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爭鋒:極地遠征
2002年由彼得·威爾執導的電影
《怒海爭鋒:極地遠征》是由彼得·威爾導演,羅素·克勞、徠保羅·貝坦尼、詹姆斯·達西主演的一部動作劇情戰爭片。改編自派翠克·歐布萊恩的小說《主人與指揮官:世界的另一端》。
該片講述19世紀初,海權爭霸,英國海軍“驚奇號”戰艦在新任艦長傑克的帶領下出海遠征,為了光榮與榮譽,在海上與法國和西班牙海軍展開殊死搏鬥的故事。
怒海爭鋒:極地遠征劇照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羅素·克勞 | 傑克·奧伯瑞 | |
保羅·貝坦尼 | 斯蒂芬·馬杜林 | |
詹姆斯·達西 | 湯姆·普林斯上尉 | |
馬克思·珀基斯 | 布萊克少尉 | |
李·恩格里比 | 何洛姆少尉 | |
比利·博伊德 | 巴雷特·博登 | 簡介 舵手 |
派崔克·蓋勒 | 戴維斯 | 簡介 水手 |
阿歷克斯·帕莫爾 | 尼希米·斯萊德 | 簡介 水手 |
Edward Woodall | 威廉·莫問特少尉 | |
Chris Larkin | 霍華德上尉 | 簡介 皇家海軍陸戰隊 |
Jack Randall | 波義耳 | 簡介 海軍軍官候補生 |
麥克斯·貝尼茲 | 賈蘭米少尉 | |
Richard Pates | 威廉姆森 | 簡介 海軍軍官候補生 |
羅伯特·皮尤 | 艾倫先生 | |
Richard McCabe | 希金斯先生 | 簡介 外科醫生的夥伴 |
Ian Mercer | 霍爾先生 | 簡介 水手長 |
Tony Dolan | 蘭姆先生 | 簡介 木匠 |
大衛·斯瑞弗 | 保存該船長的管家 | |
Bryan Dick | 約瑟夫·內格爾 | 簡介 木匠的伴侶 |
George Innes | 喬鰈 | |
Ousmane Thiam | 布萊克·比爾 | 簡介 比爾的伴侶 |
Aidan Black | 特羅洛普 | |
馬克·劉易斯·瓊斯 | 霍格先生 | |
Thierry Segall | 法國船長 | |
John DeSantis | 帕鄧 | 簡介 火炬男孩 |
約瑟夫·摩根 | 威廉姆·威利 | 簡介 Cpt. of Mizzentop |
William Mannering | Faster Doudle | 簡介 水手 |
製作人 | 彼得·威爾、Todd Arnow、Alan B. Curtiss、Samuel Goldwyn Jr、Meyer Gottlieb、鄧肯·哈德森、Duncan Henderson、鮑伯·韋恩斯坦、哈維·韋恩斯坦 |
導演 | 彼得·威爾 |
編劇 | 彼得·威爾、約翰·科里、Patrick O'Brian |
攝影 | 拉塞爾·波伊德 |
配樂 | Iva Davies、克里斯托弗·高登、Richard Tognetti |
剪輯 | Lee Smith |
選角導演 | Mary Selway、Fiona Weir |
藝術指導 | 威廉·山德爾 |
美術設計 | Bruce Crone、Mark W. Mansbridge、Marco Niro、Héctor Romero |
服裝設計 | Wendy Stites |
布景師 | Robert Gould |
角色介紹
傑克·奧伯瑞
演員羅素·克勞
號稱“幸運”船長,是英軍新任的艦長。結識了外科軍醫斯蒂芬·馬杜林之後,邀請對方和他一起同船出海,做第一次遠征,探索世界的奧秘和無盡的財富。
斯蒂芬·馬杜林
演員保羅·貝坦尼
外科軍醫,是傑克船長的好友,被傑克船長邀請一起出海遠征。名為醫生,實際是間諜,思維靈敏,為傑克船長的戰鬥出謀劃策。
布蘭克尼
演員馬克思·珀基斯
英國海軍“驚奇號”的見習官,剛剛登上驚奇號時,優柔寡斷。但在經歷過一次次戰鬥和傑克船長的不斷教導后,變得堅強果敢,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見習官。在戰鬥中,失去一條手臂,傑克送給他一本納爾遜的傳記。
何洛姆少尉
演員 李·恩格里比
候補軍官生,曾在傑克手下服役,屬於那種既不惡劣也無長處的可有可無的船員,他和普林斯同時登上驚奇號,由於他的前景比較渺茫,傑克在同情心的驅使下收留了他。他有一副好嗓子,唱歌很好聽,最終抱著炮彈沉海自殺。
湯姆·普林斯
演員詹姆斯·達西
曾經在傑克手下服役,有上校軍銜卻沒有供他指揮的艦隻,當傑克的船停泊在軍港並且編製不足時,普林斯主動請纓擔任傑克的大副。
怒海爭鋒:極地遠征劇照
音樂原聲 | |
Fantasia on a Theme byThomas Tallis | ComposedbyRalph Vaughan Williams |
PerformedbyThe New Queen's Hall Orchestra | (Barry Wordsworth conducting) |
