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花的猶大樹

開花的猶大樹

《開花的猶大樹》作為凱瑟琳·安·波特最有名的短篇小說之一,是她文學成就中一個輝煌的作品,它建立了波特在文學領域的崇高地位。

關鍵詞:象徵藝術,開花的猶大樹,人物

《開花的猶大樹》 - 內容簡介


《開花的猶大樹》作為凱瑟琳·安·波特最有名的短篇小說之一,是她文學成就中一個輝煌的作品,它建立了波特在文學領域的崇高地位。為什麼猶大樹會開出華麗的紫紅色花?據撒加說,這是由於樹的枝幹里流動著一個名叫猶大的人的血。將近兩千年前,他把自己吊死在一株南歐紫荊上。從此這種花樹就有了新的顏色,也有了新的名字。
在這篇小說中,波特向讀者展現了豐富的象徵藝術。而這些複雜的象徵首先隱含在小說的題目——《開花的猶大樹》中,開花的猶大樹是背叛者的象徵,同時也是這部小說中最重要的象徵。此外,在小說中的人物—勞拉、布拉焦尼和歐亨尼奧身上,也體現出許多象徵意義。波特在描述這些人物時,並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而是留給讀者小說中人物身上許多不被解釋的細節,這些細節是有關象徵意義至關重要的線索。通過微妙地運用象徵藝術,波特不僅深化了小說的主題—背叛,也使故事的風格更加優美。

《開花的猶大樹》 - 編輯推薦


《開花的猶大樹》便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將30位心理小說家的30篇名作,按照歷史形態和內容題材歸類,並在每篇前附有對作家和作品的導讀,期望以文學與心理學作為鋪路的卵石,指引讀者踏上一條通往人類心靈後花園的小徑。它背負猶大之惡名/提醒世人審視內心之恥,當滿樹白花變紅,一切愛與背叛即將遁形。

《開花的猶大樹》 - 作者簡介


在現代美國文壇上。凱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ter1890~1980)是一位頗負眾笙的文體家。她的聲譽建立在她所寫的那些短篇小議上。她對人物複雜性格的見解及其嫻熟的措辭報巧,使她較長的一些短篇小說猶如一篇篇完美的長篇小說。她一生,只在年近七旬之際,才寫了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在她的多數小說中,那些獨特汪地理背景—墨西哥歐洲美國南部紐約—都是作者曾經悉心觀察過的天地。
1890年5月15日,凱瑟琳·安·波特出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邁阿密海灘附近的印第安河市一個信仰天主教的家庭里。她的父親哈里森·布恩是美國著名拓荒者丹尼爾·布恩的曾侄孫。母親瑪麗·阿莉斯·波特同有世界聲譽的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沾親。但是,在她出生的時候,家道已經中落了。用波特自己的話來說,她是“一場打敗了的戰爭的孫女兒”。所謂“打敗了的戰爭”,當然是指那場南北戰爭。波特在兩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由祖母撫養,在路易斯安那州的農場上度過她的童年,八歲到十二歲在一所私立學校上學,十二歲到十六歲在厄蘇林修道院讀書。她後來說,在那所修道院里,她受的是“零零碎碎、完全沒有用的裝飾性教育”。天主教修道院里刻板、繁瑣的清規戒律不但束縛不了波特的倔強的性格,反而激起了她強烈的反感。她拋棄宗教信仰,從修道院里出走,同人結婚,從此結束了她的正規的學習生活,也同她的家裡人,尤其是同她父親的關係產生了一道始終沒有彌合的裂痕。但是,波特始終未能消除美國南方舊家和天主教修道院生活在她心頭留下的痕迹;這些經歷每每反映在她筆下的人物身上。她的婚姻生活持續了三年,同她的第一個丈夫分手,獨立謀生,先後在芝加哥的一家報紙工作過,在得克薩斯州短期演唱過蘇格蘭民歌;後來,從事賣文生涯,主要寫書評和政治性評論。一九一七年,進《評論家》周刊編輯部工作。一九一八年起,在丹佛的《落基山新聞》當記者和藝術評論員;一九一九年,因病辭職去紐約,重以賣文為生,有時候為了糊口,不得不代人捉刀。二十年代初期,她離開美國,到墨西哥去研究藝術,在那裡曾經參預左翼政治活動。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說《瑪麗亞·孔塞普西翁》在《世紀》上問世,這是一篇描繪一個墨西哥印第安人的剛強的性格和火一般的感情的作品。1930年,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開花的猶太樹和其他的故事》出版,書名小說也是以墨西哥為背景的。該書使她獲得了一九三一年美國古根海姆研究基金會提供的資助。她重遊了墨西哥,並且在墨西哥啟程去歐洲。長篇小說《愚人船》中的航行路線同她自己的這次航行的路線完全吻合。可見這次航行對《愚人船》的形成具有密切的關係和起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