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包函數

ECMAScript強大的特性之一

閉包是ECMAScript (JavaScript)最強大的特性之一,但用好閉包的前提是必須理解閉包。閉包的創建相對容易,人們甚至會在不經意間創建閉包,但這些無意創建的閉包卻存在潛在的危害,尤其是在比較常見的瀏覽器環境下。如果想要揚長避短地使用閉包這一特性,則必須了解它們的工作機制。而閉包工作機制的實現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標識符(或者說對象屬性)解析過程中作用域的角色。

函數簡介


關於閉包,最簡單的描述就是ECMAScript允許使用內部函數,即函數定義和函數表達式位於另一個函數的函數體內。而且,這些內部函數可以訪問它們所在的外部函數中聲明的所有局部變數、參數和聲明的其他內部函數。當其中一個這樣的內部函數在包含它們的外部函數之外被調用時,就會形成閉包。也就是說,內部函數會在外部函數返回后被執行。而當這個內部函數執行時,它仍然必需訪問其外部函數的局部變數、參數以及其他內部函數。這些局部變數、參數和函數聲明(最初時)的值是外部函數返回時的值,但也會受到內部函數的影響。
遺憾的是,要適當地理解閉包就必須理解閉包背後運行的機制,以及許多相關的技術細節。雖然本文的前半部分並沒有涉及ECMA 262規範指定的某些演演算法,但仍然有許多無法迴避或簡化的內容。對於個別熟悉對象屬性名解析的人來說,可以跳過相關的內容,但是除非你對閉包也非常熟悉,否則最好是不要跳過下面幾節。

