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戰鬥

防禦戰鬥

防禦戰鬥,抗擊敵人進攻的戰鬥。戰鬥的基本類型之一。目的是大量殺傷、消耗敵人,扼守陣地,爭取時間,為轉入進攻或保障其他方向的進攻創造條件。

基本介紹


按目的、任務和手段,分為陣地防禦戰鬥、機動防禦戰鬥、運動防禦戰鬥;按準備時間,分為預有準備的防禦戰鬥和倉卒防禦戰鬥;按地形、天候等條件,有山地防禦戰鬥、荒漠草原地防禦戰鬥和夜間防禦戰鬥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防禦縱深增大,工事構築更加完善,出現了防坦克支撐點,障礙物的種類增多、密度增大,特別是加強了防坦克障礙物的設置;打坦克火力和防空火力成為火力配系的重要內容,形成了以炮兵火力為骨幹、以防坦克為主的火力配系;防禦戰鬥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戰後,防禦戰鬥加大了掩護地帶的縱深,更加強調以廣泛的機動挫敗敵人的進攻,反坦克成為防禦戰鬥的主要內容,並注重對核、化學、生物武器襲擊的防護,反空降也成為防禦戰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創造性地發展了以坑道為骨幹並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堅固陣地防禦戰鬥,加強了對空、對坦克的防禦。
現代防禦戰鬥,在地面或水面和空中、前沿和縱深同時展開;戰鬥突然性增大,組織準備的時間縮短;電子對抗激烈;提高生存能力更加重要;攻勢行動更加廣泛;情況變化急劇,指揮協同複雜。因此,必須牢固樹立積極防禦的思想和全局觀念;有重點地部署兵力,掌握強有力的預備隊;建立以反坦克、反空襲為主的全縱深、全方位的陣地體系,快速構築比較堅固完善的工事;嚴密組織火力配系,在全縱深內構成遠中近和高中低相結合的、立體、密集的多層火網;設置多道、多種類的障礙物,構成防坦克、防步兵、防直升機的立體障礙物配系;周密組織協同動作;全面組織各種保障,特別是對高技術武器襲擊的防護;廣泛機動兵力、火力,把頑強抗擊與積極的攻勢行動相結合,粉碎敵人的進攻。
1、野戰陣地防禦戰鬥
依託野戰陣地進行的防禦戰鬥。陣地防禦戰鬥的樣式之一。目的是殺傷、消耗敵人,保衛重要地區或目標,為轉入進攻或保障其他方向上的進攻創造條件。
現代條件下的野戰陣地防禦戰鬥,應建立完善的偵察情報配系,及時掌握敵情變化;構成全方位、全縱深的對空、對地警戒配系,防止敵人突然襲擊,掩護部隊的防禦準備;正確選擇主要防禦方向和防禦要點;縱深梯次地部署兵力,掌握強有力的預備隊;周密組織火力配系;巧妙布設陣地、構築工事和設置障礙物;密切組織協同動作和各種保障。戰鬥中,當敵準備進攻時,採取各種措施和手段,阻止、遲滯敵人的接近,破壞敵人的進攻準備;當敵開始衝擊時,依託陣地,頑強抗擊,力爭在前沿前挫敗敵人進攻;當敵突入、迂迴時,抓住有利時機,以反衝擊、反擊等積極的攻勢行動,殲擊突入之敵,或機動兵力、火力伏擊敵人;當敵在縱深機降時,迅速機動合成預備隊或反空降預備隊將其圍殲。
野戰陣地防禦戰鬥具有準備時間有限,組織工作不夠充分,工事不夠堅固,保障任務比較艱巨等特點。因此,要求擔負野戰陣地防禦任務的部隊必須:科學計劃,突出重點,在有限時間內迅速完成防禦準備;構成全縱深、全方位、立體、有重點的穩固的防禦體系,能抗擊敵人連續突擊;建立以支撐點為基礎的縱深、環形的陣地體系;嚴密組織對地、對空火力配系,特別是反坦克火力配系;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快速構築工事和布設障礙物;採取綜合防護措施,降低敵火力毀傷效果;廣泛機動兵力、火力,發揮諸兵種整體威力,頑強抗擊與積極的攻勢行動相結合,正面抗擊與側后襲擊和陣地內伏擊相結合,挫敗敵人進攻。
