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鄉

雲南省馬龍縣大庄鄉

大庄鄉位於馬龍、陸良、宜良三縣交界處,鄉政府駐地距縣城31公里。全鄉轄大庄、窩郎、亂頭、新發、石河、民村6個村民委員會41個村民小組,轄區內居住著漢、彝等民族。總戶數3567戶,全鄉總面積142.2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5人。境內山巒起伏,屬半山區丘陵地帶,最高海拔2303米,最低海拔1900米,平均海拔2000米,年平均氣溫15.5℃,年降雨量1001.8毫升,森林以灌木疏林為主,全鄉森林覆蓋率為59.9%。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庄鄉常住人口為11231人。

地理


大庄鄉地處雲貴高原滇東北丘陵地區,北高南低,呈條形分佈,境內山巒起伏,形成民村、石河、窩郎、亂頭四個小壩子和大庄槽子,最高海拔(磨盤山)2302米,最低海拔(小斗把必)1880米,平均海拔2000米,鄉政府駐地海拔1910米。

氣候

屬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較長、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降雨集中、乾濕分明、雨熱同季的特點。雨季集中在六、七、八三個月。年均氣溫15.5℃,無霜期247天,日照2158.8小時,年均降雨1001.8毫米,東南風,年均最大風速17.5米。

森林

全鄉總耕地面積17546畝,其中:水田7247畝,旱地10299畝,人均佔有耕地1.33畝;森林覆蓋率為59.9%,林業用地119325畝(有林地111995畝),其中經濟林1179畝,天然林地110816畝,灌木林地6198畝(已封山育林),未成林造林地499畝(退耕還林)森林資源:境內森林覆蓋率達60%,主要喬木樹種:雲南松、華山松、黃櫟、旱東瓜、滇油杉等;灌木樹種:杜鵑、南燭、馬醉木、小葉荀子、懸鉤子、棠梨等;草本:野古草、火絨草、黃背草等。水資源:全鄉水資源總量達5010萬立方米。有龍洞河和咨卡河;有小(一)型水庫1件,小(二)型水庫7件,塘壩16件,可蓄水365萬立方米;有日產水8萬立方米的老黑龍潭和熱水龍潭。礦產資源:露天礦產多,含量高,但分佈零星,有鐵礦、高嶺土等資源。

自然資源

雲南馬龍縣大庄鄉
雲南馬龍縣大庄鄉
水資源豐富。大庄鄉境內有日產水8萬立方米的老黑龍潭和熱水龍潭,有縱貫南北的咨卡河和龍洞河,還有24件庫容達365萬立方米的水庫、壩塘,全鄉水資源總量達5010萬立方米。二是山地資源十分豐富。大庄鄉森林覆蓋率高達60.02%,隨著天保工程、珠治工程的分步實施,全鄉的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森林覆蓋率將進一步提高;三是礦產資源豐富。境內有鐵礦和豐富的高嶺土,經初步勘測,高嶺土儲量在5000萬噸以上。這些資源大多都尚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開發的潛力非常大。
全鄉有耕地17546畝,土壤多為紅壤和沙壤,森林以灌木疏林為主,森林覆蓋率為60.02%。

經濟


2006年,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0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79元;糧食總產量7026噸,人均有糧500公斤;完成財政收入493.77萬元;城鄉儲蓄存款餘額883.65萬元;畜牧業總收入1678萬元;鄉鎮企業收入153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50.1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

產業


畜牧業

畜牧業呈現出了日益強勁的勢頭。至2006年,全鄉實現畜牧業總收入1678萬元,2007年,入預計將突破21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0%。成為了繼烤煙之後的又一支柱產業。

種植業

2007年,全鄉種植1350畝,完成收購總量2112噸,實現產值126.7萬元,畝均產值達939元,成為除烤煙之外農民增收致富的另一重要途徑。同時,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的乾果經濟。至2006年底,全鄉乾果經濟總面積達4960畝。

基礎設施


雲南馬龍縣大庄鄉
雲南馬龍縣大庄鄉
農田水利建設方面:自2002年以來,累計投資1547.6萬元,共完成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程48件,增加灌溉面積4692畝,改善灌溉面積10091畝,水利化程度由2000年的50%提高到62.3%。
在交通建設方面:累計投資1357.74萬元,修通了“馬大”油路及全鄉41個村民小組的出村公路;興建成了大莊客運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在人畜飲水方面:累計投資211.6萬元,解決了22個村民小組的人畜飲水困難。
在電力、能源建設方面:累計投資217萬元,完成了全鄉6個村委會41個村民小組的電網改造任務;建成了6個沼氣示範村,共建沼氣1960口,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大庄鄉常住人口為112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