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1869年首次發刊的科學雜誌

《Nature》雜誌1869年創刊於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涵蓋生命科學、自然科學、臨床醫學、物理化學等領域。自成立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裡最重要的突破,影響因子40.137(17年數據)。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儘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

雜誌簡介


自然雜誌
自然雜誌
《自然》是科學界普遍關注的、國際性、跨學科的周刊類科學雜誌。2014年它的影響因子為41.456。1869年約瑟夫·諾爾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學家和氦的發現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編,直到1919年卸任。《自然》每周刊載科學技術各個領域中具有獨創性,重要性,以及跨學科的研究,同時也提供快速權威的、有見地的新聞,還有科學界和大眾對於科技發展趨勢的見解的專題。《自然》的主要讀者是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但雜誌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眾也能理解雜誌內最重要的文章。雜誌開始部分的社論、新聞、專題文章報道科學家一般關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資助、商業情況、科學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欄目。雜誌也介紹與科學研究有關的書籍和藝術。雜誌的其餘部分主要是研究論文,這些論文往往非常新穎,有很高的科技價值。在《自然》上發表文章是非常光榮的,《自然》上的文章會經常會被引用。這有助於晉陞、獲得資助和獲得其它主流媒體的注意。因此科學家們在《自然》或《科學》上發表文章的競爭很激烈。與其它專業的科學雜誌一樣,在《自然》上發表的文章需要經過嚴格的同行評審。在發表前編輯選擇其他在同一領域有威望的、但與作者無關的科學家來檢查和評判文章的內容。作者要對評審做出的批評給予反應,比如更改文章內容,提供更多的試驗結果,否則的話編輯可能拒絕該文章。《自然》是一份在英國發表的周刊,其出版商為自然出版集團,這個集團屬於麥克米倫出版有限公司,而它則屬於格奧爾格·馮·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團。《自然》在倫敦、紐約、舊金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東京、巴黎、慕尼黑和貝辛斯托克設有辦公室。自然出版集團還出版其它專業雜誌如《自然神經科學》、《自然生物學技術》、《自然方法》、《自然臨床實踐》、《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和《自然評論》系列等。

系列期刊


研究刊物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Nature Energy(《自然-能源》):關注的內容涉及能源生成和儲存、能源配給和管理、不同參與者的需要和需求,以及能源技術和政策對社會的影響等。
Nature Genetics
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Immunology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Medicine
Nature Methods
Nature Microbiology(《自然-微生物學》):將發表關於微生物的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涉及進化、生理學、細胞生物學,以及微生物之間、與宿主或者與環境和社會因素的相互影響。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Physics
Nature Chemistry
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Protocol
Nature Protocols
評論期刊
Nature Reviews Cancer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自然綜述-材料》》):作為《自然》綜述系列期刊中的首個物理學刊物,《自然綜述-材料》主要為著手研究新課題的材料科學家提供資訊類的介紹,以及具有啟發意義和深度的內容。
Nature ReviewsMicrobiology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Cardiovascular Medicine《自然臨床實踐》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Neurology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Nephrology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Oncology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Rheumatology
● Nature Clinical Practice Urology
自然在線出版物
Nature China(於2007年1月出版)
Nature India(於2008年2月出版)
Nature Communitations(於2010年出版)

雜誌消息


《自然》
《自然》
2013年6月1日,《自然》增刊出版的《2012中國自然出版指數》顯示,來自中國的作者2012年度在《自然》和自然子刊上發表的論文數大幅增長,但6月19日同樣由《自然》發布的《2012全球自然出版指數》則讓我們注意到了另一個細節,即在該出版物涉及的全球200大科研機構的排名中,哈佛大學當選為全球第一的科研機構,其2012年在《自然》系列研究期刊上發表了368篇研究型論文,而這比所有中國科研機構同年在上述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數量的總和還要多。
2019年12月22日,英國《自然》雜誌近日刊文盤點了2019年重大科學新聞,人類首張黑洞照片、谷歌宣布成功演示“量子霸權”、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探訪小行星“龍宮”以及中國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等入選。
2021年6月2日,中國科大量子研究登《自然》封面:首次實現多模式量子中繼。

有關介紹

自然出版指數(NPI)是以國家和機構為單位,根據它們2012年在18本《自然》和自然子刊上發表的研究型科研論文數量進行排名。

有關數據

在2012年的全球百大科學強國中,美國以2236篇的自然系列期刊論文總數摘得桂冠,這一數字是中國的7倍還要多。英國和德國分別位列第二和第三,日本、法國緊跟其後,中國則位列第六。不過,該雜誌還是對中國的科研前景寄予較高期望,鑒於2012年中國作者的研究類論文占《自然》系列研究期刊上所有發表論文的8.5%,《自然》雜誌增刊編輯將中國確定為“五大重點關注國家”之一。《自然》雜誌17日公布了由其評選出的2015年度十大人物,其中出現了兩張中國面孔,分別是中國中山大學的生物學家黃軍就和美國斯坦福大學華裔女科學家鮑哲楠

疫情相關

2020年2月3日傍晚,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加快評審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關於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於2020年1月20日提交,1月29日被期刊接收,最終在線發表於2月3日。這也是《自然》首次以正式論文的形式刊發關於2019-nCoV的研究。
2020年2月3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關於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研究論文,論文標題為:蝙蝠是造成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可能來源。論文投稿日為2020年1月20日,1月23日發表於預印本網站 BioRxiv ,1月26日修回,1月29日正式被接收,2月3日在線發表。
2020年3月2日,《自然》雜誌報道:冠狀病毒輕症或無癥狀感染者約60%。
2020年3月16日,華盛頓西雅圖的幾十名健康志願者中的第一批,在美國政府贊助的一期安全試驗中接種了疫苗。這是一種mRNA疫苗,由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和生物製藥公司Moderna共同研發。
2020年4月,英國《自然》雜誌連續三天致歉:“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英國《自然》雜誌的道歉首先於4月7日,以英文社評的方式發布在官方網站上。4月8日,同樣的內容發佈於《自然》雜誌海外社交賬號上。4月9日,《自然》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又發布了中文翻譯版本。連續三天,國內外三次發聲,這一世界著名科學期刊以此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品牌排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自然排名第439。

年度發現


2020年

1. 打破物質與反物質的鏡像對稱性
2.臭氧層修復
3.愛爾蘭史前貴族墓穴發現亂倫證據
4.衛星很快就能繪製出地球上的每一棵樹
5.潛伏的HIV病毒
6.生物工程技術揭秘挑食行為
7.銀河系快速射電暴
8.冷凍電鏡達到原子解析度
9.干擾素缺乏可導致重症新冠肺炎
10.壓力使頭髮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