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

吉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學校始建於1946年,1960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成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1995年首批通過國家教委“211工程”審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2004年被批准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學校,2017年入選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截止2021年4月,學校校園佔地面積760萬平方米(其中珠海校區149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65萬平方米。學校在珠海市建有珠海校區,佔地面積149萬平方米。學校已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在籍學生72291人(全日制69341人、非全日制2950人),其中預科生148人,本科生41506人,專科生285人,碩士生20749人(全日制18180人、非全日制2569人),博士生8496人(全日制8115人、非全日制381人),留學生1107人。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於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併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轉隸併入吉林大學。合併前的六所學校,都有著光榮的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
原吉林大學,是建國後由中國共產黨親手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它的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
抗日戰爭勝利后,為培養建立鞏固的東北革命根據地和迎接新中國誕生所需的革命幹部和專業人才,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東北解放區首府哈爾濱市建立東北行政學院。首任院長由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林楓兼任。
1948年5月,東北行政學院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哈爾濱大學原是一所私立學校,1949年9月,東北行政委員會接收后改為公立大學,成為我黨領導下的一所比較正規的高等學校。
1948年11月,東北科學院南遷至瀋陽,複名為東北行政學院。1950年3月,東北行政學院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成為培養財經政法方面專門人才的正規大學。同年9月,學校遷至長春。
1951年8月,著名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東北文教委員會副主任呂振羽來校任校長兼黨委書記。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國家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院校中抽調出一批知名學者,充實學校的師資隊伍,加強了學校的實力,東北人民大學成為建國后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
1955年5月,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匡亞明來校任校長兼黨委書記。同年9月,匡亞明校長提出了學校要形成和發揚“高度的社會主義政治空氣;高度的社會主義學術空氣;高度的社會主義文明空氣;高度的社會主義體育文娛空氣”。這“四種空氣”成為鼓舞全校師生員工前進的精神動力。
1958年8月,東北人民大學劃歸吉林省領導,更名為吉林大學。
1960年,國家正式批准吉林大學為重點綜合性大學。
1978年,著名的教育家、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敖慶出任校長。1979年,唐敖慶校長在《光明日報》上發表文章,全面論述把重點大學建設成為教育與科研“兩個中心”,成為新時期學校各項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
1984年8月,學校成為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85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博士后流動站建站單位之一。
1995年9月,學校順利通過 “211工程”部門預審,成為首批進入“211工程”的高校之一。
至2000年6月合校前,歷經了50餘年發展和建設的吉林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取得了許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
原吉林工業大學的前身是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
為適應東北工業發展和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興建對專門人才的需要,經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和國家高等教育部共同協商一致同意,將華中工學院的汽車及內燃機專業、交通大學和山東工學院的汽車專業調整出來進行合併,在長春成立汽車拖拉機學院。首任院長由第一汽車製造廠廠長饒斌兼任。1955年9月26日,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舉行開學典禮,正式宣告學院成立。
1958年11月,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下放由吉林省領導,更名為吉林工業大學。
1960年,學校被國家批准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
1983年10月,學校第七次黨代會提出把學校辦成理、工、管相結合的國內一流水平大學的新時期發展目標。
1997年11月,國家正式批准學校“211工程”建設可行性報告,吉林工業大學成為首批進入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1998年9月,學校成為教育部直屬院校。
至2000年6月合校前,學校經歷了40餘年的風雨歷程,已發展成為以汽車、農機為優勢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結合的多學科全國重點大學,成為我國汽車工業和機械工業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的前身是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
為適應抗日戰爭的需要,晉察冀軍區衛生部決定在醫務訓練隊基礎上籌建衛生學校。國際主義戰士、加拿大共產黨員、著名的胸外科醫師諾爾曼•白求恩直接參與了學校的創建工作。1939年9月18日,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在河北省唐縣牛眼溝村正式成立。首任校長江一真。
1940年1月,為了學習和紀念白求恩,學校更名為白求恩學校。
1945年10月,學校奉命遷至張家口。1946年6月,白求恩學校與張家口醫學院合併,命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
1948年,學校移駐石家莊,與北方大學醫學院合併,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醫科大學。1949年,學校遷至天津市,與天津陸軍總醫院合組為天津軍醫大學。1951年,學校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
