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店鄉

樵店鄉

劍閣縣轄鄉。1953年建樵店鄉,1955年併入楊村鄉,1961年析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併入楊村鎮,1995年析復樵店鄉。地處劍閣縣東南邊陲,屬劍閣縣邊遠鄉鎮,東與鶴齡鎮相連,西與店子鄉為界,南與楊村鎮接壤,北與木馬鎮和昭化區青牛鄉為鄰。是一個經濟、教育、文化欠發達的貧困鄉鎮。全鄉轄7個行政村,40個村民小組,3334戶,總人口10068人(2021),其中農業人口9428人,幅圓面積41.6平方公里,有耕地10528畝,林業用地1314.2公頃,屬二類鄉鎮,境內兩條公路橫貫其中(劍蒼公路、白央公路),是亭子口庫區重點淹沒鄉鎮之一。

2013年10月樵店鄉人民政府駐地正式由蒲李村搬遷至岱嶺村3組(小名七一場)辦公,距縣府下寺鎮72公里,老縣城普安鎮39公里,劍蒼路穿七一場而過,亭子口水庫建成蓄水后,水深50米左右,水域開闊,風光旖旎,將是劍蒼路上唯一的開闊水域。溯江而上可達廣元,沿江而下可直達重慶、上海等地。新集鎮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有利於資本和人才積聚,形成完備的商貿流通中心,同時在運輸業、養殖業、水上旅遊觀光業、商貿物流業等二、三產業方面潛力巨大,有廣闊的集鎮發展前景。建成后,新集鎮人口將達到1000人,至2020年將達2000人。新集鎮的建設,將有力拓展移民就業渠道,帶動樵店鄉步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道。轄岱嶺、元包、中岩、新房、蒲李、木林、井田7個村委會。工業以農產品加工為主。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籽、花生。

樵店鄉新集鎮


樵店鄉新集鎮位於岱嶺村三組木林角, 地處樵店、木馬、鶴齡及元壩區青牛4鄉鎮交界處。集鎮建設項目總投資1993.1萬元,佔地205畝。將新建政府及9個部門綜合辦公樓1幢,建築面積2093平方米。集鎮中包括學校、醫院、信用社、糧站、獸防站、自來水站等單位,功能配套齊全。劍蒼路穿場而過,亭子口水庫建成蓄水后,水深50米左右,水域開闊,風光旖旎,將是劍蒼路上唯一的開闊水域。溯江而上可達廣元,沿江而下可直達重慶、上海等地。新集鎮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有利於資本和人才積聚,形成完備的商貿流通中心,同時在運輸業、養殖業、水上旅遊觀光業、商貿物流業等二、三產業方面潛力巨大,有廣闊的集鎮發展前景。建成后,新集鎮人口將達到1000人,至2020年將達2000人。新集鎮的建設,將有力拓展移民就業渠道,帶動樵店鄉步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道。
2010年12月20日上午,劍閣縣樵店鄉移民搬遷安置暨新集鎮建設開工儀式在樵店鄉新集鎮建設工地舉行。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馮安富,縣委副書記、縣長田中文,縣政協主席王成書,縣委副書記陳勇,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吳勇,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侯宏,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銳方,副縣長楊正國,縣人民法院院長謝波出席了開工儀式。參加儀式的還有縣級相關部門、淹沒鄉鎮、樵店友鄰鄉鎮、鶴齡片區相關單位、工程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的負責人,以及樵店鄉幹部群眾和“七一場”的移民搬遷群眾。
樵店鄉新集鎮位於岱嶺村三組木林角, 地處樵店、木馬、鶴齡及元壩區青牛4鄉鎮交界處。集鎮建設項目總投資1993.1萬元,佔地205畝。將新建政府及9個部門綜合辦公樓1幢,建築面積2093平方米。集鎮中包括學校、醫院、信用社、糧站、獸防站、自來水站等單位,功能配套齊全。劍蒼路穿場而過,亭子口水庫建成蓄水后,水深50米左右,水域開闊,風光旖旎,將是劍蒼路上唯一的開闊水域。溯江而上可達廣元,沿江而下可直達重慶、上海等地。新集鎮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有利於資本和人才積聚,形成完備的商貿流通中心,同時在運輸業、養殖業、水上旅遊觀光業、商貿物流業等二、三產業方面潛力巨大,有廣闊的集鎮發展前景。建成后,新集鎮人口將達到1000人,至2020年將達2000人。新集鎮的建設,將有力拓展移民就業渠道,帶動樵店鄉步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快車道。(劍閣縣政府辦 孔敏)
●鏈接:樵店鄉政府駐地遷址進程
2009年3月,樵店鄉黨委、政府向縣委、縣政府請示鄉政府駐地遷至岱嶺村三組。
2009年5月19日,縣委常委會研究同意遷址,並提交縣人大、縣政協按程序審議。
2009年6月17日,政協劍閣縣委員會以文件(劍政協〔2009〕15號)復函縣政府,同意遷址。
2009年7月22日,經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討論后,同意遷址,並按程序上報審批。
2009年8月6日,縣人大常委會作出批准遷址的決議(劍人委〔2009〕9號),並同意上報審批。
2010年4月26日,市政府常務會研究后,向省政府作出遷址的請示(廣府〔2010〕30號)。
2010年8月3日,縣委、縣政府成立樵府遷建指揮部,下設一辦五組,開始新集鎮建設各項準備工作。
2010年9月20日,省民政廳和市、縣民政局實地勘查政府新址。
2010年11月25日,省人民政府作出《關於同意劍閣縣樵店鄉人民政府駐地遷移的批複》(川府民政[2010]11號)。
2010年12月20日,樵店鄉新集鎮建設開工。

