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東北大學的結果 展開
東北大學
省屬公辦高校
東北大學(NortheasternUniversity),坐落於遼寧省瀋陽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遼寧省、瀋陽市三方重點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了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21世紀學術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高校,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理事單位,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辦校史略
1922年春,張作霖命奉天省長兼財政廳長王永江籌辦東北大學。原國立瀋陽高等師範學校改辦為東北大學理工科,原文學專門學校(原奉天法政學堂)改辦為東北大學文法科。校長由王永江兼任,學生480餘人。文法科設中國文學系、英文學系、俄文學系、法律學系、政治學系;理工科設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土木工學系,機械學系,並成立東北大學籌委會。
1923年4月19日,奉天省公署頒發“東北大學之印”,4月26日正式啟用,東北大學宣告成立,時任奉天省省長王永江為首任校長。
1923年10月24日,東北大學正式開學。學校仿德國柏林大學設計,王永江校長親題“知行合一”為東北大學校訓。在學校附近另開設東北大學工廠,佔地200畝,供學生實習使用,聘留學德國歸來的楊毓楨博士任廠長。剛剛誕生的東北大學已經開始運用現代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啟迪學生思想,豐富學術文化。
1925年9月,理工大樓、教授住宅、學生宿舍及相應的附屬設施竣工。校園內,理工科大白樓、化學館、紡織館、圖書館、大禮堂、實驗室、漢卿南、北樓、教授住宅東西新村和當時亞洲最大的體育場鱗次櫛比,建築宏偉、壯麗輝煌。
1927年11月,奉天省省長劉尚清兼任東北大學校長,踵事增華,歷有建設。
1928年8月16日,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過去兩個多月,剛剛接替其父張作霖主持東北軍政的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繼任東北大學第三任校長,並提出了“研究高深學術,培養專門人才,應社會之需要,謀求文化之發展”的辦學宗旨,先後捐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遺產約180萬銀元,用於擴建校舍、高薪禮聘著名學者、購置國外先進實驗設備、資送優秀學生出國。當時,學校設立了理、工、文、法、教育等較為齊全的學科,各學科學會迅速發展起來。文法科成立自治會、夏聲社、社會科學研究社;工學院成立礦學會;理工預科成立英語研究會;理學院孫國封院長為促進科學進步,發起科學教育協進會。這一時期,英、法、美等國家的學者、專家紛至沓來,進駐東北大學講學與交流。
校園風景圖
1929年7月1日,東北大學第一屆畢業典禮,張學良校長向120名學生頒發畢業證書,授予學士學位。各系畢業成績第一的學生還由學校選送英、美、德等國留學深造。同年秋,文法兩院學生遷入北陵校區。張學良校長重金禮聘,廣招良師,章士釗、梁漱溟、羅文干、馮祖荀、劉仙洲、黃侃、劉半農等一批名師執教東大。張學良校長對體育教育也異常重視,增聘體育教員,組織學生代表隊參加各類體育比賽。
1929年,第14屆華北運動會在東北大學舉行,東大破8項全國紀錄,奪得男子田徑賽第一名。東大足球隊、籃球隊還遠征日本進行比賽。東大學子以其強健的體魄駁斥了“東亞病夫”的謬論。
1930年秋,東北大學已發展成為設有6個學院24個系8個專修科,在校學生3000人,舍宇壯麗、設備先進,經費充裕,良師薈萃,學風淳穆的國內一流高等學府。
正當學校蓬勃發展之際,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一夜之間佔領瀋陽,東北大學成為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破壞的第一所大學。校舍被日軍佔領,設備圖書損失殆盡,著名學者嚴重流失,學生流浪他鄉,學校一夜之間變成流亡大學。全校師生悲憤已極,被迫走上流亡之路。10月,東北大學在北平勉強複課。
1932年7月,張學良校長出資8000銀元資助東北大學學生、百米全國紀錄的保持者劉長春參加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1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7月30日,劉長春手執中國國旗闊步走在奧運會開幕式上,成為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的唯一運動員。
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市學生救國聯合會組織發動了“一二·九”學生抗日愛國運動,東北大學成為“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的先鋒隊和主力軍,並在其後又舉行了“一二·一六運動”示威遊行。在學生抗日愛國運動中,東大師生衝破手持大刀的軍警包圍,孤軍出動,從崇元觀到西四北大街,再到東郊民巷。他們冒著嚴寒,一直堅持到夜晚,成為鬥爭中的主力和先鋒。鬥爭中,東大學生中有四十多人被捕,張學良校長寫信營救出被捕同學。“一二·九運動”標誌著中國知識青年愛國運動走向新的歷史時期。
“一二·九”運動以後,華北局勢危在旦夕。“華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在北平各大學紛紛外遷。
1936年初,東北大學工學院率先遷往西安,成立西安分校。正在西安任職的張學良將軍,籌資15萬元,修建東北大學校舍,並在禮堂基石上題詞:“瀋陽設校,經始維艱;至‘九一八’,懆遭摧殘,流離燕市,轉徙長安,勖爾多士,復我河山!”,告誡師生不忘復土還鄉的責任。
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運動”周年之日,西安一萬多青年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的請願遊行,東北大學西安分校的學生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面,高呼:“停止內戰,團結抗日”、“槍口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打回老家去!”等口號向臨潼進發。張學良校長聞訊驅車趕上學生請願隊伍,告訴學生,“你們的願望也是我的願望,前面已經有憲兵架上機槍,大家先回去,我保證一周之內給大家一個答覆”。三天後的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促成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西安事變”以後,張學良校長失去自由,開始了半個多世紀的幽禁生活。
1937年1月,南京國民黨政府委臧啟芳為東北大學代校長。在北平的東北大學南遷到河南開封。
1937年5月,東北大學改為“國立東北大學”。同年6月,學校全部遷到西安。
1940年,著名學者金毓黻到東大籌備“東北史地經濟研究室”。
1942年,南京政府教育部令:改東北史地經濟研究室為文科研究所,研究生畢業給予碩士學位,東大的研究生教育,由此發端。
1945年8月,抗戰勝利,東北大學六十位師生被授予烈士稱號。
1946年2月,解放區也成立東北大學,張學良校長胞弟張學思任校長。校址初設本溪,後轉遷丹東、梅河口、吉林,6月定址佳木斯市,解放前夕遷到長春。
1946年5月,國立東北大學師生從三台遷回瀋陽,翌年2月在北陵原校址開學。
1948年6月,南京政府令國立東北大學再遷北平。
1949年,國立東北大學文、理和法商學院併入長春解放區東北大學,后定名為東北師範大學。國立東北大學醫學院併入中國醫科大學。國立東北大學農學院參與組建東北農學院,后發展為東北農業大學。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東北大學終於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建國初期
1949年3月,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以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理學院(部分)為基礎建立瀋陽工學院。1950年8月,定名為東北工學院,隸屬國家冶金工業部,校址設在瀋陽南湖。
1950年4月,著名冶金專家靳樹樑擔任東北工學院院長,學生12936人,教師2428人。
1952年,全國範圍進行高校院系調整,先後有清華大學、大連工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工學院、青島工學院、蘇南工業專科學校、華南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的學科和系,包括電機系、採礦系、冶金系、土木系、建築系、市政類系(科)、外國語言系、金融系等併入東北工學院。同年,東北工學院開始招收研究生。