1954年2月,第一、第三軍醫大學合併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后遷往長春。
1958年6月,第一軍醫大學移交地方領導,定名為長春醫學院。1959年6月,學校更名為吉林醫科大學。1978年,恢復白求恩醫科大學校名。
1984年10月,學校召開第四屆黨代會,確定了學校現代化醫科大學的發展方向。
至2000年6月合校前,這所創建於抗日烽火中學校,歷經了60餘年的發展和建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醫學人才,造就了許多著名的醫學專家,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原長春科技大學的前身是東北地質專科學校
新中國建立之初,地質技術幹部奇缺。為適應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決定成立地質專業學校。1951年12月1日,東北地質專科學校正式成立。首任校長由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四光兼任。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以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為基礎,由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東北工學院長春分院地質系和物理系的一部分,合併組成東北地質學院。
1957年1月,東北地質學院更名為長春地質勘探學院。1958年12月,更名為長春地質學院。
1979年2月,教育部決定長春地質學院列為全國重點高校。
1984年5月,學院召開第八屆黨代會,提出了建設以地學為中心,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發展邊緣新興學科的綜合性地質大學的發展目標。
1996年12月,長春地質學院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1997年3月,長春地質學校正式併入長春科技大學。
至2000年6月合校前,學校經過近50年的建設和發展,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礦產資源普查、勘探、開採、保護和綜合利用方面的人才,並豐富了我國地球科學的理論研究。
原長春郵電學院的前身是東北郵電學校
為支援解放戰爭,加速恢復與建設東北解放區郵電通信,1947年3月10日,東北郵電管理總局根據中央指示,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創建了東北郵電學校。首任校長由東北郵電管理總局局長陳先舟兼任。
1947年冬,學校遷到哈爾濱。1948年10月,又奉命遷至長春。1953年4月,更名為長春郵電學校。1955年4月,改名為郵電部長春電信學校。
1960年4月,郵電部決定在長春電信學校的基礎上成立長春郵電學院。
1963年至1973年期間,學校幾易校名。1963年9月,複名為長春郵電學校;1969年7月,改名為吉林省郵電學校;1973年3月,再次更名為長春電信學校;1973年7月,複名為長春郵電學校。
1979年1月,長春郵電學校改建為長春郵電學院,實行地方與郵電部雙重領導。
1990年10月,學院召開第四次黨代會,為學院實施和完善以教學為中心,教科產三結合的辦學模式,促進學院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保障。
至2000年6月合校前,這所作為我國東北地區唯一一所信息通信類工科高等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信息通信類人才。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幾經改建而來,其辦學歷史可追溯到清朝末期開辦的北洋馬醫學堂。
甲午戰爭失敗后,清王朝日漸衰落,不得不“變法”立新,興辦洋務,建立學堂。1904年12月1日,北洋馬醫學堂在河北保定正式成立。1912年,由民國政府接管,改名為陸軍獸醫學校,后遷至北平。“九•一八”事變后,學校為躲避日機轟炸,幾經輾轉,於1938年遷至貴州安順。
1949年秋,學校師生審時度勢,拒不執行南京方面搬遷命令,保護學校財產未受損失。11月,安順解放,學校改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獸醫學校。中央軍委確定安順獸醫學校員工為起義人員。1951年10月,學校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獸醫學校。1952年1月,學校由貴州安順遷至長春。
1953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獸醫學校與解放軍第一、第三、第四獸醫學校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首任校長由總後獸醫局副局長任摶九兼任。
1956年7月,學校移交農墾部,改名為長春畜牧獸醫大學。1958年5月,改名為長春農學院。1958年至1959年期間,長春農學院、北安農學院和長春農業機械化專科學校相繼併入。1959年6月,改名為吉林農業大學。
1962年1月,學校交還軍隊,複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
1992年8月,學校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農牧大學。
1999年4月,學校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
2003年11月,學校移交地方。
至2004年8月併入吉林大學前,學校見證了百年的滄桑歲月,成為了一所以軍事獸醫教育和軍事後勤教育為特色,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素質軍事後勤人才的高等軍事學校。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院系設置
二級學院院系名稱
人文學部1.哲學社會學院、2.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國際語言學院、3.考古學院、4.外國語學院、5.藝術學院、6.體育學院、7.公共外語教育學院
社會科學學部1.經濟學院、(金融學院、)2.法學院、3.行政學院、4.商學院、5.馬克思主義學院、6.東北亞學院、7.公共外交學院
理學部1.數學學院、2.物理學院、3.化學學院、4.生命科學學院
工學部1.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2.汽車工程學院、工程訓練中心3.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4.交通學院、5.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6.管理學院、7.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信息科學學部1.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2.通信工程學院、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4.軟體學院、5.公共計算機教學與研究中心
地球科學學部1.地球科學學院、2.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3.建設工程學院、4.新能源與環境學院、5.儀器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
白求恩醫學部1.基礎醫學院、2.公共衛生學院、3.藥學院、4.護理學院、5.白求恩第一臨床醫學院、6.白求恩第二臨床醫學院、7.白求恩第三臨床醫學院、8.白求恩口腔醫學院
農學部1.動物醫學學院、2.植物科學學院、3.動物科學學院、(實驗動物中心)
新興交叉學科學部1.人工智慧學院部
直屬學院1.應用技術學院、2.預科教育學院、3.珠海學院、4.東榮學院、5.萊姆頓學院

