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蛉
脈翅目草蛉科動物
草蛉為捕食性昆蟲,屬於昆蟲綱的脈翅目。在全世界已知有86屬共1350種,據調查中國有記載的有15屬約近百種,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由於草蛉能夠有效大量地捕食多種重要的農業害蟲,因此人們廣泛地開展了人工利用草蛉消滅害蟲的工作。
草蛉是昆蟲綱脈翅目中的一個大科,種類繁多,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是松蚜、柳蚜、桃蚜、梨蚜等各類蚜蟲及松干蚧的重要天敵昆蟲,對森林苗圃果園農田中的蚜蟲蚧殼蟲種群數量的消長起著有效的抑制作用。目前國內外生物防治工作者對草蛉的種類、生物學特徵及其保護利用展開了廣泛的研究。
卵:橢圓形,長徑1mm左右,一般多呈綠色或草綠色,卵的基部有一根富於彈形的絲柄以絲柄,附著於植物的枝條葉片和樹皮上。
幼蟲:多呈紡錘形,體色通常為黃褐色,灰褐色或赤褐色。頭上有黑褐色斑紋,口器為一對強大彎管,前口式,胸部各節生有大小不同的毛瘤。有發達的胸足三對,幼蟲行動活潑。
蛹:裸蛹,黃綠色,橢圓形,長12mm左右,捲曲在白色絲質繭中。
成蟲:體形中等、細長、柔弱,一般蟲體和翅脈多為綠色。咀嚼式口器。觸角細長。呈線狀。複眼發達,有金屬光澤。頭部常見黑褐色斑紋,區分為唇基斑、頰斑、中斑、角上斑、角下斑和後頭斑,頭斑的數量和位置是分種的特徵。翅二對,膜質透明,前後翅的形狀及脈紋相似,脈紋細而多呈網狀,在邊緣分叉。
草蛉幼蟲期共3齡,可捕食蚜蟲、介殼蟲、木虱、粉虱、紅蜘蛛等昆蟲,捕食多種昆蟲的卵和蛾類的幼蟲,還可捕食昆蟲排泄的蜜露、植物蜜腺的分泌物和花粉。草蛉幼蟲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在食料不足情況下,自相殘殺的習性表現得更為嚴重。處在狹小的空間里草蛉幼蟲之間會有較強的相互干擾和競爭作用。在同一環境下,1頭葉色草蛉2齡幼蟲的可捕食棉蚜39.5頭,而2頭幼蟲的捕食量僅為60.5頭。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2種幼蟲共存的機會較多,如果食物不足,會發生相互殘殺的現象。
草蛉的成蟲羽化后,必須補充營養方可產卵,主要取食花粉、花蜜和多種蟲卵。人工飼養時,若食料不足,或密度過大時,成蟲有取食自產卵的習性,在飢餓時大草蛉成蟲會咬食同種其他成蟲。草蛉的產卵前期因種類不同而有差異,大草蛉一般為8~10d,中華草蛉為4~6d,普通草蛉為5~7d,松氏通草蛉為7~8d。成蟲壽命長,大草蛉一般30~45d,越冬代成蟲有的可達88d之久,中華草蛉30~35d,普通草蛉25~30d,松氏通草蛉28~39d。成蟲的產卵量因種類不同而異,據室內飼養觀察大草蛉產卵量最高,中華草蛉和松氏通草蛉次之,普通草蛉最少。成蟲有趨光性和趨青性。
草蛉的食量是較大的,從文獻中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大蚜獅(即大草蛉)幼蟲一生(8一10天)可食蚜蟲677.6頭,成蟲(5一8天)平均可食蚜488.22頭,一個世代每個草嶺平均能消滅1041.44頭蚜蟲。但也有的報告,食蚜量要低的多。九紋草蛉(即麗草蛉)一個幼蟲一生(15天)平均食菜蚜BrevicorynebrassicaeL.2,077頭,一個成蟲則食蚜達4,000頭以上。
普通草蛉吃介殼蟲的記錄也是驚人的,在我國台灣省,一個幼蟲可吃3,780頭介殼蟲;在中東,一個幼蟲14天吃介殼蟲(Massococcussp.)的卵6,457粒。在法國,普通草蛉幼蟲捕食多種葡萄害蟲,一個蚜獅至成長可以吃葡萄綴穗蛾Polychrotisbotrana Schiff的幼蟲60頭。