2、堅固陣地防禦戰鬥
依託以永備工事為骨幹的堅固陣地進行的防禦戰鬥。陣地防禦戰鬥的樣式之一。目的是長期堅守重要地區或目標,大量殺傷、消耗、鉗制和分割敵人,為機動部隊殲敵創造條件。
堅固陣地防禦戰鬥,地形有利,預先設防;戰鬥準備時間充裕,組織計劃周密;陣地堅固完善,堅守時間長;物資消耗大,防禦任務艱巨。基本要求:樹立長期堅守、獨立作戰的思想;集中兵力、兵器於主要防禦方向,掌握強有力的預備隊;充分利用地形,形成全縱深、全方位、有重點、堅固的防禦體系;充分發揮各兵種特長,密切組織協同,形成整體力量;周密組織各種保障,提高部隊戰場生存能力和持久戰鬥能力;堅定、沉著、靈活、果斷地組織指揮。
組織實施堅固陣地防禦戰鬥時,需根據情況,制定或修訂防禦方案,預做多種準備,提高防禦的應變能力;集中主要兵力防守主要防禦方向,形成有重點的縱深梯次的兵力部署;以永備築城地域為基礎,構築野戰工事,完善縱深、環形的堅固防禦陣地;從遠接近地至防禦縱深,組織全縱深、全方位、有重點的火力配系;改造地形,將天然障礙物與人工障礙物相結合,構成以防坦克障礙物為主的大縱深、立體的障礙物配系;加大作戰物資的儲備,提高綜合保障能力,加強後勤配置地域的防衛。戰鬥中,以炮兵、航空兵、戰役戰術導彈部隊的火力打擊和警戒分隊、襲擊分隊的積極行動,破壞敵人進攻準備;當敵火力準備時,充分利用掩蔽工事嚴密防護,並隨時準備抗擊敵人衝擊;當遭敵核、化學武器襲擊時,適時機動兵力、火力,封閉核突擊缺口;當敵強擊支隊攻擊時,依託陣地,頑強堅守,積極抗擊;當敵突入陣地時,適時機動兵力、火力和機動設置障礙物,靈活運用伏擊、反衝擊等攻勢行動,與敵反覆爭奪,大量殺傷敵人;當敵佔領防禦要點時,適時使用預備隊反擊,在堅守部隊配合下,消滅佔領防禦要點之敵,恢復陣地;當敵在陣地縱深或側后機降時,以反空降預備隊迅速將其殲滅。
3、機動防禦戰鬥
以攻勢行動為主要手段粉碎敵人進攻的防禦戰鬥。防禦戰鬥樣式之一。
美國陸軍1954年版《作戰綱要》首次將機動防禦作為防禦的基本樣式之一,並沿續至今。機動防禦不拘泥於單純防守某個特定地域,而是主要著眼於消滅進攻之敵的有生力量。通常以部分兵力依託陣地,消耗、遲滯進攻之敵,並將其誘逼至預定殲擊地域,主力在最有利的時機實施決定性的反衝擊(反擊),殲滅突入之敵。繼美軍之後,世界其他一些國家的軍隊也先後採用了機動防禦戰鬥樣式。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經運用具有機動防禦性質的戰法,進行過一些防禦戰鬥,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戰鬥中,通常以部分兵力節節抗擊、遲滯、誘逼敵人,主力則以反擊或反衝擊手段逐次殲擊進攻之敵,粉碎敵人的進攻企圖。
機動防禦戰鬥,通常由機動能力較強的戰術兵團,在較寬闊的防禦地域內組織實施。戰鬥行動的攻擊性、機動性強,戰場情況變化快,指揮協同難度較大。基本要求:正確選擇主要防禦方向和預定殲敵區域;前輕后重地部署兵力,掌握強大的機動力量;圍繞攻勢行動,結合運用各種防禦手段;密切協同動作,注重發揮整體力量;周密組織各種保障,提高部隊戰場生存能力和機動能力;實施靈活、果斷、高效的戰鬥指揮。