師資隊伍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教師6664人,其中教授1978人,博士生指導教師1186人。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外聘傑出教授49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7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8人,國家“萬人計劃”入選專家28人,“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14個,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2人(含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入選者1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5人,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7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3人,中央馬克思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首席專家5人,國家“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6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34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3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75人等一大批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
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如人沈家驄宋玉泉林學鈺鄒廣田
馮守華任露泉于吉紅
中國工程院院士
郭孔輝李元元林君
雙聘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廷棟滕吉文王立鼎任詠華董韞美
毛河光周其鳳劉嘉麒歐陽自遠沙慶林
李京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
蘇義腦陳香美郎景和夏咸柱
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劉中樹孫正聿張文顯林沄王勝今
張屹山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屆委員
周其鳳張文顯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王勝今張文顯宋連勝張富貴吳振武
尹景學崔田馮守華徐學純任露泉
杜國同歐陽丹彤孫建國劉寒冰佟金
韓文瑜李玉林孫宏晨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勝今劉中樹孫正聿孫利天宋連勝
張文顯林沄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趙繼鄒廣田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學部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鄒廣田楊柏張興洲蔣青董德明
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
孫正聿宋天佑姚建宗孫利天李 勇
滕利榮張福貴李玉林周光輝
國家級教學團隊
法學理論國家哲學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化學專業數據結構與離散數學
考古學專業國家數學人才培養基地政治學基礎理論課程物理實驗
病理學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生物學基礎實驗課程化學實驗
儀器專業系列課程與創新實踐應用地球物理

