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翅目
脈翅目
脈翅目(Neuroptera)主要包括草蛉、粉蛉、蟻蛉、褐蛉、螳蛉等昆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全世界已知約6000種,中國記載近200種。在分類上與廣翅目、蛇蛉目相近。本目絕大多數種類的成蟲和幼蟲均為肉食性(螳蛉大多為寄生的種類,可寄生在蜘蛛,胡蜂等昆蟲身上),捕食蚜蟲、葉蟬、粉虱、蚧(介殼蟲)、鱗翅目的幼蟲和卵以及蟻、蟎等,其中不少種類在害蟲的生態控制中起著重要作用。
脈翅目
翅二對,膜質而近似,翅膜質透明,脈序如網,各脈到翅緣多分為小叉,少數翅脈簡單但體翅覆蓋白粉;無尾須;頭下口式;咀嚼式口器;觸角細長,線狀或念珠狀,少數為棒狀;足跗節5節,爪2個;卵多有長柄;完全變態。
脈翅目
(一) 頭部
成蟲頭部為下口式。複眼大,左右遠離,單眼3個或缺。觸角一般為絲狀、念珠狀、棒狀或球杆狀等。上顎通常較發達,具1強大的端齒,並常具1內齒;下顎可見內顎葉、外顎葉及5節的下顎須;下唇突出,下唇須3節。幼蟲頭部為前口式。口器的外形為咀嚼式,但其上顎和下顎延長成鐮刀狀,相合形成尖銳的長管,以適於捕獲和吮吸獵物體液,故又稱為捕吸式口器或雙刺吸式口器。
(二) 胸部
胸部3節分界明顯,前胸矩形,少數延長(如螳蛉),中、后胸相似。足通常細長,跗節5節,一般具爪1對,少數種類單爪螳蛉的前足特化成類似螳螂的捕捉足。翅通常具翅痣,縱脈和橫脈均發達,構成網狀脈紋;縱脈在翅緣多分叉;翅前緣通常具有1列橫脈。靜息時翅呈屋脊狀覆於體背。少數種類后翅很小。
(三) 腹部
腹部細長,l0節,第1—2節及第9節短形,末節甚小。無尾須。雄蟲末端腹板(肛下板)即為亞生殖板,第9節腹板有1對生殖突基節。雌蟲第8腹板特化為亞生殖板,第9腹板具l對生殖突,有時形成產卵器。腹氣門8對,位於第1—8腹節。
脈翅目
全世界已知6300餘種,但估計實際種類可達10000種。脈翅目下進行亞目或總科的劃分分歧較大。目前較新的廣泛應用的科級劃分為18科。
01 | 澤蛉科Nevrorthidae |
02 | 水蛉科Sisyridae |
03 | 溪蛉科Osmylidae |
04 | 粉蛉科Coniopterygidae |
05 | 櫛角蛉科Dilaridae |
06 | 鱗蛉科Berothidae |
07 | 刺鱗蛉科Rhachiberothidae* |
08 | 螳蛉科Mantispidae |
09 | 褐蛉科Hemerobiidae |
10 | 草蛉科Chrysopidae |
11 | 蛾蛉科Ithonidae* |
12 | 山蛉科Rapsimatidae |
13 | 美蛉科Polystoechotidae* |
14 | 蝶蛉科Psycopsidae |
15 | 旌蛉科Nemopteridae |
16 | 細蛉科Nymphidae* |
17 | 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
18 | 蟻蛉科 Myrmeleontidae |
註:*為我國無分佈科
分類主要依據:
1.前緣橫脈列:前緣脈與亞前緣脈之間的許多橫脈,一般為直的,也有的分叉。
2.緣飾:縱脈到端部分叉,分叉之間的小脈或小毛稱緣飾。
脈翅目昆蟲包括草蛉、蟻蛉、螳蛉、粉蛉、水蛉等,成蟲和幼蟲大多陸生,大多捕食性(螳蛉大多為寄生的種類,可寄生在蜘蛛,胡蜂等昆蟲身上),捕食蚜蟲、螞蟻、葉蟎、蚧殼蟲等軟體昆蟲及各種蟲卵,對於控制昆蟲種群、保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十年來,中國和世界上許多其它國家都已將脈翅目昆蟲成功地應用於害蟲的生物防治。
(1) 粉蛉科Coniopterygidae
脈翅目
(2)草蛉科Chrysopidae
