坌處鎮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轄鎮

坌處鎮,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地處天柱縣城東南面。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46千米。總面積133.94平方千米。

清屬歸化鄉由義里,曾設坌處訊。1950年12月,成立鄉,屬天柱縣第四區(遠口)。1992年4月,中寨鄉併入坌處鎮。截至2018年末,坌處鎮戶籍人口17529人。截至2020年6月,坌處鎮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坌處村。

歷史沿革


坌處鎮
坌處鎮
清屬歸化鄉由義里,曾設坌處訊。
民國屬天柱縣二區(遠口區)。
1950年12月,成立鄉,屬天柱縣第四區(遠口)。
1959年,天柱、錦屏並縣,縣政府駐錦屏,坌處屬遠口公社。
1961年8月18日,天柱,錦屏分縣,坌處屬天柱縣轄,屬第四區(遠口),成立坌處公社(含中寨)。
1984年1月,堂處公社改鎮。
1992年4月,中寨鄉併入坌處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坌處1個社區,岔處、常貢、清浪、地沖、雅地、平茫、偏坡、中寨、大山、蔣溪,風林、抱塘、長灘、三門塘、大沖、雞田、岩盤、孔安、相柳、地蘭20個村;下設14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坌處鎮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坌處村。
坌處鎮區劃詳情
坌處鎮社區大沖村三門塘村坌處村
四康村中和村清華村侗洲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坌處鎮地處天柱縣城東南面,清水江北岸,東鄰遠口鎮,南與湖南省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大堡子鎮接壤,西鄰錦屏縣茅坪鎮、社學鄉。鎮人民政府駐坌處村,距縣城46千米。總面積133.9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坌處鎮地形屬東部低山丘陵、獲谷、盆地。主要山脈有大風營、石榴界、龍塘坡、洞州坡、中央坡、十八關等。最高點位於龍塘坡,海拔944.2米;最低點位於是雞田村渡口,海拔271.1米。

氣候

坌處鎮多年平均氣溫16.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2℃,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2℃。年均降水量1210.9毫米。

水文

坌處鎮境內主要河流清水江由西至東穿境而過,流經境內宰貢,清浪,坌處等8個村,貫境17干米。三門溪,圭大溪,地蘭溪等10多條溪流由南北兩岸注人清水江。境內設清浪、坌處、三門塘、大沖和雞田5個渡口。水運上通錦屏、劍河,下達湖南洪江、洞庭湖直至長江下游的武漢南京、上海等地。

自然災害

坌處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雪凝、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暴雨洪費災害發生在1970年5月,清水江出現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沿江多數房屋被沖毀,200多畝農田無法恢復。最嚴重的一次雪凝災害發生在2008年1月,雪凝期持續近一個月,造成大量林木和農作物損壞,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多萬元。

自然資源


坌處鎮境內地下礦藏主要為黃金,金礦主礦區位於岔處,遠口、社學和高釀四鄉鎮接壤地區的相柳村。
2011年,坌處鎮有耕地面積9946畝。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坌處鎮轄區總人口1.75萬人。總人口中,男性9432人,佔56.8%;女性8096人,佔46.2%。總人口中,以侗族、苗族為主,侗族1.02萬人,佔58.3%;苗族6597人,佔37.7%。2011年,坌處鎮人口出生率13.16‰,人口死亡率4.18‰,人口自然增長率8.9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7人。
截至2018年末,坌處鎮戶籍人口1752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坌處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733元。
截至2018年末,坌處鎮有工業企業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農業

坌處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8405噸。經濟作物以楠竹、油菜,油桐為主。
坌處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8856頭,年末存欄4326頭;羊飼養量1320隻,年末存欄650隻;家禽飼養量8.24萬羽。

金融

2011年末,坌處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031萬元,比上年增長16.7%;各項貸款餘額2960萬元,比上年增長12.09%。

郵政業

2011年,坌處鎮郵政業務收入5萬元,其中純收入1.8萬元

交通


坌處鎮境內有遠錦四級油路(遠口——錦屏)過境。21個村(居)實現村村通公路。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坌處鎮有小學13所,在校生703人,專任教師4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42人,專任教師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坌處鎮有鎮科教宣傳文化中心1個,各村有文藝隊及精神文化活動中心;農家書屋1個,藏書3000冊;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36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坌處鎮有村級衛生室21個;病床6張。專業衛生人員23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28%。

社會保障

2011年,坌處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9戶,人數61人,支出12.56萬元,比上年增長8.9%,月人均171.6元;城市醫療救助19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11人次,共支出3.055萬元,比上年增長40.6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04戶,人數4329人,支出275.36萬元,比上年增長0.94%,月人均53元,比上年增長8.9%。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7.09萬元,比上年增長0.75%。2011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981人,16—59周歲參保率48.95%,年滿60周歲以上的參保率100%,綜合參保率62.36%。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坌處鎮有郵政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332份(冊)。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60門,固定電話用戶3651戶,行動電話用戶9970戶,寬頻接入用戶231戶。

文化


地名由來

明初開發清水江流域,採購“苗木”的木商雲集於此。由於大家來自各方,取名為坌處。“盤”是“分、土”二字構成,意為大家都足離別故土來此謀生文業,應和睦相處。

旅遊


風景名勝

坌處鎮境內有劉氏宗祠、吳氏宗祠、古樹群、石板街等古建築,龍塘蓋、侗州坡、大風雲等自然風景旅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