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滴人
閩西紅軍和蘇區創建人
郭滴人是閩西紅軍和蘇區創建人。郭滴人 (1907-1936) ,原名上賓。福建龍岩湖洋村人。童年在家鄉讀小學,後到廈門集美學校讀書。1924年回家鄉擔任小學教師。1926年春赴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改名滴人,立志“要點點滴滴為人民”。192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11月18日病逝。
郭滴人,福建省龍岩市(今龍岩市新羅區)龍門鎮人。著名的革命烈士。192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閩西紅軍和閩西蘇區的創建人之一。1926年春赴廣州入學毛澤東主辦的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同年9月隨北伐軍回到龍岩秘密建立中共基層組織,任中共龍岩縣黨總支組織委員、中共龍岩縣委組織部長。大革命失敗后,在白色恐怖籠罩閩西的嚴峻形勢下,組織和領導農民運動,1928年3月與鄧子恢等領導了龍岩后田武裝起義,組建閩西第一支游擊隊,堅持武裝鬥爭。1929年5月,領導龍岩全縣農民武裝暴動,率領游擊隊配合入閩的紅4軍三打龍岩,全殲守城國民黨軍。龍岩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后,郭滴人任主席,並領導組建閩西紅軍第1團,任政治委員。1930年後,歷任中共閩西特委書記,閩西蘇維埃政府常委兼文化部長,閩西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閩粵贛省委宣傳部部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治保衛局福建分局局長,福建軍區獨立第8師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1934年春,入中央黨校學習,同年10月隨紅三軍團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后,任中共陝北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央局組織部幹部科科長。因長期積勞成疾,於1936年11月18日在陝北保安(今志丹)病逝,時年29歲。
郭滴人 生於佃農家庭。小學畢業后,迫於生計,棄學前往漳州,在叔父的小雜貨鋪當學徒。后在叔父資助下就讀於廈門集美師範。結識許多進步同學,閱讀了《新青年》、《響導》等進步書刊,在校刊和報紙上發表揭露現實,抨擊時弊的文章。一年後,因學校鬧風潮停課而回鄉任教於積山初小。正當駐岩軍閥賴世璜強迫農民種罌粟,郭滴人聯絡各校,發動師生和農民抵制,取得勝利。
1926年春,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隨即改名為滴人,意為:“點點滴滴為人民”。同年6月,在農講所加入共產黨;9月和陳慶隆等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身份在北伐軍東路軍總政治部工作;10月,隨軍回岩,在該部汀漳龍辦事處岩平寧分處工作,領導農民運動,支持張旭高開辦農民運動宣傳隊人員養成所,培養了一批農民骨幹,吸收進步青年加入共產黨。翌年1月,中共龍岩縣總支委員會成立,任組織委員。與總支的同志一起深入農民、工人、學生中幫助建立農會、工會和學生會。支持國民黨縣黨部左派青年和國民黨岩平寧政治監察署主任張旭高等開展工作。他們和國民黨右派杜連如等展了了面對面的說理鬥爭,在龍岩各界代表大會上通過了《“二五減租”、“對半減息”,反對封建婚姻,禁鴉片,禁賭》等決議,打擊了地主豪坤。
1927年4月15日,龍岩“清黨”反共事件后,滴人遭通緝。他隱蔽在農村,走鄉串戶和農民談心,發動東肖后田等9個鄉村建立秘密農民協會,會員達10萬人。許多地區都建立“黨支部——秘密農會——公開農會”三套組織,共產黨在群眾中紮根,成為領導核心。同年11月,任中共龍岩臨時縣委組織部長。1928年3月,與鄧子恢等領導后田暴動,此後主持縣委工作。翌年,領導全縣農民總暴動,率領游擊隊配合紅四軍三打龍岩城。消滅陳國輝部后,組織制定分田原則和政策,先在後田作試點,后全面鋪開。不到一個月,各區完成土地分配任務。同年9月,當選首任縣蘇維埃主席,1930年6月,當選為閩西特委書記。12月,閩粵贛邊區特委成立,他任宣傳部長。
隨著事態的擴大,他看到一批優秀黨員相繼被害,察覺到運動已被引入歧途,1931年7月任閩西政治保衛處處長,釋放一批被關押的同志,穩定了蘇區的局面。
1931年11月,歷任國家政治保衛局福建分局長、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省蘇維埃執行委員兼文化部長、省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地方工作部部長。
1933年,在反對所謂“羅明路線”的鬥爭中,郭滴人被指責為“羅明路線”的積極支持者,受到撤職的錯誤處理。