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3月,吉林大學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3大學科門類;有本科專業13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9個,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4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覆蓋17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 
截至2021年3月,吉林大學共有化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臨床醫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地球科學、工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免疫學、農業科學、動物學與植物學、數學、環境與生態學等18個學科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 其中,化學、材料科學2個學科排名進入全球前1‰;ESI綜合排名中國大陸第13位。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學(覆蓋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二級學科)、化學(覆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二級學科)、機械工程(覆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二級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覆蓋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二級學科)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數量經濟學、法學理論、刑法學、政治學理論、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材料加工工程、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農業機械化工程、預防獸醫學、神經病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材料學、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基礎獸醫學、技術經濟及管理 
吉林省重中之重學科: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獸醫學、臨床醫學、工商管理 
吉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51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獸醫學、畜牧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統計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畜牧學、獸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外國語言文學、力學、土木工程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獸醫、機械、資源與環境、能源動力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統計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音樂與舞蹈、美術學、設計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社會工作、應用心理、漢語國際教育、新聞與傳播、藝術、翻譯、體育、文物與博物館、金融、稅務、國際商務、法律、公共管理、工商管理、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會計、應用統計、保險、教育、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醫藥、機械、能源動力、交通運輸、農業、電子信息、資源與環境、土木水利、公共衛生、臨床醫學、護理、口腔醫學、藥學、獸醫、圖書情報。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5月,吉林大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7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2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8門,省級精品課程97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0個。
2020年6月,教育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工作委員會公布了截至2019年底臨床醫學專業通過認證的普通高等學校名單,吉林大學通過臨床醫學專業認證。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序號專業名稱類別立項年度
1法學第二類2007
2朝鮮語第二類2007
3新聞學第二類2007
4資源勘查工程第二類2007
5植物保護第二類2007
6臨床醫學第二類2007
7哲學第一類2007
8化學第一類2007
9車輛工程第一類2007
10放射醫學第一類2007
11經濟學第一類2007
12數學與應用數學第一類2008
13物理學第一類2008
14漢語言文學第一類2008
15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第一類2008
16勘查技術與工程第一類2008
17製藥工程(生物製藥)第一類2008
18政治學與行政學第一類2009
19考古學第一類2009
20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第一類2009
21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第一類2009
22財務管理第一類2009
2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第一類2009
24測控技術與儀器第一類2009
25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第一類2009
26地質學第一類2009
27動物醫學第一類2009
• 精品課程
時間課程名稱主講人課程名稱主講人
2010《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孫利天《食品營養學》劉靜波
2010礦床學孫豐月《婦產科護理學》安力彬
2010《神經病學》吳江《口腔組織病理學》孫宏晨 
2009《日語精讀》宿久高《計算機網路》胡亮
2009《智能儀器》林君《動物寄生蟲病學》張西臣 
省級精品課程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英語泛讀、民法學、形式與政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有機化學實驗(非化學專業)、材料成型技術基礎、數字信號處理、岩土鑽鑿設備、病理生理學、局部解剖學、醫學信息檢索、外科學進展、耳鼻咽喉科學、診斷學、眼科學、應用內科學、動物病理解剖學、作物育種學。
儀器分析實驗、試驗設計、工程力學、材料科學基礎、遙感信息科學、固體地球物理學、環境化學、岩土鑽鑿工藝學、礦產勘查學、電工學、資料庫系統原理、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的複製、腫瘤學、急救醫學、普通植物病理學、外科、免疫學、服裝設計學、內科學進展、歐美文學史、中國近代史綱要。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序號實驗教學中心名稱中心級別年度
1吉林大學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5年
2吉林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6年
3吉林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
4吉林大學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
5吉林大學動物科技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8年
6吉林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8年
7應用地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8吉林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
9吉林大學地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
10現代傳媒與應用技術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
11吉林大學電工電子實驗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
12吉林大學工程訓練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
13吉林大學商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8年
14吉林大學汽車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8年
15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16儀器電氣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17測繪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18藥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19法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20考古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21資源勘查實踐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22汽車車身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23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24植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25勘查技術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26力學實驗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27多功能語言教學實驗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年
28物流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1年
29熱能與動力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1年
30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臨床實踐技能培訓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1年
31水利工程與地下水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1年
32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1年
33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1年
34生物工程(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1年
35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1年
36金屬材料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1年
37道路與橋樑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1年
• 國家級學校試驗培養計劃
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又名“珠峰計劃”)在全國選拔16所頂尖學校,由中央專項撥款提供資金支持,培養創新型領軍人。吉林大學全面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既唐敖慶試驗班,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及生物等理科專業。還有教育部主要針對工科類開展的“卓越工程師計劃”,包括勘查技術與工程(應用地球物理)、勘查技術與工程(地質工程)、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等專業。又自主開辦匡亞明班、李四光班、白求恩醫學班、以及信息科學等試驗班。
• 創新團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研究領域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
執行年限2002-2007年
學術帶頭人馮守華
學術骨幹馮守華、陳接勝、肖豐收、于吉紅
光電工能超分子組裝體系研究
執行年限2010-2012年
學術帶頭人楊柏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
年度領域帶頭人
2004超分子體系的組裝與功能楊柏
2006材料功能屬性的調製與剪裁陳 崗
2006汽車動態模擬與控制管 欣
2007人獸共患病陳啟軍
2007超快激光技術與前沿光電器件物理孫洪波
2008蔣青
2009無機固體功能材料的合成和製備化學于吉紅
2009FGFs藥物與糖尿病併發症的藥理李校堃
2010艾滋病及傳染病的感染與防治於曉方
2010汽車控制的理論、方法與關鍵技術陳虹
2011超高壓誘導的典型凝聚態物質的新奇特性崔田(2012-2014)
2011移植免疫楊勇廣(2012-2014)
2011轉基因克隆動物李子義(2013-2015)
2013先進氣體感測技術盧革宇(2014-2016)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2014年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新一輪“985工程”學科建設項目2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1個,其他部委重點實驗室23個。
2021年6月,吉林大學“冰雪旅遊場地裝備和智能服務技術實驗室”,獲批文化和旅遊部第三批重點實驗室。
國家基礎科研與人才培養基地
哲學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歷史學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數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物理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化學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東北亞研究中心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數量經濟研究中心理論法學研究中心
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
“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
物質製備科學科技創新平台汽車工程科技創新平台
高壓科學與技術科技創新平台整合生物學科技創新平台
工程仿生科技創新平台集成光電子學科技創新平台
東北資源與環境科技創新平台計算與軟體科學科技創新平台
“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東北亞研究與東北振興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中國邊疆史地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經濟分析與預測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法律與經濟全球化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社會發展理論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國家工程實驗室
艾滋病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
集成光電子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汽車模擬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分子酶學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汽車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病理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球信息探測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東北亞生物演化與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人獸共患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相干光與原子分子光譜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籌)地下水資源與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籌)
新型電池物理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行業部委開放/重點實驗室
變質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應用地球物理綜合解釋理論開放研究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水資源評價管理系列模型開放研究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現代地球物理儀器開放研究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複雜條件鑽進技術開放研究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功能礦物材料應用基礎與物化性能檢測方法開放研究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地球探測技術及儀器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複雜條件鑽采技術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應用地球物理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東北亞礦產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部)
通信新技術重點實驗室(信息產業部)信息科學重點實驗室(信息產業部)
通信軟科學重點實驗室(信息產業部)計算機通信重點實驗室(信息產業部)
放射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衛生部
中藥化學Ⅲ級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分子生物學Ⅲ級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藥葯代動力學Ⅲ級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生物工程Ⅲ級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藥藥理Ⅲ級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製劑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免疫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腫瘤細胞生物學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部級工程中心
國家863計劃長春特種工程塑料研究開發中心(科技部)
特種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中心(教育部)
汽車開發工程研究中心
特種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中心
有機聚合物光電材料
網路技術及應用軟體
地熱資源開發技術與裝備
吉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吉林省光譜分析儀器工程技術中心吉林省測控智能化儀器工程技術中心
金網格模具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幹細胞工程研究中心
汽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高壓技術與功能材料工程技術中心
智能信號識別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信軟體產品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吉林省醫藥影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吉林省獸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吉林省東北保護性耕作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其他科研機構、實驗室
政治學理論研究中心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
東北亞研究院古籍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中國文化研究所
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東北歷史與疆域研究中心
加拿大研究中心知識經濟研究中心
歐洲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
俄羅斯研究中心朝鮮·韓國研究中心
信息資源研究中心吉林大學—錦天城金融與法律研究所
婦女研究中心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研究中心
中國與周邊國家區域合作研究中心東北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中心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創業研究中心
輥鍛工藝研究所鏈傳動研究所
超塑性與塑性研究所理論化學研究所
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數學研究所
綜合信息礦產預測研究所水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再生醫學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研究中心東北亞國際地學研究與教學中心
吉林大學組合化學研究中心吉林大學車輛檢測技術研究與開發中心
吉林大學前列腺疾病防治中心吉林大學理論物理中心
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吉林大學汽車運輸工程研究中心
農業機械工程研究院智能儀器與測控技術研究所
人獸共患病研究所吉林省地面機械仿生技術與仿生功能材料中試基地
吉林大學地質調查研究院吉林大學地下能源與廢物處置研究所
吉林大學國家潛在油氣資源(油頁岩勘探開發利用)產學研用合作創新基地辦公室至2013年,資料:吉大官網 