組織機動防禦戰鬥,應當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情況,預做多種準備,提高防禦應變能力;有重點地區分和配置兵力,形成以部分兵力守點、以主要兵力機動的兵力部署;根據地形條件,預先計劃和選定殲敵區域,建構攻防結合的陣地體系;圍繞攻勢行動,有重點地組織火力配系;以爆炸性障礙物為主,組成預先設置與機動設置相結合的障礙物配系。戰鬥中,充分利用地形和工事,嚴密防護,在防禦前沿前積極打擊、遲滯、襲擾敵人;利用要點,阻隔敵戰鬥隊形,殺傷、消耗敵人,適時將敵一部誘逼至預定殲擊區域,為陣地內機動殲擊創造條件;周密組織攻勢行動,集中主要力量,抓住有利時機,靈活運用反衝擊、反擊、伏擊等手段,堅決、迅速殲滅突入之敵,粉碎敵人的進攻。
4、運動防禦戰鬥
在一定地區和時間內逐次轉換陣地、節節抗擊敵人進攻的防禦戰鬥。防禦戰鬥的樣式之一。目的是消耗、鉗制、遲滯敵人,以空間換取時間,或吸引調動敵人,為主力殲敵創造有利條件。
現代條件下的運動防禦戰鬥,通常在阻敵增援或尾追、誘敵深入、鉗制敵人、掩護主力集結等情況下實施。組織戰鬥時,一般按任務選擇有利地形,構成多道、縱深、要點式阻擊陣地,按照先急后緩的順序,有重點地構築工事,設置障礙物,並加強偽裝;明確各梯隊的陣地位置、堅守時間和手段,以及向新陣地轉移的時機、方法、路線、掩護措施和戰鬥保障;組織綿密的以打坦克為主的,並能打步兵、打攻擊直升機、打空降兵的火力,周密計劃控制翼側、間隙地和部隊轉移時的火力。戰鬥中,依託陣地,控制要點,集中火力,頑強抗擊,力求堅守到預定時間;以襲擊、伏擊、阻擊等手段阻滯敵人,為守住主陣地創造有利條件;適時機動兵力、火力和障礙物,控制暴露翼側和間隙地,制止敵人迂迴、分割;乘敵攻擊受挫、立足未穩等有利時機,迅速機動兵力、火力,以反擊、反衝擊,消滅突入陣地之敵。根據上級企圖和戰鬥情況,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氣,適時向新的阻擊陣地轉移;轉移時,以各種手段防敵火力襲擊、機降截擊、坦克部隊跟進突擊,組織道路、警戒和調整勤務等保障,及時協調各部隊行動,完成防禦任務。
運動防禦戰鬥,任務緊迫,準備時間短促;依託多道陣地,交替掩護,節節抗擊;防禦正面寬,縱深大,翼側暴露,間隙多,易被敵迂迴包圍和分割;堅守與機動結合,指揮協同複雜;戰場情況變化快,防禦的應變性要求高;防禦體系不完善,穩定防禦困難。因此,應做到:建立多梯隊有重點的兵力部署,掌握強有力的預備隊;構築多道防禦陣地;重點組織打坦克和防空火力配系及轉移時的掩護火力;有重點地構築工事和設置障礙物;頑強堅守與適時轉移相結合,以反擊、反衝擊等多種手段打擊敵人,達成防禦目的。
5、倉卒防禦戰鬥
預先沒有準備或準備時間短促的防禦戰鬥。防禦戰鬥的樣式之一。目的是爭取主動,為主力進攻或展開組織防禦創造有利條件。
現代條件下的倉卒防禦戰鬥,通常發生在:進攻過程中遭敵優勢兵力反衝擊、反擊時;臨時阻敵退卻、增援、防敵突圍時;防禦過程中制止敵人迂迴包圍、穿插分割時;封閉突破口、阻敵擴張時;遭遇戰鬥失利時;退卻中阻敵追擊時;空降著陸后,遭敵優勢兵力攻擊時等時機和場合。在這些情況下,組織實施倉卒防禦戰鬥,通常應根據敵情和地形,以坦克分隊,迅速搶佔有利地形,掩護主力轉入防禦。指揮員迅速判斷情況,果斷定下決心,簡明規定各部隊的任務。各部隊迅速展開,重點組織打坦克、打飛機的火力,搶修工事和快速設置障礙物;派出陣前襲擊分隊,滲入敵側后,以阻擊、伏擊、襲擊等手段,擾亂敵人,遲滯、鉗制敵進攻。敵人衝擊時,集中火力突擊威脅最大之敵;頑強堅守要點,結合實施反擊、反衝擊、反機降,殺傷、消耗敵人;同時,巧妙利用地形,疏散隱蔽地配置兵力,加強對核、化學、燃燒武器和航空兵、炮兵火力襲擊的防護。戰鬥中,適時機動兵力、火力和障礙物,控制間隙地和暴露的翼側,阻擊敵人迂迴、包圍、滲透和穿插分割。粉碎敵首次攻擊后,根據情況迅速調整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系,增修、加固工事,補設障礙物,儘快完善防禦體系,穩定防禦。