Courtesy of Decca Music Group Ltd. under license from Universal Music Enterprises |
• 影片的前期製作階段,詹姆斯·庫克遠航船的複製品“奮進”號正在進行環球航行;當“奮進”號即將沿著南美洲底部航行時,劇組安排了兩名攝影師飛抵“奮進”號進行跟拍,因為這條路線也是片中“奇迹”號將要航行的路線。因此很多波濤洶湧海面的鏡頭都是真實的。
怒海爭鋒:極地遠征劇照
• 為使演員保持戲中的狀態,威爾要求他們用布蓋住現場以外的鏡子,盡量不看電視,把空餘的時間用來寫信、演奏樂器和繪畫。在許多場景拍攝之前,他會讓演職人員去了解海員的生活,然後為他們播放各種音樂,根據不同的場景選擇丁克·弗洛伊德或是美國本土的打擊樂或合唱。
• 在為期兩周海訓開始的前夜,克勞組織了一個酒會招待演員。此次集訓的內容包括炮火演練、航海實踐、步槍和擊劍訓練。貝特尼沒有參加集訓。
• 克勞有時會設宴款待他的“軍官”們,有時還會舉辦造船知識競賽和橄欖球比賽來培養演員之間的感情。
• 保羅·貝坦尼是唯一一個沒有暈船的演員,這是因為他小時候曾是海事青年團的一員;海事青年團的主辦宗旨在於集合對海事知識及海軍制度有興趣的青少年,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並學習航海知識、技能、紀律及領導才能。
• 影片拍攝期間,羅素·克勞曾經中斷拍攝,直接飛赴倫敦參加好友理查德·哈里斯的葬禮。拍攝全體海員將戰友海葬的場面時,當所有人準備就緒后,威爾播放了一段哀傷而神秘的音樂,克勞走進畫面,開始了他悼念理查德·哈里斯的演講,這番演講可謂感人肺腑,在場的演職人員無不為之動容
• 為了能更好的詮釋片中自己飾演的角色,保羅·貝坦尼曾經來到位於倫敦的皇家外科醫學院,學習如何使用十八世紀的外科器械。
• 羅素·克勞和保羅·貝坦尼曾經一起合作過影片《美麗心靈》,因此在拍攝《怒海爭鋒》時,二人已經是知己好友。
• 羅素·克勞為了拍攝這部影片,曾經苦練小提琴,並表示這是他為了完成拍攝一部影片所做的最艱難的事情。
• 影片拍攝前,羅素·克勞、保羅·貝坦尼和大部分劇組演職人員一起到位於朴茨茅斯的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上進行參觀。
《怒海爭鋒:極地遠征》是根據派翠克·歐布萊恩的小說《主人與指揮官:世界的另一端》改編。從1969年開始,作者派翠克·歐布萊恩就用傑克·奧伯瑞船長為主角創作系列小說《主人與指揮官》,一共有20部。該片採用的是這個系列小說中的《怒海爭鋒》和《極地征伐》這兩部小說中記錄的一場發生在拿破崙時代的真實故事,這場戰爭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範。
儘管羅素·克勞對劇本的初稿持有保留意見,但是能有機會和導演彼得·威爾一起合作這個原因,最終還是促使他加入到這部影片中來。羅素·克勞引薦阿齊瓦·高斯曼來為劇本潤色。
福克斯、米拉麥克斯和環球共同出資1.2億美元,影片的拍攝需要數百上千名來自四大洲的水手、學者、雕塑家、熔鑄工、造船師、演員與技術人員(其中包括《完美風暴》中的部分“倖存者”)。劇組使用了拍攝《泰坦尼克號》所用的巨型水池。
奇徠跡號船型仿製於劇組花費150萬美元購進的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玫瑰號戰艦複製品,然後通過巴拿馬運河運抵墨西哥。玫瑰號被修葺一新用於兩個星期的海上拍攝。威爾在籌拍期間駕駛著18世紀庫克船長Endearo號的仿製品在澳大利亞海岸整整逗留了四天。
為了參與演出這部影片,羅素·克勞擱置了影片《鐵拳男人》的拍攝計劃,後來當他返回去拍攝《鐵拳男人》時,影片的導演已經由之前原定的萊塞·霍爾斯道姆換成了朗·霍華德。
奧斯卡金像獎 |
▪ 2004 第76屆 最佳攝影 拉塞爾·波伊德(獲獎) ▪ 2004 第76屆 最佳音效剪輯 理查德·金(獲獎) ▪ 2004 第76屆 最佳影片 小塞繆爾·戈德溫、彼得·威爾、鄧肯·哈德森 (提名) ▪ 2004 第76屆 最佳導演 彼得·威爾(提名) ▪ 2004 第76屆 最佳藝術指導 威廉·山德爾、Robort Gould (提名) ▪ 2004 第76屆 最佳服裝設計 Wendy Stites (提名) ▪ 2004 第76屆 最佳混音 Paul Massey、Doug Hemphill、Art Rochester (提名) ▪ 2004 第76屆 最佳電影剪輯 李·史密斯 (提名) ▪ 2004 第76屆 最佳視覺效果 Daniel Sudick、斯蒂芬·范米爾 (提名) ▪ 2004 第76屆 最佳化妝 Edouard F.Henriques、Yolanda Toussieng (提名) |
美國金球獎 |
