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良村的結果 展開
- 山西介休市連福鎮下轄村
- 山西省鹽湖區陶村鎮下轄村
張良村
山西介休市連福鎮下轄村
張良村是山西省介休市連福鎮下轄村,位於介休市東南約12公里處,全村在冊人口3320人,共1137戶,耕地面積2681.43畝,環境良好,交通便利。張良村以西漢初年重要謀臣"張良"命名,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2016年12月,張良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張良村位於介休市東南約12公里處,全村在冊人口3320人,共1137戶,耕地面積2681.43畝,環境良好,交通便利。我村以西漢初年重要謀臣"張良"命名,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翻閱歷史記錄,我村人才輩出,清乾隆年間宋廷魁就是其中一位,著有《介山記》(寫介子推的故事)。今北京瀛台還留有他的手跡,介休洪山源神廟也有其刻匾一塊,上書"雲卧"二字。他對後世影響深遠,特別是關於介休的來歷和介子推的諸多典故。
1、科學制定村莊規劃。拆舊改新,改善村容村貌;
2、籌集40餘萬元硬化村南外環約1.5公里道路,為群眾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3、推進沼氣入戶工程。修建並使用沼氣池128個,極大地方便和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
4、飲水安全工程。因村東地勢較高,吃水難一直困擾著廣大村民,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村委籌集資金65萬餘元組織實施人畜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全村人畜飲水安全問題,確保群眾喝上乾淨水、放心水。
5、為了給村民營造一個乾淨、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我村進行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部署,實行了專人負責,分片管理,並逐級簽訂責任書,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環境衛生整治長效管理機制。我村區域面積廣,經"兩委"討論決定環境保潔工作由副村長全面負責,全村分為三個片,各片設有一名組長,並配有清掃員、保潔員,全村共有清掃、保潔人員19名,統一著裝,定時定點清掃、保潔,垃圾清運車3輛,並修建標準化垃圾池12個,方便村民就近傾倒生活垃圾,保持街面乾淨整潔。
張良村有耕地2681.43畝,土地肥沃,種植業是我村的傳統產業。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抓農業基礎建設,積極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1、完善農田水利設施。2009年以來,先後打井四眼,鋪設防滲管道5000餘米,增設變壓器三台,共投資130餘萬元,方便了村民灌溉,縮短了農田灌溉周期。
村級活動場所建設是一項社會各界關注、農村基層企盼、農民群眾擁護的"民心工程"。我村原村委辦公樓,因年久失修,條件簡陋,無法滿足黨員、群眾開展活動的需要,嚴重製約了我村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的提升,影響了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形象。鑒於其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學者宋廷魁的故居,本著"修舊如舊,保持原貌,發掘文化,傳承歷史"的原則,在不損壞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將村委會進行了修復,該項工程先後投資50多萬元。
為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我村決定興建集村民文化活動、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農村文化活動廣場。佔地15畝,投資150餘萬元的張良文化廣場已經投入使用。
該廣場功能設施完善,除集中展示豐富的文化和自然景觀外,還將園林式建築、綜合性健身長廊、科普長廊、幽雅的茶藝軒等設施融入其中;安裝有15套健身器材;栽有各類珍貴苗木200餘株。廣場人性化的設計,為村民創造了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景觀,對凝聚人心、打造宜人宜居的良好環境、構建和諧張良起到了積極作用,也進一步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2011年,我村集體出資3萬餘元給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村民每位補助10元,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群眾負擔;
2009年以來,凡年滿70周歲的老人,每人每年享受村集體給予的100元生活補助;特別是對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難戶,經村委會議討論、決定,另行給予額外補助。此項工作村委每年投入4萬餘元;
2009年以來,村集體先後拿出10萬元用於支持教育事業。我村共考取了15名大學生,為了減輕大學生家庭的供養負擔,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好好學習,報效國家,村集體拿出3萬元對考取一本的給予3000元獎勵,二本2000元獎勵,家庭特殊困難的,經過開會討論,酌情給予額外補助。
為了大力發展種植業,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村委投入30餘萬元,對農田灌溉、夏收,統一組織管理,給予適當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