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結果 展開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是一組腎功能快速減退的臨床綜合征。本病的發生率占腎穿刺患者的2%,人群發生率為百萬分之七,可見於任何年齡,有青年和中、老年兩個發病高峰,男女比例為2∶1。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由多種病因引起,主要為原發性急進性腎小球腎炎和繼發性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水腫、高血壓、發熱、疲乏無力、精神萎靡、體重下降。對於治療急進性腎小球腎炎,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強化療法、基礎治療、替代治療。此病起病較急,腎功能可快速惡化甚至發展為尿毒症。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預后已有明顯改善。患者如能及時行腎活檢明確診斷和早期強化治療,預后可得到顯著改善。

就診科室


● 腎內科

病因


●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複雜,可分為繼發性急進性腎小球腎炎和原發性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繼發性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 一般將有腎外表現者或明確原發病者稱為繼發性急進性腎炎。
● 多繼發於過敏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瀰漫性血管炎等。
● 少數患者繼發於某些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IgA腎病等。

原發性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 病因不明者則稱為原發性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 大多數患者有上呼吸道前驅感染史。
● 少數呈典型鏈球菌感染。
● 其他一些患者有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其他因素

● 少數急進性腎炎患者有結核感染史,在應用利福賓士療過程中發生本病。
● 個別腸道炎症性疾病也可伴隨本病存在。

癥狀


●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多急性發病,早期癥狀較輕,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全身癥狀及其它不適。

典型癥狀

● 水腫
● 少尿或無尿
● 高血壓

全身癥狀

● 疲乏、無力
● 精神萎靡
● 體重下降
● 發熱
● 腹痛

檢查


● 確診急進性腎小球腎炎需要做尿常規和其他實驗室檢查。
● 尿常規
● ● 可觀察到患者尿液存在異常管型,提示腎臟病變。
● 腎活檢
● ● 腎穿刺的活檢在腎小球疾病的診斷治療和愈后中都會起到一個決定性的一個作用,為診斷性檢查。
● 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查
● ● 可溶性人腎小球基底膜抗原的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查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最常見的類型是IgG型,但不作為常規檢查。

診斷


● 醫生診斷急進性腎小球腎炎,主要依據典型癥狀和腎活檢病理及各項實驗室檢查確診此病。
● 如以嚴重的血尿、突出的少尿及進行性腎功能衰竭為表現者應考慮本病。凡懷疑本病者應儘早腎活檢,如50%腎小球有新月體形成,診斷則可成立。
● 患者急性起病,存在高血壓、水腫等典型癥狀。
● 尿常規檢查發現尿液中有紅細胞管型。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血尿、蛋白尿、高血壓等癥狀,容易與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混淆,這些疾病有腎病綜合征、腎盂性腎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組織活檢和實驗室檢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對於治療急進性腎小球腎炎,常用的治療方法有:強化療法、基礎治療、替代治療。

強化療法

●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病情危重時必須採用強化治療,包括如下措施:
● 強化血漿置換
● ● 該法是用膜血漿濾器或離心式血漿細胞分離器分離患者的血漿和血細胞,然後用正常人的血漿或血漿成分(如白蛋白)對其進行置換,每日或隔日置換1次,每次置換2~4L。此法清除致病抗體及循環免疫複合物的療效肯定,已被臨床廣泛應用。
● 甲潑尼龍衝擊治療
● ● 主要應用於Ⅱ型及Ⅲ型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
● 靜脈滴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
● ● 當急進性腎小球腎炎合併感染等因素不能進行上述強化治療時,可應用此治療。

基礎治療

● 應用各種強化治療時,一般都要同時服用常規劑量的激素及細胞毒藥物作為基礎治療,抑制免疫及炎症反應。
● 腎上腺皮質激素:常用口服潑尼松或潑尼松龍。
● 細胞毒藥物:常用環磷醯胺。
● 其他免疫抑製藥:近年問世的麥考酚嗎酸酯抑制免疫療效肯定,而不良反應較細胞毒藥物輕,已被廣泛應用於腎病治療,包括Ⅱ及Ⅲ型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替代治療

● 如果患者腎功能急劇惡化達到透析指征時,應儘早進行透析治療(包括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 如疾病已進入不可逆性終末期腎衰竭,則應予長期維持透析治療或腎移植。

危害


● 全身癥狀嚴重,疲乏、無力、精神萎靡,體重下降,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長期進行治療,導致患者體重減輕,身體功能下降。
● 急進性腎小球腎炎會可繼發腎功能衰竭,會造成相關係統器官嚴重損害。

預后


● 本病一般採取強化治療和基礎治療,治療後有所改善。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可以取得更好治療效果。

預防


原發性因素

● 有相關原發病者要早診斷早治療。
●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 注意觀察患者情況,如有相關癥狀及時就醫。

繼發性因素

● 如有上呼吸道感染要積極治療。
● 加強主動及被動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 定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