倉卒防禦戰鬥,受敵威脅大,任務急,準備時間短,往往邊打、邊組織、邊準備;防禦縱深淺,翼側暴露;沒有完善的防禦配系,指揮協同困難,不易穩定防禦。因此,必須搶佔有利地形,控制要點,爭取有利態勢;疏散而有重點地部署兵力,控制強有力的預備隊;快速而有重點地構築工事,設置障礙物和組織火力;以攻助守,以多種手段積極主動地打擊敵人,堅決抗住敵人的首次攻擊;抓緊時間儘快完善防禦體系。
6、海岸防禦戰鬥
在瀕海地區抗擊敵人登陸的防禦戰鬥。防禦戰鬥的樣式之一。目的是保衛海岸重要地區和目標,挫敗敵人的登陸進攻。
現代條件下的海岸防禦戰鬥,通常當敵實施火力準備時,利用工事嚴密防護,不間斷地掌握海上和空中的情況,查明敵主要登陸方向和地段及登陸兵的編成、航行速度,做好抗敵登陸的準備;以遠程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火力突擊敵火力支援艦艇,打敵飛機和攻擊直升機,封鎖航道,掩護水中障礙物。當敵展開或換乘向岸接近時,集中火力突擊敵登陸艦艇和火力支援艦艇。當敵向岸衝擊搶灘登陸時,集中火力擊毀敵登陸工具和裝甲車輛,殺傷敵登陸兵;遠程炮兵和航空兵繼續突擊敵後續梯隊和火力支援艦群。當敵人上陸時,以各種火力支援前沿部隊扼守要點,大量殺傷敵人,並阻止其後續梯隊接近和上陸。當敵突入防禦陣地時,以火力突擊、機動設障與堅守要點相結合,阻止其鞏固和擴大登陸場,並適時機動預備隊實施反衝擊,力求殲敵於立足未穩之際,奪回灘頭要點。當敵在防禦縱深機降時,適時機動火力,突擊敵人,以反空降預備隊,在友鄰部隊配合下,圍殲敵人。
海岸戰鬥應做到:一是統一指揮,密切協同。建立統一的指揮機構,周密組織諸軍種、兵種和各部隊間的協同動作。二是集中兵力,重點防守。集中主要兵力扼守海岸重要目標和敵可能登陸的地段,加強沿岸高地、突出部、居民地等戰術要點和近岸重要島嶼的防守,並建立強有力的預備隊。三是構築堅固防禦陣地。在能控制重要海區和灘頭的有利地形上,構築能抗擊敵立體登陸、以坑道和地面永備工事為骨幹並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縱深的防禦陣地。四是嚴密組織各種火力。以炮兵、海岸炮兵和戰役戰術導彈火力為骨幹,海軍、空軍火力和其他火力相結合,在敵可能登陸進攻的主要方向、地段上,構成能控制航道、近岸海區和灘頭的多層、多道、立體、交叉的火網。五是有重點地設置障礙物。在便於敵登陸地段的近岸水域、水際灘頭、縱深內、翼側、接合部、間隙地和適於垂直登陸的地域,設置防登陸、防空降障礙物。六是組織各種保障。建立嚴密的偵察、觀察和預警配系,加強對敵核、化學、生物武器襲擊的防護措施。
7、島嶼防禦戰鬥
依託島嶼抗擊敵人海上進攻的防禦戰鬥。防禦戰鬥的樣式之一。目的是固守島嶼,控制航道,掩護沿海重要地區和目標。
現代條件下的島嶼防禦戰鬥,通常當敵實施火力準備時,應充分利用工事嚴密防護,有效地保存有生力量,並及時判明敵主要登陸方向和地段,做好抗擊敵登島的準備。當敵實施登陸時,乘敵人展開、換乘、搶灘登陸等時機,集中火力,逐次打擊敵登陸工具和登陸兵,在近島水域和灘頭大量殺傷敵人。當敵人上島時,以各種火力殺傷敵登陸兵,阻止其後續梯隊接近,乘敵立足未穩之際,以反衝擊消滅上島之敵;堅決扼守要點,並適時機動兵力、火力阻止敵空降兵與登陸兵會合。當敵越島向主島進攻時,則以火力和機動設障,控制向主島接近的航道,鉗制、消耗敵人,配合主島戰鬥,並從敵翼側或側后打擊向主島進攻之敵。當敵同時實施多島攻擊時,以集中火力和機動設障,首先打擊威脅最大的敵人,而後轉移火力打擊向其他島嶼進攻之敵,將敵各個擊破。
