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齡鎮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下轄鎮

鶴齡鎮,是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轄鎮,位於四川省北部,劍閣縣東南部,東與昭化區蒼溪縣接壤,南與羊嶺鎮交界,西、北與樵店鄉相鄰,介於北緯31°48′至31°57′,東經105°42′至105°49′之間,省道205線、省道302線、縣道鶴八路、鄉道鶴石羊路等貫穿境內並在鎮區交匯,在建綿萬高速公路貫穿鶴齡鎮附近,嘉陵江縱貫境內。

鶴齡鎮因鶴齡寺得名,舊名火燒寺、隆禮等,又稱合林,民國時始置鶴齡鄉,幾經變革於1985年改設鶴齡鎮。截至2017年,鶴齡鎮轄2個社區和15個行政村,總面積85.6平方千米,總人口17895人 ,人口以漢族為主。 

鶴齡鎮經濟產業以農業為主,經濟作物以煙葉為主,養殖業以生豬、土雞等為主,二三產業以工業、建築業和商貿業、餐旅業為主。2013年,鶴齡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94元。 

鶴齡鎮是劍閣縣重點規劃建設的“一城八鎮”之一,截至2013年,城鎮建成區面積2.43平方千米,是原鶴齡區所屬區域的經濟、交通和商貿物流中心, 是四川省省級生態鄉鎮。

歷史沿革


清代及以前
今鶴齡鎮境域古時先後為閬中縣、胡原縣、臨津縣、白水縣、永歸縣、劍門縣、普安縣劍州轄地。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置隆禮保,為劍州13保之一,治火燒寺(今鶴齡鎮)。
清宣統二年(1910年),辦理地方自治,劍州自治行政區劃調整,設1城、2鎮、4鄉,分轄13保,隆禮保屬禮合鄉(治木馬寺,今木馬鎮)管轄。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劍州改為劍閣縣,隆禮保屬劍閣縣禮合鄉。
化林村老照片
化林村老照片
民國三年(1914年),隆禮保改為隆禮團,廢除禮合鄉,隆禮團直屬劍閣縣(治普安,今普安鎮)管轄。
民國十九年(1930年),隆禮團改分為隆禮上區、隆禮下區(治土主廟,今公興鎮)。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此設赤化縣,廢區、保,縣蘇維埃下設區、鄉、村三級蘇維埃政權,設赤化區、赤化鄉。是年秋,國民黨劍閣縣政府將16個區整理合併為6個區署,撤銷隆禮上區,與泰和區、廣安區合併為第五區(治今江口鎮),今鶴齡境屬之。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設鶴齡鄉,屬第五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劍閣縣重新調整政區,全縣劃為3個指導區,1鎮,25鄉,369保,3613甲,鶴齡鄉屬第三區(治今白龍鎮)。
新中國時期
鶴齡鎮
鶴齡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1950年復置鶴齡鄉。
1952年,劍閣縣行政區劃調整,政區序列為劍閣縣第七區公署。
1953年,在此設第七區公署,鶴齡鄉屬之。
1955年,原府君鄉併入鶴齡鄉。同年12月,第七區改稱鶴齡區。
1958年,鶴齡鄉改製為鶴齡人民公社。
1966年11月17日,經原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原綿陽專區行政公署批准,以地名命名的區公所和52個人民公社改為具有“革命意義”的新名稱,鶴齡區、鶴齡人民公社改稱赤衛區、赤衛人民公社,1967年恢復。
1981年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時,鶴齡區太平人民公社改為羊嶺人民公社,水磨人民公社改為錦屏人民公社。
1984年,基層政權改制,實行政社分設,鶴齡區各人民公社恢復鄉建制,鶴齡人民公社恢復為鶴齡鄉。
鶴齡鎮風光
鶴齡鎮風光
1985年10月,撤銷鶴齡鄉,改為鶴齡鎮。
1989年,鶴齡區全區面積259.4平方公里,轄鶴齡鎮和楊村鄉、樵店鄉、錦屏鄉、鴦溪鄉、羊嶺鄉1鎮5鄉,共47村,331組。
1992年,劍閣縣實行撤區並鄉建鎮,撤銷鶴齡區,原鶴齡區管轄的1鎮5鄉調整為3鎮1鄉,撤銷楊村鄉、樵店鄉、錦屏鄉合併改建楊村鎮,撤銷羊嶺鄉改建羊嶺鎮,鶴齡鎮、楊村鎮、羊嶺鎮和鴦溪鄉均改直屬劍閣縣。
1995年,撤銷鴦溪鄉,其行政區域併入鶴齡鎮,恢復設置錦屏鄉、樵店鄉。
2006年6月,撤銷鶴齡督導室,鶴齡鎮不再作為鶴齡片區行政中心,鶴齡鎮改由劍閣縣直轄。

