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

省屬公辦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西科大、西安科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和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實施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陝西省省屬高水平大學、陝西省“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應急管理學院建設首批試點學校,“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創始院校之一,為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

學校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學工學院採礦冶金科,1938年遷並於西北工學院礦冶系,1957年併入西安交通大學,1958年從西安交通大學分出成立獨立的西安礦業學院,是當時隸屬原煤炭工業部僅有的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划轉陝西省。1999年更名為西安科技學院,2003年更名為西安科技大學。

截至2021年6月,學校有雁塔、臨潼兩個校區,佔地面積121萬㎡;下設研究生院和20個學院(部),60個本科專業;有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全日制在校生2.3萬人;有教職工2300餘人,專任教師1400餘人。

歷史沿革


西安科技大學前身史
西安科技大學(圖五)
西安科技大學(圖五)
西安科技大學的前身可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學工學院採礦冶金科。
1938年,遷並於西北工學院礦冶系,礦冶工程系由原國立北洋大學工學院礦冶系(成立於1895年的採礦冶金科)和私立焦作工學院(中國礦大)礦冶系(成立於1909年的採礦冶金科)成合併組建而成。
1957年7月,國家高教部決定,將西北工學院採礦工程系調整到當時已由上海遷來西安的交通大學。採礦系調至交通大學后,原歸屬採礦系的地質教研組分出,與西安動力學院及西北農學院水利系的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教職工組合併組建了交通大學地質系。
西安科技大學本史
1958年7月,陝西省將西安交通大學的採礦、地質兩系全套設備物資(包括新設的礦山機電專業)並帶既定任務(包括58年度設備物資、經費預算及原在校學生和本年度新招學生)調出建立新校,以陝西省煤炭工業局幹部學校為校址(煤幹校搬回原煤田地質局),佔地103畝。
從1958年8月12日起,有關各方開始搬遷。當時由西安交大轉來學生210名。交通大學招生到礦院報到的新生243名,另從交大轉來教職工96人,設備費5萬多元,中國國內外書籍1萬餘冊和部分教學、實驗設備。
1958年9月15日,西安礦業學院宣告成立,隸屬於煤炭工業部。
1959年1月,陝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西安礦業學院、西安煤校、陝西煤幹校合併,合併后仍以“西安礦業學院”命名。2月,合校工作結束,合校后的西安礦業學院設採礦、地質、礦山機電、礦井建設、經濟等五個系。7月,經陝西省人委批准,礦院、煤校、煤幹校各自開始以原來學校的名義單獨對外辦公。
1961年,陝西省人民委員會未經與煤炭工業部商議,決定將西安礦業學院校址撥給中共西北局黨校使用。當西安礦業學院遷往西安煤礦學校校址。
1970年前後,西安礦業學院搬遷韓城。
1978年春,恢復高考招生制度后的第一屆本科生進校。
1979年1月起,西安礦業學院由煤炭工業部和陝西省雙重領導,以部為主。同年,學校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98年8月,國務院決定將學校划轉陝西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
1999年6月9日,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西安科技學院”。
2003年4月16日,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西安科技大學”。
2004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
2010年,學校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實施高校。
2011年,學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9月,學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2年,學校入圍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9月,西安科技大學研究生院揭牌。
2014年9月4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和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在西安簽署共建西安科技大學協議,學校成為省部共建大學。
2017年7月,學校完成與陝西省理工學校的資源整合。
2018年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名單。8月,入選陝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2020年3月,學校入選“應急安全智慧學習工場(2020)”暨應急管理學院建設首批試點學校。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西安科技大學(圖三)
西安科技大學(圖三)
截至2019年10月,學校有教職工近2300人,專任教師1300餘人,教授、副教授600餘人,教師中具有博碩士學位者12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8人,陝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選12人,陝西省“三秦學者”特聘教授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3人,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4人。學校還有一支由300餘名專家、教授組成的高水平兼職教師隊伍,其中雙聘院士17人,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8個省級教學團隊。 
專職院士:王雙明(中國工程院院士)
雙聘院士:何琳、楊小牛、龔健雅、王國法、武強、王任享、范維唐、陳清如、錢鳴高、何繼善、張鐵崗、沈緒榜、宋振騏、袁亮、蔡美峰 
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鄧軍、來興平
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蔣林、來興平、鄧軍、李樹剛、文虎、黃慶享
全國優秀教師:伍永平、黃慶享
陝西省教學名師:蔣林、龔尚福、丁正生、夏玉成、李樹剛、郭衛、李曼、任建喜、李占利、劉向榮、王貴榮、李紅霞
國家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帶頭人審批時間
安全技術及工程教學團隊李樹剛2008
陝西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負責人團隊名稱負責人
地質工程專業教學團隊王貴榮煤化工特色方向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岩土工程教學團隊任建喜計算機與信息科學---
工科化學教學團隊李侃社採礦工程教學團隊張恩強 
工程力學專業教學團隊---通信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李白萍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教學團隊---工科數學教學團隊---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演演算法與程序設計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李占利 
安全技術及工程教學團隊李樹剛 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
測繪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工程製圖雙語教學團隊劉金煊
多媒體信號處理課程群團隊張釋如信號處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吳冬梅
採礦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院系概況