多數種類綠色,具金屬或銅色複眼。觸角長絲狀。翅的前緣區有30條以下的橫脈,Rs脈不分叉。幼蟲體長形,兩頭尖削,胸部與腹部兩側有毛瘤,口器捕吸式,捕食蚜蟲,稱為蚜獅。老熟幼蟲在絲質繭內化蛹,繭一般附著在葉片背面。卵通常產於葉片上,有絲質長柄。世界已知12000多種,我國常見的有大草蛉、中華草蛉、麗草蛉、葉色草蛉等。
(3)褐蛉科Hemerobiidae
小到中型,一般褐色。無單眼,觸角長,念珠狀。翅脈上常多毛,前翅R脈多分支,前緣橫脈分叉,Rs2~4分支。幼蟲長形,每側單眼3個,頭小,無明顯毛瘤,常見於林區,捕食蚜蟲、蚧、粉虱、木虱等。已知800多種,我國常見的有點線脈褐蛉等。
(4)蟻蛉科Myrmeleontidae
觸角短,等於頭部與胸部長度之和,末端膨大。複眼大,被一溝分為上、下兩部分。形態與豆娘很相似,翅狹長,翅痣不明顯,有長形的痣下翅室。幼蟲具長鐮刀狀上顎,體粗壯,後足開掘式,跗節和脛節癒合。大多數種類在地面或埋伏沙土中等待獵物,或在地面追逐獵物。有些種類通過陷阱捕獲獵物,幼蟲隱藏在漏斗狀的陷阱的底部,取食掉進陷阱中的螞蟻和其它昆蟲,所以幼蟲稱蟻獅。幼蟲行動是倒退著走,故又叫“倒退蟲”,可入中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球形繭化蛹。我國常見的有蟻蛉、中華東蟻蛉等。
(5)蝶角蛉科Ascalaphidae
脈翅目
(6)旌蛉科Nemopteridae
成蟲:體中至大型,狹長,黃色至黑褐色。頭部無單眼,口器延長呈喙狀;觸角線狀,不超過前翅長之1/2;前後翅形態完全不同,后翅特化為絲帶狀、勺狀或葉狀,后翅Sc、R1和Rs形成1中肋。
幼蟲:陸生。體扁寬;頭大而方,上顎鉗狀,內緣無齒,但有時具乳狀突;後頭和前胸一般特化為極狹長的頸狀。
(7)螳蛉科:
分佈熱帶和亞熱帶區。成蟲外表像螳螂歐洲螳蛉(Mantispa styriaca)長12∼20公釐。翅展約25公釐。螳蛉的卵玫瑰色,產於細柄上。幼蟲有兩型︰一型足發達,行動活潑,頭方形;一型足短,白胖,形似蠐螬;都寄生在狼蛛屬(Lycosa)的卵或幼蛛體內。幼蟲長大後(7∼10公釐長)織一絲繭化蛹而進入第一蛹期。但第二蛹期能活動,無繭。巴西螳蛉(Symphasis varia)寄生在黃蜂體內,在蜂巢中化蛹。
中至大型,很像小螳螂的特異脈翅目昆蟲,前胸延伸數倍於寬,前端大有1對瘤突,前足螳蛉為捕捉式,基節大而長,腿節粗大,腹緣有齒列及1大而粗的刺狀齒,脛節細長而弧彎,跗節短而緊湊。翅兩對相似,翅痣長而特殊,前翅前緣在痣以前弧凸,翅有1或2組階脈,翅基有軛葉。螳蛉的卵具有短柄,聚產在樹皮上多達數百粒;幼蟲尋找蜘蛛亂囊去寄生,少數在胡蜂巢內寄生,大幼蟲體粗而彎,頭部小,胸足的爪單一。螳蛉科世界約400種,廣泛分佈各地區,許多屬以至亞科有區域局限性。
該科全世界已知150種,除北美外均有分佈;我國僅知1種。
魚蛉科 Corydalidae
泥蛉科 Sialidae
蛇蛉科 Raphidiidae
盲蛇蛉科 Inoceliidae
蛾蛉總科 Ithonoidea
蛾蛉科 Ithonidae
姬蛉總科 Hemerobioidea
姬蛉科/褐蛉科 Hemerobiidae
益蛉科 Sympherobiidae
櫛角蛉科 Dilaridae
蝶蛉科 Psychopsidae
翼蛉科 Osmylidae
美蛉科 Polystœchotidae
水蛉科 Sisyridae
草蛉科 Chrysopidae
網蛉科 Apochrysidae
毛蛉科/鱗蛉科 Berothidae
毛蛉科 Trichomatidae
螳蛉科 Mantispidae
Nemopteroidea
燕蛉科/旌蛉科 Nemopteridae
蟻蛉總科 Myrmeleontoidea
廣翅蛉科 Myiodactylidae
細蛉科 Nymphidae
蟻蛉科 Myrmeleontidae
亮翅蛉科 Stilbopterygidae
長角蛉科/蝶角蛉科 Ascalaphidae
粉蛉總科 Coniopterygoidea
粉蛉科 Coniopteryg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