科研成就

2010年,吉林大學材料科學、物理學、化學、工程學、地球科學、臨床醫學等6個學科(領域)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比原來增50%,且各學科的全球排位大幅提升,學科輻射範圍不斷增加,科研實力和學術影響力顯著提高,較2009年統計情況可以看出,吉林大學材料科學學科由原來的574個機構進入該學科ESI前1%中的83名,提升為655個機構進入該學科ESI前1%中的45名,位次上升了38位;發表論文數2008篇,論文總被引次數15438次,篇均被引次數7.69次。
物理學學科由原來的648個機構進入該學科ESI前1%中的440名,提升為704個機構進入該學科ESI前1%中的426名,位次上升了14位;發表論文數2098篇,論文總被引次數10625次,篇均被引次數5.06次。
化學學科由原來的854個機構進入該學科ESI前1%中的99名,提升為986個機構進入該學科ESI前1%中的91名,位次上升了8位;發表論文數5654篇,論文總被引次數39593次,篇均被引次數7次。
工程學學科由原來的962個機構進入該學科ESI前1%中的327名,保持為1077個機構進入該學科ESI前1%中的327名;發表論文數950篇,論文總被引次數4301次,篇均被引次數4.53次。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
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
地球科學學科則由原來的“榜上無名”躍升至466個機構進入該學科ESI前1%中439名,發表論文數417篇,論文總被引次數2892次,篇均被引次數6.94次。
臨床醫學學科由原來的“榜上無名”躍升至3277個機構進入該學科ESI前1%中2647名,發表論文數408篇,論文總被引次數2091次,篇均被引次數5.12次。
吉林大學進入ESI前1%的學科總數由2009年4個,排名國內“985工程”高校的第13位(並列),上升為2011年的6個,國內“985工程”高校排名第12位(並列),上升為2019年3月的12個。
2012年,吉林大學ESI論文被收錄13181篇,被引82960次,居中國大學第九。
2013年,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全校教師自然科學研究到校財務經費11.03億元。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4項,其中一等獎15項。SCI論文2309篇(收錄文獻2504篇),排名第11位;EI論文1592篇,排名第13位;3篇論文進入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排行榜。專利申請1116項,授權764項,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1項,發明創業獎1項。
2013年,在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學校教師社會科學研究到賬經費突破7000萬元;獲立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42項,立項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一位;11項成果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一等獎1項,打破了連續兩屆沒有一等獎的局面。3部書稿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二位。1430篇論文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被收錄論文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六位。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9年11月,校圖書館各類紙質書刊784萬冊,其中古籍40萬冊,古籍中6000餘部為善本。地方志與譜牒、金石拓片與古文字文獻的收藏在高校圖書館中名列前茅,這些珍貴文獻與亞細亞文庫、滿鐵資料一起成為吉林大學圖書館的特色收藏。截至2013年底,訂閱外文期刊1268種、中文報刊4914種,購買了包括webofscience和EI在內的48種西文文獻資料庫,中國知網等14種中文資料庫,超星、書生等電子圖書120萬冊,自建了東北亞研究、地學、汽車、滿鐵資料等12個資料庫。
學術期刊
人文社會科學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史學集刊人口學刊
現代日本經濟情報科學東北亞論壇
法制與社會發展當代法學經濟視角
自然科學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高等學校化學研究(英文版)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
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仿生工程學報中風與神經疾病雜誌
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東北亞地學研究世界地質
東北數學臨床肝膽病雜誌中國實驗診斷學
中國郵電高校學報(英文)中國獸醫學報至2013,資料:吉大官網 

學術交流

截至2019年6月,學校已經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292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包括日本名古屋大學,九州大學,早稻田大學,東北大學,筑波大學;韓國首爾大學,成均館大學,高麗大學,光雲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諾丁漢大學,華威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佛羅里達大學;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女王大學,曼尼托巴大學等。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45所,前200的64所。學校與12個國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共建了38個中外合作平台。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吉大校徽
吉大校徽
校徽,是一所大學的象徵。吉林大學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學校徽志是在建校50周年時確定的,於2005年12月寫入《吉林大學章程》。學校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中間是由“吉林大學”英文縮寫組成的大雁飛翔圖案,上方有“1946”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外環上方是“中國·吉林大學”的英文大寫,下方是郭沫若題寫的校名。學校徽章為教職員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校旗,是一所大學的重要標識之一。吉林大學校旗是在建校50周年時確定的,2005年12月寫入《吉林大學章程》。學校校旗為天藍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郭沫若題寫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學校徽志。國旗旗坐落成典禮,是在1996年9月20日建校50周年慶典的時候在前衛校區南區舉行的。以後每周舉行一次升旗儀式,時間是每周一早晨6點30分。