截至2019年10月,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0個學院(部),開設59個本科專業。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採礦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西安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全工程、消防工程、應急技術與管理
西安科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建築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岩土與地下工程)、建築學、城鄉規劃、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西安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卓越)、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工程、車輛工程
西安科技大學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西安科技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
西安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信息科學技術
西安科技大學地質與環境學院地質工程、資源勘查工程、環境工程及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西安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遙感科學與技術
西安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化學工程、應用化學、礦物加工工程
西安科技大學理學院工程力學、數學與應用數學
西安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會計學、工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商務、旅遊管理、物流管理
西安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西安科技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政治學與行政學、漢語言文學、法學、英語
西安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動畫

學科體系

截至2019年10月,學校有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及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2017年,學校在全國第四輪學科水平評估中,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A類,B-等次的有2個,C+等次的有4個,C-等次的有2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機械工程、土木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
● 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安全科學與工程
陝西省重點一級學科: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控制科學與工程 
● 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礦業工程、土木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機械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礦業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地理學、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工商管理、軟體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工商管理、會計、應用統計、翻譯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機械工程、儀器儀錶工程、材料工程、電氣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式控制制工程、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化學工程、地質工程礦業工程、安全工程、工業工程、項目管理、環境工程

人才培養

截至2019年10月,學校有10個國家特色專業,8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1個省級特色專業,1門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67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精品課程),2門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5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採礦工程、安全工程、地質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採礦工程、安全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土木工程、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精品課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應用型安全技術及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採礦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礦山建設工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陝西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採礦工程、安全工程、地質工程、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
陝西省級特色專業:採礦工程、安全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土木工程、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地理信息科學、資源勘查工程、通信工程 
● 教學成果
截至2019年10月,“十一五”以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 2019年,學校獲得陝西教學常規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
2019年,學校在省賽中獲獎31項,其中金獎6項、銀獎8項、銅獎17項。在全國總決賽中,獲銀獎1項,銅獎6項,獲國家獎數量並列全省高校第一。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依託國家重點學科的安全工程專業建設與實踐(2009年)、煤炭主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2014年)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0月,學校有國家能源煤炭分質清潔轉化重點實驗室、國家煤炭工業採礦工程重點實驗室(省部級)、西部煤礦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8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台,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西部煤炭綠色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創新團隊:煤層火災隱患識別及控制新技術(2009,鄧軍)
國家煤炭工業局重點實驗室:國家煤炭工業採礦工程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部礦井開採及災害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部煤礦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煤炭綠色安全高效開採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陝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能源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
陝西省重點實驗室:陝西省礦山機電裝備智能監測重點實驗室、陝西省岩層控制重點實驗室、陝西省煤火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陝西省煤炭綠色開發地質保障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熱動力災害防治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陝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硅鎂碳微納米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硅鎂產業節能與多聯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地理空間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工業過程安全與應急救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煤礦災害防治及應急救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名稱主管部門建設時間
煤炭資源勘查與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聯建陝西省煤田地質局)國土資源部2012年
國家能源煤炭分質清潔轉化重點實驗室(聯建陝西煤業化工集團公司)國家發改委2012年
特殊土工程性質與處理技術重點實驗室(聯建機械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陝西省科技廳2014年
煤炭行業工程研究中心—煤火災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016年

