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劉漢東的結果 展開

劉漢東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副校長

劉漢東,1963年11月出生,山東菏澤人,1984年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現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教授。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xx-1984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地質學
xx-1993年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博士

工作經歷

1993年破格晉陞為副教授。
1996年8月出席30屆國際地質大會並宣讀論文。
1997年破格晉陞為教授。
1997年6月出席在希臘雅典召開的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大會並宣讀論文,7月參觀訪問巴黎高等礦業學院和國際工程地質中心。
1999年被英國劍橋國際人物傳記中心(IBC)和美國國際人物傳記研究中心收錄。
2001年參加國際岩石力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屆亞洲岩石力學大會並宣讀論文。
2002年7月赴新加坡參加第3屆國際滑坡會議並大會發言,9月赴南非德班參加第9屆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大會。
2004年2-4月在義大利進修和學術交流。
2005年10月主持召開第一屆全國水工岩石力學會議。
2005年河南省岩土力學與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6年5月赴印度進行地基處理學術交流,8~9月赴美國進行教學信息化管理考察。
2006年教育部水資源與水環境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7年3~4月參加教育部赴巴西、阿根廷高等教育交流,10~12月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交流。
2008年教育部水利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現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在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地下水環境和岩體工程地質力學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中國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課題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年來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8項,發表論文116篇,被SCI、EI收錄22篇,出版專著5部,主編教材4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國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課題、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項目、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河南省創新人才基金、國家外專局資助項目和三峽、小浪底國家重點工程科研項目等多項,通過省部級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家頒發的重點科技攻關集體榮譽證書,能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代表性著作有《邊坡失穩定時預報理論與方法》、《岩土工程數值計算方法》,《岩體工程學科性質透視》等5部,全國統編教材1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被EI和CICSC等摘錄,獲河南省優秀自然科學論文一等獎2項。

科研項目

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河南省創新人才基金和三峽、小浪底國家重點工程科研項目等70餘項,通過省部級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多項。
[1]、水利部公益性項目(201301034):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預測預報關鍵技術,2013.01~2015.12;
[2]、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乾渠禹州採空區穩定性研究,2011.7~2013.7;
[3]、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工程建設項目后評價,2012.3-2013.7;
[4]、甘肅省舟曲“8.8”特大泥石流白龍江堰塞湖應急除險關鍵技術研究,2011.03~2012.12
[5]、深部高地應力區巷道大變形規律與支護技術研究,技術主研,2007.03~2009.12;
[6]、國家科技計劃子課題:邊坡優化設計安全度研究,2002.05~2004.02;
[7]、淮南礦區深井巷道抗衝擊支護技術及裝備研製,2011.12~2013.12;
[8]、西藏怒江橋水電站下壩址岩溶工程地質特性研究,2011.12~2013.06;
[9]、黃河下游菏澤段已建標準化堤防安全度評價研究,2008.03;
[10]、河口村水庫滲漏分析及邊坡穩定性分析,2008.03~2009.12。

社會活動


河南省岩土力學與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水資源與水環境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水利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任IAEG、ISRM學會會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水利學會勘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岩石力學學會秘書長,河南省水利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工程地質協會中國小組成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等職。

社會任職


2009-2010掛職河南省水利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獲得榮譽


河南省創新人才,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555人才工程),國家百千萬人才第二層次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