1934年10月,他以頑強毅力,戰勝肺病折磨,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后,歷任陝北省委宣傳部長、中央局組織部幹部科長。終因積勞成疾,病情惡化,於1936年11月18日,在陝西省保安縣病逝,終年僅29歲。1956年10月,他的骨灰移葬於閩西烈士陵園。
1932年3月,在福建省第一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省執行委員會委員兼文化部長。不久被選為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廣大群眾情緒低落,他又被派回主持龍岩縣的黨政工作,著手恢復地方政權和群眾組織。同年10月回省委,先後任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和地方工作部長。1933年春,被“左”傾冒險主義者作為“羅明路線”的擁護者,受到殘酷鬥爭並被撤銷職務。1934年4月進中央黨校學習。不久,被分配去做擴大紅軍的宣傳工作。同年10月隨紅3軍團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後任中共陝北省委宣傳部長。不久調中央局組織部任幹部科科長。由於長期的戰爭環境,郭滴人積勞成疾,於1936年11月18日在陝北保安(今志丹)病逝,時年29歲。
1956年10月,骨灰運回龍岩,安葬在閩西革命烈士陵園北側。1984年4月,因建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遷墓於陵園西側。1999年4月重建。墓為長方形台基,正中為三層台式骨灰罈。磨光大理石墓碑(高1.65米)正面刻“閩西蘇區創建人之一郭滴人同志之墓”,刻中共龍岩地委、龍岩地區行署撰寫的碑文。
1907年,郭滴人出生於龍岩湖洋鄉一個貧農家裡。童年的郭滴人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生活。由於家庭窮苦,有兄弟姐妹郭滴海、郭才娥等。剛剛6歲的郭滴人,有一次問媽媽:“媽媽,陳良海他們為什麼吃好穿好,而我們卻常常鋨肚子?”媽媽撫摸著孩子的頭說:“乖孩子,他們八字好,有錢有勢。我們祖宗風水不好,所以受人欺負。”媽媽迷信思想,雖然解不開他心中的疑團,但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地主不勞而獲、仗勢欺人的仇恨種子。
8歲那年,郭滴人進入湖源鄉開明小學念書。他讀書用功,思維敏捷,深受同學的愛戴。湖源鄉那地方,每一年地主都要以修理龍門塔橋為借口,從中貪污剋扣。這一年7月,地主們在天后宮開所謂“修橋會”。郭滴人得到消息,便邀請要好的同學郭金湖、郭江文沖了進去。地主陳良海看到幾個小孩闖進來,瞪著金魚眼大聲呵斥:“小鬼,來幹什麼!”郭滴人馬上吩咐郭金海、郭江文回校組織同學前來助威,自己火速回鄉里,請來一向見義勇為的拳師郭欽國,直奔天后宮。地主們一見郭滴人帶領一班人馬氣勢洶洶地奔來,知道不是好惹的,便灰溜溜地從後門逃跑了。
過了幾天,縣老爺坐著八抬大轎前來湖源鄉巡視交租情況,前呼後擁,好不威風。地主豪紳在開明小學里大擺宴席,招待縣長一行。幾個轎夫也跑進去喝幾杯薄酒,大轎靜悄悄地停放在校門口郭滴人看到了,靈機一動,便從山裡掏來一大捧爛泥,偷偷鑽進轎里,在座位上和靠背上均勻地抹了一層。不久,縣老爺醉熏熏地出來,一頭鑽進轎里。剛坐定,覺得屁股冰涼冰涼的,用手一摸,粘糊糊的,定眼一看,不好了,雪白的長衫上沾滿污泥。縣老爺大發雷霆,指著地主豪紳痛斥一頓。
後來,地主了解到是郭滴人乾的,也無可奈何。郭滴人成了豪紳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既恨他,又怕他,暗地裡都叫他“滾地龍”。
小學畢業后,在親戚的資助下,郭滴人到廈門集美師範學校念了二年書,又到毛澤東主辦的廣州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開始了革命生涯。
1926年,春臨鷺島,來自閩西山區龍岩湖洋的19歲青年郭滴人,得到好友支助,來廈門找老同事陳慶隆,尋求革命道路。
恰逢中共廣東區委派羅明同志到廈門招收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郭滴人和陳慶隆一起報了名,參加了測試,雙雙被錄取了,二人興高采烈地一同趕赴廣州。
農講所前五屆均為彭湃主持,廣東第六屆農講所的主要課務是毛澤東主持的,也是毛澤東在廣州主持的僅有一屆的農講所,5月正式開學。
番禺學宮,典雅而充滿生機的學習地。郭滴人在這裡首次見到了登台講課的毛澤東,那高高的個子,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氣魄,都給郭滴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滴人學習了《中國農民問題》,《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等課程。
郭滴人認真聆聽了毛澤東等革命領導人深入淺出地講解和諄諄教導,做好筆記,他專註的明亮的眼睛忽閃忽閃,思想為之豁然開朗,一片片迷霧驅散了,他看到了光明的前程。
郭滴人由衷地敬佩毛澤東,從心底把他作為自己一生中最尊敬的師長,他利用課餘時間,經常向毛澤東請教。
毛澤東用濃厚的湖南口音回答了郭滴人的問題,並與他聊了幾句:
“聽說,你也是來自南方山區的,你們那裡的地主老財罵你是‘滾地龍’,我也來自南方農村,我們那裡的地主老財也罵我咧!”