草蛉分佈廣泛,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由南向北熱帶種類遞減,北方種類明顯增多,並且北方種類有明顯地向南擴散的趨勢。在東部季風環流區,主要分佈著熱帶種類、古北區與東洋區的過渡種類;在西北乾旱區,以古北區種類為主。在青藏高原地區存在著一些特殊類群,如多階草蛉等。
絹草蛉屬(Ankylopteryx)主要分佈在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飾草蛉屬(Semachrysa)分別分佈於陝西、海南、台灣、廣西、雲南和西藏等地。草蛉屬(Chrysopa)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優勢種也比較多,如麗草蛉、葉色草蛉、大草蛉及多斑草蛉。
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優勢種草蛉。北方棉區的優勢種草蛉主要有中華草蛉、大草蛉、麗草蛉、葉色草蛉、晉草蛉和普通草蛉等種類。在南昌地區常見的草蛉種類主要有大草蛉、中華草蛉、普通草蛉、松氏通草蛉等;在棉田和玉米地以大草蛉和中華草蛉為主,桃、梨、柑桔等果樹上則以普通草蛉較多,大草蛉和中華草蛉次之;蔬菜地則大草蛉和中華草蛉較多。雲南省常見草蛉種類有大草蛉、中華草蛉和麗草蛉,在煙草田以大草蛉數量較多,中華草蛉和麗草蛉的數量較少。
草蛉幼蟲因有相互殘殺的習性,在人工飼養的容器內一般放有隔離物,減少幼蟲間的相互接觸和殘殺。草蛉的人工飼養飼料,可以選用米蛾卵或人工配製的粉飼料如發麵乾粉、蜂蜜、蔗糖等。Vanderzant報道了普通草嶺幼蟲的液體飼料,以酪蛋白水解液和大豆水解液為主,後來對配方進行了一系列改進,並對該飼料的營養學方面進行了分析。啤酒酵母水解物、酪蛋白水解物和雞蛋黃配成的液體飼料為另一種飼料。
飼養成蟲時,先集中用15%蜂蜜水飼養4~5d,待成熟和交尾后,再移入產卵盒中,讓其產卵。用啤酒酵母—蔗糖乾粉飼料飼養大草蛉成蟲,能夠產卵,成蟲的成活率與以蚜蟲飼養的成活率相比差異不顯著;與粉狀飼料飼養大草蛉相比,用啤酒酵母—蔗糖半固體狀飼料飼養的大草蛉產卵前期、產卵期、產卵量等方面都有顯著改善,啤酒酵母—蔗糖半固體狀飼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后,成蟲產卵前期有所縮短、產卵量和所產卵的受精率提高、平均產卵期顯著延長,卵的孵化率明顯提高,與用蚜蟲飼養的大草蛉相比差異不顯著。由於成蟲會取食自產卵,所以要經常檢查產卵盒,發現有卵的產卵箔要及時取出,一般1d取1次,產卵盛期1d取2次。取下的卵箔按產卵日期集中一起,或繼續飼養,或冷藏保存備用。
1975年開始試驗用中華草蛉防治果樹紅蜘蛛為害,不斷地進行室內人工飼養和野外釋放工作,至1977年將防治面積擴大到90餘公頃。通過釋放草蛉卵,有效地控制了果樹紅蜘蛛的為害,不但減少了農藥使用次數,節省了開支和勞力,而且提高了防治效果和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草蛉適於在野外進行人工釋放,在溫室和暖棚內,同樣有著明顯的治蟲效果。例如1977年,在北京四季青公社試驗站,利用人工飼養的中華草蛉防治溫室內為害黃瓜的瓜白粉虱,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
草蛉能有效地消滅很多種類的農業害蟲,是一類重要的天敵昆蟲,開展對該物種的人工繁殖、飼養工作早被提到日程上來。有計劃地把人工伺養的草蛉釋放到田間,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更是成果輝煌。
中國河南省某地,曾在棉田中釋放草蛉防治棉鈴蟲,四五天便使棉鈴蟲的卵和幼蟲減退了80%。
21世紀初,草蛉作為天敵昆蟲的研究,仍在各地不斷地開展,在技術方法上和滅蟲效果上都不斷地取得了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