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卡古托寺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賽卡古托寺,又稱桑喀古托寺,位於西藏山南地區洛扎縣色鄉徠鄉政府所在地南面約600米處,所在位置海拔3700米,為噶舉派寺院。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公元1080年前後,由西藏著名佛學大師瑪爾巴出資,命弟子米拉日巴修建碉樓,經米拉日巴千辛萬苦修築了色喀古托(意為“九層公子堡”)和碉樓下的噶哇久尼殿(意為“十二柱殿”)。到了16世紀上半葉,噶舉派大學者巴哇·祖拉陳哇對該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擴建,從而形成了現在的規模。據說擴建所成的杜康大殿的壁畫就是祖拉陳哇親手所繪。
賽卡古托寺位於洛扎縣色鄉所在地,距今有900多年歷史,距縣城43公里,佔地面積4700多平方米,坐東朝西,海拔3700米,為噶舉派寺院。該寺主供佛為釋迦牟尼和瑪爾巴大譯師,於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賽卡古托寺以一座宮殿為標誌,這座宮殿外觀方正、高達九層,因此而得名“賽卡古托”(“賽”意為公子,“卡”意為堡,“古托”意為“九層”),也稱“九層公子堡(塔)”。寺內現存大量壁畫,其中以西藏四大繪畫家之一門當畫派祖師門拉頓珠嘉措(唐卡鼻祖)所畫的瑪爾巴大譯師及米拉熱巴尊者的畫像等壁畫最為珍貴。還有噶舉派大學者巴俄·祖拉陳哇等人的手跡。壁畫從年代上看早晚不一,主要保存在賽卡古托古堡、杜康大殿的經堂和佛殿、密宗殿、江久拉康、拉瑪拉康等建築中。
寺內還珍藏有大量吐蕃時期的手寫經書和米拉熱巴靜修時戴在頭上的“多供”一一石制酥油燈;白瑪林巴大師挖掘出來的金剛手父子像;有關米拉熱巴尊者傳記的唐卡;瑪爾巴和米拉熱巴師徒等噶舉派諸大師的雕塑和他們使用過的許多有重要考古價值的佛教法器。該寺被信教群眾認為是積蓄福澤的一塊神聖之地。該寺建築風格獨特,在佛教建築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徠賽卡古托寺座西向東,平面呈方形,外有圍牆環繞,東西長98米,南北寬48米。寺內主殿為被稱為噶哇久尼的大佛殿,寺內正中有九層高,達28米的碉樓,樓頂用金頂,另有僧舍等建築。

建築特色


賽卡古托寺
賽卡古托寺
杜康大殿位於古堡西側,傳為公元16世紀上半葉,由巴哇·祖拉陳哇所建。杜康大殿前有二柱迴廊。扣除迴廊為30柱經堂,經堂四壁皆繪有壁畫,經堂後為4柱佛殿,佛殿西有一間兩柱的密宗殿,內塑有各種密宗神像,像高2.4米左右,神像大都血口獠牙,面目猙獰恐怖,披人皮或獸皮,掛飾人頭等。杜康大殿二層為僧舍及庫房等。

建設背景


到了16世紀上半葉,噶舉派大學者巴哇·祖拉陳哇對該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擴建,從而形成規模。據說擴建所成的杜康大殿的壁畫就是祖拉陳哇親手所繪,五世達賴執政時噶廈政府規定對該寺每一繞迥進行一次維修。公元1944年桑珠寺的活佛主持了該寺最後一次維修。

文化活動


五世達賴執政時噶廈政府規定對該寺每一繞迥進行一次維修。公元1944年桑珠寺的活佛主持了該寺最後一次維修。這次維修以後,色喀古托寺開始了以格魯派教法為主的佛事活動。色喀古托碉共九層。一、二層地下室及儲藏室;三、四、五、六、七層為原來的建築,八、九層是公元1985年重建的。除一、二兩層,各層均供有佛像,各層面積的三分之一均為樓梯部分。梯道左右相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