屬性名解析


ECMAScript 認可兩類對象:原生(Native)對象和宿主(Host)對象,其中宿主對象包含一個被稱為內置對象的原生對象的子類(ECMA 262 3rd Ed Section 4.3)。原生對象屬於語言,而宿主對象由環境提供,比如說可能是文檔對象、DOM 等類似的對象。
原生對象具有鬆散和動態的命名屬性(對於某些實現的內置對象子類別而言,動態性是受限的--但這不是太大的問題)。對象的命名屬性用於保存值,該值可以是指向另一個對象(Objects)的引用(在這個意義上說,函數也是對象),也可以是一些基本的數據類型,比如:String、Number、Boolean、Null 或 Undefined。其中比較特殊的是 Undefined 類型,因為可以給對象的屬性指定一個 Undefined 類型的值,而不會刪除對象的相應屬性。而且,該屬性只是保存著 undefined 值。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如何設置和讀取對象的屬性值,並最大程度地體現相應的內部細節。
值的賦予對象的命名屬性可以通過為該命名屬性賦值來創建,或重新賦值。即,對於:
var objectRef = new Object(); //創建一個普通的 javascript 對象。
可以通過下面語句來創建名為“testNumber”的屬性:
objectRef.testNumber = 5;objectRef["testNumber"] = 5;
在賦值之前,對象中沒有“testNumber”屬性,但在賦值后,則創建一個屬性。之後的任何賦值語句都不需要再創建這個屬性,而只會重新設置它的值:
objectRef.testNumber = 8;objectRef["testNumber"] = 8;
稍後我們會介紹,Javascript 對象都有原型(prototypes)屬性,而這些原型本身也是對象,因而也可以帶有命名的屬性。但是,原型對象命名屬性的作用並不體現在賦值階段。同樣,在將值賦給其命名屬性時,如果對象沒有該屬性則會創建該命名屬性,否則會重設該屬性的值。值的讀取當讀取對象的屬性值時,原型對象的作用便體現出來。如果對象的原型中包含屬性訪問器(property accessor)所使用的屬性名,那麼該屬性的值就會返回: objectRef.testNumber = 8;var val = objectRef.testNumber;而且,由於所有 對象都有原型,而原型本身也是對象,所以原型也可能有原型,這樣就構成了所謂的原型鏈。原型鏈終止於鏈中原型為 null 的對象。Object 構造函數的默認原型就有一個 null 原型,因此:
var objectRef = new Object(); //創建一個普通的 JavaScript 對象。
創建了一個原型為 Object.prototype 的對象,而該原型自身則擁有一個值為 null 的原型。也就是說,objectRef 的原型鏈中只包含一個對象-- Object.prototype。但對於下面的代碼而言:
function MyObject1(formalParameter){
this.testNumber = formalParameter;
}
function MyObject2(formalParameter){
this.testString = formalParameter;
}
MyObject2.prototype = new MyObject1( 8 );
var objectRef = new MyObject2( "String_Value" );
被變數 objectRef 所引用的 MyObject2 的實例擁有一個原型鏈。該鏈中的第一個對象是在創建后被指定給 MyObject2 構造函數的 prototype 屬性的 MyObject1 的一個實例。MyObject1 的實例也有一個原型,即與 Object.prototype 所引用的對象對應的默認的 Object 對象的原型。最後, Object.prototype 有一個值為 null 的原型,因此這條原型鏈到此結束。
當某個屬性訪問器嘗試讀取由 objectRef 所引用的對象的屬性值時,整個原型鏈都會被搜索。在下面這種簡單的情況下:
var val = objectRef.testString;
因為 objectRef 所引用的 MyObject2 的實例有一個名為“testString”的屬性,因此被設置為“String_Value”的該屬性的值被賦給了變數 val。但是:
var val = objectRef.testNumber;
則不能從 MyObject2 實例自身中讀取到相應的命名屬性值,因為該實例沒有這個屬性。然而,變數 val 的值仍然被設置為 8,而不是未定義--這是因為在該實例中查找相應的命名屬性失敗后,解釋程序會繼續檢查其原型對象。而該實例的原型對象是 MyObject1 的實例,這個實例有一個名為“testNumber”的屬性並且值為 8,所以這個屬性訪問器最後會取得值 8。而且,雖然 MyObject1 和 MyObject2 都沒有定義 toString 方法,但是當屬性訪問器通過 objectRef 讀取 toString 屬性的值時:
var val = objectRef.toString;
變數 val 也會被賦予一個函數的引用。這個函數就是在 Object.prototype 的 toString 屬性中所保存的函數。之所以會返回這個函數,是因為發生了搜索objectRef 原型鏈的過程。當在作為對象的 objectRef 中發現沒有“toString”屬性存在時,會搜索其原型對象,而當原型對象中不存在該屬性時,則會繼續搜索原型的原型。而原型鏈中最終的原型是 Object.prototype,這個對象確實有一個 toString 方法,因此該方法的引用被返回。
最後:
var val = objectRef.madeUpProperty;
返回 undefined,因為在搜索原型鏈的過程中,直至 Object.prototype 的原型--null,都沒有找到任何對象有名為“madeUpPeoperty”的屬性,因此最終返回 undefined。
不論是在對象或對象的原型中,讀取命名屬性值的時候只返回首先找到的屬性值。而當為對象的命名屬性賦值時,如果對象自身不存在該屬性則創建相應的屬性。
這意味著,如果執行像 objectRef.testNumber = 3 這樣一條賦值語句,那麼這個 MyObject2 的實例自身也會創建一個名為“testNumber”的屬性,而之後任何讀取該命名屬性的嘗試都將獲得相同的新值。這時候,屬性訪問器不會再進一步搜索原型鏈,但 MyObject1 實例值為 8 的“testNumber”屬性並沒有被修改。給 objectRef 對象的賦值只是遮擋了其原型鏈中相應的屬性。
注意:ECMAScript 為 Object 類型定義了一個內部 [[prototype]] 屬性。這個屬性不能通過腳本直接訪問,但在屬性訪問器解析過程中,則需要用到這個內部 [[prototype]] 屬性所引用的對象鏈--即原型鏈。可以通過一個公共的 prototype 屬性,來對與內部的 [[prototype]] 屬性對應的原型對象進行賦值或定義。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在 ECMA 262(3rd edition)中有詳細描述,但超出了本文要討論的範疇。