精神文化

• 校歌
白山迎旭日,黑水泛金光,
我們崛起在祖國的北疆。
吉林大學啊吉林大學,
哺育英才的搖籃,探求知識的殿堂。
攀登科學高峰,我們的目標,
造福人類社會是我們的方向。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
艱苦創業,奮發向上,
跨越黃河,跨越長江,跨越太平洋。
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
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
轟響的紅太陽。
吉林大學校歌
吉林大學校歌
校歌,是一所大學的精神旗幟。校歌,以藝術形式表達了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風貌,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精神和文化的載體,也是體現學校特色、振奮精神、激勵師生員工求實創新、勵志圖強的精神旗幟。一首膾炙人口的校歌,可以凝聚人心,鼓舞鬥志,樹立形象,遠播聲名。《吉林大學校歌》,是1996年建校50周年的時候創作的,2005年12月寫入《吉林大學章程》。詞作者是全國著名學者、詩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作者、原吉林大學副校長、文學院名譽院長公木先生(張松如教授),曲作者是全國著名音樂家、中央歌舞劇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會長王世光先生。
《吉林大學校歌》,概括了吉林大學發展壯大的歷史,描繪了吉林大學的遠大理想、堅定信念和宏偉目標,展現了吉大人的寬闊胸懷、豪邁氣概和雄心壯志。校歌中寫到,“我們崛起在祖國的北疆”,為什麼用“崛起”這個詞,這是因為吉林大學是1946年建校的,1952年成為黨和人民政府布局在東北的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1960年成為國家重點大學。除了革命戰爭烽火年代,真正的建設時間僅有10年。10年的時間成為國家重點大學,屹立於全國名校前列,所以用“崛起”是有著深刻意義的。
“攀登科學高峰——我們的目標,造福人類社會——我們的方向”表明的是學校的理想和信念。
“哺育英才的搖籃,探求知識的殿堂”表明了學校研究型大學的根本任務: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這與該校老校長匡亞明先生在1955年《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發刊詞中強調“我校要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充分表明了吉大人的精神狀態。
“跨越長江、跨越黃河、跨越太平洋”表明吉林大學是國際化的大學,崛起在祖國的北疆但不局限在祖國的北疆,而要面向全國,面向全世界。
“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表明了吉大火紅的事業、火紅的明天,表明了吉大人嚮往美好、追求卓越的雄心壯志。
• 校訓
吉林大學校訓
吉林大學校訓
吉林大學校訓是“求實創新、勵志圖強”。吉林大學校訓碑揭幕式,是在1996年9月21日建校50周年慶典的時候舉行的。校訓碑形狀像一艘乘風破浪的帆船,象徵著學校的事業披荊斬棘,一帆風順,勇往直前!上面鐫刻著由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金義庵書寫的“求實創新勵志圖強”八個蒼勁有力的紅色大字,這八字校訓集中體現了吉大幾代人腳踏實地、艱苦創業、勇於進取、奮力拚搏的精神風貌。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對校訓給予新的詮釋,既要將6校合併的新吉林大學所進行的改革實踐沉澱進去,也要將吉林大學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邁進的進程中必須吸納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學與管理風格凝練其中,賦予新的內容與時代特徵。新吉林大學於2003年啟動現代大學精神研究,著重研究了合併的原5所大學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優秀傳統、辦學理念、校風學風和價值觀念,並對“求實創新、勵志圖強”的校訓進行了與時俱進的詮釋,在此基礎上提出21世紀的吉大精神。2005年12月29日在《吉林大學章程》中進一步凝鍊出以求真務實、自由民主、開放兼容、隆法明德、與時俱進為核心的大學精神。
吉大精神
唐敖慶老師的精神已經成為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吉林大學通過命名唐敖慶樓、豎立唐敖慶雕塑、編演《唐敖慶》話劇,緬懷先生,教育後人;通過成立唐敖慶基金會、聘任唐敖慶學者、組建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唐敖慶班,弘揚先生治學精神,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社團組織
• 學生天地
• 學生期刊
《研究生報》《吉大青年》
• 國防生天地
校園活動剪影
校園活動剪影
【國防生風采】、【國防生社團】、【國防生業餘生活】、【新綠雜誌】
• 教工天地
工會活動、文體活動、會議學習、職工度假中心、網球協會、乒乓球協會
• 離退休天地
夕陽風采老有所為群團組織
老年書畫研究會、太極拳協會、離退休職工藝術團、京劇活動中心、門球協會、老年籃球隊、離退休職工桌球隊、離退休職工乒乓球隊、老年象棋隊、麻將協會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姜治瑩
校長、黨委副書記張希
黨委常務副書記馮正玉
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鄭偉濤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利鋒
黨委常委、副校長王玉柱
黨委常委、副校長趙國慶
黨委常委、副校長邊鐵
黨委常委、副校長蔡立東
黨委常委、副校長趙宏偉
校務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張向東

歷任領導

吉林大學歷任主要校領導
姓名在任時間職務
劉中樹2000.06—2002.12校長
吳博達2002.12—2004.07校長
周其鳳2004.07—2008.11校長
展 濤2008.11—2011.02校長
李元元2011.09—2018.10校長
吳博達2000.06—2002.12黨委書記
張文顯2002.12—2008.03黨委書記
陳德文2008.03—2014.10黨委書記
楊振斌2014.11—2020.03黨委書記
原吉林大學歷任主要校領導
學校職務姓名在任時間
東北行政學院院長林 楓1946.10—1950.03
東北人民大學校長王一夫1950.03—1951.10
東北人民大學校長呂振羽1951.10—1955.05
東北人民大學校長匡亞明1955.05—1958.08
吉林大學校長匡亞明1958.08—1963.05
吉林大學代校長劉 靖1963.05—1968.11
吉林大學革委會主任王貴德1968.11—1973.05
吉林大學革委會主任宮維楨1973.05—1975.11
吉林大學革委會主任楊國風1975.12—1978.07
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1978.07—1986.01
吉林大學校長伍卓群1986.01—1995.12
吉林大學校長劉中樹1995.12—2000.06
東北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呂振羽1952.11—1953.12
東北人民大學代黨委書記佟 冬1954.05—1954.11
東北人民大學代黨委書記江劍秋1954.11—1955.05
東北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匡亞明1955.05—1958.08
吉林大學黨委書記匡亞明1958.08—1963.05
吉林大學黨委第二書記陳靜波1963.05—1968.11
吉林大學黨委書記王貴德1970.12—1974.12
吉林大學黨委書記宮維楨1974.12—1975.11
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楊國風1975.12—1977.11
吉林大學黨委書記胡紹祖1978.07—1984.02
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溫希凡1984.02—1988.03
吉林大學黨委書記胡德寶1988.03—1989.10
吉林大學黨委書記樊萬清1989.10—1993.04
吉林大學黨委書記劉中樹1993.04—1996.01
吉林大學黨委書記王文金1996.01—2000.06