1952年8月,根據中央教育部及東北人民政府關於東北地區高等學校進行院系調整的方案,東北工學院數學系被調整到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物理系被調整到東北師範大學,化工系被調整到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由東北工學院長春分院地質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合併組成東北地質學院(后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全國第三次院系調整時,東北工學院建築系、土木系西遷西安,組建了西安建築工程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1953年末,東北工學院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大學期刊《科學研究資料》。
1955年初,東北工學院舉行了中國第一次科學報告會。同年,學校召開了學生科學報告會,產生了中國大學歷史上第一個學生科學技術協會。
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會成立,院長靳樹樑教授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東大冬景
1957年,東北工學院謝緒愷教授的《研究線性系統穩定性的新方法》,在第一屆全國力學學術會議獲大獎,並被編入《一般力學》大學教材,被命名“謝緒愷判據”。
1959年,東北工學院負責籌辦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為此,東北工學院成立電子系,為建所培養人才。東北工學院郎世俊教授任系主任,負責主持建所工作。
1960年10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增加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決定》,東北工學院被列為全國64所重點大學之一。
1978年,學校重新恢復招收研究生。
改革開放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學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1981年,東北工學院被國家確定為首批具有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
1986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東北工學院成為國家33所試辦研究生院的大學之一,這是學校把高層次人才培養作為重要任務的里程碑,也是步入第一層次大學的重要標誌。
1987年,東北工學院秦皇島分院在秦皇島設立並迅速得到發展,成為東北工學院的組成部分,畢業證、學生證和學生檔案等統一署名“東北工學院”。
1989年,東北工學院創建中國大學第一個科學園,為高校科研成果直接轉化成生產力提供新鮮的經驗。
1993年,國家教委正式批准東北工學院複名為東北大學,學校聘請張學良為東北大學名譽校長。秦皇島分院隨東北大學複名,更名為“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1996年,東北大學進入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秦皇島分校也隨之進入“211工程”行列,學校開始得到國家的重點支持。
1998年,東北大學進入國家首批“985工程”大學行列,並划入教育部直屬,秦皇島分校也同步划入教育部直屬。
2001年5月,東北大學科技園被首批認定為“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2002年1月23日,教育部、遼寧省人民政府、瀋陽市人民政府三方簽訂重點共建東北大學協議。
2002年10月25日,東北大學順利通過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專家論證。
2003年,東北大學與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設立東北大學研究生院中改院分院。
2006年,秦皇島分校開始承擔“985工程”建設項目,並同步進入“985工程”全國重點大學。
2007年,學校首次入選國家“111計劃”。
2009年6月,經國務院學位辦正式批准,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正式成為EMBA試辦學院。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1年9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2012年4月,教育部、遼寧省人民政府、瀋陽市人民政府續簽繼續重點共建東北大學協議。
2014年1月,東北大學已經擁有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14年8月,學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
2017年1月,東北大學入選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的“世界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2017年9月,東北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1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18年7月,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2018年10月,東北大學共獲批5個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年度獲批數量創歷史新高。
2018年12月,東北大學黨委被國家教育部列為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培育創建單位。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6月,東北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9月,成為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理事單位。12月,依託東北大學運營的遼寧省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在瀋陽成立;同月,全國16所工科重點大學科技工作研討會(簡稱“16U聯盟”)2019冬季論壇在東北大學舉行
2020年1月,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暨東北大學佛山機器人學院在佛山揭牌。 8月27日,東北大學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 9月30日,成為高校“資源環境扶貧聯盟”成員。 10月20日,加入“城鄉規劃扶貧聯盟”。
2020年11月,東北大學列入教育部第二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2020年)。
2021年2月25日,加入遼寧省鋼鐵產業產學研創新聯盟。
2021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公布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名單的通知》,確定並公布了12家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名單,東北大學是其中之一。
2021年7月26日,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博士點。
截至2021年4月,東北大學設有76個本科專業,院系專業設置如下。
專業設置
院系名稱 | 專業名稱 |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 | 法學,新聞學,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土地資源管理 |
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哲學,思想政治教育 |
東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 英語,德語,日語,俄語 |
東北大學藝術學院 | 音樂表演,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 |
東北大學理學院 | 工程力學,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應用化學,應用統計學 |
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 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測繪工程 |
東北大學冶金學院 | 冶金工程,環境科學,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
東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 |
