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王國法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王國法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國法,1960年8月1日出生,男,山東文登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煤炭開採技術與裝備專家;現任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首席科學家。
王國法1978年3月至1981年12月在山東大學(山東工學院)機械系學習。1983年9月至1985年11月在東北大學(東北工學院)機械系攻讀碩士學位。1996年1月至2007年2月任開採所液壓支架室研究員/副主任、主任。2000年起任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2007年3月任開採設計研究分院開採裝備研究所所長。2020年11月,受聘中國礦業大學特聘教授。
王國法長期從事煤炭高效綜采理論、技術與裝備體系的研究。
王國法
1960年8月1日,王國法出生於山東文登。
1982年1月,參加工作。
1983年8月,任山東省第二輕工業學校教師。
199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8年3月至1981年12月,在山東大學(山東工學院)機械系學習。
1983年9月至1985年11月,在東北大學(東北工學院)機械系攻讀碩士學位。
1985年12月至1986年10月,在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開採研究所開採所礦壓室工作。
1986年11月至2007年2月,在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開採研究所開採所液壓支架室工作。
1991年,首批破格晉陞高級工程師。
1995年,破格晉陞煤炭工業部首批研究員。
1996年1月至2007年2月,任開採所液壓支架室研究員/副主任、主任。
2000年起,任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首席科學家、博士生導師。
2007年3月,任開採設計研究分院開採裝備研究所所長。
2020年11月,受聘中國礦業大學特聘教授。
王國法是2017年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並於2017年6月16日順利進入第二輪評選,2017年11月27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12月14日下午,王國法院士在西安科技大學作了題為《煤炭安全高效開採理論、技術及裝備創新與發展展望》的學術報告。
2017年12月14日,王國法受聘為西安科技大學雙聘院士。
2018年3月23日,王國法受聘為安徽理工大學特聘教授。
2019年4月2日,王國法加盟山東科技大學。
十幾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獲國家獎和省部級一等獎八項。被評為煤炭部首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中國煤炭學會青年科技獎,1993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的中青年專家。
1、全國勞動模範(2015年)
2、傑出工程師(2016年)
3、孫越崎能源大獎(2017年)
國家科學進步獎
序號 | 名稱 | 獲獎等級 | 證書編號 |
1 | 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採關鍵技術及裝備 | 一等獎 | 2014-J-25202-1-01-R05 |
2 | 0.6m~1.3m 複雜薄煤層全自動化綜采成套技術與裝備 | 二等獎 | 2013-J-25202-2-05-R01 |
3 | 年產600萬噸大采高綜采成套技術與裝備 | 二等獎 | 2009-J-252-2-01-R03 |
4 | 大傾角煤層綜采綜放成套裝備關鍵技術 | 二等獎 | 2012-J-216-2-01-R02 |
5 | 自動化放頂煤關鍵技術與裝備研製及其在國內外的應用 | 二等獎 | 2009-J-252-2-04-R03 |
序號 | 論文成果 | 出版社 |
1 | 對插腿支架架型及總體配套問題的認識 | 煤礦機械,1990(8) |
2 | 薄煤層自動化工作面裝備技術的發展 | 煤礦開採,2001(4) |
3 | 液壓支架與圍岩耦合關係及應用 | 煤炭學報,2015(1) |
4 | 工作面支護與液壓支架技術理論體系 | 煤炭學報,2014(8) |
5 | 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採機采高度的確定與影響 | 煤炭學報,2012(11) |
6 | 大采高放頂煤液壓支架圍岩耦合三維動態優化設計 | 煤炭學報,2011(1) |
7 | 液壓支架總體結構參數的模糊聚類分析和模糊優化 | 煤炭學報,1999(6) |
8 | 掩護式液壓支架參數優化設計方法的研究 | 煤炭學報,1995(S1) |
9 | 液壓支架空間力學模型及受力計算方法的研究 | 煤炭學報,1992(4) |
10 | 超大采高工作面液壓支架與圍岩耦合作用關係 | 煤炭學報,2017(2) |
11 | 堅硬特厚煤層頂煤冒放結構及提高采出率技術 | 煤炭學報,2017(4) |
12 | 基於煤壁“拉裂-滑移”力學模型的支架護幫結構分析 | 煤炭學報,2017(8) |
13 | 特厚煤層大采高綜采綜放適應性評價和技術原理 | 煤炭學報,2018(1) |
14 | 智慧煤礦2025情景目標和發展路徑 | 煤炭學報,2018(2) |
15 | 煤炭安全高效綜采理論、技術與裝備的創新和實踐 | 煤炭學報,2018(4) |
16 | 謝和平,王金華,王國法,等。煤炭革命新理念與煤炭科技發展構想 | 煤炭學報,2018(5) |