校園環境


校內環境

截至2013年底,吉林大學有6個校區8個校園,分佈在長春市的不同方位。
前衛校區
吉林大學前衛校區風光圖冊
吉林大學前衛校區風光圖冊
校區共有兩個校園。
前衛南區位於長春市西南部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為吉林大學校部機關所在地,主要分佈文科和理學。主要建築物有行政樓、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理化綜合樓、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數學樓、東榮大廈、新圖書館、逸夫教學樓、逸夫圖書館、萃文樓、外語樓、體育館、商貿樓、文科實驗樓和友誼會館、計算機大樓,李四光樓等。
前衛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其主要建築物有理化樓、設備樓、圖書館、科技樓、鳴放宮和文科樓等。
南嶺校區
吉林大學南嶺校區風光圖冊
吉林大學南嶺校區風光圖冊
原吉林工業大學所在地,中國汽車工業人才的搖籃,現主要為工學所在地。校區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校園佔地面積廣,各種配套設施齊全,其主要建築物為:逸夫教育大樓、一、二、三、五教、逸夫機械材料館、鏈條所、交通樓、俊民樓、繼教樓、文化活動中心和體育館等。校園學習氣氛和文化氣氛濃厚,講座,社團活動眾多。
吉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位於吉林大學南嶺校區,自1988年始響應國家號召開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南嶺校區是吉林大學六大校區八大校園中唯一一所開設全日制自考本科校區。
新民校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1939年由聶榮臻元帥創建於河北省唐縣,為吉大醫學所在地。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參加了學校的創建和教學工作。校區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有4所附屬醫院。校園內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政府用樓,莊嚴、肅穆曾經是偽滿洲國的辦公用樓,雖然歷經滄桑,但在變為教書育人之地后,煥發出少有的自然、清新,常見小松鼠在校園裡穿梭,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主要建築物為:基礎樓、護理學院、校部樓、預防醫學院樓等。
朝陽校區
吉林大學朝陽校區風光圖冊
吉林大學朝陽校區風光圖冊
位於吉林省長春市西民主大街938號。原為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現主要為地學部所在地。原長春科技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51年的長春地質專科學校,1952年院系調整時成立東北地質學院,由該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任首任校長,1958年更名為長春地質學院,1997年更名為長春科技大學。是一所辦學特色鮮明的多學科全國重點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礦產資源普查、勘探、開採、保護和綜合利用方面的人才,並豐富了該國地球科學的理論研究。現該校區有地球科學學院,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建設工程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儀器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五個學院。校園內的地質宮是溥儀時建立的偽皇宮,但當時因復辟計劃失敗而停工。新中國成立后,繼續修建。郭沫若為其題詞為“地質宮”,現今擁有部及實驗室及教學中心,國家、“長江學者”等一批知名教授。
南湖校區
吉林大學南湖校區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南湖公園旁。校園環境恬靜幽雅,已初步建成花園式校園。吉林大學南湖校區即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2001年由原吉林工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和原長春郵電學院相關專業整合組建,是該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和電氣信息技術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和平校區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為吉大農學部所在地。校區坐落於西安大路5333號,為農學部所在地。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各種建築錯落有致,辦學和生活設施齊全。主要建築物有機關辦公大樓、植物科學樓、基礎教學樓、軍需科技樓、畜牧獸醫教學科研樓等。學部現設四個學院,動物醫學學院,動物科學學院,軍需科技學院,植物科學學院。共設十幾個本科專業,其中有國家重點學科預防獸醫學,學部每年與日本,俄羅斯等國的大學均有交流活動,並且有交換生項目。
珠海學院
地址: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草堂灣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圖冊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圖冊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是根據教育部教發[2003]8號文件《關於規範並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由吉林大學申請,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在吉林大學珠海校區建立的獨立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從2004年開始招生,在校生近12000人。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堅持以辦學質量為追求目標,以辦學特色謀求發展。2005年1月,教育部對全國249所獨立學院進行教育教學專項檢查,教育部評審專家組對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給予高度評價。
清湖晏湖
吉林大學清湖晏湖圖冊
吉林大學清湖晏湖圖冊
吉林大學中心校區(俗稱“吉大南校”)內的東西兩側也有兩汪遙相呼應的水系,被學子們親切喚作“東湖”“西湖”。吉大正式將兩湖命名為“晏湖”“清湖”。“清”“晏”二字取自成語“河清海晏”。
晏湖(原“東湖”)水面面積1.1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6萬平方米(含水面面積),並設計了湖心島、荷花和睡蓮種植區、淺水植物種植區、涼亭及廣場、環湖路、景觀石等多處景觀,對湖周邊進行綠化美化,水趣盎然。
校內“西湖”改建工程,經多次論證,最終形成了以現代簡約風格為主,以美觀、經濟為原則,重點突出微景觀及親水特點的設計方案。竣工后,清湖(原“西湖”)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水面增至1.3萬平方米,增加了人文廣場、人行步道,錯落布置草坪燈、景觀燈和個性座椅,顯得精緻而不繁冗。
“清湖”“晏湖”設計清新簡約、景觀優美宜人。據悉,兩湖命名取自成語“河清海晏”,寓意吉大校園“風清氣正、寧靜致遠,嚴謹治學、祥和進步”。

