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恕
劉秉恕
“公賦性剛毅,有果斷”,“自幼若老成人,八歲失其母。 ”“當他十六歲時,其父劉潤祿事君亦卒,時太保已待潛邸,公持喪如禮。 ”劉公不僅臨財廉潔如此,出仕30餘年所居見稱,所去遺愛。
劉秉恕,字長卿,邢台人,元朝太師劉秉忠的弟弟,少時勤奮好學,受教於邢州安撫使劉肅門下,受其兄影響,20歲時已經成為邢州當地名人,由於劉秉忠公正無私,不納私親,在向忽必烈舉士時,惟獨不推薦劉秉恕,忽必烈為其兄弟的品質進行獎賞,二人均不接受。由於學術出眾,劉秉恕於中統元年(1260年)提升為禮部侍郎\邢州安撫副使,中統二年,調吏部侍郎,中統三年,賜金虎符,委任順德府(邢州)安撫使,任職期間,勤於民事,發展生產,使邢州百業俱興;至元元年改任嘉議大夫(執法官),歷彰德、懷盂、淄萊、順天、太原五路總管。又出任淮西宣慰使,會省宣慰司,歷湖州、平陽兩路總管,最後升為禮部尚書,為政期間,廉潔,實行惠政,大得人心,60歲卒,葬於邢台西賈村。
劉秉恕是元初邢州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精通算術,明朝嘉靖年間,他的墓被人盜開了,盜墓的人逃跑了,官府無法捉拿。後來差役在墓中發現了一段讖語:“發冢者,李淮也。”於是以此為線索,終於捉住了盜墓賊。這都是因為劉秉恕精通算術,在生前已經推算出盜自己墓的人是誰了。
郭守敬紀念館在賈村發現元朝重臣太保劉秉忠之弟,禮部尚書劉秉恕墓誌碑一方。碑呈卧式長方形,高70厘米,寬120厘米。碑文20段52行,1200餘字。由平陽路教授張著撰文,太史院主事董朴所書的此碑,對劉秉恕賦性、孝悌、任官為政都作了詳細介紹。
劉公墓誌冠以“大元中奉大夫平陽路總管兼府尹諸軍奧魯總管管內勸農事”之銜。隨之點出“至元庚寅(1290年——筆者注)六月十有九日,總管劉公以疾薨於平陽正寢時”,“享年六十”。之前曾隨忽必烈定雲南大理諸城。上即位,擢禮部侍郎,邢州安撫副使,順德路安撫使,彰德、懷孟、淄萊、順天、太原總管,禮部尚書,淮西道宣慰使,湖州路總管等職。據文可見,雖幾經變遷,隨時沉浮,但他忠於職守,以身殉國。“公賦性剛毅,有果斷”,“自幼若老成人,八歲失其母。”“當他十六歲時,其父劉潤祿事君亦卒,時太保已待潛邸,公持喪如禮。”“有人慾結兄弟好,壽白金百笏,馬四匹。公曰君自有弟,我自有兄,曷貽譏天下競不匹於不受,連胞兄太保與金二百也辭,曰“兄大功尚辭,弟其可受。”劉公不僅臨財廉潔如此,出仕30餘年所居見稱,所去遺愛。“初至淄萊,六囚當死。公曰此若冤,審之,果然得皆脫”;太原戶多外逃,劉公改紀其政,復業者日增;湖人方飢,公為之圖全活開倉濟荒。其臨政明惠之舉為世所仰。志碑對其家世記述頗詳,除史記其先人瑞州人及祖劉澤、父劉潤身世外,又補記了劉公家世及其以下數代,為元使未及之處。
考文縱觀可知,劉公曾祖以前遼時多貴顯,金初曾祖遷邢副節度史,至祖劉澤,父劉潤,兄秉忠,子璋、友直兄弟五人,五代皆望族重臣。橫析即見聯姻宦門,權勢顯赫,位高崇德。總之,此碑對劉氏家族發展史頗具研究價值,並補白新舊元史之不足,可供有興者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