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預測

科技預測

科技預測是根據科技發展自身特點和社會需求,在對科技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分析的基礎上,運用預測學基本原理和方法,對科技發展趨勢及其影響做出基本判斷和預見。

科技預測四大特質


科技預測涉及廣泛的不確定性 科技預測本質是背景環境取向 科技預測必須是決策導向的 科技預測有賴於人類理性判斷來達成。

現代的科技預測


2006 年11月,科學期刊《新科學家》以慶祝創辦50年,邀請全球超過40名頂尖科學家,預測2056年的科技發展。當中的預測包括:
人類可與猴子金魚說話 發現外星生物屍體 把火星作殖民地 人類器官由農場製造 發明令身體復原的藥物 破解宇宙起源及大爆炸之謎。

歷史上的科技預測


在歷史上,不少科學家甚至重要人物均作出科技預測,但甚少準確,不少為低估了科技的發展,也有對科技發展作出過於樂觀的估計。較著名的過去錯誤的科技預測計有:
1878 年,美國電報公司西聯電報預測電話缺點太多,不能夠作為正式通訊工具 1901 年,天文學家紐康認為機械不可能在空中飛行,因為機械重於空氣 1932 年,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指出,沒有證據顯示核能能夠被獲得,因為需要將原子分解 1936 年,《紐約時報》估計火箭無法離開地球大氣層 1939 年,英國首相丘吉爾推斷,核能不能製造大殺傷力的武器 1946 年,電影製作人柴納克認為電視很快被淘汰,因為觀眾每晚盯著電視會很疲倦 1949 年,科學期刊《大眾機械》預測,未來電腦重1.5噸,有1,000條真空管 1954 年,美國國家癌病學院認為,吸煙在導致肺癌上只有無足輕重的角色 1957 年,天文學家瓊斯稱人類登陸月球遙遙無期,並指太空旅行是痴心妄想 1965 年,人工智慧始創人西蒙預測,機器於1985 年便可代替人類做任何事 1981 年,微軟創辦人蓋茨估計,沒有人需要使用超過637KB的個人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