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赤麻
中藥
小赤麻,中藥名。為蕁麻科植物小赤麻Boehmeria spicata (Thunb.) Thunb.的全草或葉。分佈於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等地。具有利尿消腫,解毒透疹之功效。用於水腫腹脹,麻疹。
全草或葉。
味淡、辛,性涼。
歸肺、膀胱經。
利尿消腫,解毒透疹。
用於水腫腹脹,麻疹。
1、治水腫腹脹:水麻15-30g。水煎服。
2、治糞毒:鮮水麻葉搗爛,揉擦患部。(1-2方出自《恩施中草藥手冊》)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熏洗。
夏、秋季採收,割取地上部分,鮮用或曬乾。
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莖高40-100厘米,常分枝,疏被短伏毛或近無毛。葉對生;葉片薄草質,卵狀菱形或卵狀寬菱形,長2.4-7.5厘米,寬1.5-5厘米,頂端長驟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每側在基部之上有(3-)4-7(-8)個大牙齒(上部牙齒常狹三角形),兩面疏被短伏毛或近無毛,側脈1-2對;葉柄長1-6.5厘米。穗狀花序單生葉腋,雌雄異株,或雌雄同株,此時,莖上部的為雌性,其下的為雄性,雄的長約2.5厘米,雌的長4-10厘米。雄花無梗:花被片(3-)4,橢圓形,長約1毫米,下部合生,外面有稀疏短毛;雄蕊(3-)4,花藥近圓形;退化雌蕊橢圓形,長約0.5毫米。雌花:花被近狹橢圓形,長約0.6毫米,齒不明顯,外面有短柔毛,果期呈菱狀倒卵形或寬菱形,長約1毫米;柱頭長1-1.2毫米。花期6-8月。
生於丘陵或低山草坡或溝邊。分佈於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等地。
《天目山藥用植物志》:“利尿消腫,解毒透疹。主治水腫腹脹,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