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蛉科

昆蟲綱脈翅目動物

草蛉科(拉丁學名:Chrysopidae)益蟲,屬脈翅目扁翅亞目,體小至中形,細長而柔弱,草綠色、黃色或灰白色。觸角絲狀。複眼相距徠較遠,具金屬光澤。前胸有一對臭腺,俗稱草蜻蜓或草蜻蛉。它們以蟲卵的形式銷售,卵在田野里孵化。

簡介


草蛉科
草蛉科
前後翅形徠狀、脈序相似,前緣區內有30條以下的橫脈,末端不再分叉。亞前緣室近基部有一橫脈,Rs的各支部是簡單的梳狀分支。卵長圓形。基部有1絲質的長卵柄。幼蟲體長形,兩端尖削,胸部和腹部兩則具毛瘤。上顎內緣無齒,與下顎形成的吸管長而尖,狀似鐮刀,伸向頭前方。成蟲棲居於農林草叢,卵多產在植物的葉片、枝梢、樹皮上,單粒散產或集聚成束。有些種類的幼蟲有背負枝葉碎片或獵物殘骸的習性。幼蟲老熟后,馬氏管分泌液經肛門抽絲作繭化蛹。

主食


草蛉科
草蛉科
大部分成蟲和幼蟲主要捕食蚜、蟎、蚧及鱗翅目、鞘翅目卵和幼蟲,而部分成蟲以花粉、花蜜為食。幼蟲有“蚜獅”之稱。常見種類有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等。
圖:大草蛉

描述


草蛉
草蛉
草蛉科的昆蟲翼展從6毫米到超過65毫米,其中最大的昆蟲在熱帶。它們的特點在於翅脈上的寬肋脈區域,上面有跨脈。身體通常為亮綠色到綠褐色,很多物種的複眼是顯著的景色。翅膀通常為半透明,上面有淡淡的彩虹色.有些具有綠色的翅脈或亮褐色圖案。草蛉屬( Chrysopa)和其他屬的物種能從前胸釋放出氣體。
近距離拍攝的頭部
近距離拍攝的頭部
成蟲的前翅基部有鼓膜器,使它們能聽得更清楚。有些物種在聽到蝙蝠的超聲波時有逃避行為-在飛行時它們關閉翅膀並降落到地上。草蛉也採用底部或者身體振動的方式來互相溝通,尤其是在求偶時。幾乎相同形態的草蛉有時更容易通過求偶信號來區別。比如,南歐的 Chrysoperla mediterranea與北歐 Chrysoperla carnea看起來幾乎完全一樣,但是它們求偶聲音差別非常大,一個物種的生物不會對另一個物種的振動有反應。幼蟲的背部更細,胸部有顯著的拱起,兩側有硬毛。成蟲在拂曉或夜間出沒。它們吃花粉,花蜜和蜂蜜,並輔以蟎蟲,蚜蟲和其他小型節肢動物。有些物種主要是掠食者,另一些只吃花蜜,在其消化道有幫助其分解食物為營養素的共生酵母菌。
它們於夜間產卵,單獨產或成小群公共產卵,搭起約1厘米長的細莖,一隻雌性可產100-200枚卵。卵產於植物上,通常附近有大量蚜蟲。在卵孵化后,幼蟲立刻蛻化,開始覓食。它們是貪婪的掠食者,襲擊大部分形狀適合的昆蟲,尤其是身體柔軟的生物如蚜蟲,毛毛蟲(鱗翅目的幼蟲)和其他昆蟲幼蟲和卵,在密度高的時候甚至互相捕食。因此,幼蟲又被稱為“蚜獅”或者“蚜狼”。除了觸覺敏感外,它們的其他感官沒有發育。它們行動雜亂無章,頭從一邊搖到另一邊,當它們發現合適的捕食對象,就抓住獵物。它們的上頜空心,可以使消化液注射到獵物上,蚜蟲的器官可以在90秒內溶解。根據環境條件不同,幼蟲需要1–3周時間化蛹,溫帶的物種通常以蛹的形式度過冬天。

控制


草蛉科
草蛉科
根據物種和環境的不同,有些草蛉科的生物一生只吃掉大約150隻蚜蟲,另一些一周就可以吃掉100隻蚜蟲。因此,在一些國家,養育了幾百萬隻這樣的昆蟲用於農業和園藝上的生物害蟲控制。它們以蟲卵的形式銷售,卵在田野里孵化。效果是多樣化的,因此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來更好地使用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