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比希納

愛德華·比希納

愛德華·比希納(德語:Eduard Buchner,1860年5月20日-1917年8月13日),德國化學家,由於發現無細胞發酵1907年獲諾貝爾化學獎,被譽為"農民出身的天才化學家"。 1917年8月13日由於受戰傷逝於慕尼黑。

求學經歷


愛德華·比希納
愛德華·比希納
愛德華-比希納出身於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父親是個農民,但看到兒子這樣酷愛學習,為兒子創造條件學習。他靠家庭省吃儉用,1884年於慕尼黑大學追隨阿道夫·馮·貝耶爾學習化學,后至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隨 埃米爾·菲舍爾學習,1885年,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氧對發酵的影響》。1888年獲慕尼黑大學博士學位。之後,繼續作為貝耶爾教授的助手工作了5年。

研究過程


愛德華·比希納發明的布氏漏斗
愛德華·比希納發明的布氏漏斗
1896年,由於他把酵母菌細胞的生命活力和酶的化學作用緊密結合,便大大推動了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發酵生理學和酶化學的發展,使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開創了新的一頁。他將酵素(酒化酶)從酵母中提取出來製成乾粉,用來把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酒精。這對後來的製糖工業和釀酒工業都有著重大意義。

中年事迹


1896年至1898年於蒂賓根大學擔任教師,1909年赴布雷斯勞大學擔任生理化學教授,1911年至維爾茨堡大學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布赫納赴羅馬尼亞的前線戰地醫院擔任醫師,1917年8月3日受傷返回德國,10天後逝世於慕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