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城川鎮的結果 展開

城川鎮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下轄鎮

城川鎮是古河套人的發祥地和薩拉烏素動物化石群的集聚地,也是漢唐和西夏文化的繁榮地,又是中共在內蒙古地區開闢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區位優勢明顯,交通網路四通八達。位於鄂爾多斯市西南部,地處蒙、陝、寧三省區交界處,屬無定河流域上游,內蒙古的最南端,素有自治區“南大門”之稱。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歷史沿革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長澤縣設在今城川古城。
元代,境內的隸屬關係從西夏轉變為元朝的統治區域。
城川鎮(2張)
清順治元年(1644年),在鄂爾多斯設伊克昭盟,下轄7旗,今城川境屬鄂爾多斯右翼中旗。
民國時期,鄂爾多斯右翼中旗改名鄂托克旗,鎮境為其轄地,實行保甲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旗境仍為鄂托克旗轄地。
1980年8月,鄂托克旗分設為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城川劃歸鄂托克前旗。
2005年,蘇木鄉改鎮,珠和、二道川併入城川鎮,轄29嘎查村、3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城川鎮地處鄂爾多斯市西南部,蒙、陝、寧三省(自治區)交界處、毛烏素沙漠腹地,東與烏審旗沙爾利和無定河鎮毗鄰,南與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張家畔鎮、東坑鎮、梁鎮,定邊縣堆子梁鄉、郝灘鄉、石洞溝鄉、周檯子鄉、白泥井鎮相接,西與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盛池縣花馬池鎮接壤,北靠敖勒召其鎮及昂素鎮,區域面積2418.0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城川鎮地處毛烏素沙漠腹地地形呈沙川形,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1260米。
氣候
城川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風沙大,氣候乾燥,夏秋季降水集中,偶有陣發性冰雹災害發生;常年乾旱少雨、蒸發強烈、日光充足。多年平均氣溫8.2℃,極端最低氣溫-31.6℃(1971年1月22日),無霜期年平均177天,最長達220天,最短為14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3000小時。
水文
城川鎮境內河道屬薩拉烏蘇河(紅柳河、無定河),流經境內河段長12.9千米,流域面積1250平方千米。年平均徑流11314.05萬立方米,正常流10.4立方米/秒,境內零星分佈著彙集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湖盆窪地,面積約1.5萬畝。
自然災害
城川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風沙、冰雹、雨澇等。2010年8月11日,境內發生了雨澇災害,造成58戶村民住房倒塌,148間庫房嚴重受損,341處牲畜棚圏倒塌,92眼機電井被淹,146頭(只)牲畜死亡,150千米鄉村道路損毀,4萬多畝農田毀損,1052戶、3157人受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792.1萬元。

自然資源


城川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鹽、芒硝天然鹼、磚瓦用黏土等;其中煤預測儲量16億噸,湖鹽儲量為200萬噸以上,芒硝儲量為107萬噸,鹽鹼硝儲量380萬噸以上,鹽鹼湖總面積39平方千米;城川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3.68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215.55萬畝,林地面積103.38萬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城川鎮轄城川、珠和、二道川3個社區,城川、希里、大發、蘇壩海於、大場子、大溝灣、糜地梁、熱潮畔、黃海子、新寨子、章昂希里、羊場壕、敦達圖、巴彥希里、阿日勒、克泊日、伊克柴達木、呼和陶勒蓋、珠、馬鞍橋29個行政村(嘎査)。
截至2020年6月,城川鎮下轄3個社區和2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城川社區。
城川社區大溝灣村巴彥希里嘎查村克珠日嘎查村
珠和社區糜地梁嘎查村阿日勒嘎查村哈日色日嘎查村
二道川社區高潮畔村克泊日嘎查村大池村
城川嘎查村黃海子村伊克柴達木嘎查村二道川村
希里嘎查村新寨子嘎查村呼和陶勒蓋嘎查村麻黃套村
大發村章昂希里村珠拉圖嘎查村克珠日村
蘇壩海子村羊場壕村烏定希泊日嘎查村葫蘆素淖日村
大場子村敦達圖嘎查村巴彥希泊日嘎查村馬鞍橋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城川鎮轄區總人口25825人。
截至2018年,城川鎮戶籍人口2444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城川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9%;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5%。