執行環境


執行環境是 ECMAScript 規範(ECMA 262 第 3 版)用於定義 ECMAScript 實現必要行為的一個抽象的概念。對如何實現執行環境,規範沒有作規定。但由於執行環境中包含引用規範所定義結構的相關屬性,因此執行環境中應該保有(甚至實現)帶有屬性的對象--即使屬性不是公共屬性。
所有 JavaScript 代碼都是在一個執行環境中被執行的。全局代碼(作為內置的 JS 文件執行的代碼,或者 HTML 頁面載入的代碼)是在我將稱之為“全局執行環境”的執行環境中執行的,而對函數的每次調用(有可能是作為構造函數)同樣有關聯的執行環境。通過
當調用一個 JavaScript 函數時,該函數就會進入相應的執行環境。如果又調用了另外一個函數(或者遞歸地調用同一個函數),則又會創建一個新的執行環境,並且在函數調用期間執行過程都處於該環境中。當調用的函數返回后,執行過程會返回原始執行環境。因而,運行中的 JavaScript 代碼就構成了一個執行環境棧。
在創建執行環境的過程中,會按照定義的先後順序完成一系列操作。首先,在一個函數的執行環境中,會創建一個“活動”對象。活動對象是規範中規定的另外一種機制。之所以稱之為對象,是因為它擁有可訪問的命名屬性,但是它又不像正常對象那樣具有原型(至少沒有預定義的原型),而且不能通過 JavaScript 代碼直接引用活動對象。
為函數調用創建執行環境的下一步是創建一個arguments 對象,這是一個類似數組的對象,它以整數索引的數組成員一一對應地保存著調用函數時所傳遞的參數。這個對象也有 length 和 callee 屬性(這兩個屬性與我們討論的內容無關,詳見規範)。然後,會為活動對象創建一個名為“arguments”的屬性,該屬性引用前面創建的 arguments 對象。
接著,為執行環境分配作用域。作用域由對象列表(鏈)組成。每個函數對象都有一個內部的 [[scope]] 屬性(該屬性我們稍後會詳細介紹),這個屬性也由對象列表(鏈)組成。指定給一個函數調用執行環境的作用域,由該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所引用的對象列表(鏈)組成,同時,活動對象被添加到該對象列表的頂部(鏈的前端)。
之後會發生由 ECMA 262 中所謂“可變”對象完成的“變數實例化”的過程。只不過此時使用活動對象作為可變對象(這裡很重要,請注意:它們是同一個對象)。此時會將函數的形式參數創建為可變對象命名屬性,如果調用函數時傳遞的參數與形式參數一致,則將相應參數的值賦給這些命名屬性(否則,會給命名屬性賦 undefined 值)。對於定義的內部函數,會以其聲明時所用名稱為可變對象創建同名屬性,而相應的內部函數則被創建為函數對象並指定給該屬性。變數實例化的最後一步是將在函數內部聲明的所有局部變數創建為可變對象的命名屬性。
根據聲明的局部變數創建的可變對象的屬性在變數實例化過程會被賦予 undefined 值。在執行函數體內的代碼、並計算相應的賦值表達式之前不會對局部變數執行真正的實例化。
事實上,擁有 arguments 屬性的活動對象和擁有與函數局部變數對應的命名屬性的可變對象是同一個對象。因此,可以將標識符 arguments 作為函數的局部變數來看待。