行政區劃


沿革變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今鶴齡鎮境內建立赤化鄉、化林鄉蘇維埃政權。
鶴齡鎮集鎮一隅
鶴齡鎮集鎮一隅
民國時期,今化林村境屬昭化縣龍鳳鄉。
1950年於今鶴齡鎮境設立鶴齡鄉、化林鄉、鴦溪鄉、府君鄉。
1952年,化林鄉併入鴦溪鄉。
1955年,府君鄉併入鶴齡鄉,共有10個村,分別是赤化村、金珠村、柏林村、長壽村、永興村、石埡村、龍潭村、青木村、會龍村、雙柏村。
1995年,鴦溪鄉撤銷,所屬6個村(化林村、岳坪村、白鶴村、金銀村、綠水村、印盒村)全部併入鶴齡鎮。至此,鶴齡鎮轄16個行政村。
2017年9月,撤銷赤化村,改設為赤化社區。

政區劃分

截至2017年,鶴齡鎮轄15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鎮政府駐鳳凰社區赤化街1號。
• 社區:鳳凰社區、赤化社區;
• 行政村:金珠村、柏林村、長壽村、永興村、石埡村、龍潭村、青木村、會龍村、雙柏村、化林村、岳坪村、白鶴村、金銀村、綠水村、印盒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鶴齡鎮位於四川省北部,劍閣縣東南部,地處劍閣縣、蒼溪縣和廣元市昭化區結合部,東與蒼溪縣亭子鄉、鴛溪鎮、白橋鎮接壤,南與羊嶺鎮接界,西、北與樵店鄉相連,北與昭化區青牛鄉為鄰,地理位置介於北緯31°48′~31°57′,東經105°42′~105°49′之間,鎮政府所在地距劍閣老縣城普安鎮51公里、新縣城下寺鎮105公里,鎮境輪廓呈“橢圓狀”,東西寬近15公里,南北長約20公里,幅員面積86.7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鶴齡鎮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劍閣縣東南部山地,屬於深丘陵地帶,境內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城鎮所在地地形為3條山樑,呈“Y”字型。境內最低海拔450米,最高海拔892米,平均海拔623米。

氣候

鶴齡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光照比較適宜,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為22℃,夏季最高氣溫為39℃,冬季最低溫度-4℃,年平均降雨量為910毫米,夏秋多陰雨,雨量佔全年的60%。

水文

亭子湖一角俯瞰
亭子湖一角俯瞰
嘉陵江由北向南貫穿鶴齡鎮境東部,亭子口水電站建成后,已形成水域面積110平方公里,庫容量34.68億立方米的大型湖泊。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鶴齡鎮有耕地面積22320畝,其中水田12225畝,旱地10095畝。
森林資源
截至2013年,鶴齡鎮森林覆蓋率為50.8%,林木蓄積量10萬餘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00年,鶴齡鎮總人口24391人,其中男12700人,女11691人;家庭戶6423戶,家庭戶總人口23826人,其中男12367人,女11459人;0-14歲6035人,其中男3220人,女2815人;15-64歲16962人,其中男8836人,女8126人;65歲及以上1394人,其中男644人,女750人;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3375人。
截至2013年末,鶴齡鎮總戶數8852戶,其中農業戶6100戶,總人口25784人,其中男13405人,女12379人,非農業人口2915人。2013年,鶴齡鎮出生人口237人,死亡人口14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0.014%。
截至2015年,鶴齡鎮總戶數8825戶,總人口24868人。
現人口數量為2.8萬人。