知名校友


科學屆校友
兩院院士
李四光呂振羽余瑞璜唐敖慶俞建章顧功敘業治錚朱光亞
董申葆謝學錦江元生張乾二游效曾經福謙黎樂民宋家樹
鄧從豪董蘊美陳佳洱何繼善郭孔輝高鼎三宋玉泉薛禹群
王世績張澤徐世浙劉嘉麒李星學康玉柱竇士學林學鈺
陳香美張希懷進鵬江雷曲久輝趙玉沛郞景和李元元
赫捷張培震王立軍李駿何滿潮馮守華趙玉沛林君
成秋明李校堃
戰略科學家
黃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學家
政界校友
姓名備註
劉奇葆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
劉延東中共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杜青林中共十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王家瑞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陳曉光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
王剛中共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汪永清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國務院副秘書長、
徐顯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綜治辦專職副主任
趙實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原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全國婦聯副主席
呂福源中共第十六屆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首任部長
尹蔚民中共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黨組書記
徐紹史中共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李斌中共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張寶順中共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原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鴻忠中共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中央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原湖北省委書記
巴音朝魯中共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中央委員、吉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王儒林中共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屆中央委員、原山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周本順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原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錦斌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從軍中共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原新華通訊社社長、黨組書記
金振吉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吉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張軍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委副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部長、黨組書記
鄧凱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副書記
李冰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原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
胡懷邦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國家開發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高廣濱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吉林省委副書記
趙玉沛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曲淑輝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委委員、中央紀委駐國家民委紀檢組長、國家民委黨組成員
李熙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委委員、中央紀委駐人民日報社紀檢組組長,人民日報社編輯委員會委員
韓勇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委員會主席
葉冬松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南省委員會主席
王明方中共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安徽省委員會主席
王德學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兼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主任
厲有為中共第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原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
張寶明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張海迪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第五屆、第六屆主席團主席
鄭培民2002年“感動中國”獲獎人物,中共湖南省委原副書記
王國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兼中醫藥管理局局長
梁國慶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正部級)、一級大檢查官
奚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孫謙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姜建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敬大力二級大檢察官,北京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鄧川二級大檢察官。四川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黨組書記
張文顯二級大法官。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學術委員會主任
周玉華二級大法官。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趙鳳桐中共中央紀委駐國土資源部紀檢組組長、部黨組成員
王曉暉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隋忠誠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王化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戴均良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商界校友
姓名備註
馬蔚華招商銀行行長
唐志宏招商銀行副行長
徐建一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
張光華廣東發展銀行行長
胡懷邦中國交通銀行董事長
齊向東奇虎公司總裁
柳萬東紅塔集團董事長
譚智上海框架廣告發展有限公司CEO,原分眾傳媒CEO
修淶貴吉林修正葯業股份公司董事長
廖康貴州省電信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煒鳳凰新媒體副總裁,總編輯
王梓木華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戰斌北京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總經理
張耀倉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李志岷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集團)總公司董事長
龐勇上海瀛之傑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吉林大學交通學院兼職教授
軍界校友
姓名備註
侯樹森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上將軍銜。吉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1973級校友
馬米托夫·吐爾遜
中共新疆軍區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將軍銜。
1958年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醫療系(解放軍軍需大學前身,后併入吉林大學)
劉明璞曾任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軍銜。1948年畢業於華北醫科大學(后併入吉林大學)
崔景龍武警部隊副政治委員,武警中將警銜。吉林大學研究生
鄧天生第二炮兵黨委常委,中將軍銜。畢業於吉林大學歷史系
蘭發祥曾任軍需大學副校長,少將軍銜
閔振范軍事專家,少將
奉國全原解放軍獸醫大學政治委員,少將
耿正望曾任軍需大學校長,少將
高兵群曾任國防大學防務學院副院長,少將
尉國敏原廣州軍區聯勤部副政委,少將
景在新總後軍事醫學科學院長春干休所原校長 
賴佛新原解放軍獸醫大學副校長,少將
樊鐵琦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農牧大學政委,空軍少將軍銜
陳小工中將軍銜,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
黃國柱《解放軍報》社社長,少將軍銜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武書連2020中國大學排行榜發布,吉林大學以83.32分綜合實力排名第10名,以科研得分64.76研究型大學排名第11名。6月10日,最新2021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吉林大學排名第493名。10月,位居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466名。11月,2021年QS亞洲大學排名發布,吉林大學排名第84名。12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文科實力排名前兩百強中,吉林大學排名第13位。12月19日,人民網發布2020年度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排行榜單排名第8位。
2021年1月3日,《2020中國大學海外網路傳播力建設報告》發布,吉林大學海外傳播力綜合指數排名第39位。位居2021中國內地高校ESI排名榜單中第13位。4月26日,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第24位。6月,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501-510位。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151-2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