▪ 2004 第61屆 劇情類最佳影片 怒海爭鋒(提名) ▪ 2004 第61屆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羅素·克勞(提名) ▪ 2004 第61屆 最佳導演 彼得·威爾(提名)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 2004 第57屆 大衛·林恩導演獎 彼得·威爾(獲獎) ▪ 2004 第57屆 最佳服裝設計 Wendy Stites (獲獎) ▪ 2004 第57屆 最佳音效 Doug Hemphill、理查德·金、Paul Massey、Art Rochester (獲獎) ▪ 2004 第57屆 最佳藝術指導 威廉·山德爾(獲獎) ▪ 2004 第57屆 最佳影片 彼得·威爾、小塞繆爾·戈德溫、鄧肯·哈德森(提名) ▪ 2004 第57屆 最佳攝影 拉塞爾·波伊德(提名) ▪ 2004 第57屆 最佳男配角 保羅·貝坦尼(提名) ▪ 2004 第57屆 最佳特效成就獎 斯蒂芬·范米爾、Nathan McGuinness、羅伯特·斯托姆伯格 (提名) |
義大利大衛獎 |
▪ 2004 第48屆 最佳外國影片 彼得·威爾(提名) |
美國電影視覺效果工會獎 |
▪ 2004 第2屆 最佳電影合成影像 Moritz Glaesle、Mark Tait Lewis (獲獎) ▪ 2004 第2屆 最佳電影輔助視覺效果 羅伯特·斯托姆伯格、Brooke Breton、斯蒂芬·范米爾、Nathan McGuinness (提名) |
上映時間
怒海爭鋒:極地遠征劇照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時間 |
美國、加拿大 | 2003年11月14日 |
中國 | 2004年1月23日,2月12日 |
英國 | 2003年11月17日(首映)、21日(倫敦)、28日 |
菲律賓 | 2003年11月19日 |
瑞士 | 2003年11月26日(法語區)、27日(德語區) |
瑞典、比利時、芬蘭 | 2003年11月26日 |
以色列、荷蘭、丹麥、奧地利 | 2003年11月27日 |
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哈薩克、冰島、希臘、挪威、韓國 | 2003年11月28日 |
匈牙利、澳大利亞 | 2003年12月4日 |
立陶宛 | 2003年12月5日 |
斯洛伐克、埃及、巴林 | 2003年12月10日 |
捷克 | 2003年12月11日 |
愛沙尼亞 | 2003年12月12日 |
義大利 | 2003年12月19日 |
泰國、法國 | 2003年12月31日 |
波蘭 | 2003年11月28日,12月(波蘭金蛙獎電影節) |
紐西蘭 | 2004年1月1日 |
巴西 | 2004年1月30日 |
墨西哥 | 2004年2月4日 |
阿根廷 | 2004年2月5日 |
烏拉圭、哥倫比亞 | 2004年2月6日 |
巴拿馬、智利 | 2004年2月13日 |
德國 | 2003年11月27日;2004年2月19日(重新發行) |
日本 | 2004年2月28日 |
科威特 | 2004年3月23日 |
敘利亞 | 2005年11月22日(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 |
類別 | 成績(以美元為單位) |
開映票房 | 25,105,990 |
北美票房 | 93,927,927 |
全球票房 | 118,083,191 |
總票房 | 212,011,111 |
不僅主角稜角分明,配角們也是栩栩如生。象優柔寡斷的見習官霍倫、傑克的冒失僕人奇里克、感性的詩人莫維、憨直的水手長霍拉等等,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年僅13歲的童星麥克斯·本尼斯扮演的見習官,和一眾成年演員相比,其清新可愛的表演就象是原著中的主人公復活。(網易娛樂評)
怒海爭鋒:極地遠征劇照
雖然導演把200年前歐洲列強的激烈海戰完全呈現,場面壯觀令人震撼,羅素·克洛生動地詮釋了英勇的英國戰艦艦長。但是該片的情節節奏欠缺張力,內容又有冗長沉悶之嫌,又缺少女性觀眾喜歡的浪漫,不討喜也是必然的。(羊城晚報評)
影片以戰船象徵人與歷史,歷經狂濤、雷暴、風雪、乾旱,人性在絕望、痛苦、生死關頭種種情態下的深刻裂變。故事曲折、劇情變化多端,極具波峰浪谷般的想象力,畫面恢宏壯麗,戰爭場面張力無比,而哲學思索在人性、激情、戰爭的夾縫中閃現光芒。多側面地表現了人的幼稚與狡詐;軟弱與剛強;理想與激情。在瀰漫著硝煙與炮聲的冒險旅程中,一個由勇氣締造的奇迹,從不可思議的想法變成了名垂青史的現實,該片是一部史詩性的戰爭人性大片,很有力度的體現了人性與激情的完美主題。(新浪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