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桂勤
武術宗師
蔡桂勤(1877—1956)字拙亭。濟寧縣蔡桁村人。出身武術世家,師傅為毛大牛。自幼隨祖父蔡公盛習武,后移濟寧皇經閣定居。拜華拳名家丁玉山為師,盡得其真傳,漸漸獨步武林。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隻身南遊,在蘇州錦源鏢局當鏢師。1905年與孟憲齡、師兄李瑞雲、胞弟蔡桂儉在上海創辦西慶鏢局任總鏢頭。1906年在上海與“鑒湖女俠”秋瑾相識,深受其愛國反清思想影響,並與之論劍。1919年霍元甲在上海創辦“精武體育會”,他是與霍元甲、王子平齊名的該會武術教官。1920年經李宗黃引見結識孫中山,後去廣州大元帥府傳授武術。曾捐20萬元支援抗美援朝。
一代武術大師、華拳的傳播者蔡桂勤先生,字拙亭,精技擊,擅長槍、劍、流星、擒拿、弓箭諸技。1877年出生於山東濟寧蔡桁村。
蔡桁人歷代習武,精槍劍,也兼長華拳。據說,在唐朝開元年間,華山附近的遊俠士蔡茂,閑居長安,與權貴之家結怨,手刃仇人,避禍任城(今天的濟寧)。到了宋朝宣和年間,他的後人蔡泰山、蔡剛、勇武絕倫,常被選為相撲手參加洲郡和京都的“露台爭交”,在技擊實踐中創造了華拳。後來由於華山蔡氏與濟寧蔡氏同姓,遂使華拳流傳於蔡行。在過去的年代,蔡行屢遭天災人禍,土地脊薄,人口流離,至清咸豐年間擅武者僅存蔡公盛等寥寥幾人而已。蔡桂勤先生自小跟他祖父蔡公盛習武,后祖父病逝,家境貧困,只得離開蔡行到城市謀求生活,遂遷居濟寧南門外皇經閣。
1925年後,先後寄寓襄樊、南昌、長沙、開封等地。1932年,定居上海,以教拳為生,先後執教於山東會館、慕爾堂國術團、華聯同樂會體育部、磚灰業國術團等,並常回濟寧傳授武藝。他從嚴施教,尤重武德,培養了一批武術名手。1941年的一個秋夜,日本劍道名手矢野光成登門比劍,他以深厚的功力,僅用一雞毛撣子與之對打,最後以“蜻蜓點水”撣中對方執劍手腕要穴,迫其撒手墜劍。1943年,一幫洋人在上海耀武揚威,設台比擂,他與王子華聯袂率中華隊參賽。其子蔡龍雲年方14歲,只用了5分鐘,即將白俄羅斯名手馬索洛夫打了13個跟頭,中華隊大獲全勝。1950年,回到故鄉,頤養天年。當美國侵朝戰爭爆發后,他趕赴上海,參加武術界義演,並捐資20萬元(舊幣)支援抗美援朝。1956年去世。
投名師雪夜受三挫
在那時候,有一位聞名遐邇的“齊魯大俠”丁玉山,經常到以武會友的四海春茶樓喝茶。蔡桂勤知他武藝高強,得華山蔡氏華拳拳法的真傳,便欲拜他為師,但丁玉山非常固執於“藝不輕傳”、“擇人而教”的古訓,他的武藝連自己親生兒子都不傳授,何況是外人,於是遭到了拒絕。然而蔡桂勤先生求藝心切,每天都去茶樓接近“齊魯大俠”。有一天,丁玉山終於開口說話:“你真想學華拳?真想學的話,今晚子時,在太白樓下侯我,能做得到嗎?”蔡桂勤欣然答道:“能!”當夜便早早地到了太白樓下。那是一個嚴冬的夜晚,朔風夾帶著鵝毛般的大雪,家貧衣單的蔡桂勤實在抵擋不住風雪的侵襲,只得拉開駕式,行拳走步,借練拳來禦寒。好不容易挨到子時,可是並不見“齊魯大俠”的到來,直到天光大亮,丁玉山始終沒有露面。