郭滴人挺起胸,憤憤地說:“他們算說對了,我就是要做個滾地龍,把被壓迫的農村翻滾過來,叫剝削者不得安寧。”
“說得好!中國人口占絕大多數的是農民,中國革命首先要解決的是農民問題,你來自農村,了解農民,要為廣大農民說和,要勇於探索實踐,闖出一條路子來……”
郭滴人聯想到不久前在家鄉領導反對北洋軍閥和地主豪紳抗煙示威運動,深感毛澤東重視農民運動是抓住了中國革命的根本。在農講所學習期間,郭滴人把原名尚賓改為滴人,他要用自己的生命“點點滴滴為人民”。
一次,毛澤東在講《中國農民問題》一課時說:“有人從右的方面反對農民運動,也有人從左的方面反對農民運動,不僅國民黨中有這樣的人,我們黨內也有這樣的人。”對國民黨的反對者,毛澤東點了他們的名,而對共產黨內的反對者卻沒有點明,郭滴人和學員們都有些捉摸不透。
夜色深深,一彎新月升上樹梢,不知名的夏蟲唧唧唧叫得正歡。郭滴人輾轉難眠,他想著白天毛澤東說的話,總解不開這疙瘩,他索性起床,找同鄉李聯星、陳慶隆探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人用所學的革命理論和根據中國革命的實踐,分析出問題的癥結,較早地認識到陳獨秀的錯誤路線,這在當時的學員中是不多見的。
就這樣,在毛澤東的教導下,從大山走出的郭滴人對於中國革命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不久,這位壯實聰穎的小夥子在農講所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9月,遵照毛澤東的指示,農講所提前兩個月結業,郭滴人依依不捨地告別了老師,回到龍岩,成立中國共產黨龍岩小組,開始進行農民運動的偉大實踐,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
1907年12月8日,郭滴人就出生在龍岩(現為新羅區)龍門街邊龍門塔下的湖洋村土屋裡。他的父親是佃農,在私塾里喝過一些墨水,有一點文才。他想,自己這輩子吃了苦中苦,下輩人應該做“人上人”,再也不能受地主的剝削了。於是,他給自己的兒子起了一個“上賓”的名字。
; 上賓從小就仇視地主惡霸,組織小朋友們開展鬥爭,他做的這一連串動作,當時在龍的故鄉——龍岩也算大事了。消息傳開,鄉親們哈哈大笑,倍加讚賞,地主豪紳卻既恨又怕,無可奈何。四鄉五里,人們都把小上賓叫作“滾地龍”。1926年春,19歲的“滾地龍”已成為一個成熟的革命者了。他從《湘江評論》上認識了毛澤東,喜悉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立,同時也獲得毛澤東與彭湃在廣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的信息。他與他的夥伴們都盼望有一天能到廣州,聆聽毛澤東的精彩講課。這時,中共廣東區委派羅明來廈門招收第六期農講所學員。“滾地龍”和後來的中共龍岩縣委書記陳慶隆一起前往廈門報名,經過測試雙雙被錄取了,兩人結伴興沖沖奔向廣州。
一天,毛澤東在廣州農運所的辦公室里同這兩位來自閩西山區的學員談心。他們彙報各自的學習心得,對農民運動的開展也談了不少建議。“滾地龍”說:“中國的農民問題,歸根到底是土地問題。現在,土地都被地主惡霸強佔去了,大部分農民手中沒有土地,於理於情於法都說不過去。我們開展農民運動,就要從土地問題作為切入點,土地還家,耕者有田,農民一定會熱烈擁護,我們的工作就好做了……”毛澤東聽得很細心,揮筆記一記,點點頭地說:“郭上賓同志,你這個意見很好,把我們農民運動的核心問題也抓出來了。”受到毛澤東的表揚,“滾地龍”感到臉上一陣發燒,他靦腆地說:“我現不叫上賓。我的名字剛剛改了,小名滴人,意為‘點點滴滴為人民’。”“改得好,很有意義。“這時,陳慶隆說:“郭滴人同志原名上賓,但他在家鄉一點也不‘上’',也不‘賓’,專門跟地主豪紳鬥爭,人家還給他起了一個‘滾地龍’的綽號啊!”毛澤東聽罷呵呵笑了起來,緊握郭滴人的手說:“好呵!閩西還有一位滾動大地的龍——我的郭滴人同志!”這一夜,他們談得很歡暢。
得益於毛澤東的教導,從閩西山區走出來的郭滴人,勤奮地學習在農講所,思想政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決心獻身於中國革命。就在那一年的6月間,郭滴人在農講所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為了緊密配合北伐戰爭和浩浩蕩蕩的全國農民運動深入開展,遵照毛澤東的指示,農講所最後一期提前兩個月結業,學員們分赴各地推動著中國革命向新的高潮發展。郭滴人打起背包,帶著毛澤東的殷切期望和深厚師生情誼,返回龍岩,立即投入到農民運動的“暴風驟雨”中。