民族

明清至當代,鶴齡鎮一直屬漢族聚居地區。截至2014年,人口仍以漢族為主,零星少數民族人口以婚嫁和流動人口為主。

經濟


綜述

鶴齡鎮鳥瞰
鶴齡鎮鳥瞰
鶴齡鎮經濟產業以農業為主,主要生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以煙葉為主,養殖業生豬、土雞等為主。二三產業以工業、建築業和商貿業、餐旅業為主。2012年,鶴齡鎮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5354元,2013年,鶴齡鎮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94元。2015年,鶴齡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50萬元。

第一產業

鶴齡鎮產業以傳統農副產業為主,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特色產業以烤煙為主,養殖產業以生豬、土雞為主。
鶴齡鎮
鶴齡鎮
鶴齡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產水稻、小麥、玉米,2012年產糧14230噸、油料1292噸;特色產業以烤煙為主,2012年鶴齡鎮種煙村15個,84個組,煙農137戶,種植面積1400畝,收購煙葉4012擔,實現產值420萬元,畝平收入3000元,其中最高畝產6000多元。
鶴齡鎮養殖產業以生豬、土雞為主。截至2012年底,鶴齡鎮已建成年可孵化雞苗30萬羽的育雛室1個,出欄土雞10萬餘只的土雞養殖場1處,年存欄蛋雞20000隻,產蛋560萬枚的養雞場1處;生豬、土雞養殖示範小區5個、現代畜牧科技示範園區1個。實現生豬出欄4.5萬頭、土雞出欄84萬隻,完成化林土雞小區建設,2013年新發展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大戶4戶,年出欄土雞1000隻以上大戶100戶,5000隻以上大戶5戶;存欄兔10萬隻;能繁母豬0.35萬頭;規模養殖比重60%以上,生豬良種面70%以上;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3000元以上。
化林村一隅俯瞰(2016年)
化林村一隅俯瞰(2016年)
2015年,鶴齡鎮種植煙葉800畝,產出煙葉1762擔,實現總產值193萬元;種植蔬菜5600畝,總產量11760噸,其中種植海椒1600畝,總產量4000噸;水果蔬菜複合種植面積3500餘畝,總產量8780噸;建成化林村500畝水果蔬菜複合種植示範園區1個,引進業主1戶,投資100萬元以上,在園區內種植核桃、煙葉、蔬菜等;建成核桃產業園3500畝,引進業主1戶,新栽植核桃1800餘畝。建成青木村山羊養殖小區1個,2015年末山羊存欄1500頭;2015年出欄生豬3.5萬頭,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大戶5戶;出欄小家禽40萬羽,出欄土雞1000羽以上大戶50戶,5000羽以上大戶6戶。

第二產業

鶴齡鎮第二產業以工業、建築業為主。工業以建材生產、農副產品加工為主,規模較小。2013年,鶴齡鎮境內初步探明擁有天然氣資源,有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川西北氣礦在化林、龍潭、長壽三村進行開採。2015年,鶴齡鎮招商引資木業生產企業1個。2015年,鶴齡鎮實現工業總產值8476.02萬元,實現財政稅收收入379.85萬元,非稅收收入10萬元。截至2016年,鶴齡鎮有混凝土構件廠1家、教育印刷廠1家、頁岩機磚廠3家、米業有限公司1家、木材加工廠1家。

第三產業

鶴齡鎮第三產業以餐飲、娛樂、零售、金融等為主。2012年,中共鶴齡鎮委員會、鶴齡鎮人民政府在城鎮規劃區規劃了以蒼溪入口到松樹包為界,建成以汽車維修,車輛中轉,貨物配送為主的物流中心,以鶴羊線為依託,建立以地產開發為主的商業中心。有鳳凰市場、新市場2個綜合貿易市場。2012年12月25日,成立廣元市包商貴民村鎮銀行鶴齡支行,是廣元市包商貴民村鎮銀行的6個分支機構之一。截至2016年,鶴齡鎮有4家金融機構,分別是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鶴齡信用社和廣元包商村鎮銀行。
鶴齡鎮城區全景(2013年)
鶴齡鎮城區全景(2013年)
2016年,鶴齡鎮本級實現教育投資35.99萬元,文化體育與傳媒投資27.56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投資42.06萬元,醫療衛生投資35.05萬元,城鄉社區投資25.2萬元,農林水投資541.08萬元,資源勘探信息等投資7.6萬元,住房保障投資8.56萬元。

