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

抗日忠烈

周元(1894-1938),字凱之,壯族,廣西明江人,抗日戰爭時任第二十一集團軍第48軍第一七三師少將副師長,

1934年(民國23年)10 月17 日,周元在陳家行指揮作戰中,率部英勇拚殺,雖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鬥。他的忠勇愛國精神,受到上級嘉獎,晉陞為中將副師長兼第五一七旅旅長。

1938年5月9日在徐州會戰中犧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追認為烈士。

人物生平


周元,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幼年給人放過牛。清光緒31年(1905)因生活所迫,入廣西左江鎮總兵陸榮廷部當兵。民團6年(1917)年,投靠孫中山,參加了“護法運動”。
1920年追隨李宗仁,1924年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
1930年任龍州教導團團長。
1934年入黃埔軍校南寧分校第5期高級班學習,畢業後任國民黨第21集團軍(總司令瘳磊)第48軍第173師副師長,授少將軍銜。

主要事迹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他奉命率部參加淞滬抗戰,10月17日在上海陳家行指揮戰鬥時,英勇拼殺,雖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作戰。他的忠勇愛國精神,受到上級嘉獎,被擢升為中將副師長兼517旅旅長。上海戰役失利后,第21集團奉命駐守江西九江。
1938年5月初,日軍在台兒庄受挫后,便調集數十萬大軍圍攻徐州,妄圖殲滅第5戰區李宗仁部。為避免重蹈京滬戰場覆轍,李宗仁決定放棄徐州,轉移到豫南、皖西一帶,並命駐守在淮河中上游的第21集團軍第7軍第171師師長楊俊昌率一個團守宿縣,以阻止沿津浦線北上的日軍;命第48軍173師副師長周元率一團守蒙城,以阻止沿蒙蚌路和渦河而進之敵,以掩護主力撤退。周元率部於5月6日進駐防蒙城布置防務。此時國民黨蒙城縣長葛崑山逃往望町、高隍一帶。
此時3000多名日軍逼進縣城,經過3晝夜激戰,在孤軍無援的情況下,9日縣城淪陷。周元率2400名官兵雖英勇拼殺,仍大部殉國。周元突圍至城東南飛機場時,在同日軍激戰中為國捐軀。日軍也傷亡千餘人。
為紀念這位守士抗戰的將軍,蒙城人民在東門外莊子祠東側,為犧牲的官兵產築起高大陵墓,並立碑紀念。同時還將城關鎮改為周元鎮,把樂育小學改變周元小學。
1938年秋,在周元的第二故鄉——廣西桂林市南部,還立有“故陸軍中將第一七三師副師長周元抗日陣亡紀念塔”一座,塔高5公尺,呈三棱形,兩側刻有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親手書寫的“成仁取義”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白崇禧書寫的“痛失干城”的題詞。
周元[抗日忠烈]
周元[抗日忠烈]
犧牲后安葬於寧明烈士陵園。1985年5月21日國務院民政部追認周元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