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擔桿

錦葵目椴樹科植物

扁擔桿(學名:Grewia biloba G. Don)是椴樹科、扁擔桿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高1-4米,多分枝;嫩枝被粗毛。葉薄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或鈍,邊緣有細鋸齒;聚傘花序腋生,多花,萼片狹長圓形,花瓣短小,約為花萼1/4;雌雄蕊具短柄,花柱與萼片平齊,柱頭擴大,盤狀,有淺裂;核果橙紅色,有2-4分核;核果紅色,徑0.8-1.2厘米,無毛,2裂,每裂有2小核;花期5-7月。

分佈於中國華東、廣東至四川等省。生長於丘陵、低山路邊草地、灌叢或疏林。

徠扁擔桿果實橙紅鮮麗,且可宿存枝頭達數月之久,為良好的觀果樹種。宜於園林叢植、籬植或與假山、岩石配置,也可做疏林下木。春、夏、秋菜根及莖葉,洗凈切片曬乾備用。以根或全株入葯。樹皮可作人造棉,宜混紡或單紡。去皮的莖可作編織用。

形態特徵


扁擔桿
扁擔桿
灌木或小喬木,高1-4米,多分枝;嫩枝被粗毛。葉薄革質,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9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或鈍,兩面有稀疏星狀粗毛,基出脈3條,兩側脈上行過半,中脈有側脈3-5對,邊緣有細鋸齒;葉柄長4-8毫米,被粗毛;托葉鑽形,長3-4毫米。聚傘花序腋生,多花,花序柄長不到1厘米;花柄長3-6毫米;苞片鑽形,長3-5毫米;顴片狹長圓形,長4-7毫米,外面被毛,內面無毛;花瓣長1-1.5毫米;雄蕊柄長0.5毫米,有毛;雄蕊長2毫米;子房有毛,花柱與萼片平齊,柱頭擴大,盤狀,有淺裂。核果紅色,有2-4顆顆核花期5-7月。
落葉灌木,高1-2米。基部多分枝,小枝密生黃褐色短毛。單葉互生,菱狀卵形,先端漸尖,邊緣有不有則的鋸齒。聚傘花序葉對生,每序著花3-8朵,花淡黃綠色。核果近球形,橙黃色或紅色。花期6-7月,果熟期8-10月。

生長習性


土壤:適生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也耐乾旱瘠薄土壤。
水分:耐旱能力較強,可在乾旱裸露的山頂存活。
光照:中性樹種,喜光,稍耐陰。
溫度:喜溫暖濕潤氣候,有一定耐寒力,黃河流域可露地越冬。
性強健,耐寒,耐乾旱,耐瘠薄。喜光,也略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富有腐殖質的土壤中生長旺盛。

產地生境


扁擔桿-資料圖片
扁擔桿-資料圖片
原產長江流域、台灣、香港及秦嶺北坡也有分佈。在原產地常自生於平原或丘陵,低山山坡或山溝邊灌叢中及疏林下。
產於江西、湖南、浙江、廣東、台灣,安徽、四川等省。模式標本采自廣東。
溝渠邊,灌叢中,路邊,路邊草甸,路邊灌叢,密林中,平原,平原灌叢,丘陵,山頂,山谷,山腳,山腳路邊,山坡,山坡溝邊,山坡灌叢,山坡路邊,山坡雜木林中,疏林中,水邊。
海拔下限:300米
海拔上限:2500米

繁殖栽培


繁殖方法

用播種或分株繁殖。
第一步:成熟時果實由綠變紅,然後陸續自然落下。採集種子要在果實落地前將母樹四周地面上的雜草石礫清除乾淨,以便收集種子。調製種子時,將收集到的種子放入缸內浸泡,果肉腐爛后經搓洗、陰乾,便得到純凈種子。
第二步:土壤解凍后立即整地在整地前要澆足底水。施足底肥,底肥用腐熟
的農家肥,然後細耕整平。
第三步:採用低床育苗,開溝條播,播幅6~7厘米,幅距20厘米,溝深1厘米左右,復土l厘米,每畝用種5千克。播種在春分前後進行,播種時土壤要濕潤,復土后蓋草。
第四步:播種后保持床內土壤濕潤。出苗前不要大水漫灌,如果太旱,可以噴水。幼苗期間要注意遮蔭。定苗分兩次進行,當大部分苗術出現真葉和苗高5厘米時各一次。定株后適時澆水,除草施肥,土壤要保持濕潤而不積水。

栽培技術

栽培管理簡易。春季發芽前做適度短截,促其萌發枝條,保持樹形豐滿。發芽后,施一次稍濃的液肥,緊接灌水一次,促使其枝葉生長和結實茂密。全年追肥2次,第1次在6月下旬,每畝用硫酸銨10千克,第2次在7月下旬,每畝施硫酸銨15千克。
扁擔木幼苗易感染立枯病,病害發生時立即噴灑高錳酸鉀1000倍液,噴葯后立即噴水洗苗,以防藥害。
Grewia biloba,別名娃娃拳、麻糖果、月亮皮、葛荊麻

主要價值


扁擔桿果實橙紅鮮麗,且可宿存枝頭達數月之久。為良好的觀果樹種。宜於園林叢植、籬植或與假山、岩石配置,也可做疏林下木。枝葉藥用,可治小兒疳積等症;莖皮纖維色白、質地軟,可作人造棉,宜混紡或單紡;去皮莖桿可作編織用。
藥用信息
根、枝、葉:甘、苦,溫。健脾養血,祛風濕,消痞。根:用於瘡瘍腫毒。枝、葉:用於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崩漏,帶下病,陰挺,脫肛。
經濟: 樹皮含纖維25.4%,纖維長14毫米左右,且纖維色白、質軟,可作人造棉,宜混紡或單紡。去皮的莖可作編織用。8-9月間,果熟時摘下果實再割下枝條,用浸水脫膠法剝皮取麻,用刀颳去粗皮,浸泡20天左右,將皮撈出用木棒反覆輕捶,在清水中沖洗,曬乾即成潔白的麻 。種子榨油可供工業用。
【性味歸經】:辛、甘,溫。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固精止帶,祛風除濕。用於小兒疳積,脾虛久瀉,遺精,紅崩,白帶,子宮脫垂,脫肛,風濕關節痛。
【用法用量】:0.5~1兩;亦可適量浸酒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主要變種


小花扁擔桿(學名:Grewia biloba var. parviflora (Bunge) Hand.-Mazz.)和扁擔桿的區別在於小枝和葉柄密生黃褐色短毛,葉片兩面均有星狀柔毛,下面的毛較密,花小多數,核果紅色。分佈、生態、採收、功效同扁擔桿。分佈於中國廣西、廣東、湖南、貴州、雲南、四川、湖北、江西、浙江、江蘇、安徽、山東、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等省區 。
小葉扁擔桿(學名:Grewia biloba var. microphylla (Max.) Hand.-Mazz.)的特徵在於葉片細小,近圓形,長1-1.5厘米,下面有稀疏柔毛。分佈於中國四川及雲南。

保護現狀


扁擔桿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