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洪廟村的結果 展開
洪廟村
山東巨野縣永豐街道辦事處洪廟村
洪廟村位於永豐街道辦事處東南部,現有396人,410畝耕地,工筆書畫藝術是該村群眾的專長,該村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繪畫專業村。明洪武年間,郝氏族人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之後王氏、姚氏族人也由外地遷入居住。因本村當時有一紅色廟宇,逐命名為紅廟,后改稱洪廟。
該村農民畫家姚桂元夫婦自1979年起,首先組織本村6名農民投身繪畫事業,成立“古麟繪畫社”。姚桂元一方面從事工筆丹青畫的大量製作,一方面親自外出聯繫銷售,他們的畫作由於工藝精湛,技法講究,價位合理,其牌子很快打響。為大力發展農民書畫,並使之走向市場,形成產品,麒麟鎮黨委、政府立足實際,因勢利導,指導該村成立了以姚桂元任會長的書畫協會,從技術培訓、創作裝裱,經營銷售等方面明確分工,強化服務,實行一體化經營,一條龍運作,其主要做法:一是千方百計提高書畫藝術水平,首先聘請知名書畫家前來舉辦書畫藝術培訓班,鼓勵該村及周圍村莊的群眾積極參加,培養了一批有較高水平的書畫創作人才。其次,與大專院校聯繫,推薦有較高藝術水平的農民畫師進入大專院校深造,全村始終保持有一支較高書畫藝術水平的農民畫師隊伍。二是抓好普及。大多數村民經過培訓后,經畫師指導,勤學苦練2—3年就可以成為能獨立創作的畫工,三、五年後功底深厚,技法嫻熟,即成為畫師。書畫協會採取典型帶動,結對幫扶等辦法,使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書畫創作隊伍中來。三是積極開拓市場。實行“以銷定產,以銷促產”的經營策略,書畫協會中有10多名工筆畫經紀人常年在外聯繫客商,銷售書畫作品,不斷開拓市場,把生意做到了北京琉璃場,建立了國內銷售及代售網路,並通過外貿部門及香港、台灣等地區打開了國際市場,該村的書畫產品呈現出了產銷兩旺供不應求的大好局面,書畫產業終成蓬勃發展之勢。湧現出王玉強、姚樹超、姚樹召、孫麗平等一系列畫師,具有較高的繪畫水平。
在長期的書畫創作實踐中,洪廟人繼承傳統,博採眾長,勇於實踐,大膽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書畫作品呈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無論是工筆、寫意、白描等不同手法,都獨具特色,尤其是當家畫種工筆牡丹,在繼承中國傳統工筆技法的基礎上,借鑒名家創作經驗,結合現成工藝手段,精工細作而成。它勾勒嚴謹,工整典雅,色彩絢麗,充分展現了牡丹雍容華貴的特點。上世紀70年代以來,洪廟村創作的工筆牡丹多次在全國及省級大型書畫展中獲獎。其中姚桂元,專長牡丹兼人物草蟲,代表作《國色朝酣圖》於1993年6月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並獲三等獎;同年12月工筆牡丹《花冠群芳》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並收藏;工筆國畫《富貴滿堂》於1994年11月在省美術館展出並獲一等獎,1997年在文化部“當代中國工筆畫大展”中獲獎。他本人現為山東畫院高級畫師、省美協會員、省民族文化學會秘書長。
洪廟村的書畫藝術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村民喜歡從自己耕耘的土地上尋找想象的空間,探求生命的哲理,他們把在田野擷取的詩情畫意,傾注於自己的筆端,創作出一幅幅爭奇鬥豔的牡丹圖,清新活潑的山水畫,在他們的作品中最易捕捉生活的氣息,泥土芳香。
洪廟村的農民繪畫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內容日漸豐富,市場日益成熟,聲名鵲起,影響與日俱增。近年來,吳愛英、蘇毅然、李振等上級領導多次蒞臨洪廟村參觀指導,在對洪廟村的書畫產業給與充分肯定的同時,還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對洪廟村的繪畫產業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目前,這個村已是家家翰墨,戶戶丹青,有相當藝術創作水平的農民畫家近百人,大型繪畫點8處,每年創作書畫作品1萬餘幅,年創產值100餘萬元,僅此一項,全村人均增收2000多元。
洪廟村的書畫產業不斷做大,已大踏步走向市場,該村的書畫作品暢銷大江南北,並飄洋過海,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歐美地區,洪廟村靠發展書畫產業,為農民致富奔小康開闢了新的領域和途徑。2006年,洪廟村投資40餘萬元新建了一處畫院和一座美術學校,計劃以此為依託舉辦書畫藝術培訓班,加速提升創作人員的繪畫技能,壯大書畫創作隊伍。縣建設局目前正按照繪畫專業村的標準對該村進行規劃,各種基礎設施將逐步完善。同時將加大投入,建設書畫展覽館、牌坊、書畫藝術長廊等一批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標誌性設施,儘快把洪廟村建設成為書畫產業發展的基地、特色文化旅遊的景點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樣板。2013年12月10,cctv著名節目《鄉村大世界》走進中國農民畫鄉節目走進巨野,在巨野書畫院拍攝,又一次帶動了洪廟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