第二天,在四海春茶樓,丁玉山好像沒事兒一樣,根本不提昨晚的事,蔡桂勤很恭敬的站在一邊也不敢問他。第茶罷人散,丁玉山方始淡淡的說:“昨晚我忘了,一覺睡到了大天亮。今晚子時,再去太白樓下候我,能嗎?”蔡桂勤先生又欣然答道:“能。”這天夜裡,風仍怒號,雪仍狂飛,“齊魯大俠”仍然沒有到來,第三天,蔡桂勤先生在茶樓見到“齊魯大俠”,垂手而立,依然不敢問昨天夜裡的事,人散,丁玉山又淡淡的說:“昨夜我喝醉了酒,今晚子時再去候我,還能嗎?”蔡桂勤先生仍然欣然答道:“能!”可是這第三個雪夜,“齊魯大俠”又沒有來臨。第四天,見到“齊魯大俠”時,蔡桂勤還是很恭敬的垂手站在他身邊。茶罷眾人散去,丁玉山喚蔡桂勤坐下,用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直盯著蔡桂勤看了好一陣子,而後說:“氣至三鼓而衰,而你受此三挫,氣仍粗,面無怒色,並具至大至剛之志的人,難以如此,我就收下你這個學生吧!”經過這三次雪夜考驗,蔡桂勤才列為“齊魯大俠”門下。三年的時間,盡得華拳精髓,逐漸獨步武壇。
槍挑五獅攔路
1897年,蔡桂勤先生隻身南遊,在蘇州錦源鏢局當了鏢師,揚鏢大西北,鏢車直走晉陝甘寧。當時西北道上有一個赫赫有名的“鐵拳”張鳳,凡有新鏢車經過,他都要較量一番,試試人家的武藝。他聽說蔡桂勤是個新手,就叫人在鏢車經過的道路當中擺下幾張八仙桌,桌上放了五個石墩,每個重二百來斤,按江湖上的說法這喚做“五獅攔路”。他要看看初出茅廬的年輕鏢師如何把這些石墩搬掉。蔡桂勤先生坐在馬上,離老遠就瞧見這些石墩了,待到近前翻身下馬,從馬鞍橋上摘下了長長的鐵槍,使出“兩龍分水”的招數,腳下著力,手中運勁,左右挑動。一瞬間,左兩個、右兩個,正前方一個,把五個石墩挑開了。把一石挑向正前方的這招喚做“猛虎開道”,意思是你“攔路”,我“開道”,我把道路打開了。“鐵拳”張鳳一看,此人果然功夫不凡,心裡佩服。但是還想試試拳腳,於是兩人交起手來。蔡桂勤先生用華拳的“迎面三腿”、“勾掛連環”,打得張鳳甘拜下風,兩人結成了好友,從此,蔡桂勤先生的鏢車行弛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通行無阻了。
武德服人拳打毒龍手
蔡桂勤先生武功卓越,好些人和他比武,都敗在他的手下。可是他從不傷害人家,除非是強徒惡霸之輩,有一年元宵節,蘇州玄妙觀前紮下了一座以武會友的擂台。台主是九江人徐鶴年,年齡三十開外,精通南路拳法,善點穴道,人稱“毒龍手”。擂台擺了三天,還沒有人贏他。第三天,徐鶴年不該口出狂言,說什麼“偌大個蘇州城,南來北往的鏢師、教頭不少,可都是一些傻把式,沒有一個夠得上我的手的。”這話一出,台下嘩然,蔡桂勤無可再忍,一躍身上了擂台,雙手抱拳說:“山東蔡桂勤,願請老師賜教。”徐鶴年一見上來的人五短身材,精瘦如猴,年紀又輕,哪放在眼裡,隨即兩人請禮,扯開架式打鬥起來。幾個照面之後,徐鶴年左手一晃,右手“毒龍出洞”直取蔡桂勤乳下穴位。蔡桂勤先生將身向右偏閃,用左手擄住對方右腕,順勢一轉身,右手插向對方右膝外側:頭一擺,腰一擰,右手一別,左手一扯,用了個“抱虎歸山”把徐鶴年摔出,就在徐鶴年將要倒地之際,蔡貴勤急忙右手向上一翻,在對方的右腋下將其抄起,使徐鶴年沒有跌到,按說徐鶴年應該認輸了,但是礙於臉面,強說未曾倒地,並不認輸。
