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承裘

陳承裘

陳承裘(1827—1895),字孝錫,號子良,福建閩縣(今福州)人。陳景亮長子,以孝稱。咸豐二年(1852)進士,官刑部主事,不慕仕進,乞假事親,隨侍陳景亮於陝西、山東、雲南等任。后又奉父於文儒坊宅,前後居家40年。督課子弟甚嚴。其子6人,均為舉人,長子寶琛、次子寶瑨、三子寶璐又中進士,故門額懸朝廷所賜“六子科甲”匾;又因寶瑨長子懋鼎,與寶瑨、寶璐同為光緒庚寅恩科進士,故又有“世進士”之譽。

人物簡介


陳承裘為陳若霖的長孫,出生的時候適陳若霖受皇帝“玄狐馬褂”之賜,遂命其小名曰:“楚恩”。咸豐二年(1852年),承裘成進士,以主事用,分刑部浙江司行走。但他請假歸里,立志於服務桑梓,特別喜歡幫助窮苦鄉親,解決困難,即使他“舉債累萬金”,仍然疏財相助。每到年關必乘轎出城,看看有沒有無法過年的人,見到求他相幫的人即慷慨解囊。於是“村之氓,邑之士”,皆歡欣鼓舞,結隊而來。螺洲經常發生“爭洲”、“爭水”事件,皆請承裘負責處理,雙方無不聽命。
承裘乞假在家40年,因辦團練捐餉銀,功加四品銜侯選郎中。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逝世,年68歲。其6子皆登科甲,稱“父子四進士,兄弟六科甲”。

親屬成員


祖:陳若霖,刑部尚書。
父:陳景亮(1810-1884),字孔輔,號弼夫,刑部尚書陳若霖之子。道光二十年(1840),應順天府試,為北闈第一名(稱南兀),賜進士出身,歷任兵部員外郎、糧道、鹽運使、按察使、布政使等。任上吏才精敏,治政清廉,馭軍嚴整,信賞必罰,后以足疾告歸,在文儒坊營宅。
陳承裘生七子,除一子早夭外,三個舉人,三個進士。長子陳寶琛、二子陳寶瑨和三子陳寶璐都是進士;四子陳寶琦、六子陳寶瑄和七子陳寶璜也皆舉人。還有兩個女兒陳伯芬和陳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