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自動化
圖書館自動化
圖書館自動化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與網路通信技術相結合,對圖書館的各項業務實行自動控制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運用電腦來處理圖書館的業務及提供的相應服務,諸如:圖書採訪、編目、期刊管理、流通管理、書目檢索及行政管理等。
目錄
利用計算機技術自動地完成圖書館的各項工作。圖書館工作一般可分為:(1)藏書的擬定和獲取,(2)編目、分類和具體準備,(3)檢索和參閱,(4)流通,即館內資料的庫存和借出,(5)館際的借入借出。所謂圖書館自動化,就是利用計算機自動地完成上述工作。
數據處理 條目(如圖書、期刊、地圖、影片或手稿等)的技術處理是圖書館最重要的工作,花費也最大。條目的技術處理是指獲得條目、編入目錄、準備上架、準備書卡、列印書背記號等手續。這些手續中所涉及的重要工作是數據處理。數據處理的主要困難是數據(如作者姓名、著作標題等)的長度不同,為了取固定長度而捨去數據的某些位又可能難以唯一地識別條目。數據之間有著複雜的關係,因此數據處理和儲存要求採用先進的關係資料庫管理系統。
圖書館的許多功能取決於根據文獻目錄、具體歸屬和課題內容描述條目的數據,因此,美國的圖書館資源協會 (CLR)支持有關人員研究把這些數據轉換成機器可讀形式的方法,從而產生了MARC(機器可讀分類)規劃,並成為後來發展圖書館多種功能自動化的基本部分。
情報檢索情報檢索的設想首先是在定位的研究中產生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 MAC規劃是一種通用情報檢索系統,可供許多用戶同時經過遙遠終端查詢。計算機檢索技術最廣泛的應用是KWIC(意即上下文中的關鍵字)和索引。大多數情況下,它就是一個排好的標題索引並帶有文中圍繞標題的其餘部分。
自動分類 分類自動化的想法是情報處理技術不斷進步的必然結果。圖書館分類系統是將收集到的文件組合成組的系統,它可使有關課題歸入同一體系。清晰地劃分好組或類可使用戶瀏覽的條目數減少。計算機自身是不能理解思想的,但是文件中的思想可用字和數表示,字和數又可用計算機處理和比較,然後根據字的異同將文件整理成類。自動化分類的研究包括兩個方面:①導出分類系統自動化的方法,即首先把每個文件表示成目錄-字術語表格,繼而根據它們的共用字將每個文件與收集的每個其他文件加以比較,於是得到子組;每個子組是分類方案中的一類。②詳細研究文件歸類概率計算的數學方法,也就是分類工作自動化。
圖書館網路 討論圖書館自動化必定論及圖書館網路化的發展。圖書館自動化工作是從50年代開始的。60年代已建成許多獨立的自動化圖書館系統。70年代一些自動化的圖書館系統聯成網路,建立起聯機系統,共享資料庫。圖書館從為多用戶終端服務的個別系統發展到以各個獨立系統為節點的情報網路,實現了資源共享。終端用戶可利用網路中所有系統的成果和服務項目,從而避免了昂貴的分類、轉換和機器可讀記錄存儲的複製。聯接不同的計算機系統所必須解決的硬體、軟體和經濟方面的許多問題均在研究之中。需要研究的其他問題還有各系統之間語言交互的技術,也就是說,在終端用戶未受過某系統語言訓練的情況下,如何向這個系統提出申請;在網路節點上分配資料庫時,什麼樣的資料庫結構是最優的;什麼是最好的記帳方法;網路控制的任務應由什麼機構負責;以及什麼樣的管理結構才是合適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