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置,大理承襲之。
大理後期改永昌節度置,治今雲南省保山市。轄境約當今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永平縣以南,瀾滄江以西,怒江、龍川江以東及緬甸聯邦薩爾溫江以東、南卡江以北地區。
中國古政區名。
元憲宗七年(1257年)改置千戶。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置永昌州,十五年(1278)又升為府。治所在今保山市。轄境相當今雲南保山市、永平縣地。屬雲南等處行中書省。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改為永昌軍民府。二十三年(1390年)十二月改置金齒軍民指揮使司。
嘉靖元年(1522年)復置,並以潞江、鎮道、楊塘、瓦甸四安撫司及鳳溪、
施甸、山茶山三長官司來屬。三年(1524年)三年置保山縣(今市隆陽區)為
附郭縣,又以騰越州隸府。轄境擴大,相當今雲南保山市及永平、潞江、施甸、
騰衝等縣及高黎貢山以西地區。隸雲南承宣布政使司。
乾隆三十年(1765年)仍改為永昌府。又於三十五年(1770年)置龍陵廳;嘉慶中升騰越直隸廳,道光二年(1822年)改屬府;又以孟定土府,灣甸、鎮康二土州,干崖、隴川宣撫司及盞達副宣撫司,芒市、猛卯安撫司,孟連、戶撒、獵撒長官司等隸府。轄境相當今雲南保山、潞西二市和永平、龍陵、騰衝、
耿馬、昌甯、鎮康、
永德、盈江、
隴川、梁河等市縣及緬甸八莫、景棟等地區。隸雲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