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 機械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 |
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人工智慧,工業智能 |
東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 |
東北大學軟體學院 | 軟體工程、信息安全、數字媒體技術 |
東北大學醫學與生物信息工程學院 | 智能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
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 | 生物工程 |
東北大學江河建築學院 | 建築學,城鄉規劃 |
東北大學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 | 機器人工程 |
東北大學體育部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東北大學國防教育學院 | - |
東北大學國際交流學院 | - |
院系名稱 | 專業名稱 |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會計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行政管理、電子商務、健康服務與管理 |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 |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控制工程學院 | 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 英語,日語 |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數學與統計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統計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經濟學院 | 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 |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資源與材料學院 | 資源勘查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功能材料 |
東北大學悉尼智能科技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應用統計學 |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社會科學研究院 | - |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學校引進與培養並舉,制定各項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優秀留學歸國人員和國內重點院校教授來校擔任學術帶頭人或工作,使學校擁有了多位院士。
截至2018年12月,學校現有教職工4472人,其中專任教師2688人。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海外院士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10人,講座教授28人,青年學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人,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獲得者1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0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4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4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
兩院院士
全職兩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聞邦椿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柴天佑 | |
王國棟 | ||
唐立新 | ||
馮夏庭 | ||
已故兩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靳樹樑 |
方肇倫 | ||
張嗣瀛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邱竹賢 | |
陸鍾武 |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建有179個學科有權招收和培養碩士研究生(另設10個專業學位授權點),109個學科有權招收和培養博士研究生;有17個博士后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共涵蓋16個二級學科。
•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控制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重點學科
類別 | 一級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二級學科代碼 | 二級學科名稱 |
---|---|---|---|---|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3個) | 080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080501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080502 | 材料學 | |||
080503 | 材料加工工程 | |||
0806 | 冶金工程 | 080601 | 冶金物理化學 | |
080602 | 鋼鐵冶金 | |||
080603 | 有色金屬冶金 | |||
0811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081101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
081102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
081103 | 系統工程 | |||
081104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
081105 | 導航、制導與控制 | |||
二級國家重點學科 (4個) | 0802 | 機械工程 | 080203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0101 | 哲學 | 010108 | 科學技術哲學 | |
08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081213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
0819 | 礦業工程 | 081901 | 採礦工程 |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0819 | 礦業工程 | 081902 | 礦物加工工程 |
• 遼寧省重點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 (涵蓋3個二級學科) | 材料加工工程 | 材料學 | 材料物理與化學 | ||
機械工程 (涵蓋4個二級學科)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電子工程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
車輛工程 | --------- | --------- | |||
冶金工程 (涵蓋3個二級學科) | 鋼鐵冶金 | 冶金物理化學 | 有色金屬冶金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涵蓋5個二級學科)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系統工程 |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 ||
導航、制導與控制 |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涵蓋3個二級學科) | 計算機系統結構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
礦業工程 (涵蓋3個二級學科) | 採礦工程 | 礦物加工工程 | 安全技術及工程 | ||
生物醫學工程 (涵蓋1個二級學科) | 生物醫學工程 | --------- | --------- | ||
管理科學與工程 (涵蓋1個二級學科)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 | --------- | ||
