倡建。

村徠位於舊鎮的西南部,漳浦海岸線的中點,舊鎮港邊。東鄰城外村,西鄰林美村,南鄰舊鎮港及郭厝村,北隔山地與苑上村相鄰。舊鎮宋代已成集鎮,名敦照鎮,土名牯鎮,別稱古鎮,明代稱舊鎮。清末為通商重鎮,民國15年通汽車,民國20年為龍詔(漳州至詔安)公路要站,支線通佛曇。現漳東線公路與山舊線公路在村境交匯;漳詔高速公路在村境設互通口。

政區沿革


舊城村民國時期為鎮西、鎮北二保,是舊鎮鎮政 府所在地。新中國初期屬第四區(舊鎮區)所轄舊鎮鎮。1958年9月成立屬於舊鎮公社的城內大隊,1981年11月為避免與湖西公社城內大隊同名,改名舊城大隊。1984年9月改為舊城村,轄城內、打墘、樓仔3社(自然村)。現總人口1004戶,4036人。

姓氏及人口


城內社,820戶,4036人。主要姓氏鄭,有749戶,3013人。其他王、張、劉、鍾、潘、柯等姓共71戶,233人。鄭姓遠祖河南固始縣沙鎮人,入閩居興化,傳裔永定,再傳南安雙路口。城內鄭姓始祖景華、景忠於元末至正二年(1342年)自南安雙路口負父親光德遺骨來舊鎮開基。祠堂“通德堂”。
打?社,134戶,560人,以鄭姓為主,有113戶,491人。其他姓氏邱、廖、陳、張、吳等21戶,69人。鄭姓由城內社分傳而來。廖姓為老住民,清代出一名總兵(名失記)。
樓仔社原名雨傘樓仔,50戶,213人,以鄭姓為主,46戶,203人。林姓4戶,10人。鄭姓由城內社分傳而來。

經濟狀況


全村有耕地629畝,其中水田529畝,農地100畝,山林綠化約千畝。主要農產品稻穀及荔枝、龍眼、香蕉、桃李等水果。水果年產量約2萬擔。以機動車從事運輸者50戶,第三產業從事者300多人,外出打工者400多人,經商者100多人。個私企業主20多人。

基本設施


改革開放以來,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現多數人以液化汽或煤為烹飪燃料,以摩托車代步,個別家庭有轎車。電視機及電話機基本普及。城內社飲用自來水,打墘、樓仔二社飲用井水。
舊鎮中心小學設在本村,設41班級,學生1736人,教師101人。本村學童全部入學。村委會於2001年投入資金近百萬元,為學校改善設備。歷年來全村有大專畢業生100人,中專畢業生50人。
徠村投入20萬元,建4條水泥路面的主要村道,共長1000米。投入60萬元建村部,包括村委會辦公室、計劃生育服務室、婚育指導室、民兵營部、共青團和婦聯辦公室、黨員活動室、會議室等,建築總面積1248平方米。

風俗文化


村民大都信佛及民間俗神。少數信基督教,有教堂。神廟有祀陳元光部將李伯瑤的“輔勝公廟”,祀關羽的“帝君廟”等。
2000年投入12萬元擴建舊城老人協會活動場所,面積達800平方米,設有娛樂體操場、康樂球場及象棋、麻將、紙牌等娛樂項目。

文物古迹


海屋,古代文人逸士養靜之所,巨石累累,下臨大江,石洞中建小佛室,有亭有池,有摩崖石刻多處,是遊覽勝地,今闢為老人活動中心。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雨傘樓,亦稱樓仔樓,在雨傘樓仔社(簡稱樓仔社),清代建造的雙圈圓土樓。?大廟,祀輔勝將軍李伯瑤及廣平尊王吳漢等,已修葺一新,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帝君廟,在“海屋”旁,祀關羽,廟側有清代碑刻一道。原廟坐東向西,正對十秀街,今改為坐北向南,面朝海港,更加風光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