島嶼四面環水,利於憑險固守;近陸的群島和列島,航道狹窄,地形複雜。戰鬥中,部隊機動、補給受限,易遭敵封鎖、圍困和立體攻擊,戰鬥獨立性大。因此,應做到:樹立積極頑強、長期堅守、獨立作戰的思想;實行軍民聯防和統一指揮;集中主要兵力扼守要點,掌握強有力的預備隊;充分利用島嶼的有利地形,構成以坑道和永備工事為骨幹並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支撐點式的環形防禦陣地體系,並設置大縱深、多種類、環形的障礙物配系;組成以炮兵和戰役戰術導彈火力為骨幹,與海軍岸防兵和防空兵火力密切結合的環島、立體而有重點的多道、多層的防禦火力配系;周密組織島嶼間、島岸間以及守備部隊與海軍、空軍的協同動作和通信聯絡;建立對海上、空中的偵察和警報配系;加強反空襲、反空降、反封鎖的鬥爭;儲備足夠的作戰物資。
目的是大量殺傷、消耗敵人,扼守陣地,爭取時間,為轉入進攻或保障其他方向的進攻創造條件。防禦戰鬥和進攻戰鬥是同時出現的。中國早在遠古時期,一些部族在居住地周圍構築土墉,挖掘溝壕,抵禦異族的侵擾;或臨戰布陣,抗擊敵方的進攻。夏代以後,出現城邑防禦戰鬥。春秋時代,在城邑防禦戰鬥中,主要依託城牆,設置拒馬,使用抵篙、叉竿、飛鉤等兵器禦敵;野戰條件下,則“環車為營”“扼車禦敵”,或構築臨時工事實施防禦戰鬥。戰國時代,城邑防禦戰鬥進一步發展,依託構築的內外城牆組成多層防禦;戰鬥中,還利用地道實施伏擊、出擊等穩定防禦。10世紀,中國開始將火藥用于軍事,城市防禦戰鬥中已增添了火力因素。宋代,在守城戰鬥中,以冷兵器為主,結合使用霹靂_、火箭、震天雷等燃燒性火器和爆炸性火器,抗擊金兵的進攻。明代,軍隊中火器的數量增加,質量提高,火力成為決定戰鬥勝負的重要因素,防禦戰鬥中首先以火炮、火槍殺傷敵人,而後以白刃格鬥結束戰鬥。16世紀,歐洲出現了炮台式要塞防禦,開始建立棱堡,防禦時以火力結合出擊殺傷敵人。17世紀后,在野戰條件下,開始利用多面堡和火炮等實施防禦戰鬥。19世紀中葉,隨著后裝線膛火器的出現和火炮射程的增大,野戰陣地防禦戰鬥的地位提高,開始構築掩體、塹壕等防護工事,戰鬥中運用炮兵攔阻射擊、步兵和騎兵的反衝擊等手段,抗擊敵方的進攻。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防禦戰鬥發展成為諸兵種協同實施的合同戰鬥,防禦體系逐漸完善,出現了由2~4道陣地組成的防禦地帶,兵力沿正面和縱深作疏散梯次配置。戰鬥中,運用攔阻射擊和炮火反擊殺傷、消耗敵人,並廣泛實施反衝擊、反擊消滅進攻之敵;同時開始組織打飛機、打坦克和控制接合部的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防禦戰鬥的合同程度進一步提高,縱深增大,工事構築更加完善,出現了防坦克支撐點,障礙物的種類增多、密度增大,特別是加強了防坦克障礙物的設置;打坦克火力和防空火力成為火力配系的重要內容,形成了以炮兵火力為骨幹、以防坦克為主的火力配系;防禦戰鬥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戰後,防禦戰鬥加大了掩護地帶的縱深,更加強調以廣泛的機動和攻勢行動挫敗敵人的進攻,反坦克成為防禦戰鬥的主要內容,並注重對核化生武器襲擊的防護,反空降也成為防禦戰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工農紅軍進行的防禦戰鬥多為阻擊戰鬥,規模小、縱深淺、工事簡單。