兩人重新再斗,蔡桂勤起右腿用華拳“迎面三腿”的第一腿“擺柳”向對方頭部踢去,徐鶴年蹲身躲過;蔡桂勤的第二腿“提柳”緊接著又到,直向對方襠腹踢去,徐鶴年不愧是江西武林巨子,一側身又躲過了這第二腿,並且在側身的同時,右腳進步,右手叉開中、食二指,“雙龍搶珠”插向蔡桂勤的雙目,蔡桂勤見對方發招如此快速,趕緊將右腳落下不便再發第三腿,縮身讓對方的戟手從頭頂上方伸過;右手向上擒住了對方肘臂,左腿在下,左臂穿入對方襠里,隨即左肩一扛、右手一扯、身向上起,使了個“樵夫擔柴”把徐鶴年扛了起來,轉身到了台口把徐鶴年向台外拋了出去。徐鶴年在空中旋了兩旋,朝台前空地跌將下來。就在這一眨眼的功夫,蔡桂勤腦海里閃了一個念頭:無以防身,豈能傷人。於是,兩腳一蹬,“魚躍龍門”向台前凌空撲去,就向排球運動中魚躍救球似地用雙手將即要摔落在地的徐鶴年托起,讓他能用雙腳站住;而自己雙手著地用“虎撲”勢站了起來。蔡桂勤的這一舉動,使徐鶴年深受感動,願與蔡桂勤結為忘年交。
這樣的事例在蔡桂勤的一生中是很多的,舉此一二,以見一斑。
結識革命先驅嚮往革命
1905年,蔡桂勤先生離蘇州去上海,與師兄李瑞雲及胞弟蔡桂儉創立西慶鏢局,任總鏢頭。憑著華拳和一桿鐵槍揚名於大江南北,一時有“槍王”、“拳魔”之稱。
1906年,蔡桂勤在上海與“鑒湖女俠”秋瑾相遇,秋瑾慕名向蔡桂勤求教劍術。在交往中,蔡桂勤深受秋瑾的愛國主義的思想影響,嚮往著革命。次年,秋瑾在紹興就義,蔡桂勤先生悲痛異常,終日不語,深悔在秋瑾發難之日未能相隨。
1920年,蔡桂勤經革命黨人李宗黃的引見與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相識,前往廣東,成為大元帥府里的座上客。在廣東期間,從其習武者眾多,其中有孫中山,李宗仁,李烈均,伍朝樞,范石生,李宗黃等。中山先生逝世后,蔡桂勤先生浪跡江湖,遍游名山,先手寄寓湖北襄樊、江西南昌,湖南長沙、河南等地。
育人重在氣質
1932年蔡桂勤定居上海,以教拳為生。先後在上海的山東會館慕爾堂體育部、磚灰業國術團、華聯同樂會體育部傳授武技。一些著名的武術家陸青萍、張子揚,何金章,潘梓明、蔡鴻詳,馬永昌,姜傳文,曹百順,耿兆麟等皆屬其入室弟子。蔡桂勤先生使華拳廣泛傳播開來,成為近代華拳的開拓人。
蔡桂勤對待學生是非常慈祥的,但是在練功的時候卻是十分嚴厲。特別是對自己的兒子蔡龍雲就更加厲害了。蔡龍雲小時候練功,站起樁步來或拿起大頂來,一次就是半小時、一小時;練“迎面三腿”,一踢就是一、二百次。稍一鬆懈,蔡桂勤先生就用藤鞭抽打他,身上留下一道道的血痕。蔡桂勤對待兒子特別注重氣質的培養,常灌輸愛國的思想,孫中山、秋瑾的愛國事迹,是向兒子講故事的主要內容。在家裡還掛著薛仁貴、岳飛、文天祥等人的畫像,讓兒子每天都看到這些古代的民族英雄,接受愛國氣質的影響。蔡桂勤先生煞費苦心地想把兒子培養成一個有氣質、有才學的真正武術家,他經常諄諄教導兒子和學生們的一句話是:“一個人要有民族自豪的精神,總要有富貴不能移的氣節,否則,就不配是一個武術家,更不配做一個中國人!”