回到頂部


最後,在this可以被使用之前,還必須先對其賦值。如果賦的值是一個對象的引用,則 this.m 訪問的便是該對象上的 m。如果(內部)賦的值是 null,則this就指向全局對象。 (此段由 pangba 劉未鵬 翻譯)
(原文備考:Finally a value is assigned for use with the this keyword. If the value assigned refers to an object then property accessors prefixed with the this keyword reference properties of that object. If the value assigned (internally) is null then the this keyword will refer to the global object. )
創建全局執行環境的過程會稍有不同,因為它沒有參數,所以不需要通過定義的活動對象來引用這些參數。但全局執行環境也需要一個作用域,而它的作用域鏈實際上只由一個對象--全局對象--組成。全局執行環境也會有變數實例化的過程,它的內部函數就是涉及大部分 JavaScript 代碼的、常規的頂級函數聲明。而且,在變數實例化過程中全局對象就是可變對象,這就是為什麼全局性聲明的函數是全局對象屬性的原因。全局性聲明的變數同樣如此。
全局執行環境也會使用 this 對象來引用全局對象。
作用域鏈與 [[scope]]
調用函數時創建的執行環境會包含一個作用域鏈,這個作用域鏈是通過將該執行環境的活動(可變)對象添加到保存於所調用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中的作用域鏈前端而構成的。所以,理解函數對象內部的 [[scope]] 屬性的定義過程至關重要。
在 ECMAScript 中,函數也是對象。函數對象在變數實例化過程中會根據函數聲明來創建,或者是在計算函數表達式或調用 Function 構造函數時創建。
通過調用 Function 構造函數創建的函數對象,其內部的 [[scope]] 屬性引用的作用域鏈中始終只包含全局對象。
通過函數聲明或函數表達式創建的函數對象,其內部的 [[scope]] 屬性引用的則是創建它們的執行環境的作用域鏈。
在最簡單的情況下,比如聲明如下全局函數:-
function exampleFunction(formalParameter){
... // 函數體內的代碼
}
當為創建全局執行環境而進行變數實例化時,會根據上面的函數聲明創建相應的函數對象。因為全局執行環境的作用域鏈中只包含全局對象,所以它就給自己創建的、並以名為“exampleFunction”的屬性引用的這個函數對象的內部 [[scope]] 屬性,賦予了只包含全局對象的作用域鏈。
當在全局環境中計算函數表達式時,也會發生類似的指定作用域鏈的過程:-
var exampleFuncRef = function(){
... // 函數體代碼
}
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是在全局執行環境的變數實例化過程中,會先為全局對象創建一個命名屬性。而在計算賦值語句之前,暫時不會創建函數對象,也不會將該函數對象的引用指定給全局對象的命名屬性。但是,最終還是會在全局執行環境中創建這個函數對象(當計算函數表達式時。譯者注),而為這個創建的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指定的作用域鏈中仍然只包含全局對象。
內部的函數聲明或表達式會導致在包含它們的外部函數的執行環境中創建相應的函數對象,因此這些函數對象的作用域鏈會稍微複雜一些。在下面的代碼中,先定義了一個帶有內部函數聲明的外部函數,然後調用外部函數:
function exampleOuterFunction(formalParameter){
function exampleInnerFuncitonDec(){
... // 內部函數體代碼
}
... // 其餘的外部函數體代碼
}
exampleOuterFunction( 5 );
與外部函數聲明對應的函數對象會在全局執行環境的變數實例化過程中被創建。因此,外部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中會包含一個只有全局對象的“單項目”作用域鏈。
當在全局執行環境中調用 exampleOuterFunction 函數時,會為該函數調用創建一個新的執行環境和一個活動(可變)對象。這個新執行環境的作用域就由新的活動對象後跟外部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所引用的作用域鏈(只有全局對象)構成。在新執行環境的變數實例化過程中,會創建一個與內部函數聲明對應的函數對象,而同時會給這個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指定創建該函數對象的執行環境(即新執行環境。譯者注)的作用域值--即一個包含活動對象後跟全局對象的作用域鏈。
到目前為止,所有過程都是自動、或者由源代碼的結構所控制的。但我們發現,執行環境的作用域鏈定義了執行環境所創建的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而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則定義了它的執行環境的作用域(包括相應的活動對象)。不過,ECMAScript 也提供了用於修改作用域鏈 with 語句。
with 語句會計算一個表達式,如果該表達式是一個對象,那麼就將這個對象添加到當前執行環境的作用域鏈中(在活動<可變>對象之前)。然後,執行 with 語句(它自身也可能是一個語句塊)中的其他語句。之後,又恢復到調用它之前的執行環境的作用域鏈中。
with 語句不會影響在變數實例化過程中根據函數聲明創建函數對象。但是,可以在一個 with 語句內部對函數表達式求值:-
var y = {x:5}; // 帶有一個屬性 - x - 的對象直接量
function exampleFuncWith(){
var z;
with(y){
z = function(){
... // 內部函數表達式中的代碼;
}
}
...
}
exampleFuncWith();
在調用 exampleFuncWith 函數所創建的執行環境中包含一個由其活動對象後跟全局對象構成的作用域鏈。而在執行 with 語句時,又會把全局變數 y 引用的對象添加到這個作用域鏈的前端。在對其中的函數表達式求值的過程中,所創建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與創建它的執行環境的作用域保持一致--即,該屬性會引用一個由對象 y 後跟調用外部函數時所創建執行環境的活動對象,後跟全局對象的作用域鏈。
當與 with 語句相關的語句塊執行結束時,執行環境的作用域得以恢復(y 會被移除),但是已經創建的函數對象(z。譯者注)的 [[scope]] 屬性所引用的作用域鏈中位於最前面的仍然是對象 y。

