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廣濟鎮的結果 展開

廣濟鎮

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轄鎮

廣濟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地處周至縣中部,東鄰馬召鎮,南接馬召鎮、駱峪鎮,西連翠峰鎮,北接二曲街道、四屯鎮侯家村鎮,總面積48.7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廣濟鎮下轄16個村(居),其中:1個社區、15個行政村。2018年,廣濟鎮戶籍人口42139人。2011年,廣濟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167億元,工業增加值1.58億元。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據清乾隆年間《周至縣誌》載,北宋開寶元年(968年)開闢廣濟渠,引水至縣城護城河,廣濟渠經此,因而得名。 
廣濟鎮交通
廣濟鎮交通

建置沿革

唐天祐三年(906年),即有民居。
嘉靖年間為鎮。
清代設師家、留村二所。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為廣濟鎮,並有馬召鄉、駐南神寨(今鎮政府駐地)。
1949年後,駐馬召區公所,轄地為一、七2鄉。
1951年,為十區一鄉。
1956年,組成廣濟鄉。
1958年,合併馬召鄉成立廣濟公社。
1962年,分設馬召公社。
1980年,又分出駱峪管理區,另成立駱峪公社。
1984年,廣濟公社改設為鄉。
1997年,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廣濟鎮地處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中部,東鄰馬召鎮,南接馬召鎮、駱峪鎮,西連翠峰鎮,北接二曲街道、四屯鎮、侯家村鎮。轄區東西最大距5.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2千米,總面積48.75平方千米。距縣政府8千米。 

地形地貌

廣濟鎮地處秦嶺北麓,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秦嶺北麓丘陵地帶。 

氣候特徵

廣濟鎮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3.2℃。無霜期年平均225天。年平均降水量674.3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6—9月。 

水系水文

廣濟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陽化河等。 

自然災害

廣濟鎮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洪澇、山體滑坡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轄廣濟、東寨、躍進、北大坪、小麥屯、師家庵、西歡樂、東歡樂、斜里、南大坪、南陳、商家磨、黃興、北留、南留、高家莊、小留、桑園、團結、永紅、南雙庄、北雙庄、閆家莊23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廣濟鎮轄廣濟1個社區,廣濟、黃興、閆家社、南陳、西寨、時家山、團結、小留、西歡樂、東寨、曹家灘、南雙廟、斜里、北雙廟、南留、永紅、施家庵、北留、東歡樂、南大坪、商家磨、北大坪、桑園、高家莊、小麥屯25個行政村;下設1個居民小組、157個村民小組。 
2017年,轄廣濟、東寨、曹家灘、寺家山、西寨、北大坪、小麥屯、師家安、西歡樂、東歡樂、斜里、南大坪、南陳、商家磨、黃興、北留、小留、南留、高家莊、桑園、團結、永紅、南雙廟、北雙廟、閆家莊25個行政村。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廣濟鎮下轄16個村(居),其中:1個社區、15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廣濟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124107001121廣濟社區
610124107200121廣濟村
610124107206220小麥屯村
610124107210220斜里村
610124107211220南大坪村
610124107213220黃興村
610124107214220北留村
610124107215220南留村
610124107219220桑園村
610124107220220永紅村
610124107225220雙興村
610124107226220躍進村
610124107227220師高村
610124107228220歡樂村
610124107229220陳公坊村
610124107230220三義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廣濟鎮總人口4028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255人,城鎮化率3.1%。另有流動人口1203人。總人口中,男性21316人,佔52.9%;女性18970人,佔47.1%;14歲以下5622人,佔14%;15—64歲31156人,佔77.3%;65歲以上3508人,佔8.7%。2011年,廣濟鎮人口出生率8.31‰,人口死亡率3.61‰,人口自然增長率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80人。 
2018年,廣濟鎮戶籍人口42139人。