社會狀況


2014年全鄉實現農民純收入總額7149萬元,其中:家庭經營性收入2469萬元、工資性收入4500萬元、財產性收入70萬元、轉移性收入110萬元。農民純收入人均達到7065元,比上年增長1033元,增長率達到17%,
(一)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大戶1戶,生豬出欄1.8萬頭,完成母豬換種任務100頭;新建土雞小區2個,土雞出欄13.6萬隻,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在以生豬為主導的畜禽產業發展基礎上,重點大力發展生豬及土雞項目,確保2014年畜牧工作目標的實現。今年我鄉培育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大戶1戶,為岱嶺村二組張建華,目前該戶出欄生豬515頭,全鄉全年生豬出欄1.8036萬頭,佔全年目標任務的100.2%,完成母豬換種任務92頭,佔全年目標任務的92%;新建土雞養殖小區2個,分別為新房村土雞養殖小區(30戶)和元包村土雞養殖小區(64戶),全年出欄土雞13.6408萬隻,佔全年目標任務的100.3%;做實畜禽防疫工作,轄區內無重大疫情發生。
(二)烤煙種植任務400畝,收購商品煙1000擔。我鄉實際發展種煙農戶34戶,種植烤煙384畝,占目標任務的96%。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政策是動力、煙農是根本、面積是基礎、技術是支撐、幹部是保障、效益是關鍵的思路開展工作。把工作早動員、群眾早發動,技術早培訓,典型作示範,幹部定責任,落實幹部“五包”即包村、包片、包面積、包產量、包產值,落實分階段考核作為發展烤煙的關鍵所在,烤煙生產穩定發展。全鄉煙葉收購實現891擔,佔全年目標任務1000擔的89.1%。
(三)完成現代農業園區當年任務。樵店鄉2014年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規劃面積300畝,涉及木林村四組,新房村二組、蒲李六組,栽植煙葉150畝,種植海椒80畝,種植蘿蔔20畝。種植土豆30畝,種植萵筍10畝,種植白菜10畝,完成了我鄉現代農業園區當年任務。
(四)新引進單體項目投資不少於50萬元農業投資業主(含種養殖)1個。新引進資金55萬元,在蒲李村六組李永太建設水產養殖。
(五)建立果蔬產業示範片1個,示範片面積100畝,果蔬2150畝(其中海椒面積1300畝)。目前全鄉種植蔬菜1050畝,完成海椒1300畝,共計種植果蔬2350畝,占目標任務的109.3%,建立元包村產業片一個,示範片面積130畝,占任務的130%。
(六)新發展或規範發展農村專合組織(家庭農場)一個。全面規範田家鄉長江生豬專業合作社。進一步規範相關制度,辦公場所,擴大合作社成員。
(七)完成森林面積、蓄積雙增長;加強已建核桃產業基地896畝的成效鞏固。全面加強低產林改造261畝,及退耕還林的補植補造270畝,宜林荒山荒地的植樹造林110畝,生態公益林12547畝,共計完成面積641畝,實現森林面積、蓄積雙增長。
(八)新啟動建設木林村“幸福美麗”示範新村一個。產業方面,完成烤煙種植100畝;建成土雞養殖專業大戶一個,新發展養殖戶15戶,新建圈舍1680平方米,已全部完成首批土雞填欄。配套基礎設施方面,組道路、入戶路、田間道進行建設整治6公里,達到群眾基本出行需求。整治病危山坪塘4口。農村安全飲水達100%。農業機械耕種收綜合水平達50%。通村廣播100%,光纖、數字電視分別達到30%以上。新建垃圾收集房6處,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率達到60%。公共服務方面,1+6”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築面積達到260平方米以上。農村適齡兒童入學率、義務教育普及率、法制建設普及率均達到100%。村民“一事一議”制度, “兩委”班子滿意度及治安狀況滿意率均達到了95%以上。
(九)維修整治山坪塘33口,維修渠道7km。山坪塘整治38口(木林村4口,井田村10口,新房村6口,元包村6口,岱嶺村3口,中岩村9口);整治渠道10.7公里(中岩村1.2公里,新房村0.9公里,元包村4公里,木林村2.6公里,岱嶺村1.2公里,井田村0.8公里),維修村道8.9公里(岱嶺村6公里,元包村1公里,木林村1.9公里),新建水泥路3.2km。
(十)全面完成新建沼氣池60口任務。

轄區


轄岱嶺、元包、中岩、新房、蒲李、木林、井田7個村委會。工業以農產品加工為主。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