標識符解析


標識符是沿作用域鏈逆向解析的。ECMA 262 將 this 歸類為關鍵字而不是標識符,並非不合理。因為解析 this 值時始終要根據使用它的執行環境來判斷,而與作用域鏈無關。
標識符解析從作用域鏈中的第一個對象開始。檢查該對象中是否包含與標識符對應的屬性名。因為作用域鏈是一條對象鏈,所以這個檢查過程也會包含相應對象的原型鏈(如果有)。如果沒有在作用域鏈的第一個對象中發現相應的值,解析過程會繼續搜索下一個對象。這樣依次類推直至找到作用域鏈中包含以標識符為屬性名的對象為止,也有可能在作用域鏈的所有對象中都沒有發現該標識符。
當基於對象使用屬性訪問器時,也會發生與上面相同的標識符解析過程。當屬性訪問器中有相應的屬性可以替換某個對象時,這個屬性就成為表示該對象的標識符,該對象在作用域鏈中的位置進而被確定。全局對象始終都位於作用域鏈的尾端。
因為與函數調用相關的執行環境將會把活動(可變)對象添加到作用域鏈的前端,所以在函數體內使用的標識符會首先檢查自己是否與形式參數、內部函數聲明的名稱或局部變數一致。這些都可以由活動(可變)對象的命名屬性來確定。

自動垃圾收集


ECMAScript 要求使用自動垃圾收集機制。但規範中並沒有詳細說明相關的細節,而是留給了實現來決定。但據了解,相當一部分實現對它們的垃圾收集操作只賦予了很低的優先順序。但是,大致的思想都是相同的,即如果對象不再“可引用(由於不存在對它的引用,使執行代碼無法再訪問到它)”時,該對象就成為垃圾收集的目標。因而,在將來的某個時刻會將這個對象銷毀並將它所佔用的一切資源釋放,以便操作系統重新利用。
正常情況下,當退出一個執行環境時就會滿足類似的條件。此時,作用域鏈結構中的活動(可變)對象以及在該執行環境中創建的任何對象--包括函數對象,都不再“可引用”,因此將成為垃圾收集的目標。