經濟


綜述

廣濟鎮主導產業為傳統農業,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兼種有蔬菜、獼猴桃、櫻桃、李子、核桃等,是周至縣的主要產糧區。
2018年,廣濟鎮有工業企業23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63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廣濟鎮耕地面積46341畝,人均1.2畝。2011年,廣濟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167億元,比上年增長7%。 
農業
廣濟鎮主導產業為傳統農業,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兼種有蔬菜、獼猴桃、櫻桃、李子、核桃等,是周至縣的主要產糧區,有全縣知名的南大坪村百畝試驗田,同時,近年來我鎮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獼猴桃、櫻桃、李子等經濟作物,糧經比由2012年的4:1已調整到2017年的1:4,獼猴桃、李子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33957畝,已建成南陳村千畝華優獼猴桃基地,南大坪村“西安竹林”和“幸福園”兩個有機獼猴桃示範基地;鎮域基礎設施完備,先後實施南北大道建設工程,建成廣濟聯通107環山線與南橫線的主幹道,實施鎮區中心街拓寬改造,鋪設了中心街排污管道,安裝路燈50盞,南北十字安裝景觀燈8個對鎮區進行美化亮化,投資300萬元實施“關中百鎮建設項目”,鋪設了南大街排污管道和中心街二次上油,投資307.99萬元建成廣濟污水處理站,著力解決鎮區排污難題,大力爭取上級項目支持,對全鎮所有村內及主要出村路進行水泥硬化,實施安全飲水項目,著力解決了全鎮吃水問題,目前全鎮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已全部到位;我鎮自然人文資源豐富,躍進三村,位於107路以南,屬秦嶺北麓淺山區,山勢平緩,地區風貌獨特,且老周佛路橫穿而過,兩側自然風光秀麗,生態環境優美,同時清涼寺、清泉觀、西歡樂村皮影、廣濟“牛馬王廟會”等人文資源星羅棋布,分佈於鎮域各村,為我鎮發展鄉村文化旅遊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種植業
廣濟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廣濟鎮糧食生產11200噸,人均300千克。小麥944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獼猴桃、雜果、苗木花卉、蔬菜等。 
林業
2011年,廣濟鎮獼猴桃種植面積1.5萬畝,雜果種植面積3000餘畝,苗木花卉栽植面積1000畝。 
畜牧業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廣濟鎮生豬飼養量23948頭,年末存欄9641頭;牛飼養量1945頭,年末存欄1382頭;羊飼養量1940隻,年末存欄1085隻;家禽飼養量12.93萬羽,上市家禽6.43萬羽。2011年,廣濟鎮生產肉類662.18噸;禽蛋649.86噸。 

第二產業

2011年,廣濟鎮有村辦、個體建材企業20餘家。2011年,廣濟鎮工業增加值1.58億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廣濟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5千米,投遞點30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期刊2.5萬份(冊),業務收入2.5萬元。固定電話用戶0.6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8萬戶。

文化


廣濟鎮文化淵源深厚,東歡樂等村的社火芯子、鑼鼓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現又有8個村建有秧歌隊伍,4個村有秦腔自樂班,農閑時,成為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的有效方式。另外,農民畫、書法、刺繡、剪紙、鐵藝、泥塑等藝術,為農村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

交通


107省道從南部東兩貫穿,境內長度為3.5千米。縣級道路有周啞路、馬廣路、四駱路、侯廣路。鄉級公路有閆西路、桑留路。25個村出村路全部水泥硬化或柏油化。截至2011年末,廣濟鎮鎮區道路總長度1.6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1.28米。 
2011年,廣濟鎮客運總量6萬人次,貨運總量7萬噸。通鄉公交專線108從縣城途經廣濟至馬召、駱峪、翠峰三鎮,交通便利。日均發送客車35輛,日客運量650人次。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末,廣濟鎮幼兒園16所,專任教師45人,在校幼兒1255人;小學8所,專任教師182人,在校生229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級中學1所,專任教師137人,在校生116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級中學1所,在校生2430人,專任教師144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廣濟鎮文化藝術團體4個,年放映300場次,觀眾達32500人次;文化站1個。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15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50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廣濟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8個,衛生院1個;病床2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5張,固定資產總值8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1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46人,註冊護士5人。
2011年,廣濟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111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6536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廣濟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1845人,基本實現全覆蓋。 

社會福利

2011年,廣濟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05戶,人數2429人,支出306.1萬元,比上年增長5.6%,月人均10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人,支出0.7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4人,支出1.656萬元,比上年增長0.5%;農村醫療救助6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429人次,共支出360萬元,比上年增長0.8%;農村臨時救濟105人次,支出7萬元。城鄉最低生活保障2428人;重度、中度殘疾人生活補貼714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8人。社區服務站1個,村級社區服務中心建成5個。