二級學科遼寧省重點學科(18個) | |||||
科學技術哲學 | 產業經濟學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 化學工藝 | |
應用數學 | 凝聚態物理 | 分析化學 | 結構工程 | 工程力學 | |
物理化學 | 熱能工程 | 流體機械及工程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礦產普查與勘探 | |
環境科學 | 企業管理 | 行政管理 | --------- | --------- | |
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1個) | |||||
金融學 |
•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7個)
哲學 | 冶金工程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化學 | 礦業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力學 | 公共管理 | 生物醫學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機械工程 | 工商管理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 一級學科博士點(20個)(2016年3月數據)
化學 | 物理學 | 土木工程 | 礦業工程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力學 | 生物學 | 工商管理 | 應用經濟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哲學 | 軟體工程 | 公共管理 | 生物醫學工程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機械工程 | 冶金工程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 一級學科碩士點(37個)
數學 | 物理學 | 建築學 | 礦業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化學 | 藝術學 | 設計學 | 軟體工程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力學 | 統計學 | 系統科學 | 機械工程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哲學 | 生物學 | 工商管理 | 應用經濟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法學 | 建築學 | 土木工程 | 科學技術史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政治學 | 體育學 | 公共管理 | 外國語言文學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幽靜的校園
2011年至2017年,東北大學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課程15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慕課)6門,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18種。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5篇。
學生獲得創新創業競賽國際大獎497項、國家級獎勵1967項、優秀創新創業項目1580項,專利384項,共有56家學生創業企業落地。
• 質量工程
課程名稱 | 所在學院 | 負責人 | 批準時間 |
冶金物理化學 | 冶金學院 | 翟玉春 | 2006 |
機械設計 | 機械學院 | 鞏雲鵬 | 2007 |
大學英語 | 外語學院 | 趙雯 | 2005 |
大學物理 | 理學院 | 耿平 | 2006 |
電子技術基礎 | 信息學院 | 王永軍 | 2005 |
行政管理學 | 文法學院 | 婁成武 | 2004 |
滑冰 | 體育部 | 王永祥 | 2006 |
採礦學 | 資土學院 | 王青 | 2008 |
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 | 機械學院 | 毛昕 | 2005 |
自動控制原理 | 信息學院 | 王建輝 | 2005 |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 計算中心 | 王興偉 | 英特爾2009 |
品牌學 | 藝術學院 | 趙琛 | 2006 |
控制系統模擬與CAD | 信息學院 | 薛定宇 | 2008 |
人因工程學 | 管理學院 | 郭伏 | 2010 |
社區管理學 | 文法學院 | 孫萍 | 2007 |
冶金學 | 冶金學院 | 姜茂發 | 2007 |
計算機軟體技術基礎 | 計算機學院 | 周福才 | 2007 |
實踐考核類課(VB.NET) | 軟體學院 | 李丹程 | 微軟2006、2010 |
軟體需求分析與設計 | 軟體學院 | 朱志良 | IBM2007 |
基於多核的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構 | 計算機學院 | 李晶皎 | 英特爾2007 |
計算機控制系統 | 信息學院 | 劉建昌 | 2009 |
輪滑 | 體育部 | 王永祥 | 2009 |
軟體體系結構與設計模式 | 軟體學院 | 李丹程 | IBM2008 |
軟體建模技術 | 計算機學院 | 張斌 | IBM2008 |
計算機引論 | 軟體學院 | 朱志良 | 微軟2008 |
冶金工程概論 | 冶金學院 | 沈峰滿 | 2010 |
液壓氣動技術基礎 | 機械學院 | 宋錦春 | 2011 |
教學名師
級別 | 姓名 | 所在學院 | 省部級批準時間 | 國家級批準時間 |
國家級教學名師 | 婁成武 | 文法學院 | 2006 | 2006 |
翟玉春 | 冶金學院 | 2006 | 2006 | |
姜茂發 | 冶金學院 | 2008 | 2009 | |
省部級教學名師 | 王永軍 | 信息學院 | 2003 | |
王永祥 | 體育部 | 2007 | ||
顧樹生 | 信息學院 | 2006 | ||
蔡九菊 | 材料學院 | 2007 | ||
宋叔尼 | 理學院 | 2009 | ||
吳成東 | 信息學院 | 2007 | ||
沈峰滿 | 材料學院 | 2008 | ||
孫萍 | 文法學院 | 2008 | ||
張斌 | 計算機學院 | 2008 | ||
王建輝 | 信息學院 | 2009 |
國家級特色專業
專業名稱 | 所在學院 | 負責人 | 批準時間 |
冶金工程 | 冶金學院 | 姜茂發 | 2007 |
自動化 | 信息學院 | 劉建昌 | 2007 |
公共事業管理 | 文法學院 | 婁成武 | 2007 |
軟體工程 | 軟體學院 | 朱志良 | 2007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材料學院 | 左良 | 2008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學院 | 張斌 | 2008 |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 機械學院 | 張義民 | 2008 |
安全工程 | 資土學院 | 陳寶智 | 2007 |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 | 材料學院 | 丁樺 | 2009 |
採礦工程 | 資土學院 | 任鳳玉 | 2010 |
電子信息工程 | 計算機學院 | 張石 | 2010 |
礦物加工工程 | 資土學院 | 印萬忠 | 2009 |
生物醫學工程 | 中荷學院 | 康雁 | 2009 |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 所在學院 | 團隊帶頭人 | 批準時間 |
公共管理(行政管理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 文法學院 | 婁成武 | 2007 |
冶金工程專業平台課教學團隊 | 冶金學院 | 翟玉春 | 2007 |
自動化專業主幹課教學團隊 | 信息學院 | 王建輝 | 2008 |
冶金學 | 冶金學院 | 姜茂發 | 2008 |
軟體開發技術基礎 | 軟體學院 | 朱志良 | 2010 |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平台課程教學團隊 | 材料學院 | 左良 | 2010 |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級別 | 中心名稱 | 所在學院 | 中心主任 | 省部級批準時間 | 國家級批準時間 |
國家級 |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信息學院 | 劉建昌 | 2006 | 2006 |
冶金與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材冶學院 | 姜茂發 | 2008 | 2008 | |
省部級 | 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機械學院 | 張義民 | 2006 | |