構成閉包


閉包是通過在對一個函數調用的執行環境中返回一個函數對象構成的。比如,在對函數調用的過程中,將一個對內部函數對象的引用指定給另一個對象的屬性。或者,直接將這樣一個(內部)函數對象的引用指定給一個全局變數、或者一個全局性對象的屬性,或者一個作為參數以引用方式傳遞給外部函數的對象。例如:-
function exampleClosureForm(arg1, arg2){
var localVar = 8;
function exampleReturned(innerArg){
return ((arg1 + arg2)/(innerArg + localVar));
}
return exampleReturned;
}
var globalVar = exampleClosureForm(2, 4);
這種情況下,在調用外部函數 exampleClosureForm 的執行環境中所創建的函數對象就不會被當做垃圾收集,因為該函數對象被一個全局變數所引用,而且仍然是可以訪問的,甚至可以通過 globalVar(n) 來執行。
的確,情況比正常的時候要複雜一些。因為現在這個被變數 globalVar 引用的內部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所引用的作用域鏈中,包含著屬於創建該內部函數對象的執行環境的活動對象(和全局對象)。由於在執行被 globalVar 引用的函數對象時,每次都要把該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所引用的整個作用域鏈添加到創建的(內部函數的)執行環境的作用域中(即此時的作用域中包括:內部執行環境的活動對象、外部執行環境的活動對象、全局對象。譯者注),所以這個(外部執行環境的)活動對象不會被當作垃圾收集。
閉包因此而構成。此時,內部函數對象擁有自由的變數,而位於該函數作用域鏈中的活動(可變)對象則成為與變數綁定的環境。
由於活動(可變)對象受限於內部函數對象(現在被 globalVar 變數引用)的 [[scope]] 屬性中作用域鏈的引用,所以活動對象連同它的變數聲明--即屬性的值,都會被保留。而在對內部函數調用的執行環境中進行作用域解析時,將會把與活動(可變)對象的命名屬性一致的標識符作為該對象的屬性來解析。活動對象的這些屬性值即使是在創建它的執行環境退出后,仍然可以被讀取和設置。
在上面的例子中,當外部函數返回(退出它的執行環境)時,其活動(可變)對象的變數聲明中記錄了形式參數、內部函數定義以及局部變數的值。arg1 屬性的值為 2,而 arg2 屬性的值為 4,localVar 的值是 8,還有一個 exampleReturned 屬性,它引用由外部函數返回的內部函數對象。(為方便起見,我們將在後面的討論中,稱這個活動<可變>對象為“ActOuter1″)。
如果再次調用 exampleClosureForm 函數,如:-
var secondGlobalVar = exampleClosureForm(12, 3);
- 則會創建一個新的執行環境和一個新的活動對象。而且,會返回一個新的函數對象,該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引用的作用域鏈與前一次不同,因為這一次的作用域鏈中包含著第二個執行環境的活動對象,而這個活動對象的屬性 arg1 值為 12 而屬性 arg2 值為 3。(為方便起見,我們將在後面的討論中,稱這個活動<可變>對象為“ActOuter2″)。
