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巡
出巡
漢語辭彙,讀音chū xún,意思是帝王或官員出外巡行。
◎ 出巡 帝王或官員出外巡行。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三:“﹝ 光遠 ﹞偽為繡衣出巡。”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公子﹞次日領了敕印,辭朝,連夜起馬,往 山西 省城上任訖。即時發牌,先出巡 平陽府。”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本院奉旨出巡,正要觀風問俗。”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七論“文人相輕”--兩傷》:“前 清 有成例,知縣老爺出巡,路遇兩人相打,不問青紅皂白,誰是誰非,各打屁股五百完事。
☆ 出巡 《中國風俗辭典》信仰·祭祀類載:出巡,舊時漢族民間信仰風俗。
流行於浙江部分地區。將城隍、東嶽大帝、本保神神像抬出巡行。像為木雕,穿綉制袍服,沿途放銃為號。其隊列為:先行有神牌、神鑾(木製或錫制數十種古代兵器)、提爐、掌扇等等,以放爆竹鳴鑼開道,出巡的神像,中間雜以鑼鼓班,最後是男女老少捧香隨行膜拜,至行宮暫住。次日奉迎回廟。也有隻巡行一匝即抬回廟中,俗謂可保祐全境平安。
△ 游神 是人們在喜慶節日里諸如元宵,或諸神聖誕的這一天,到神廟裡將神像抬出來遊街,認為只有讓神出來遊街,與民同樂,神才保佑四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