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理學院 | 王建華 | 2006 | ||
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計算中心 | 王國仁 | 2006 | ||
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理學院 | 王建華 | 2007 | ||
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理學院 | 劉曉霞 | 2008 | ||
經濟管理綜合實驗教學中心 | 管理學院 | 馬欽海 | 2008建設單位 | ||
軟體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軟體學院 | 朱志良 | 2009 | ||
岩土力學 | 資土學院 | 梁力 | 2009 |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實驗區名稱 | 所在學院 | 負責人 | 批準時間 |
公共管理人才培養“校府合作“模式創新實驗區 | 文法學院 | 婁成武 | 2007 |
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信息學院 | 吳成東 | 2007 |
實用型高級軟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 軟體學院 | 朱志良 | 2008 |
國家精品課程配套教材
教材名稱 | 學院 | 主編 | 批準時間 |
新通用大學英語綜合教程1、2 | 外語學院 | 趙雯 | 2007 |
社區管理學(第二版) | 文法學院 | 婁成武、孫萍 | 2007 |
液壓與氣壓傳動 | 機械學院 | 宋錦春等 | 2007 |
大學體驗英語綜合教程1、2(第二版) | 外語學院 | 《新通用大學英語》項目組 | 2007 |
教育經濟管理 | 文法學院 | 婁成武、史萬兵 | 2008 |
控制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 | 信息學院 | 薛定宇 | 2008 |
國家級課程改革項目
項目名稱 | 課程內容 | 所在學院 | 帶頭人 | 批準時間 |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點 | 外語學院 | 姜茂發 | 2007 |
雙語教學示範課 | 大學物理 | 理學院 | 陳肖慧 | 2010 |
• 實驗教學
本科教學實驗中心(實驗室)建制一覽 | |||
---|---|---|---|
中心名稱 | 所包含實驗室名稱 | 中心名稱 | 所包含實驗室名稱 |
資源與土木工程實驗中心 | 結構工程實驗室 | 電子實驗教學中心 | 電工技術實驗室 |
採礦工程實驗室 | 電子技術實驗室 | ||
採礦微機實驗室 | 微控制器電子系統實驗室 | ||
建材與岩土實驗室 | 通信電子系統實驗室 | ||
選礦實驗室 | 自動化技術實驗室 | ||
環境工程實驗室 | 計算機技術實驗室 | ||
理學實驗中心 | 物理實驗中心 | ||
測量實驗室 | |||
化學實驗中心 | |||
地質實驗室 | 力學實驗中心 | ||
安全實驗室 | 數學實驗室 | ||
機械基礎實驗中心 | 機械基礎中心實驗室 | 生物實驗室 | |
機械製造中心實驗室 | 材料物理實驗室 | ||
機械設計與電子中心實驗室 | 分析科學研究所實驗室 | ||
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實驗室 | 中荷生物醫學實驗中心 | 中荷生物實驗室 | |
材料製備過程與性能測試實驗中心 | 材料實驗室 | ||
國際聯合實驗室 | |||
材料成型實驗室 | 軟體實驗中心 | 軟體學院實驗室 | |
冶金過程模擬控制與測試實驗中心 | 鋼鐵冶金實驗室 | 信息技術共同教育基地 | 計算中心實驗室 |
有色金屬冶金實驗室 | 外國語實驗中心 | 外語語音室 | |
冶金物理化學實驗室 | 重點實驗室 | 鋼加實驗室 | |
熱能工程實驗室 | 工商管理實驗中心 | 工商管理學院實驗中心 | |
工程熱物理實驗室 | 藝術實驗中心 | 藝術學院實驗室 | |
環境科學實驗室 | 工程訓練中心 | 金工實習實驗室 |
• 學生實習
截至2014年3月,學校已在寶鋼、鞍鋼、首鋼、本鋼等大中型企業建立了150餘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並投資3435萬元重點建設了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機械基礎教學基地、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東北大學信息技術共同教育基地、工程訓練中心等13個校內實習教學基地。
歷史上,東北大學師生曾是“一二·九”運動的主力和先鋒。在建設時期,東大先後研發出我國第一台電子模擬計算機、第一台國產CT、第一塊超級鋼以及釩鈦磁鐵礦冶鍊新技術、鋼鐵工業節能理論和技術、控軋控冷技術、混合智能優化控制技術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2011年至2017年,學校承擔各類科技項目6387項,獲各類科技獎勵279項,其中國家級獎勵14項,省部級一等獎58項;獲得國家專利1499項,其中發明專利1127項;被三大檢索收錄的論文共14644篇。
學校科技經費自1995年突破億元以來,連年攀升。
東大校園景色
2000年,東大科研經費2.72億元,人均科研經費19.22萬元,是“九五”初期的兩倍。
2002年,全口徑科研經費為3.28億元,人均22.69萬元。
2015年,學校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123億元,科技產業綜合指標名列全國高校第三位。
學校入選首批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試點示範基地及國家發改委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百佳案例。2017-2018年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額教育部直屬高校排名第5位。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100多個研究機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設有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遼寧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建有科技部國家科技政策東北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政策研究戰略培育基地、民政部城鄉社區研究院等人文社科基地。“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東北地區中心亦設在東北大學。
2014年10月,東北大學和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聯合建立了世界首所科技型孔子學院——“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科技孔子學院”。
2014年11月,東北地區最大的超級計算中心——東北區域超算中心在東北大學雲計算科技產業園正式投入使用。東北區域超算中心的計算能力高達1170萬億次/秒,是東北地區最大的超級計算中心,在全國區域超算中心中名列前茅,能夠滿足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科技創新所衍生的計算需求。
2015年10月,東北大學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作為東北地區首個綜合型智庫機構,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匯聚了國內頂級政治經濟研究專家擔任理事,整合東北地區政府、產業、學術、研究等機構的專家資源,並與國內外前沿政經研究機構聯動,為東北振興發展提供決策諮詢和對策建議。
平台級別 | 科研平台名稱 |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
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 |
軟體架構國家重點實驗室 | |
國家環境保護生態工業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共建) | |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材料電磁過程研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EPM) |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電磁冶金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先進鋼鐵材料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 |
計算機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