通過第二次執行 exampleClosureForm 函數,第二個、也是截然不同的閉包誕生了。
通過執行 exampleClosureForm 創建的兩個函數對象分別被指定給了全局變數 globalVar 和 secondGlobalVar,並返回了表達式 ((arg1 + arg2)/(innerArg + localVar))。該表達式對其中的四個標識符應用了不同的操作符。如何確定這些標識符的值是體現閉包價值的關鍵所在。
我們來看一看,在執行由 globalVar 引用的函數對象--如 globalVar(2)--時的情形。此時,會創建一個新的執行環境和相應的活動對象(我們將稱之為“ActInner1”),並把該活動對象添加到執行的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所引用的作用域鏈的前端。ActInner1 會帶有一個屬性 innerArg,根據傳遞的形式參數,其值被指定為 2。這個新執行環境的作用域鏈變成: ActInner1->ActOuter1->全局對象.
為了返回表達式 ((arg1 + arg2)/(innerArg + localVar)) 的值,要沿著作用域鏈進行標識符解析。表達式中標識符的值將通過依次查找作用域鏈中每個對象(與標識符名稱一致)的屬性來確定。
作用域鏈中的第一個對象是 ActInner1,它有一個名為 innerArg 的屬性,值是 2。所有其他三個標識符在 ActOuter1 中都有對應的屬性:arg1 是 2,arg2 是 4 而 localVar 是 8。最後,函數調用返回 ((2 + 2)/(2 + 8))。
現在再來看一看由 secondGlobalVar 引用的同一個函數對象的執行情況,比如 secondGlobalVar(5)。我們把這次創建的新執行環境的活動對象稱為“ActInner2”,相應的作用域鏈就變成了:ActInner2->ActOuter2->全局對象。ActInner2 返回 innerArg 的值 5,而 ActOuter2 分別返回 arg1、arg2 和 localVar 的值 12、3 和 8。函數調用返回的值就是 ((12 + 3)/(5 + 8))。
如果再執行一次 secondGlobalVar,則又會有一個新活動對象被添加到作用域鏈的前端,但 ActOuter2 仍然是鏈中的第二個對象,而他的命名屬性會再次用於完成標識符 arg1、arg2 和 localVar 的解析。
這就是 ECMAScript 的內部函數獲取、維持和訪問創建他們的執行環境的形式參數、聲明的內部函數以及局部變數的過程。這個過程說明了構成閉包以後,內部的函數對象在其存續過程中,如何維持對這些值的引用、如何對這些值進行讀取的機制。即,創建內部函數對象的執行環境的活動(可變)對象,會保留在該函數對象的 [[scope]] 屬性所引用的作用域鏈中。直到所有對這個內部函數的引用被釋放,這個函數對象才會成為垃圾收集的目標(連同它的作用域鏈中任何不再需要的對象)。
內部函數自身也可能有內部函數。在通過函數執行返回內部函數構成閉包以後,相應的閉包自身也可能會返回內部函數從而構成它們自己的閉包。每次作用域鏈嵌套,都會增加由創建內部函數對象的執行環境引發的新活動對象。ECMAScript 規範要求作用域鏈是臨時性的,但對作用域鏈的長度卻沒有加以限制。在具體實現中,可能會存在實際的限制,但還沒有發現有具體限制數量的報告。目前來看,嵌套的內部函數所擁有的潛能,仍然超出了使用它們的人的想像能力。

