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公

漢朝人物代表作《河上公章句》

河上公,是歷史上真正的隱士,其為老子作注的《河上公章句》成書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但是其姓名生地無人能知。《神仙傳》載:“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

河上公亦稱“河上丈人”,河上真人,齊地琅琊一帶方士,黃老哲學的集大成者,方仙道的開山祖師。河上公修仙得道之處在琅琊(今琅琊台附近)天台山

人物評價


日照狀元張行簡在文中也對此有所記載:“念我日照,雖偏居海隅,卻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勝,背依泰沂,懷抱東海,更兼仙山飄渺,河流縱橫,自古為日神祭祀之地,黃老成仙之鄉。河上公、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漢武到此尋仙訪道,可謂盛極一時也”。
張行簡還寫到:“日照之名,始於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題字云:“雲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無,日照台前台後勝景台上有”,“日照”之名蓋出於此,謂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個人作品


最主要貢獻是為老子的《道德經》作注。

史籍記載


《經河上公廟》《河上公》《高士詠·河上公》《仙苑編珠》《天台山懷古六首》《河上真人丈人公》《史記·樂毅列傳》

軼事典故


文廣通是辰溪縣滕村人。這個縣歸屬辰州。從辰州乘船逆流而上約一百里處,在河的北岸有個叫滕村的地方,廣通家就住在那兒。辰溪縣在漢朝時叫辰陵縣。
《武陵記》中說,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24-454年),文廣通看見有野豬吃他家地里的莊稼,就舉箭射野豬。野豬中箭后,流血而逃。文廣通循著血跡追了十幾里地,進到一個洞中,在洞中行走了三百多步,豁然開朗,眼前忽然出現了幾百家房舍,卻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地方,再看看他射中的豬,已經跑進村裡人的豬圈中去了。過了一會,有個老翁從屋裡出來,問他:“是不是你用箭射了我的豬?”文廣通答道:“我並不是有意射它,是它吃我的莊稼,我才射它的。”老翁說:“牽著牛踩了人家田裡的莊稼是不對,可因為這樣就得把人家的牛搶走,就更不對了。”文廣通忙走向老翁叩頭賠禮道歉。老翁說:“知錯就改,就沒有過錯了。因這豬命前世的罪過,今世該得這樣的報應,你也就不必謝罪了。”
老翁請文廣通到廳里坐,只見屋裡有十幾個書生,都戴著章甫冠,穿著寬袖單衣,有位博士獨自坐在一個卧榻上,面朝南談論著《老子》。又見西屋有十幾個人相對而坐,彈著琴,音律優美動聽。這時有位童子上來斟酒,招呼著廣通飲酒。文廣通喝得半醉半醒,身體十分舒坦,就辭謝不再喝了。他走出屋子,仔細觀察路上的行人和物事,其與外界並無兩樣,但是覺得這裡遠離塵世,清靜虛空,是個難得的勝地,不願離去。可老翁不肯收留廣通,就遣派了一個小孩為他領路,送他出去,並囑咐小孩關緊大門以防外人再進來。在回去的路上,文廣通問那孩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那小孩說:“屋裡的那些人都是聖賢,他們當年為躲避夏朝的國君桀的暴虐無道來到這裡,因學道而得道成了神仙。那位獨坐卧榻談《老子》的博士,就是河上公。我是漢朝時山陽人王輔嗣,到這裡來向河上公請教《老子》中的一些疑義。我在他門下當了十紀(十二年為一紀)的掃地僕人,才作上這守門人,至今我還沒有領會道經的要訣,只能在此守門。”說話間,他們已走到來時的洞口,二人依依不捨地告別,皆知從今以後後會無期。
徠文廣通到了洞的入口處,發現射野豬的弓箭都已腐朽斷裂。他在洞中只呆了那麼一會,世上已過了十二年。文廣通家中以為他早已逝去,已為他辦過喪事,如今見他又回來了,全村上下大吃一驚,深感疑惑。第二天他和村裡人找到那個洞口,只見一巨石已將洞口堵住,怎麼燒鑿也鑿不開那洞口了,巨石與山已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