冶金自動化工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國家數字化醫學影像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
國家協同創新中心 | 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
高端醫療影像裝備及應用協同創新中心 | |
遼寧重大裝備製造協同創新中心 | |
2019年度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 金屬材料變革性製造技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
國家級技術分中心 | 瀋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國家級技術中心東北大學分中心 |
太原重機(集團)有限公司國家級技術中心東北大學分中心 | |
國家大學科技園 | 東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全國最早) |
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 東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材料電磁過程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材料各向異性與織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醫學影像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深部金屬礦山安全開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多金屬共生礦生態化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航空動力裝備振動及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材料先進位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特殊鋼先進冶金工藝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 |
流程工業數字化儀錶工程研究中心 | |
複雜網路系統安全保障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
有色金屬冶金過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
新材料與功能材料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 |
國家安監總局研究中心 | 國家一級安全培訓中心和安全評價中心 |
國家環境保護部研究中心 | 濾料檢測研究中心 |
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材料各向異性設計與織構控制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現代冶金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 |
遼寧省材料電磁過程重點實驗室 | |
遼寧省生態工業重點實驗室 | |
遼寧省冶金資源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 | |
遼寧省重大裝備先進設計製造技術實驗室 | |
遼寧省軟體系統開發與應用重點實驗室 | |
製造系統與物流優化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 |
數字化裝備綜合信息處理系統遼寧省重點實驗室 |
•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1月7日,東北大學圖書館有紙本藏書263萬冊,訂購外文現刊367種,中文現刊2048種,初步形成了以理工為主,以採礦、冶金為特色,包括材料、機械工程、自動化工程、管理工程、社會科學等多學科的藏書體系。近十年圖書館加大文獻資源結構調整力度,購入了SCI、IEL、Elsevier、EiVillage、SpringerLink、CNKI、超星、萬方等國內外大型資料庫。
• 學報期刊
《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於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東北大學主辦的理工類綜合性學術期刊。月刊,每期152頁,國內外公開發行。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EiCompendex核心期刊。本刊所載論文或摘要被7家國際著名檢索系統和15家國內著名資料庫或檢索刊物收錄。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教育部主管、東北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1999年創刊,雙月刊,每期112頁。是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和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和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等國內外權威資料庫收錄。據2011年《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的數據,2010年社會科學版學報的複合影響因子為1.052,在全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673種)中排名22;期刊影響因子為0.406。
截至2019年3月,東北大學先後與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鄧迪大學、法國Metz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日本東北大學、早稻田大學、北海道大學、名古屋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韓國仁荷大學、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香港大學、英國拉夫堡大學、密蘇里科技大學、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等37個國家和地區的206所大學、研究機構及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每年聘請400多位海外知名專家來校講學和合作科研,因公出國(境)學術交流近600人。截至2017年7月,有來自98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留學生1400餘人在校學習。
• 東北大學校徽
東北大學[中國瀋陽境內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
東大校徽的原設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者、著名建築學家林徽因副教授於1929年的作品。校徽在此基礎上做了個別修改,主要是加入了張學良老校長1992年為東大題寫的校名。東北大學校徽主體圖案白山黑水,意為長白山和黑龍江,泛指中國東北地區;水的線條形為易經中的艮卦,艮卦代表東北方位。
• 東北大學校色
C100M70
東北大學採用藍色作為標準色。藍色代表理智和科技感。
• 東北大學校訓
東北大學[中國瀋陽境內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
百年前的白山黑水山河破碎,時任東三省巡閱使、奉天督軍兼省長的張作霖採納了各方意見,於1923年組建了以禦侮興邦為辦學初衷的東北大學,第一任校長王永江在首屆學生開學典禮時題寫了“知行合一”四字校訓,“知行合一”語出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所謂“知行合一”,不只是講一般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之間的關係。
1928年,身負國讎家恨的張學良成為東北大學第三任校長,他在對學生講話時說,“我很希望諸君,要堅定了志向,各用自己之所學,全國學者都能如此,則中國自強矣”,“自強不息”出自《易經》中乾卦的象傳,其詞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張學良校長以“自強不息”鼓勵東大學生。
張學良老校長題書的校名
• 東北大學校風
“獻身、求實、團結、創新”是東大的校風。
• 東北大學校歌
詞劉半農曲趙元任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有此山川之偉大,故生民質樸而雄豪。
地所產者豐且美,俗所習者勤與勞。
願以此為基礎,應世界進化之洪潮。
沐春風時雨之德化,仰光天化日之昭昭。
惟知行合一方為貴,惟自強不息方登高。
愛校、愛鄉、愛國、愛人類。
期終達於世界大同之目標。
啊!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奮勉乎吾曹?
