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前灣的結果 展開

前灣

河流交叉口

前灣位於陝西省鎮安縣米糧鎮白塔山與硃砂寨對面,為米糧河與岩屋河兩河相匯處河口三角地帶,是人類繁衍生息之天然港灣,三面環水,前灣座東朝西,背靠景色秀麗的女王山,面朝巍然聳立的珠砂寨,岩屋河繞左灣緩緩而過,米糧河沿右灣流向金錢河匯入長江,有前灣仰韶文 化遺址。

基本介紹


前灣一世界,上下五千年。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根據1993年至1994年各地區(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統計,全省經縣(區)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公布,鎮安米糧前灣仰韶文化遺址確定為鎮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1988年全國第二次古物文物普查時,省、地文物考古隊就在前灣的二級台地發現了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遺址,當時普查的遺址面積有1400多平方米,多數疊壓在村組、場房和農民住房之下,在遺址周圍的斷崖上發現有文化層暴露,同時發現陶片,內含灰陶、褐陶,從採集的標本看,能能辨認初器型,有泥質灰陶平底罐、灰陶碗和褐陶宛,其紋飾以繩紋、藍紋為主,還有一定數量的方格紋,素麵和磨光也不多見。據放射性碳素斷代,應為龍山文化的晚期遺址,由於地理分佈的不同,文化面貌上與黃河龍山文化有一定的差異,據考古資料分析,前灣遺址實為長江上有龍山文化的自成體系,其居住者以母系氏族的部落為主,生產工具為磨製石器,生活以捕獵、打漁為主。更令人稱奇的是,考古隊沿前灣仰韶文化、半坡型文化遺址,又沿岩屋河北岸的一、二、三級台地上發現了同種類的岩屋仰韶文化遺址。以前灣遺址為中心,同時發現了鎮安三處沿河地段的遺址,這足以證明新石器時代的人類祖先,選擇了鎮安最佳地理位置的米糧山地,祖先們以白塔前灣為總部,相互交流著各自的經濟文化和生產生活,過著母系人類走婚繁衍後代的生活。遺憾的是當時沒有系統的考古發掘,就掌握的資料看,以前灣龍山文化為中心的三處遺址,是以長江上流的金錢河水系發展而發展,三處遺址雖然各有各的文化特點,但更具有地區間的相似的一面,反映了當時各部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前灣古代祖先遺址為鎮安古代文明研究了奠定了基礎,也是鎮安人民的驕傲和自豪。
鎮安縣近日對來自基層的74名文保員進行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培訓,他們將正式成為田野文物保護者。
鎮安縣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居住,米糧鎮的趙家灣遺址、前灣遺址、大坪鎮的岩屋遺址等,文物資源得天獨厚。據悉,全縣境內有塔雲山、朝陽觀等省級文物8處,有黑龍洞、張家龍王廟、鑽天嶺娘娘廟等縣級文物34處,有張家祠堂、藤花寨等749處文物保護點。為進一步加強全縣田野文物保護工作,打擊文物犯罪活動,縣上首批選拔了74名保護人員,持證上崗對田野文物予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