科研成就

“十二五”以來,學校承擔科研項目6600餘項,其中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973”、“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15項,科研經費合同總額已逾12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278餘項,授權專利3800餘項。 
2019年,學校64個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其中面上項目27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7項,資助數位列全國第151位,省屬高校前三,資助直接費用2556萬元。
部分國家級科研獲獎
項目名稱獲獎年度獲獎類別
高解析度遙感林業應用技術與服務平台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煤礦柔模複合材料支護安全高回收開採成套技術與裝備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大傾角煤層長壁工作面綜合機械化開採技術和裝備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鄂爾多斯盆地生態脆弱區煤炭開採與生態環境保護關鍵技術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高瓦斯大傾角煤層開採自燃火災防治技術研究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12月,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料531萬冊,其中紙質文獻資料201.8萬冊,電子圖書329.27萬冊,中外文紙質期刊1554種,電子版全文期刊5.48萬種,中外文資料庫60個。館藏文獻以煤炭礦業工程,安全技術與工程為特色,以計算機、通信、電氣自動化、機械、材料、地質、環境、建築等學科為重點,文、管、理、工、法、藝兼收的多學科藏書體系。
圖書館有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維普中文期刊資料庫、讀秀知識庫、礦業工程數字圖書館、煤炭數字圖書館等39個中文資料庫,陸續引進了SCI、Ei、ElsevierSD、IEL、Springerlink、EBSCO、ACM、ASCE、ACS、ASME、PQDT中國國外博碩士論文全文資料庫、科技報告全文資料庫、國道外文特色專題資料庫等21個外文資料庫,另外自建資料庫10個,收藏有6000多種多媒體光碟,同時還收藏有學位論文、技術標準等。
● 學術期刊
《西安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北大核心期刊(綜合科學技術類)、中信所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西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主要刊登哲學、經濟和社會、政治與法律、歷史與文化、管理科學、高等教育、語言與藝術等學科領域具有開拓創新的學術研究論文。
《技術與創新管理》主要刊載創新論壇、科研管理、管理科學、技術創新研究、人因功效學與創新等欄目。
《西安科技大學高教研究》是主要欄目有高教論壇、高校管理、高校建設與發展、教育理論研究、高校黨建工作、教學前沿、師資與幹部隊伍建設、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等欄目。

學術交流

西安科技大學雁塔校區(圖一)
西安科技大學雁塔校區(圖一)
截至2019年12月,先後與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荷蘭、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學校是“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創始院校之一,與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麥考瑞大學聯合開展2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學校與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等學校聯合開展雙學位項目,與俄羅斯、加拿大、英國、德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開展了本科、研究生學期交換生項目,及赴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等各類短期出國(境)交流學習項目40餘個。學校招收來自於巴基斯坦等27個國家160名博、碩士及本科國際學生來校學習。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學校徽志是圓形徽標,徽標下方為小篆體“西科大”字樣;外環上方是“西安科技大學”的英文大寫,下方有“1958”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
學校徽章為教職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
西安科技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校旗
學校校旗為紅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校名,左上角配以學校徽志。

精神文化

● 校訓
祖國利益高於一切
牢記自己是炎黃子孫,是中國人民的兒女,是以強烈的責任感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 精神
勵志圖存,自強不息 
● 校歌
學校校歌是《西安科技大學之歌》。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蔣林
黨委副書記、校長來興平
黨委副書記樊建武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監察專員王輝強
副校長張威虎、王貴榮、鄧軍

歷任領導

歷任校(院)長
楊更社西安科技大學校長2013-2017.12.5
蘇三慶西安科技大學校長2006-2013
常心坦西安科技大學校長2003~2006
西安科技學院院長2000~2003
徐子善西安科技學院院長1999~2000
西安礦業學院院長1995~1999
趙文傑西安礦業學院院長1987~1995
王學文西安礦業學院院長1983~1987
李樹榮西安礦業學院院長1979~1981
羅沛西安礦業學院院長1981~1983
西安礦業學院院長1965~1979
郝耀西安礦業學院院長1961~1965
歷任校(院)黨委書記
劉德安西安科技大學黨委書記2006-2017.8.30
王斗虎西安科技大學黨委書記2003~2006
西安科技學院黨委書記1999~2003
西安礦業學院黨委書記1997~1999
徐子善西安礦業學院黨委書記1990~1997
王學文西安礦業學院黨委書記1987~1990
肖繼彥西安礦業學院黨委書記1983~1987
羅沛西安礦業學院黨委書記1965~1983

知名校友


類別名單
學術界王雙明、何琳、魏悅廣、陳蘇社
黨政界王悅漢、賽雲秀、楊更社、張金鎖、劉德安
企業界楊長恆、沈浩、靳宏利、何萬盈、鄧康延
文體屆尹帥軍

學校榮譽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 一級學科碩士點。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