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遷
張捷遷
張捷遷,1908年生於遼寧開原,是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1927年張捷遷考入東北大學預科,次年入紡織系學習。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滿懷躊躇之志,卻被迫流亡關內,借讀北平工學院。1934年起,張捷遷到清華大學任教,成為中國第一個風洞實驗的主要設計和建造者。1940年赴美,張捷遷成為世界著名航空泰斗馮·卡門教授關門弟子,並獲博士學位。1952年,張捷遷先生成為首位實現在實驗室里模擬龍捲風和颶風的科學家,並獲得著名的古根漢獎。
張捷遷,1908年生於遼寧開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27 年入 東北大學預科,次年入紡織系學習,后在清華大學任教,又赴美留學,畢業后歷任美國多所大學教授。長期從事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氣象學等方面的研究,紐約科學院、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發起成立東北大學旅美校友會,為恢復張學良將軍自由、東北大學複名和成立張學良教育基金會等做出了傑出貢獻。深受世人敬仰,堪稱愛國、愛校之楷模。
張捷遷學長臨終前,捐獻出自己靠工資積攢的5萬美元,在母校 東北大學設立基金,用於表彰在工作、學習方面有突出成績的教師和學生。在成立儀式上,張德威先生作為家屬代表發言,他說:父親在科技領域能夠有非凡的成就,是通過個人不懈的努力並把握住了一個個機遇取得的,其中最大的機遇就是能夠在東北大學就學,這對父親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和財富。
早在蔣經國1988年1月13日在台灣病逝前,以東北大學學生 張捷遷為首的一批華裔旅美學者,就已在海外策劃如何敦促執政的國民黨儘快給張學良以真正自由的事宜了。然而,蔣經國當政時期雖然對張學良的自由已有相當大範圍的鬆動,改變了蔣介石在世時派軍統特務嚴加管束的局面,可張氏的人身自由在1988年以前仍只能是一種形式上的“自由”。李登輝上台後,口頭上高叫給張氏自由,事實上仍然利用國民黨情治機關時時加以限制。他擔心張學良一旦恢復自由身,會不會與中共取得聯繫,甚至舍台灣而投奔中共?張捷遷等東大旅美校友會成員很快就看破了李的政治伎倆。他們公開在美國報紙上向李登輝叫板:“如果張學良真有自由,就應該允許他到美國來。如果不讓他來美國參加東大校友會的活動,我們可以自費赴台,專為張學良祝壽。”
張學良得知此事後,特別給張捷遷寫了封言詞隱晦的短函,暗示了他當時在台灣的處境:
捷遷弟:
4月15日的信收悉。
捷遷弟,凡事要理智些。不要太感情用事,冷靜些,忍耐些。不要太性急。你們三對夫婦來台灣,把他們丟掉,似乎不太對吧?我鄭重地對你講,時非其時,你們來不會見到我的。我想起兩句唐伯虎的詩,書於後:“萬事由天莫強求,強求不成反成羞。”
願上帝祝福!張學良於台北
種種壓力下,李登輝不得不同意在圓山大飯店給張學良公開祝壽,事實上這一祝壽活動是給張氏以政治上的平反。但在張學良回祖國大陸這一問題上,李登輝等國民黨右翼人士仍不肯放鬆分毫。這一點可從張捷遷另一封寫給李登輝的求情信中略見端倪。
張捷遷是在張學良有去美國探親自由后,再次向李登輝要求,給張學良去祖國大陸探親的機會和條件。他的信充滿了幻想:“他(指張學良)珍愛台北家園,依靠基督,自稱浮雲野鶴。心靈自由,怡然自得,仙人一般。不過,老年時常念念不忘故鄉故園,六十多年來從沒有祭掃父墓。難免凄然……--如他老不訪故鄉,不掃父墓,不為復校剪綵,似乎末盡道義責任,不會甘心,臨終將難以瞑目。”張捷遷在這封信中,甚至向李登輝提出解決張學良去大陸訪問的經-費,以及一些與此相關的細節問題。然而,台灣當局對這封信根本不予理睬。
2001年張學良在美國檀香山病逝后,較為權威的知情者、張學良1991年首次訪美時與他有過3個月接觸的貝祖貽夫人蔣士雲,曾借台灣《中國時報》一角,首次向關心張學良的海外公眾,披露了其中內幕。該報稱:“貝夫人透露,少帥居停紐約時,北京派不少人來看他,中共當局已經準備妥一架專機,只要少帥願意返回大陸,專機即隨時飛至紐約搭載少帥。貝夫人當時曾力勸少帥回大陸看看,並說這是他的‘大好機會’,少帥本人亦很想回東北老家瞧瞧。然終未成行。做事一向果斷、爽快的少帥,為何捨棄良機,未回睽違四十餘載的故國?少帥向貝夫人解釋說:李登輝只准許他到美國來,他不能藉此機會就跑去大陸。這樣做對李登輝不好交待。而他又是講義氣的人,不願為難李登輝。貝夫人對少帥說不要管那麼多,就利用這個好時機回去走走。少帥一直猶豫不決。他對貝夫人說,他回到台灣以後,將請示李登輝,批准他回大陸。貝夫人答道:‘你不用問他,問也白問。他一定不準。’少帥回去請示的結果,果如貝夫人所料,李勸張學良勿回大陸。貝夫人說,少帥上了李登輝的當……--貝夫人說:‘少帥後來嘴巴雖然不說,但心裡一定很後悔沒回大陸。’”
1993年4月17日,張捷遷在台灣替東北大學向張學良遞送“名譽校長”的聘函后飛回香港,他接受香港《明報月刊》總編輯潘耀明的專訪時,也透露了國民黨當局對張學良的“限制”:“張老先生於1990年秋天,確曾打算來香港。那次是因為他有位朋友的兒子結婚,很想來參加。但受到某方面的限制,以致沒能成行。”潘耀明追問:“張先生來香港應該沒有問題。是否受到香港政府的限制?”張捷遷否認:“不是受香港政府的限制,而是當時有人告訴他不能去香港。”潘耀明又問:“是否受台灣高層的限制?”張捷遷說:“這點,我不能說是什麼人,我亦不願意說出來。但他(指張學良)最近跟我說,那次他的確是很想來香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