職務 | 名單 |
---|---|
黨委書記 | 熊曉梅 |
校長 | 馮夏庭 |
學術委員會主任 | 柴天佑 |
黨委副書記 | 孫正林、張國臣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楊明 |
副校長 | 孫雷、劉建昌、王建華、徐峰、唐立新、馮夏庭 |
學校 | 姓名 | 任期 | 職務 |
東北大學 | 王永江 | 1923年4月至1927年11月 | 東北大學校長 |
劉尚清 | 1927年11月至1928年8月 | 東北大學校長 | |
張學良 | 1928年8月至1937年2月 | 東北大學校長 | |
1993年4月13日 | 東北大學名譽校長、東北大學名譽董事長 | ||
臧啟芳 | 1937年2月至1947年4月 | 東北大學校長 | |
劉樹勛 | 1947年冬至1949年2月 | 東北大學校長 | |
靳樹樑 | 1950年9月至1964年7月 | 東北工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
康敏庄 | 1977年11月至1981年5月 | 中共東北工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 | |
1981年6月至1983年3月 | 中共東北工學院黨委書記 | ||
畢克楨 | 1981年5月至1984年1月 | 東北工學院院長 | |
陸鍾武 | 1984年1月至1991年1月 | 東北工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 |
費壽林 | 1987年1月至1993年3月 | 中共東北工學院黨委書記 | |
1993年3月至1995年3月 | 中共東北大學黨委書記 | ||
蔣仲樂 | 1991年1月至1993年3月 | 東北工學院院長 | |
1993年3月至1995年3月 | 東北大學校長 | ||
1995年3月至2002年8月 | 中共東北大學黨委書記 | ||
赫冀成 | 1995年3月至2011年1月 | 東北大學校長 | |
孫家學 | 2002年8月至2016年9月 | 中共東北大學黨委書記 | |
丁烈雲 | 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 | 東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 |
趙繼 | 2014年6月至今 | 東北大學校長 | |
熊曉梅 | 2016年9月至今 | 中共東北大學黨委書記 |
1986年11月6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李鵬視察東北大學,並題詞:“堅持教育改革,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1993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為東北大學建校70周年題詞“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002年6月1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胡錦濤視察東北大學。
2003年6月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東北大學。
2003年8月29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黃菊視察東北大學。
2004年~2007年,時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曾多次親臨東北大學視察指導工作。
2005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視察東北大學。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東北大學東軟集團
2007年2月17日(農曆大年三十),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專程來到東大,與東大的寒假期間留校學子共度除夕之夜,溫家寶總理稱讚道:“愛國是東大的傳統”。
2008年5月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視察東北大學。
2013年9月11日,在東北大學90周年校慶慶典來臨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專程來到東北大學視察。
• 學界泰斗
兩院院士 | |||||||||||
---|---|---|---|---|---|---|---|---|---|---|---|
聞邦椿 | 張嗣瀛 | 陸鍾武 | 柴天佑 | 王國棟 | 王淀佐 | 傅鷹 | 師昌緒 | 蔡方蔭 | 劉仙洲 | 劉承釗 | 劉崇樂 |
左鐵鏞 | 干勇 | 孫傳堯 | 周廉 | 於潤滄 | 張懿 | 楊榮國 | 柳詒徵 | 趙飛克 | 靳樹樑 | 張捷遷 | 石志仁 |
劉寶琛 | 錢鳴高 | 黃崇祺 | 劉炯天 | 雒建斌 | 徐德龍 | 黃文熙 | 梁思成 | 李先聞 | 馬在田 | 徐旭常 | 紀育澧 |
竇士學 | 逯高清 | 余艾冰 | 邱竹賢 | 方肇倫 | 錢臨照 | 庄長恭 | 肖公權 | 王國法 |
專家學者 | |||||||||||
---|---|---|---|---|---|---|---|---|---|---|---|
梁思成 | 章士釗 | 林徽因 | 寧恩承 | 張捷遷 | 馮祖荀 | 王卓然 | 劉仙洲 | 何育傑 | 王翰宸 | 方永蒸 | 閻述詩 |
艾勒戡 | 石志仁 | 劉風竹 | 劉承釗 | 劉崇樂 | 江之泳 | 趙厚達 | 庄長恭 | 馬宗薌 | 黃侃 | 劉永濟 | 宋君復 |
肖公權 | 吳貫因 | 餘澤蘭 | 汪兆璠 | 張冀軍 | 陳植 | 關承烈 | 孫國封 | 紀育澧 | 楊毓楨 | 李先聞 | 李樹棠 |
羅文干 | 金毓黻 | 周守一 | 周傳儒 | 柳詒徽 | 柳國明 | 郝更生 | 趙飛克 | 趙明高 | 趙鴻翥 | 聶恆銳 | 高亨 |
高惜冰 | 凌達揚 | 傅鷹 | 童雋 | 曾運乾 | 蔡方蔭 | 臧啟芳 | 薛桂輪 | 梁漱溟 | 翟紹先 | 來源 |
• 實業棟樑
企業家 | |||||||||||
---|---|---|---|---|---|---|---|---|---|---|---|
何文波 | 張曉剛 | 靳偉 | 朱繼民 | 劉積仁 | 才讓 | 郭為 | 張志祥 | 張繼平 | 趙周禮 | 趙昆 | 柴志勇 |
劉興亮 | 賈子俊 | 李海平 | 張春明 | 劉秉強 | 馬鴻烈 | 張建國 | 史生文 | 阿皮孜·尼牙孜 | 李禮善 | 劉京喜 | 於天忱 |
陳壽同 | 關壯民 | 光治學 | 張安康 | 張樹學 | 孟祥鎖 | 顏學柏 | 穆范敏 | 盧鏗 | 祝劍秋 | 李若平 | 劉載望 |
王永光 | 王秀峰 | 施設 | 庄志剛 | 敖宏 | 張程忠 | 陳向陽 | 畢志超 | 田福泉 | 姜小凱 | 董林 | 蔣宏 |
邵殿祥 | 劉叢生 | 楊志強 | 李國富 | 李春龍 | 武建強 | 劉維國 | 趙宗波 | 張鵬 | 內容來源 |
• 經國之才
姓名 | 職務 |
馬培華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 |
閻明復 | 中共第十三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華慈善總會會長 |
陳雷 |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部長 |