農業

城川鎮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40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0.02億元,2011年達到2.35億元,比上年增長6.3%,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2.2%。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4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辣椒等。2011年,辣椒種植面積3萬畝,產量3.84萬噸。
城川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5.3萬頭,年末存欄1.2萬頭;羊飼養量25.48萬隻,年末存欄18.6萬隻,出售羊板皮17.7萬張;牛飼養量2.83萬頭,年末存欄0.77萬頭;家禽飼養量5.4萬羽,上市家禽3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46萬噸,其中豬肉0.34萬噸,牛肉0.2萬噸,羊肉0.89萬噸;禽蛋270噸,鮮奶2130噸;畜牧業總產值1.67億元。
截至2011年末,城川鎮累計造林93.98萬畝,其中喬木27.4萬畝,灌木天然林13.74萬畝,人工灌木林50.7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13萬畝,林木覆蓋率61%;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275畝,產量1981噸,主要品種有蘋果和梨,其中蘋果1585噸,梨396噸。
2011年,城川鎮有大型農業機械0.2萬台(輛);綠色環保農產品有西瓜、辣椒和馬鈴薯;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0088元。

工業

2018年,城川鎮有工業企業67個。

商業

2011年末,城川鎮有商業網點325個,從業人員564人;已成為蒙陝寧地區重要的農畜產品交易市場和小商品集散地;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99億元,比上年增長26.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1億元,比上年增長18.7%。
2018年,城川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城川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2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多萬件,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萬件,征訂報紙4.32萬份、期刊1.5萬冊,業務收入20萬元。
2011年末,城川鎮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10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2%;行動電話用戶2萬戶,比上年增加1300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98%,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性達150千米,主幹電纜達130千米,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4萬元。
城川鎮[古河套]
城川鎮[古河套]

交通


城川鎮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為主交通運輸網路;2011年,客運總量10萬人次,貸運總量2萬噸。216國道過境,境內長105千米;有縣鄉(鎮)級公路5條,總長150千米。
2011年末,城川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2千米;道路鋪裝面積56.9萬平方米。

社會


文體事業

1985年3月,開通了城川鎮廣播站;2011年末,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011年末,城川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文化專業戶30個。
城川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城川嘎査文藝協會、糜地梁民間傳統藝術協會、城川中老年藝術團、三邊地區秧歌隊和榆樹壕祭祀協會等。
2011年末,城川鎮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農牧民運動會、那達慕大會,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0%。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城川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305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1所,在校生567人,專任教師7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107.85萬元,比上年增長2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城川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個,其中衛生院3所;病床38張,專業衛生人員29人,其中執業醫師13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25萬人次,住院手術2台次,出院病人115人次。
2011年,城川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37.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4.3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533人,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城川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9戶,人數139人,支岀60.4萬元,比上年增長33%,月人均362元,比上年增長13.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73戶,人數1549人,支出403.4萬元,比上年增長22.2%,月人均217元,比上年增長14.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4人,支出14萬元,比上年增4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7人,支出13.6萬元,比上年增長5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人次,共支出8.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269人次,支岀70萬元。
2011年,城川鎮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4萬元。城川鎮有社區服務設施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20張;經常性慈善超市1個,新增就業人員17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0%,全年共幫助25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參加農村牧區基本養老保險的農牧民7400多人,比上年末增加109人。

旅遊


陽早寒春三邊牧場陳列館
陳列館位於鄂托克前旗城川鎮城川嘎查,也就是唐朝宥州古城向東600米處,是城川民族幹部學院現場教學點、“1+6”紅色教訓教育基地之一,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陳列館佔地面積1325平方米,外觀設計巧妙的將延安窯洞和現代風格相結合。整個陽早寒春紅色培訓教育基地的主題是“堅定信仰”,主要展示了為共產主義信仰而來的美國友人陽早寒春夫婦的國際主義精神事迹。

獲得榮譽


2020年4月21日,2020中國特色小城鎮品牌傳播百強榜,排名73位。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