雞毛撣子擊敗日本劍道
1941年,一個秋天的晚上,有三個擅長劍道的日本人去找蔡桂勤的麻煩,為首的名叫矢野光成。這邊空地上,學生們正在練著拳腳,一見老師和三個日本人到來,便都停止了鍛煉。矢野光成抽出他的利劍,叫跟隨他的人拿一根碗口粗的木頭豎立在凳子上,他雙手舉劍,斷喝一聲,揮手朝木頭劈下,頓時把木頭劈成兩半。這是顯露他的劍力,想把蔡桂勤鎮住。此時,蔡桂勤先生倒攥著雞毛撣子微笑著說:“別弄那把戲了,請先生賜教吧!”矢野驚異地問道:“你怎麼不拿劍呢?”蔡桂勤答道:“和你這樣的劍道家比試,雞毛撣子就足以應付了。”隨後,兩人凝神靜氣,比試就開始了。矢野雙手持劍,“呀”的一聲,步隨聲進,劍隨音落,身步劍氣凝成一體,朝蔡桂勤頭頂猛劈下去。蔡桂勤不慌不忙,在利劍快要劈著頭皮時,方始將身軀向右側轉,使劍向地面沉下,順勢一翻手腕以撣代劍“蒼鷹旋翅”橫抹對方頸項。矢野急忙後撤,蔡桂勤緊貼著對方直把矢野逼到牆根,使他再也無法動彈。蔡桂勤先生譏諷地說:“矢野先生,你怎麼那麼小氣,不肯把日本劍道的精微賜教老朽呢?再試一回,務請大方一些。”
兩人稍息一會兒,再次交手,幾招過後,蔡桂勤“仙人指路”用雞毛撣子“蜻蜓點水”點擊對方腕部穴位,只聽“鐺啷”一聲,矢野光成撒手丟劍,隨即圈似地用雞毛撣子“蜻蜓點水”點擊對方腕部穴位。只聽“當聽鐺啷一聲,矢野光成撒手丟劍,羞得滿臉通紅。蔡桂勤急忙將劍拾起遞給矢野,說了聲”老朽失手,多有得罪。“請對方再較量一次,矢野光成說什麼也不再試了。
到這時候,矢野光成才不得不佩服中國的劍術自有它精微之處,不像先前說的那樣僅流於花式而已。臨走之時,矢野光成把他的那把劍硬是留下來給蔡桂勤先生作為紀念。
維護民族尊嚴接受挑戰
1943年,上海有一幫子外國拳師,瞧不起中國武術,更瞧不起中國人,辱罵中華民族是“東亞病夫“,挑起了一場轟動上海十里洋場的中西拳家比武的擂台賽。“東亞病夫”的恥辱使蔡桂勤義憤難平,為了維護民族的尊嚴,他和另一位武術名家王子平先生接受了洋人們的挑戰,決定選派自己的學生參加比賽。蔡桂勤出於對兒子的考驗,也讓年僅十四周歲的蔡龍雲和洋拳師比個高低。他妻子堅決反對讓這麼個獨生子去冒生命危險,於是蔡桂勤對妻子曉以大義,最後還是讓兒子參加了比賽。
這場中西拳家比武的擂台賽,中國的武術高手們榮獲全勝,然而,被外國洋人把持的裁判組卻硬說我方個別人的“點分”比他們少些,宣布的成績是:五勝兩負一和,中華隊獲勝。這場比武,中國武術家打掉了外國洋拳師的威風,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蔡桂勤先生王子平先生的這一愛國行動,受到了國人的高度讚揚。
告退武壇愛國之心不渝
1950年,蔡桂勤告退武壇,回到家鄉頤養天年。不久,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1951年8月,蔡桂勤以實際行動響應抗美援朝總會“6。1”捐獻武器支援前線的號召,不顧年老有病,毅然東山再起,特從家鄉趕去上海參加武術界抗美援朝捐獻義演。有人勸他說:“諾大年紀又有病,不要去參加了吧。”他慨然回答道:“為了早一天打垮美國鬼子,我們好早一天過安樂日子,什麼病什麼人都阻止不了我。”他還把川資節省小來二十萬元作為“體育號飛機”的捐獻。8月27日在上海市體育館內舉行的抗美援朝義演中,蔡桂勤先生表演了“羅漢拳”,這是他生前最後一次武功表演。
1953年3月,蔡桂勤聽到了蘇聯斯大林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后,立即寫信給報社說:“。。。。我知道化悲痛為力量這句話的意思,我除了繼續培養年輕的小夥子們成為體壯力強的祖國保衛者外,並鼓勵我的孩子與學生永遠跟著中國共產黨前進,來紀念斯大林同志。”這封信表現了他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的積極擁護和熱愛。