應用範圍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會令你驚訝--閉包什麼都可以做。據我所知,閉包使得 ECMAScript 能夠模仿任何事物,因此局限性在於設計和實現要模仿事物的能力。只是從字面上看可能會覺得這麼說很深奧,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些更有實際意義的例子。
例 1:為函數引用設置延時
閉包的一個常見用法是在執行函數之前為要執行的函數提供參數。例如:將函數作為 setTimout 函數的第一個參數,這在 Web 瀏覽器的環境下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應用。
setTimeout 用於有計劃地執行一個函數(或者一串 JavaScript 代碼,不是在本例中),要執行的函數是其第一個參數,其第二個參數是以毫秒表示的執行間隔。也就是說,當在一段代碼中使用 setTimeout 時,要將一個函數的引用作為它的第一個參數,而將以毫秒表示的時間值作為第二個參數。但是,傳遞函數引用的同時無法為計劃執行的函數提供參數。
然而,可以在代碼中調用另外一個函數,由它返回一個對內部函數的引用,再把這個對內部函數對象的引用傳遞給 setTimeout 函數。執行這個內部函數時要使用的參數在調用返回它的外部函數時傳遞。這樣,setTimeout 在執行這個內部函數時,不用傳遞參數,但該內部函數仍然能夠訪問在調用返回它的外部函數時傳遞的參數:
function callLater(paramA, paramB, paramC){
return (function(){
paramA[paramB] = paramC;
});
}
...
var functRef = callLater(elStyle, "display", "none");
hideMenu=setTimeout(functRef, 500);
例 2: 通過對象實例方法關聯函數
回到頂部
許多時候我們需要將一個函數對象暫時掛到一個引用上留待後面執行,因為不等到執行的時候是很難知道其具體參數的,而先前將它賦給那個引用的時候更是壓根不知道的。 (此段由 pangba 劉未鵬 翻譯)
(luyy朋友的翻譯_2008-7-7更新)很多時候需要將一個函數引用進行賦值,以便在將來某個時候執行該函數,在執行這些函數時給函數提供參數將會是有用處的,但這些參數在執行時不容易獲得,他們只有在上面賦值給時才能確定。
(原文備考:There are many other circumstances when a reference to a function object is assigned so that it would be executed at some future time where it is useful to provide parameters for the execution of that function that would not be easily available at the time of execution but cannot be known until the moment of assignment.)
一個相關的例子是,用 JavaScript 對象來封裝與特定 DOM 元素的交互。這個 JavaScript 對象具有 doOnClick、doMouseOver 和 doMouseOut 方法,並且當用戶在該特定的 DOM 元素中觸發了相應的事件時要執行這些方法。不過,可能會創建與不同的 DOM 元素關聯的任意數量的 JavaScript 對象,而且每個對象實例並不知道實例化它們的代碼將會如何操縱它們(即註冊事件處理函數與定義相應的事件處理函數分離。譯者注)。這些對象實例並不知道如何在全局環境中引用它們自身,因為它們不知道將會指定哪個全局變數(如果有)引用它們的實例。
因而問題可以歸結為執行一個與特定的 JavaScript 對象關聯的事件處理函數,並且要知道調用該對象的哪個方法。
下面這個例子使用了一個基於閉包構建的一般化的函數(此句多謝未鵬指點),該函數會將對象實例與 DOM 元素事件關聯起來,安排執行事件處理程序時調用對象實例的指定方法,給象的指定方法傳遞的參數是事件對象和與元素關聯的引用,該函數返回執行相應方法后的返回值。
function associateObjWithEvent(obj, methodName){
return (function(e){
e = e||window.event;
return obj[methodName](e, this);
});
}
/* 這個構造函數用於創建將自身與 DOM 元素關聯的對象,
DOM 元素的 ID 作為構造函數的字元串參數。
所創建的對象會在相應的元素觸發 _disibledevent= function(){
... // 方法體。
};
Internet Explorer 的內存泄漏問題
Internet Explorer Web 瀏覽器(在 IE 4 到 IE 6 中核實)的垃圾收集系統中存在一個問題,即如果 ECMAScript 和某些宿主對象構成了 "循環引用",那麼這些對象將不會被當作垃圾收集。此時所謂的宿主對象指的是任何 DOM 節點(包括 document 對象及其後代元素)和 ActiveX 對象。如果在一個循環引用中包含了一或多個這樣的對象,那麼這些對象直到瀏覽器關閉都不會被釋放,而它們所佔用的內存同樣在瀏覽器關閉之前都不會交回系統重用。
當兩個或多個對象以首尾相連的方式相互引用時,就構成了循環引用。比如對象 1 的一個屬性引用了對象 2 ,對象 2 的一個屬性引用了對象 3,而對象 3 的一個屬性又引用了對象 1。對於純粹的 ECMAScript 對象而言,只要沒有其他對象引用對象 1、2、3,也就是說它們只是相互之間的引用,那麼仍然會被垃圾收集系統識別並處理。但是,在 Internet Explorer 中,如果循環引用中的任何對象是 DOM 節點或者 ActiveX 對象,垃圾收集系統則不會發現它們之間的循環關係與系統中的其他對象是隔離的並釋放它們。最終它們將被保留在內存中,直到瀏覽器關閉。
閉包非常容易構成循環引用。如果一個構成閉包的函數對象被指定給,比如一個 DOM 節點的事件處理器,而對該節點的引用又被指定給函數對象作用域中的一個活動(或可變)對象,那麼就存在一個循環引用。DOM_Node.onevent ->function_object.[[scope]] ->scope_chain ->Activation_object.nodeRef ->DOM_Node。形成這樣一個循環引用是輕而易舉的,而且稍微瀏覽一下包含類似循環引用代碼的網站(通常會出現在網站的每個頁面中),就會消耗大量(甚至全部)系統內存。
多加註意可以避免形成循環引用,而在無法避免時,也可以使用補償的方法,比如使用 IE 的 onunload 事件來來清空(null)事件處理函數的引用。時刻意識到這個問題並理解閉包的工作機制是在 IE 中避免此類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