李立國 |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部長 |
李佳 |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黨校校長 |
黃曉薇 |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委常委、山西省委副書記 |
孫大發 | 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上將 |
劉振華 | 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陳光毅 | 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
劉玉浦 | 中共第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深圳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 |
李樹文 |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務副主席(正部長級)、書記處書記 |
焦開河 | 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六屆執行委員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 |
王巨祿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
孫華山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局黨組成員 |
金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委員 |
武連元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
崔麗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全國婦聯副主席(兼) |
胡太平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大檢察官,陝西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 |
王陽 | 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
劉國強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遼寧省委員會副主席、黨組成員 |
劉強 | 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中紀委網站2017年11月23日報道:遼寧省副省長劉強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審查。 |
陳海波 | 中共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 |
姜軍 | 遼寧省政協副主席,瀋陽市副市長 |
• 文體名宿
文化體育 | |||||
---|---|---|---|---|---|
劉長春 | 郭小川 | 呂遠 | 石侖 | 夏青 | 徐放 |
馬加 | 單田芳 |
• 革命烈士
截至2016年2月,東北大學共有5個校區(瀋陽3個,秦皇島2個)
東北大學南湖校區地址: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文化路3號巷11號 南湖校區 | 東北大學主校區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校園南濱渾河,北畔南湖;學校佔地總面積20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00萬平方米。現有場地設施包括:標準田徑場2塊;(其中一塊容納15000人的看台)80×100足球場2塊;3800m²體育館一座(內設籃球、乒乓球和體操館);192m²健身房1座;100m²武術房1座;70×30輪滑場地1塊;籃球場地20塊;排球場地12塊;游泳館一座(總建築面積6774m²)。另有教學場館多座:何世禮教學館,逸夫樓,機電館,建築館,採礦館,冶金館,大成教學樓,大學城等。 |
東北大學渾南校區地址:遼寧省瀋陽市渾南新區智慧大街500號 渾南校區 | 目前在渾南建有新校區,位於瀋陽市渾南新區渾南航天南路,總規劃面積93.54萬平方米,規劃一期建築面積28.66萬平方米,一期建設項目包括圖書館、信息科學大樓、生命科學大樓、文科1樓、文科2樓、風雨操場、學生生活服務中心、學生宿舍等,分別由全國八大著名設計院的頂級大師設計完成,2014年第一批新生入住。東北大學渾南校區功能分區合理,組織有序,體現教學、科研、生活有機結合的理念。目前正在進行二期建設項目。 |
東北大學瀋河校區地址: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文化東路89號 瀋河校區 | 原東北大學基礎學院,學院坐落在瀋陽市的東南部,緊鄰渾南開發區,與校南湖校區相距6公里。在渾南校區建設完成後,東北大學在校學生已經不在這裡學習。2015年,東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遷入此地,東北大學瀋河校區擔任成人教育以及高職培訓等繼續教育的教學工作。 |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校區地址:河北省秦皇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泰山路143號 秦皇島分校 | 東北大學設有秦皇島分校,位於舉世聞名的美麗的海濱城市秦皇島,北倚燕山、南臨渤海。學校佔地總面積700.07畝,建築面積239430平方米。校園內林木花草鬱鬱蔥蔥,樓群建築風格迥異,環境優美清新,文化氛圍濃厚,生活設施完善,是一所蓬勃發展的現代化大學。學校擁有現代化圖書館,館藏圖書達130萬餘冊,數字資源資料庫59個。 |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北戴河校區地址:秦皇島市濱海大道54號 秦皇島分校北戴河校區 | 原為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北戴河培訓中心,2012年改建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北戴河校區,目前建設已接近尾聲,很快將有新生入校。 |
2020年10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東北大學排名第726位。
2020年11月,2021QS亞洲大學排名發布,大學排名第301-350位。
2020年12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文科實力排名發布,東北大學排名第112位。
2021年,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301-400位區間。
2021年1月3日,中國內地大學海外傳播力綜合指數第64位。
2021年1月21日,位居2021中國內地大學ESI榜單第62名。
2021年4月,位居《2021年度中國大學排名榜單》第3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