1927年1月,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郭滴人奉命積極籌備組建龍岩縣黨組織,正式成立中共龍岩縣總支委員會,出任組織委員。他與總支同志一起深入農民、工人、學生群眾中,幫助建立農會、工會和學生會,抓緊利用當時國共合作的有利時機,支持國民黨龍岩縣黨部左派青年開展工作,並向國民黨右派杜連如等進行面對面的說理鬥爭,在龍岩縣各界代表大會上通過了“二五減租”、“對半減息”、反對封建包辦婚姻、嚴禁鴉片、嚴禁賭博等決議,打擊了地主豪紳反動勢力,對於推動龍岩縣農民運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經過郭滴人和縣委同志的周密策劃,1928年3月4日(即農曆二月十三日)夜晚,利用”關帝廟會“的良好時機,白土鄉(東肖鎮)后田村廣大農民群眾在村黨支部和村農會的領導下,在後田衍新小學成立暴動指揮部,舉行武裝暴動,在全省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武裝的第一槍。
1929年3月間,正是山茶花盛開的季節。毛澤東率領紅四軍三打龍岩城,取得重大勝利。郭滴人在故鄉幸會恩師,方向更明,幹勁倍增。龍岩農民革命運動進入新的高潮。
1930年6月11日—13日,紅四軍前委和中共閩西特委在長汀縣南陽鄉(今屬上杭縣)召開聯席會議。郭滴人當選為閩西特委書記。同年12月,閩粵贛邊區特委成立,郭滴人兼任邊區特委宣傳部長。1931年11月後,郭滴人調任中央蘇維埃政府國家政治保衛局福建分局局長、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省蘇維埃執行委員兼文化部長、省委組織部部長、省委宣傳部部長、省委地方工作部部長等。在繁重的工作面前,郭滴人一直保持旺盛的鬥志,扎紮實實而又雷厲風行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在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在撲朔迷離的現實生活環境里,郭滴人認識到他的恩師毛澤東的路線是正確的。因此,在當時錯綜複雜的革命征途上,他始終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同“左”傾路線作鬥爭,真正做到“點點滴滴為人民”。郭滴人的所作所為,深受王明“左”傾路線追隨者的仇視,以致受到殘酷的迫害。
在王明“左”傾路線的影響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革命又一次遭受大挫折,中央紅軍被迫離開革命根據地,開始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郭滴人當時被分配在紅一方面軍第三軍團,儘管艱難困苦,日夜擔憂紅軍的前途命運,又患肺病和痢疾,但他仍信心百倍,幹勁十足,帶領做宣傳工作和地方工作的幹部們,認真貫徹中央制定的民族政策,細緻地做好少數民族工作,為中央紅軍長征當好先行者、排頭兵。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郭滴人出任中共陝北省委宣傳部部長。黨中央對郭滴人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不久委以重任,調入延安,出任中央局組織部幹部科科長。又在恩師身邊工作,又能得到更多更及時的指教,這是郭滴人參加革命工作以來心情最高興的時期。儘管西北高原寒風颯烈,窯洞窗的貼紙常被撕毀,而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咯血不止,但是他仍在忘我工作。當時,中央組織編寫《紅軍長征記》,郭滴人積極參與,伏筆寫作《廣西徭民回憶錄》。但是,郭滴人書稿還未寫完,就伏案不醒了……
1936年11月,年僅29歲的毛澤東的好學生、閩西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中國農民運動的優秀幹部、黨的宣傳和組織的模範工作者郭滴人追悼會,由黨中央在陝北保安隆重舉行。毛澤東痛惜地說:“這位滾動大地的龍——郭滴人同志英年早逝,讓我們永遠紀念他!”
在共和國誕生六周年之際,1955年中共龍岩地委把郭滴人遺骨從陝北遷回龍岩,安葬在虎嶺山上。如今,當新一輪紅日普照龍的故鄉,投身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業的鄉親們隆重紀念郭滴人誕辰100周年,筆者心情澎湃,激動萬分,步毛澤東《西江月·井岡山》神韻,賦詞《西江月·百年郭滴人》:“世紀紅旗在望,閩西鼓號早聞。烽火硝煙挺在前,‘滾動大地的龍’。羊城練就農經,拜恩師毛澤東。金戈鐵馬長征路,殫精竭慮最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