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山

江西省贛州市龍王山

龍王山,又稱龍王寨,屹立於贛縣、於都、興國三縣交界處,有一腳踏三縣之稱,海拔749米。與興國蓮花山、於都佛掌崬等山脈相連,氣勢磅礴。

景點介紹


相傳,宋景炎二年七月,抗元名將文天祥興國抗元曾設寨於此。今屬江西省贛縣三溪鄉安龍村與土龍村管轄。
龍王寨,因日月星辰之精華所鍾,萬千丘巒從四面八方馳驟於此,隆起擎天雄峰,霸王之氣直衝霄漢。
凌徠峰環眺:群山如濤,起伏奔騰;縱橫穿帳,重重相擁;脈延萬里,綿綿無窮。
望九天之湛湛,瞰大地之蒼茫,山河之壯美,令人豪氣天縱。
入夜,紫氣環繞,贛州、贛縣、興國、於都四座現代化城市的輝煌,簇擁著巍巍龍王之山。
晨朝看日,噴薄而出,冉冉升起,光芒萬丈。
天堂人間,嬌艷滴翠,雲紗霧縵,人情飛渡,無邊快意盡在其中。
山間最為知名的地名是火岌灣。火岌灣又名火笈灣,形容龍王寨山高位南,形似火炬,故名;又雲形似民間炊用之竹火笈,故而得名。
火岌灣位於贛縣三溪鄉正南方,經石門口、里龍、國藤崬、蘆雅、蓑衣逕、下火岌灣而上,海拔619米,東經凹丘、垛子上、塘坑子、藍塘窩、大凹丘,松樹凹、下凹丘、安龍與興國縣相鄰,間距約1公里;南枕三溪鄉境內最高峰龍王寨與于都縣境為鄰;南偏西與土龍村的小安龍、楓樹坑、嶺子腦、圾背接壤;西經水井窩、竹山窩、哨棚崬與烏石腦、下屋子、石窩子、社官窩、上下土龍坑相連;西北經旗面嶺、雷打石、腰子窩、橫崗排、天馬嶺、腰槽背、樹背坑、圓鼓嶺下山與高山東坑、亘古石、雪竹面、蘆雅相連。水流東北至里龍村的簑衣逕轉向北,出三溪,過新田、下濃,由濃口溪西折入瀲江,經平江、貢江匯章江,由贛江北上流入鄱陽湖,再出長江入東海,成萬頃碧波的太平洋。
火岌灣距三溪圩8公里。屋場前橫天馬,左旗右鼓,地貌清秀,地勢陡峭,山脈雄奇,植被豐厚。後山雄壯威猛,門前翠竹挺拔,水口古木參天。
清康熙年間,古梅州石窟都丘氏十四世孫丘任祥公三子丘恆信公、次子丘恆興先後不辭艱辛,從山深地僻的興國縣社富鄉留龍村直坑遷居到此建村,先人最多時,有八十餘丁住居於此。因此地亦山高地窄,田土稀少,不足恩養眾多人民,故後裔多遷播至四面八方。今僅有丘任祥公長子——興國留龍直坑開基祖——丘恆仁公的血脈後裔邱順林,字茂芳公,因半出為丘恆信公後裔邱德榮公繼嗣,後有子孫曾續居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