17 | 煤炭智能化綜采技術創新實踐與發展展望 | 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18(3) |
18 | 煤礦高效開採技術與裝備的最新發展 | 煤礦開採,2018(1) |
19 | 大同千萬噸礦井群特厚煤層高效綜放開採技術創新與實踐 | 同煤科技,2018(1) |
20 | 煤炭智能化開採關鍵技術創新進展與展望 | 工礦自動化,2018(2) |
序號 | 專利名稱 | 專利號 |
1 | 一种放頂煤液壓支架智能控制放煤方法 | ZL201310176891.1 |
2 | 地下開採液壓支護系統的群組自組織協同控制方法 | ZL201310512257.0 |
3 | 液壓支架圍岩耦合三維動態設計方法 | ZL201010231729.1 |
4 | 超大伸縮比薄煤層液壓支架 | ZL2009101242710.4 |
5 | 厚煤層階梯式一次采全高採煤方法 | ZL200810105602.8 |
6 | 一種超大采高液壓支架 | ZL200810106373.1 |
● 恢復高考,重燃信心
1973年至1975年,王國法上初中,趕上了小平同志二次“出山”,主持國務院工作,恢復了較正常的教育秩序,即史稱“教育回潮”,雖然當時也還有“文革”的影響,但還是給王國法打下了一些比較好的文化課基礎。1975年王國法升入高中后,又開始了“批林批孔”和“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農村中學教學又完全被打亂,王國法的大部分時間不是學習大批判文件、寫大字報,就是參加農村人民公社的“學大寨、戰山河”農業勞動,高中的文化課基本沒學多少。王國法雖然是學校的“頭等高才生”,但對於高考也是茫然無知,完全沒有想到還能有上大學的那一天。
● 生活勤儉,學習刻苦
在王國法所在的農村中學,當時各方面條件都很差,同學們睡的是大通鋪,吃的是自己從家裡帶來並交到中學食堂的玉米、地瓜干等粗糧,一個蘿蔔絲菜湯2分錢,還有很多同學都捨不得吃。這種艱苦生活也練就了王國法吃苦耐勞、勤儉樸素的品格。到了大學,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學生宿舍八個人一個房間,分上下床,每人有一個小桌子。經濟上有了國家的助學金,吃上了商品糧,有了較好的伙食。這對於王國法這樣的農村孩子來說,能有機會考上大學,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他們從內心對黨和國家充滿著感激、感恩之情,所以在生活上始終保持著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 感恩母校,克服困難
受聘中國礦業大學特聘教授
上大學一年後,因為院系調整,山東工學院的冶金系被調整遷到青島,而冶金系原來的學生就在學校內調整。王國法被分配到一機系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專業學習。這是山東工學院實力很強的一個專業,有艾興、馬福昌等一批國內機制專業的名師大家任教。雖然經歷了“文革”十年的動亂,但這一批老教師還在,保證了專業的高水平師資力量。他們不僅教給王國法專業知識,也教給王國法為人、治學之道,創新之思維、方法。
儘管王國法離開母校多年,但對老師們的教誨仍記憶猶新,並受益一生。他說:感恩母校!感恩老師!感謝母校給了我搭乘時代快車的“通行證”,感謝老師給了我克服困難向理想目標攀登的“錦囊”。
培養理念
在2019年6月第五期MSTA大家系列科技講座上,王國法表示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是發展生產力的第一要素。青年人才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是希望之星。王國法勉勵現場青年人才,“在創新中成長,養成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善於長信時間是成功的內在要素”。他指出:“目前中國教育體系不適應創新人才培養需求,缺乏崇尚創新精神的文化環境,體制機制制約創新。導致中國關鍵裝備、關鍵部件、關鍵技術受制於人,基礎理論、基礎研究、基礎材料等基礎保障力不強。”王國法建議,仍要努力優化創新環境,崇尚創新精神。“要培養想象力和創新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提出高質量科學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創新力的核心,是創新人才的根本價值。理想志向是創新人才成長的主動力,是創新之魂。”
王國法表示,當代青年尤其是大學生,具備了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在當下處於第三次工業革命與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歷史交匯期,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為標誌的新技術革命浪潮滾滾,青年人是可以在建設綠色+智慧礦業的道路上,發揮創造力、建功立業的。
作為中國煤炭高效綜采技術與裝備體系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和煤礦智能化的科技領軍者,王國法為中國煤炭工業機械化、智能化做出了重大貢獻。(科學網評)
王國法是中國煤炭高效綜采技術與裝備體系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建立了煤炭高效綜採的主體技術理論和標準體系,為提高中國的煤礦機械化、智能化技術與裝備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網易科技《科學大師》欄目評)
王國法是煤礦開採領域綜采技術與裝備方面的科技領軍者;他對提高中國煤礦綜采技術與裝備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山東大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