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馬加的結果 展開

馬加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馬加(1910.2.7—2004),滿族,中共黨員,中國作協會員。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原名白永豐,曾用名白曉光,筆名馬加。1910年2月27日生於遼寧省新民市遼河東岸的弓匠堡子村。1925年進入新民文會中學讀書,“五卅”運動時曾參加學生罷課。

人物生平


馬加[中國作協會員]
馬加[中國作協會員]
馬加1928年秋,考入東北大學,接受了進步青年和革命文學的影響。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流亡到北平。1932年參加反帝大同盟讀書會。1935年加入左翼作家聯盟。在北平期間,創作詩歌《火祭》、中篇小說《登基前後》以及短篇小說多篇。“七·七”事變后,繼續在關內做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到延安。秋季,從陝北公學畢業,被分配到陝甘寧邊區搞創作。1941年調到文藝界抗敵協會,同年加入中國共黨。1942年應邀參加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在延安期間,分別在《穀雨》、《解放日報》發表短篇小說、散文、特寫,並連載長篇小說《滹沱河流域》。

個人成就


馬加[中國作協會員]
馬加[中國作協會員]
抗戰勝利后,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隨同幹部隊返回東北。1946、1947年參加土改運動。土改后,創作了中篇小說《江山村十日》。1959年發表中篇小說《開不敗的花朵》。這兩部中篇小說在全國第一、二、四次文代會上得到充分肯定。《開不敗的花朵》被譯成英、德、日、蒙四國文字。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隨中國人民志願軍到朝鮮,1954年出版長篇小說《在祖國的東方》。農業合作化期間,創作了長篇小說《紅色的果實》。“文化大革命”期間,走“五七道路”到昭盟寧城縣偏僻山溝。粉碎“四人幫”以後,1983年出版長篇小說《北國風雲錄》受到評論界和讀者好評,獲得了遼寧省政府文藝作品一等獎。1985年出版長篇小說《血映關山》。1996年發表了長篇回憶錄《漂泊生涯》。

社會評價


馬加走了一條追隨革命的人生道路,反映革命的創作道路。馬加曾任東北作家協會主席,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遼寧分會主席。現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理事,遼寧省文聯、遼寧省作協名譽主席。他的作品,以強烈的時代感,鮮明的地方特色,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純熟的群眾語言,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現任中國作協遼寧分會主席、遼寧省文聯主席。

著作書目


第三時期(長詩)1936,北平文學導報社
登基前後(中篇小說)1936,上雜;又名《寒夜火種》,1963,春風
滹沱河流域(上下冊,長篇小說)1947,作家書屋
江山村十日(中篇小說)1949,東北新華書店
雙龍河(短篇小說集)1950,三聯
開不敗的花朵(中篇小說)1950,東北新華書店
在祖國的東方(長篇小說)1954,作家
新生的光輝(短篇小說集)1955,作家
友誼散記(散文、通訊集)與申蔚合集,1956,上海文藝
過甸子梁(短篇小說集)1959,春風
杏花開種棉花(短篇小說)1960,春風
紅色的果實(長篇小說)1960,作家
幸福的時代(散文集)與安波等合集,1962,春風
祖國的江河土地(散文集)1979,春風
馬加文集(第5卷)1983—1986,春風(未出齊)
北國風雲錄(長篇小說)1983,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