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弦

張弦國家演奏學院音樂總監

張弦,女,義大利米蘭威爾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荷蘭國家演奏學院音樂總監1973年出生在丹東的一個藝術家庭,父母為她取名“弦”,是冀望女兒日後能走音樂之路。

人物簡介


張弦[荷蘭國家演奏學院音樂總監]
張弦[荷蘭國家演奏學院音樂總監]
張弦的第一架鋼琴也是由父親買回全套零件親手組裝的。張弦沒有辜負雙親的期望,12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6年後升學院指揮系,僅20歲出頭又以指揮中央歌劇院的《費加羅婚禮》作為碩士學位音樂會而受到關注。1998年她隻身赴美,於辛辛那提音樂學院攻讀指揮博士,並開始指揮學院管弦樂團。

人物經歷


2002年,指揮大師馬澤爾創辦了“馬澤爾·維拉指揮大賽”,張弦作為一位女性參賽者,面臨比別人更大的壓力,最終在強手如林的比賽中脫穎而出,與另一位選手並列第一名。相比最終的結果,比賽過程或許更令她難忘。決賽的整整一周內,她登台卡內基音樂廳,隨著指揮棒的起伏,沉醉於音樂之中。從此她明白今後的路在於“把握每一次上台的機會”。
比賽獲獎后,她進入紐約愛樂樂團作為馬澤爾的助理指揮。馬澤爾很注重對她的培養。同時,大師高效率的排練工作及演出時始終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作風也深深影響了她。2004年2月7日,張弦作為來自中國大陸的指揮,首次指揮樂團演奏“給青年人的音樂會”。這之後,馬澤爾又多次安排她指揮樂隊。她也以自己極強的爆發力、對作品的獨到理解以及沉穩的處世風格而漸漸得到樂團與聽眾的認可。張弦於2005年起,擔任紐約愛樂樂團副指揮,直至2008年。
2009年起,張弦擔任義大利米蘭威爾第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並於2011年,同時擔任荷蘭國家演奏學院音樂總監。張弦也不斷作為客席指揮與洛杉磯愛樂樂團、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BBC交響樂團等名團進行著密切合作。她說:“我感覺我就像一直在被音樂牽著鼻子走,好像命運把一切都安排好,我只管照著做就行。”其實,這正是所有音樂家都夢寐以求的境界。
張弦訪談錄
張弦[荷蘭國家演奏學院音樂總監]
張弦[荷蘭國家演奏學院音樂總監]
在不少人看來,指揮台似乎總是被男性壟斷,女性往往處於指揮的邊緣。但闖蕩歐美樂壇多年的張弦對此並不以為然。她說,闖蕩歐美的這些年裡,與她合作的音樂家們從未因她是一名女性而給予“特別照顧”。對她而言,所謂“女指揮”的特殊身份並不存在,自己就是一個與男性無異的指揮家。
“音樂就是音樂,與性別無關。”張弦說得異常堅決。在她看來,對音樂家的性別差異給予過多關注,是件毫無意義的事情。“就像很多女鋼琴家,她們指尖彈出的音樂,常常比男鋼琴家更‘陽剛’。你能說男女有別嗎?”
出生於音樂家庭的張弦,3歲就在父母的指導下開始學習鋼琴,后師從吳靈芬教授學習指揮,並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
2002年,剛上任紐約愛樂樂團音樂總監的洛林·馬澤爾在美國舉辦了一次青年指揮比賽,張弦就在那次比賽中脫穎而出,被馬澤爾“一眼相中”徵召為副手。
此後,張弦的指揮道路一直順風順水。成為紐約愛樂樂團助理指揮后,她已與樂團合作了多場音樂會,明年,芝加哥交響樂團也將加入張弦的“客座”隊伍。對於這些經歷,張弦倒顯得十分平靜。“我感覺我就像一直在被音樂牽著鼻子走,好像命運把一切都安排好,我只管照著做就行。”
在紐約愛樂樂團任職的這些年,讓張弦有機會與多位指揮大師共事,其間的耳濡目染在她看來顯得彌足珍貴。“比如洛林·馬澤爾,他的指揮技術實在一流,一個個手勢打出來,根本不需要嘴巴說什麼,就能讓樂手心領神會。”對於她的這位“頂頭上司”,張弦表示,自己在很多方面受到了他的影響。“他做事效率很高,排練時從來不會浪費一分鐘時間。漸漸地我在排練的時候也會盡量節約時間。”張弦有著背譜指揮的習慣,在她看來,這除了得益於鄭小瑛教授早年的嚴格教育外,也與馬澤爾的影響密不可分。“當然,我的記憶力跟他不好比。馬澤爾記譜簡直是數碼式記憶。”
指揮生涯中張弦受馬澤爾的影響最多,但要論最崇拜的“偶像”,張弦還說出已故指揮大師卡洛斯·克萊伯的名字:“他的音樂造詣太神了。”
從1998年離開祖國開始,張弦已在國外闖蕩了10年,其間除了與廣州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有過兩次合作外,回國演出的機會屈指可數。“演出安排實在太密。”張弦說,“而且回國一次路途太遠,往往很難抽出時間。”
儘管長年的分離讓張弦對中國產生了不少陌生感,但這位華人指揮家對祖國的挂念並不因此消減。而喚起這種情感的就是與中國人合作的音樂。張弦說自己一直希望在歐美多推崇中國的音樂作品。“我在美國經常演奏陳怡的作品。”張弦說,但她同時也流露出無奈:“因為可供演出的中國作品相對還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