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主要採用運動防禦戰鬥,節節抗擊,以火力和反衝擊殺傷、消耗敵人。解放戰爭時期,在戰略防禦初期仍以運動防禦戰鬥為主;到戰略進攻階段,普遍運用野戰陣地防禦戰鬥,以主要兵力扼守要點,用火力、陣前出擊和反衝擊與敵反覆爭奪,大量殺傷敵人。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創造性地發展了以坑道為骨幹並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堅固陣地防禦戰鬥,加強了對空、對坦克的防禦。防禦戰鬥的基本問題包括防禦戰鬥的分類、基本原則、組織與實施等。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防禦戰鬥有多種分類。按目的、任務和手段,分為陣地防禦戰鬥(包括野戰陣地防禦戰鬥、堅固陣地防禦戰鬥)、反空襲戰鬥、突圍戰鬥和機動防禦戰鬥、運動防禦戰鬥;按準備程度,分為預有準備的防禦戰鬥和倉促防禦戰鬥;按戰場環境,分為城市防禦戰鬥、海岸防禦戰鬥、島嶼防禦戰鬥、山地防禦戰鬥、荒漠草原地防禦戰鬥、熱帶山嶽叢林地防禦戰鬥、高寒高原地防禦戰鬥、嚴寒地區防禦戰鬥、江河防禦戰鬥和水網稻田地防禦戰鬥及夜間防禦戰鬥等。現代防禦戰鬥,在地面、水上和空中、前沿和縱深同時展開;戰鬥突然性增大,組織準備的時間縮短;電子對抗激烈;提高生存能力更加重要;攻勢行動更加廣泛;情況變化急劇,指揮協同複雜。基本原則:①整體防禦。防禦戰鬥必須著眼於敵人進攻的特點,充分發揮己方的整體戰鬥效能,充分發揮各種防禦力量、手段和各種防禦要素的綜合效能,以整體力量在防禦的全縱深同時挫敗敵人的進攻行動。統籌考慮前沿與縱深、地面(海面)與空中、不同防禦方向與不同防禦要素的需要,使之有機結合為一個整體,在保障重點的前提下構建全縱深立體防禦體系;充分利用戰場的有利條件和預先準備的優勢,著眼參戰各軍種、兵種部隊的特長,科學地組合防禦力量,形成能夠使各種防禦要素相互作用,利於發揮各自最大戰鬥效能的防禦結構;圍繞統一的目標和意圖,周密組織各方向、戰場、軍種、兵種部隊之間的協同動作,使防護、抗擊、攻勢行動、支援、保障等多種戰鬥行動緊密銜接,破壞敵進攻行動的節奏,挫敗敵人的全縱深立體攻擊,保持防禦的穩定。②重點抗擊。針對敵人的進攻重點,集中防禦的主要兵力、火力、障礙物、電子對抗和各種物資器材等,圍繞防禦戰鬥進程中的主要行動,形成和發揮最大的實際戰鬥效能,各個擊破敵人。注重整體力量的形成,採用系統方式爭取相對優勢,正確處理好集中戰鬥力量與保存防禦有生力量的關係,將作戰力量有機地集中於主要防禦方向;不僅在防禦戰鬥準備的同時預先選擇和形成主要防禦部署及重點防守地區,而且在敵人進攻的不同階段,適時調整防禦部署,實施兵力、火力機動,及時協調主要防禦行動,達成防禦全過程的重點抗擊;在防禦全縱深預先相對地均衡配置防禦力量的同時,掌握強大的機動力量,根據需要適時機動,在關鍵的方向和時節迅速形成優勢。③防反結合。在防禦戰鬥的全過程中,不失時機地綜合運用防禦性與進攻性戰鬥行動,最大限度地消耗敵戰鬥力量,保持防禦的穩定,逐步轉變敵對雙方力量對比,最終粉碎敵人的進攻。在嚴密防護、頑強抗擊的同時,抓住一切有利時機,採取襲擾、反衝擊、反擊等各種積極的攻勢行動,不斷消耗、打擊敵人的進攻力量,逐步剝奪敵人的進攻能力;科學把握各種手段運用的尺度,寓攻於防,攻防一體,著眼防禦全局的穩定,將嚴密防禦、頑強抗擊、廣泛襲擾與適時反衝擊、反擊戰鬥手段緊密結合,綜合運用各種防禦力量,以協調一致的抗擊行動,挫敗敵人的進攻。