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乖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徠乖(拼音:guāi ),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

字源演變


會意兼形聲字。從“A”(古文別)、從?,?亦聲。表意偏旁像二人背離形,表示乖的本義與離違有關。形旁兼聲旁?像角枝歧出,表示乖的本義與離異不一有關且表音,乖與?聲韻並同。乖的源頭、聲首是?,見於商代甲骨文偏旁。其與構件“八”結合成字形“B”。 《說文》將構件“八”繁化作“A”,實乃二人相背之“北”的省變。隸變時,字形“A”回歸古初之形,作“C”,“D”、“E”皆二人相背;作“F”則“是北”的衍化。構件“?”始作“G”、“H”,繼之作“I”、“J”。楷書作乖。《說文》本義是“戾”,即背離,不協調統一。引申指分別、離別。南朝梁任昉《與沈約書》:“將乖之際,不忍告別。”引申指差別、不同。晉葛洪《抱朴子·外篇·辭義》:“五味乖而並甘。”引申指乖僻、反常。引申指差錯。《後漢書·郭玉傳》:“針石之間,毫芒即乖。”俗語稱乖巧。《紅樓夢》第四十八回:“花兩個錢,叫他學些乖來。”俗語又指小孩聽話,可愛。
乖

基本釋義


乖 guāi ㄍㄨㄞˉ
● ● 不順,不和諧:~舛(謬誤)。~謬。~戾(性情、言語、行為彆扭,不合情理)。~僻(怪僻)。~張(怪僻,不講情理)。出~露醜。 
● ● 機靈,伶俐(多指小孩聽話):~~。~巧。賣~。~覺(jué)。~順。

詳細釋義


乖 guāi
● ● 會意。小篆字形,象羊角形,從“北”。從“北”,取其分背的意思。本義:背離,違背,不和諧
● ● 同本義
乖,戾也。——《說文》
剛柔得適謂之和,反和為乖。——《賈子道術》
吾獨乖刺而無當兮。——《楚辭·怨世》
乖,背也。——《廣雅
楚執政眾而乖。——《左傳·昭公三十年》
上下相反,好惡乖迕。——晁錯《論貴粟疏
唯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致負誠托,又乖懇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墨家非儒,儒家非墨,各有所持,故乖不合。——漢· 王充《論衡·薄葬》
● ● 分離;離別
昔我同袍,今永乖別。——魏· 曹植《朔風》
● ● 又如:乖分(分離;分裂);乖別(分離;離別);乖拆(分離);乖析(分離,支離破碎)
● ● 斷絕;隔絕。如:乖絕(隔絕);乖隔(阻隔);乖梗(受阻而分離)。
詞性變化
乖 guāi
〈形〉
● ● 不同;差異。
人度量之乖舛,何相越之遼迥。——晉· 潘岳《西征賦
● ● 又如:乖訛(差錯;乖僻);乖越(差失,錯誤;不相當);乖舛(乖殊。乖異;不同)
● ● 反常;謬誤
朕醉中處事有乖。——《遼史·穆宗紀》
衣服滓弊,行止乖角。——《太平廣記·韓愈外甥》引《仙傳拾遺》
● ● 又如:乖性兒(乖僻性格);乖和(不正常;不和諧);乖節(失常;過度);乘誕(乖戾荒誕);乖眼(怪眼)
● ● 不順利;不如意。如:乖遇(逆境,不幸的境遇)
● ● 邪惡;奸滑
煩君自入華陽洞、直割 乖龍左耳來。—— 唐· 韓愈《答張道士寄樹雞》詩
● ● 又如:乖滑(狡猾;調皮);乖子(狡猾的人);乖劣(暴戾;惡劣);乖氣(邪惡之氣);乖沴(邪氣,不和之氣);乖詭(奸滑怪誕);乖眼(怪眼;凶眼)
● ● 表現好,順從,聽話。如:不聽話就不乖;這小孩真乖。
● ● 靈巧,聰明,伶俐
行者的眼乖。——《西遊記》十五回
上了一回當,他也學乖了。
黃文炳是個乖覺的人,早瞧了八分,,便奔船梢後走,望江里踴身便跳。——《水滸》第四十一回
● ● 又如:乖覺(機敏);乖人(機靈人);乖乖伶(聰明伶俐)乖唇蜜舌(形容口齒伶俐)
● ● 〈方〉∶漂亮 [handsome]。如:伢子乖。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戾也。從?而?。?,古文別。古懷切
【註釋】徐鉉等曰:?,兵列切。篆文分別字也。
說文解字注
戾也。
犬部曰:戾,曲也。曲則不伸,故為睽離。
從??。
八部曰:?,分也。??作兆。乖從?從兆。皆取分背之意。各本此下有?古文別,此淺人所妄增,說詳八部、卜部。凡許自注云某古文某者,皆見於許書。刀部別下未嘗有?古文別之雲也。??從北,以兆與北形相似也。古懷切。古音葢在十六部。

康熙字典

《唐韻》古懷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懷切,?怪平聲。《說文》:背呂也。象脅肋形。《玉篇》:戾也,異也。睽也,背也。《易·序卦傳》: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左傳·昭三十年》:伍員曰:楚執政眾而乖。
又貴州夷寨有乖西。
又《韻補》葉公回切,音規。《前漢·敘傳》:官失學微,六家分乖。壹彼壹此,庶硏其幾。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乖

書寫演示

乖

書法欣賞

行書書法
行書書法
草書書法
草書書法
篆書書法 2張
篆書書法

音韻集成


徠客家話:[寶安腔] gai1 [梅縣腔] gwai1 [台灣四縣腔] gwai1 [客英字典] gwai1 [客語拼音字彙] gai1 guai1 [海陸豐腔] gwai1 [陸豐腔] kuai1 [沙頭角腔] gai1 [東莞腔] gai1
粵語:gwaai1
潮州話:guai1
贛語:grwai1
韓語:KOY 괴
越南語:quai
上古音系
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kʷrɯːl
廣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古懷皆合平聲二等合口上平十四皆kwăikwɐikuɛikuɐikɣuɛikʷɯæikwəɨjguai1kruaikoei睽也離也戾也背也古懷切四
蒙古字韻
八思巴字八思巴字 修正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音譯音譯 修正音譯 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ꡂꡧꡭgwaykwaj平聲
中原音韻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皆合陰平合口呼kuai
洪武正韻牋
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公懷六皆平聲
分韻撮要
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四皆解介陰平乖戾乖異皆也睽也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嘴乖、乖戾、乖違、乖覺、乖剌、乖舛、乖乖、無乖、乖昧、討乖

相關成語

時乖運蹇、時乖運拙、首尾乖互、運乖時蹇、運蹇時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