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秘書機構被稱為太史寮。太史寮,成型於西周,是我國最早的綜合性秘書機構,其內部分工明確,是秘書工作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西周時期的國家機構有所發展,中央政府形成以卿為首的政務部門“卿事寮”和以太史為首的事務部門“太史寮”並列的局面。
太史寮是我國最早的綜合性秘書機構,在
商代末年即已出現,但成型於西周,是為王室服務的秘書處。太史寮中有等級不同分工明確的“五 史”:主官太史屬六卿之一,兼管神職與人事,相當於中央政府的
秘書長。
小史是太史的副手,主要職掌
邦國之志和貴族世系,相當於掌管貴族人事檔案的秘書官員。內史也稱“作冊”,是為商王起草機要文件的文字秘書。
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
三皇五帝之書,掌達書名於四方”(《周禮·春官·大宗伯》),可知其職在書寫天子下達京畿以外的命令,掌理四方邦國的
史記以及三皇五帝的典籍。
御史也稱“
柱下史”,常侍立殿柱之下接收四方文書,還負責保管檔案和典籍。
西周不僅天子設諸多史官,而且各官署和諸侯國皆設史官,據粗略統計,僅王室和中央各機構的史官即有千人以上。與
殷商相比西周的史官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神職史官地位下降,人數減少,這是因為周人認識到禮的作用大於神鬼,占卜祭神活動減少了。二是史官分工趨向精細明確,除太史寮設職掌不同的“五史”外,在
周天子的王宮內還配置了專門記錄國王言行的左、右史,專門保管天子印信的典瑞和掌節,以及專門為王后掌管禮儀和文書的女史等。史官的明確分工符合秘書工作發展的規律,是秘書工作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除史官外,
夏商周三代官制中的秩宗、太宗、太祝、太卜等均為神職秘書,他們對國家社會的影響遠小於史官。商代宮廷中“宰”一職原是商王的專職廚師,因經常接近天子而逐漸成為國王的親信,西周時
周王讓宰掌管宮廷事務,成為宮廷內務總管,也帶有秘書官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