社會


城鎮建設

鶴齡鎮鳥瞰
鶴齡鎮鳥瞰
鶴齡鎮城區主要分佈在“Y”字型的三條山樑上,總長約6公里,城鎮規劃區面積5平方公里。2012年,鶴齡鎮制定了“一鎮(城鎮)、一線(劍蒼線)、一村(化林村)”三位一體互動發展思路,在城鎮規劃區規劃了3個園區。2012年12月12日,鶴齡鎮煙登廣場開工建設。該項目為鶴齡鎮政府2012年招商引資重點建設項目,內容為舊城棚區危房改造。
截至2013年,鶴齡鎮城鎮建成區面積2.43平方公里,城鎮人口1.3萬人,城鎮化率達43%,城鎮人口人均綠地達1.5平方米,人均廣場及公共空間用地達4.5平方米。

教育事業

鶴齡鎮學校一覽
鶴齡鎮學校一覽
截至2015年,鶴齡鎮有職高暨初中1所,小學(含幼兒園)4所,民辦幼兒園2所。
1953年建立劍閣縣鴦溪小學,白鶴村舊校區因地處亭子口水電站淹沒區,已全部遷至化林村。2004年8月,原劍閣縣鶴齡職業中學與原劍閣縣鶴齡初級中學校合併,組建劍閣縣鶴齡中學,為劍閣縣教育局直屬高完中,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四川省劍閣縣鶴齡中學、四川省劍閣縣鶴齡職業中學),兩個校區(鳳凰校區、金珠校區)”的辦學體制,融普、職為一體,除初中基教育外,還開設有九年專業的職業高中教育。2009年11月19日,鶴齡鎮青木村真維斯希望小學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希望工程20年模範希望小學”稱號。同年11月26日,由10位愛心人士捐資50萬元人民幣,劍閣縣人民政府配套636萬元人民幣共同興建的鶴齡鎮銘愛希望小學竣工,佔地約9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22.96平方米,可容納600餘名學生就讀。
鶴齡鎮學校一覽 
學校名稱類別住所
劍閣縣鶴齡中學(劍閣縣鶴齡職業中學)公辦初中、職中鶴齡鎮鳳凰街27號 
劍閣縣鶴齡小學校公辦小學(含幼兒園)鶴齡鎮中心街67號 
劍閣縣鴦溪小學校公辦小學(含幼兒園)鶴齡鎮化林村一組 
劍閣縣鶴齡鎮銘愛希望小學公辦小學(含幼兒園)鶴齡鎮鳳凰社區 
劍閣縣鶴齡鎮青木真維斯希望小學公辦小學(含幼兒園)鶴齡鎮青木村 
劍閣縣鶴齡鎮童心幼兒園民辦幼兒園鶴齡鎮劍蒼路
劍閣縣鶴齡鎮紅蘋果幼兒園民辦幼兒園鶴齡鎮中心街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鶴齡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衛生站16個。截至2015年,劍閣縣鶴齡鎮中心衛生院有職工56人,其中中級職稱8人,醫(技、護)師29人,開設病床50張,有固定資產480餘萬元,佔地8600平方米。內設中西醫內外科、兒科、五官科、口腔科、骨傷、婦產科、胃鏡、放射、檢驗、生化、心電、B超、碎石科等20多個臨床、醫技科室,該醫院是四川省愛嬰醫院、廣元市AAA級規範化預防接種門診、廣元市星級接種門診、劍閣縣葯械使用安全誠信示範單位、劍閣縣2015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

社會保障

2011年開發的鳳凰小區一角
2011年開發的鳳凰小區一角
2013年,鶴齡鎮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3239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590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89人,其中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13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76人。2015年,鶴齡鎮共有1410人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其中農村低保人員1153人,城鎮低保人員257人;五保供養對象131人。

基礎設施

2015年,鶴齡鎮建成投資3200萬元完成山坪塘整改96口,維修整治山坪塘10口,新建水渠60公里,維修水渠20公里,完成安全飲水工程11處,解決1656人飲水問題,維護農村安全飲水管理工程10處,投資48萬元新建村級垃圾房20間,新安裝果皮箱20個,維修鳳凰街、劍蒼路下水管道10處,投資8萬元新增垃圾排放箱12個。