旅遊


景點

清泉觀
清泉觀位於廣濟鎮師家庵村東北,始建時間不詳。據文物保護碑資料記載,相傳清泉觀興建於秦,是秦始皇出巡遊玩途中歇住之所。因東側有一溝,暖泉從溝底流出,草木茂盛、竹林相映,令人神清氣爽、似入仙境而冠名,始稱“清吾苑”。西漢元封年間,因武帝崇尚老君,擴為“清泉觀”,名稱沿用至今。2005年,現存建築——老君殿被周至縣列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從建築式樣看,清泉觀總體呈現典型的道觀傳統建築風格。據文物保護碑資料及當地村民介紹,雖然歷史上清泉觀建築遭多次損毀,但其建築規模恢弘,佔地數畝,環境清雅、莊嚴。建築式樣具有一定典型特徵,建築裝飾及室內擺設帶有濃重的道教文化色彩。建築依照道教高台階、大屋頂、中軸線前後遞進、左右均衡堆成的傳統建築風格,還建有東西對稱的鐘樓鼓樓
清泉觀最南端為戲樓,戲樓前為觀前廣場,山門兩側,栽植兩行古柏粗大蒼翠,每逢農曆初一、十五,住觀道士在樹頂高懸一盞風雨燈,也稱高燈,為村民提醒月初、月中的日期(過去農村大多沒有日曆)。廣場北端有兩大青石獅守護,獅後為前殿,中為卷蓬殿,最後為後殿,也稱“三清殿”。在前殿門內靠近院牆有鍾、鼓二亭,東亭懸掛巨鍾,西亭內置三尺大鼓。後殿為觀內的核心建築,為清泉觀的主殿,建築宏偉、雕樑畫棟,殿內供奉道家“三清”尊神。由於後來清泉觀長期供奉太上老君,人們習慣把清泉觀稱為“老君庵”,直至現在,當地村民仍將三清殿稱作“老君殿”。殿間柏樹道路相通,莊重雄偉。殿後翠柏環繞,環境優雅。清朝年間,清泉觀得到多次修繕增建。
可惜的是,時至今日,當年清泉觀的鐵獅、塑像、石碑、供案、石燈、巨鍾、護欄等一應建築物件已毀,唯留後殿、古柏等。尤其珍貴的是護山門外兩對石獅,高0.84米,口銜流蘇,雖然歷經滄桑,但形態逼真,十分威嚴。
原清泉觀中六大聖殿僅存的一座後殿——老君殿,屬清代時期修繕,是清泉觀的核心建築。老君殿為磚木結構,南向,面闊3間,進深2間,面積約120平方米,為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重修。建築風格總體呈清代建築風格,硬山頂,灰布瓦抬梁式梁架,前、后檐均有斗拱,雕樑畫棟。尤其是屋檐及橫樑上的有保存較好的彩繪,美輪美奐。2016年,西安建大祁嘉華教授偕專家組一行赴周至考察清泉觀,對其建築彩繪藝術曾給予高度評價。大殿的大門、窗欞均為木工手工製作,做工精細,氣派非凡。大殿兩邊山牆上還有精美的大塊磚雕,有動物、花卉、祥雲等圖案,非常精美。值得一提的是,殿頂的五脊“六獸”,工藝手法講究,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清涼寺
清涼寺始建於初唐,歷代均有修葺。《終南仙境志》載:“自漢唐以來,故志傳聞,僧眾百餘,乃恆州(古名,即今周至)一大巨觀也,是以遊人選勝,賢達人士接踵而來。”大雄寶殿位居黑風山巔,廟宇依山次序排列,共分五段台階,稱為北五台。
清涼寺位於廣濟鎮曹家灘,一座山峰南依秦嶺,北望平川,因狀如風凰展翅,故名“黑風山”,山有一寺,當地人因山稱為黑山寺。寺前駱水曲繞,因水而美,因水而滋,寺自有茂林修竹之盛,湧泉湍流之雅,雖入山而未深,足清靜其有餘,故黑山寺又因此而稱清涼寺。自古迄今殿宇多次重建,多次傾圯,文革期間清涼寺被夷為廢墟。1986年恢復宗教體制后,清涼寺逐漸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