④頑強靈活。立足防禦作戰全局,圍繞統一的意圖,實施堅定的戰鬥指揮,從實際情況出發,主動靈活,英勇頑強,在總體劣勢的情況下積極爭取局部優勢,逐步轉變敵我力量對比,從被動中爭取主動。積極調動部隊的主觀能動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防禦和防禦要素的整體威力,善於根據防禦戰鬥情況的發展變化,因勢利導,巧用計謀,以果斷的指揮和靈活快速的行動彌補客觀物質條件的劣勢與不足。在危險、複雜的情況下,堅決貫徹上級的戰鬥決心和意圖,沉著冷靜分析判斷各種複雜情況,積極主動爭取各種有利條件,採取各種有力措施保持戰鬥的連續性與防禦的穩定性。組織防禦戰鬥通常包括:①組織偵察、警戒。建立全方位、全縱深的偵察、警報報知和警戒配系,及時掌握敵情變化,嚴防敵飛機、直升機、導彈、特種部隊的襲擊破壞。②定下決心和下達戰鬥命令。指揮員在偵察的基礎上,對敵情作出正確判斷,根據上級意圖和受領任務,及時定下決心,迅速下達戰鬥命令。戰鬥決心主要包括防禦企圖、主要防禦方向和堅守的要點、戰鬥部署和陣地編成等。③組織協同動作。指揮員根據上級指示和本級決心,周密組織打擊開進、展開之敵,抗擊敵人的火力準備,抗擊敵人衝擊,以及消滅突入、迂迴和機降之敵的協同動作。同時規定協同動作信號,明確協同遭敵破壞時的處置措施。④組織工程、偽裝和對精確制導武器襲擊的防護等戰鬥保障。著重明確保障的任務、方法和要求,以及兵力使用和完成的期限。⑤組織後勤、裝備保障。著重明確後勤配置地域,物資器材儲備標準、消耗限額,後方防衛措施,以及武器裝備的供應、搶修的方法等。防禦戰鬥實施通常包括:①破壞敵人進攻準備。炮兵、航空兵火力打擊開進、展開之敵;偵察、特種分隊或掩護支隊,採用阻擊、伏擊、襲擊等手段,遲滯、殺傷敵人,破壞敵進攻準備。②抗擊敵人火力準備和衝擊。當敵火力襲擊時,炮兵、防空兵積極與敵炮兵、航空兵作鬥爭,部隊迅速進入掩蔽工事進行防護;當遭敵核突擊形成缺口時,迅速機動兵力、火力和設置障礙物封閉核突擊缺口;當敵開始衝擊時,以密集火力,特別是反坦克火力,重點打擊敵坦克和步兵戰車,力爭在前沿前挫敗敵進攻。③制止敵人快速突進,殲滅突入之敵。當敵突入防禦陣地時,堅守部隊依託陣地,與敵反覆爭奪,制止敵繼續擴張;炮兵火力突擊敵後續梯隊;合成預備隊以反衝擊殲滅突入之敵;對在縱深機降之敵,先以火力、可撒布地雷實施打擊,並快速機動反空降預備隊或合成預備隊將其圍殲。隨著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發展,軍隊的火力和機動力的增強,防禦戰鬥縱深將進一步加大;機動在防禦戰鬥中的作用不斷提高,樣式更加靈活多樣;火力突擊的連續性將增強,抗擊進攻的手段越來越多;從不同高度、不同距離和不同方向對進攻之敵實施一體化聯合打擊,將成為防禦戰鬥的基本方式。的防衛。戰鬥中,以炮兵、航空兵、戰役戰術導彈部隊的火力打擊和警戒分隊、襲擊分隊的積極行動,破壞敵人進攻準備;當敵火力準備時,充分利用掩蔽工事嚴密防護,並隨時準備抗擊敵人衝擊;當遭敵核、化學武器襲擊時,適時機動兵力、火力,封閉核突擊缺口;當敵強擊支隊攻擊時,依託陣地,頑強堅守,積極抗擊;當敵突入陣地時,適時機動兵力、火力和機動設置障礙物,靈活運用伏擊、反衝擊等攻勢行動,與敵反覆爭奪,大量殺傷敵人;當敵佔領防禦要點時,適時使用預備隊反擊,在堅守部隊配合下,消滅佔領防禦要點之敵,恢復陣地;當敵在陣地縱深或側后機降時,以反空降預備隊迅速將其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