交通


省道205線、省道302線、縣道鶴八公路、鄉道鶴石羊公路等貫穿鶴齡鎮境內並在鎮區交匯。規劃中的綿萬高速公路、金旺高速公路貫穿鶴齡鎮附近。2015年,鶴齡鎮建成水泥路20公里,建成村組泥碎路12公里。
鶴齡鎮交通
鶴齡鎮交通
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調整省道路網規劃,其中新規劃的省道205線、302線貫穿鶴齡鎮境內。省道205線起於廣元,止於廣安鄰水縣,劍閣縣境內路段由原縣道柏江路(柏埡鄉江口鎮)、原縣道劍蒼路(普安鎮至蒼溪縣)柏埡鄉至蒼溪界段升級,計劃2017年開工建設。省道302線起於達州宣漢縣漆樹鄉,止於梓潼縣,劍閣縣境內路段由原縣道喻馬路(蒼溪縣橋溪鄉喻家嘴至梓潼縣馬鳴鄉)升級,計劃2017年開工建設成二級公路。
縣道鶴八路起於鶴齡鎮,經劍閣縣羊嶺鎮、香沉鎮、公興鎮、吼獅鄉、柘壩鄉王河鎮、公店鄉、止於劍閣縣與梓潼縣交界的八廟埡。鄉道鶴石羊公路起於鶴齡鎮,經原石城鄉(羊嶺鎮蒲花村),止於羊嶺鎮,全長17公里,貫穿鶴齡、羊嶺2鎮7村,2014年建成四級水泥公路。
綿萬高速公路起於綿陽市遊仙區,接綿遂高速公路,經梓潼縣、劍閣縣、蒼溪縣、巴中市、通江縣,止於達州萬源市,接達陝高速公路,在鶴齡鎮南的羊嶺鎮茶角村境內設置互通出口。金蒼旺高速公路起於京昆高速公路(綿廣段)金子山互通出口,經劍閣縣(普安鎮、柏埡鄉、鶴齡鎮)、蒼溪縣,止於旺蒼縣,接廣巴高速公路,規劃建設里程長160公里,總投資149億元,為遠期規劃項目。

文化


地名由來

鶴齡地名的得來,一說其集鎮地踞山樑,左右為狹溝,遠望如鶴凌空,場后小山,形似龜伏,山上樹木蔥蘢,常棲群鶴,明代建寺於此名鶴齡寺,后因失火改稱火燒寺,清代稱火寧寺;一說又名“合林”,因明末地方四姓族長發起在市場周邊栽植黃櫪、翠柏,故名“合林”。

文化藝術

鶴齡鎮
鶴齡鎮
鶴齡鎮每年7月舉行''請老爺"儀式,並進行川劇表演,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並舉行一年一度的文化藝術節。2012年7月5日,鶴齡鎮開展了首屆文化藝術節暨紅色旅遊開幕文藝匯演活動。2015年6月30日,鶴齡鎮舉行第4屆鄉村旅遊文化節。

旅遊


景點

• 亭子湖
亭子湖
亭子湖
亭子湖是建設嘉陵江亭子口水電站形成的內陸淡水湖泊,位於廣元市城區南10公里,水域面積110平方公里,庫容量34.68億立方米。湖區動植物豐富,有一、二、三類保護植物12種,保護動物8種,湖區分佈有高低山峽連和大小島嶼。亭子湖是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湖泊和峽谷型自然景觀。2015年被廣元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市級風景名勝區。
• 化林大隊舊址
化林大隊旅遊區
化林大隊旅遊區
化林大隊舊址位於鶴齡鎮化林村,化林大隊曾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譽為“南方山區的一面紅旗”、“四川的大寨”,2012年7月,化林大隊舊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黃櫪林蔭道
鶴齡鎮集鎮煙墩山下原有兩行面盆粗的黃櫪林蔭道,1964年擴建供銷社被毀,翠柏現僅存兩株。

著名人物


張正桃
張正桃
張正桃:(1926年~1981年),男,漢族,1957年至1981年任鶴齡區鴦溪公社化林大隊(今鶴齡鎮化林村)黨支部書記,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兼任中共劍閣縣委第一書記,他所任職的化林大隊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譽為“南方山區的一面紅旗”、“四川的大寨”。張正桃曾多次出席黨的九大、十大、十一大全國勞模和全國人大會議,后歷任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四川省委常委、中共劍閣縣委第一書記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