1956年8月,蔡桂勤在山東濟寧去世,享年七十九歲。他因家境貧寒從小沒有上過學,識字不多,文化水平不高,但他懂得愛國。術精技擊,愛國不渝,不愧是一位愛國的武術家。
一代武術大師、華拳的傳播者蔡桂勤先生(1877-1956),曾於1941年秋天的一晚上,用雞毛撣子擊敗了日本劍道矢野光成,被傳為一段佳話。
蔡桂勤,字拙亭,1877年出生於濟寧市喻屯鎮蔡桁村。蔡桁村村民歷代習武,精槍實劍兼長華拳。據說,在唐朝開元年間,華山附近的遊俠蔡茂,閑居長安,與權貴之家結怨,手刃仇人,避禍於任城(今濟寧)。到了宋宣和年間,蔡茂的後人蔡泰、蔡剛,勇武非凡,常被選為相撲手參加州郡和京都的“擂台爭交”,並在技擊實踐中創造了華拳。後來由於華山蔡氏與濟寧蔡氏同姓,遂將華拳流傳於南鄉蔡桁。蔡桂勤先生自幼跟其祖父蔡公盛習武,后因祖父去逝,家境貧困,離開了家鄉,從此浪跡於江湖之上。
蔡桂勤先生武德高尚,以德服人,許多人和他比武都敗在他手下,可是他從不傷害人家,除非是強徒惡霸之輩。蔡桂勤先生曾拜師於當時聞名遐爾的“齊魯大俠”——華拳名家丁玉山,列其門下,得其真傳,爾後獨步武林。他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隻身南遊時,在蘇州錦源鏢局當了鏢師,揚鏢大西北,鏢車直走陝甘寧,槍挑了赫赫有名的“鐵拳”張鳳的“五獅攔路”,並與張鳳結為至交。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在蘇州武服了九江人“毒龍手”徐鶴年。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蔡桂勤先生離開蘇州去上海,創立西慶鏢局,憑著華拳和一桿鐵槍揚名於大江南北,一時有“槍王”、“拳魔”之稱。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蔡桂勤先生在上海與“鑒湖女俠”秋瑾相識,深受愛國主義思想影響,並與之“論劍”。1919年,霍元甲在上海創辦精武體育會,蔡桂勤先生與霍元甲、王子平同為教官。1920年,蔡桂勤先經革命黨人引見與孫中山先生相識,並在李宗仁部擔任武術教官,成為大元帥府的座上客。1932年,蔡桂勤先生定居上海,以教拳為生。他經常諄諄教導兒子和學生的一句話就是:“一個人總要有民族自豪的精神,總要有富貴不能移其志的氣節,否則就不配是一個武術家,更不配做一個中國人”。
1941年秋天的一個晚上,以矢野光成為首的三個擅長劍道的日本人去找蔡桂勤先生的麻煩,他們手持利劍,趾高氣揚,不可一世,說什麼中國劍術流於花式,日本劍術才具“精微”,非要與蔡桂勤先生比個高低不可。蔡桂勤聽了哈哈大笑,心裡正想著嘗試嘗試日本劍術之“精微”。他讓學生帶日本人來到一塊空地上,自己卻順手拿了一把雞毛撣子,以撣代劍兩次擊敗了矢野光成,滅了日本人傲氣和威風,大壯了國威。第一回合蔡桂勤先生以撣代劍“蒼鷹旋翅”橫抹了對方頸項,直把矢野光成逼到牆根,使他再也無法動彈。第二回合幾招過後,蔡桂勤先生卻來了個“仙人指路”、“蜻蜓點水”,用雞毛撣子點擊到對方腕部穴位,使對方不堪一擊,劍落在地上,敗陣羞了個大紅臉。蔡桂勤先生急忙將劍拾起遞還給矢野光成,並說了聲:“老朽失手,多有得罪。”請對方再較量一次,而矢野光成說什麼也不敢再試了。至此,矢野光成才不得不佩服中國劍術真正具有的精妙之處。矢野光成臨走時,還將他那把劍留下來給蔡桂勤先生作為紀念。
蔡桂勤先生武藝高超,武德服人,大壯了國威,不愧是一位術精技擊、愛國不渝的卓越武術家。1956年8月,蔡桂勤先生逝世於濟寧皇經閣街三皇衚衕故居,享年79歲。他的一生,是愛國愛武術的一生,他的故事和他對中國武術事業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將永留青史,永不磨滅。
蔡桂勤之子蔡龍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