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橋鎮

四川蒼溪縣轄鎮

白橋鎮位於蒼溪縣城西北27公里處,東鄰陵江鎮、浙水鄉,南接禪林鄉、東青鎮,北鄰亭子鎮,西靠劍閣縣鶴齡鎮、羊嶺鎮,蒼劍公路(S205省道)穿鎮而過,為西北入蒼第一鎮。全鎮轄17村,2個居委會,115個組,4951戶,幅員面積60.7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3675畝,鎮內主產糧油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油菜、花生,經濟作物有獼猴桃、蔬菜、苗木、中藥材等;養殖業以生豬、肉兔、小家禽為主。

2005年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10號批複:將原馬桑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白橋鎮。白橋鎮政府駐紅光社區。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白橋鎮常住人口為10123人。

建制沿革


白橋鎮龍鳳街南段
白橋鎮龍鳳街南段
西晉太康年間蒼溪置縣,白橋屬蒼溪縣,東晉因之。
南北朝時期,劉宋在今蒼溪縣禪林鄉青山觀村僑置漢昌縣,白橋屬漢昌縣。
隋唐時期,隋朝開皇十八年改漢昌縣復置蒼溪縣(治今陵江鎮),白橋屬蒼溪縣。唐朝在今蒼溪縣禪林鄉青山觀村置漢昌縣,白橋屬漢昌縣。
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蒼溪縣設6鄉和青山、牟池2鎮,白橋屬蒼溪縣青山鎮。
白橋鎮馬桑社區
白橋鎮馬桑社區
元朝時期,白橋西部屬普安縣,東部屬蒼溪縣。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白橋東部屬蒼溪縣桂花鄉,西部屬普安縣。
清朝順治八年(1652年)白橋東部屬蒼溪縣桂花鄉,西部屬昭化縣
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白橋東部屬蒼溪縣桂花鄉,西部屬昭化縣。
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蒼溪縣將桂花、大獲、全信、龍山、柏岩、龍泉6鄉改為東、南、西、北4路總保,白橋東部屬蒼溪縣南路總保,西部屬昭化縣。
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白橋東部屬蒼溪縣東嶽鄉,西部屬昭化縣。
清朝和民國時期,白橋分屬昭化縣、蒼溪縣。
白橋鎮紅光社區照片
白橋鎮紅光社區照片
民國24年(1935年)3月28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后,在今白橋鎮馬桑社區建立區蘇維埃,隸屬於蒼溪縣蘇維埃人民政府,馬桑區轄4個鄉,駐地分別為馬桑、亭子口、白橋壩、石城壩,每鄉轄3個村,1935年5月紅軍撤離后廢,僅存月余。民國24年(1935年)蒼溪縣在馬桑設聯保,25年(1936年)改設馬桑鄉,29年馬桑鄉併入東青鄉。1950年1月18日蒼溪縣人民政府成立后,白橋東部屬東青鄉,2月1日東部屬二區(東嶽廟),4月屬二區(東青);西部先屬昭化縣龍鳳鄉,后屬昭化縣龍鳳區。1952年6月昭化縣白橋、新農、亭子3鄉划入蒼溪縣二區(東青)。1952年6月至1956年11月白橋屬蒼溪縣二區(東青),1956年11月蒼溪縣撤銷東青區,屬地併入城郊區,白橋屬蒼溪縣城郊區。1959年11月恢復東青區,白橋屬東青區直至2005年。民國24年(1935年)昭化縣設3區18個聯保。白橋屬第二區虎跳聯保,民國26年(1937年)將18個聯保整編為16個聯保辦事處,白橋屬龍鳳聯保辦事處。民國29年(1940年)1月實行鄉、保、甲制,將16個聯保辦事處編整為5鎮5鄉,設3個區公所管轄鄉鎮,白橋屬第二區龍鳳鄉(第二區區公所駐虎跳鎮)。民國34年(1945年)白橋屬第一區龍鳳鄉(第一區區公所駐虎跳鄉)。民國38年(1949年)白橋屬第一區龍鳳鄉(第一區轄虎跳、黃龍、龍鳳、鴛溪4鄉,區公所駐虎跳鄉)。1950年2月昭化縣將民國時政區調整為城關、寶輪、三堆、虎跳4區,5月增設龍鳳區。1950年2月建虎跳區,轄虎跳、龍鳳、鴛鴦3鄉,同年5月分龍鳳、鴛鴦2鄉置龍鳳區。1951年龍鳳區轄7鄉,分別為青牛、石城、府君、鴦溪、亭子、白橋、鴛溪。
白橋鄉,位於縣治西北27千米處,駐地白橋壩。因龍門溝(白橋河)阻隔行人,民國9年(1920年)百戶人家集資修建一橋,名“百橋”,后易百為白,故名。清代和民國時期屬昭化縣。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在白橋壩、石城場(今屬劍閣縣羊嶺鎮)建立鄉蘇維埃。5月以後屬昭化縣虎跳聯保,1952年划入蒼溪成立弘農鄉。土地改革結束后,改名白橋鄉。1958年改為白橋人民公社,1984年複名白橋鄉,全鄉面積35.41平方千米,轄白橋、梁柏、同心、火烽、寶珠、白水、龍門、柏林、青林、金光10村。
馬桑鄉,位於縣治西北25千米處,駐地馬桑埡。因其地原為一片馬桑林,清代興場,名馬桑埡,故名。光緒元年起屬南路總保,宣統二年起屬東嶽鄉。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在馬桑建立區、鄉蘇維埃。是年5月以後建馬桑聯保。1951年成立馬桑鄉,1958年改為馬桑人民公社,1984年複名馬桑鄉,全鄉面積24.76平方千米,轄映青、干柏、上馬、帽合、銅頂、學房、龍江、解嶺8村。
白橋鄉於1994年建鎮,面積35.41平方千米,轄10個村,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10308人。馬桑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為6401人。2005年4月30日,原馬桑鄉併入白橋鎮,總人口為16709人(2000年數據)

行政區劃


下轄2個社區,17個村:紅光社區、馬桑社區,青林村、金光村、白橋村、寶珠村、白水村、龍門村、同心村、火烽村、柏林村、映青村、干柏村、上馬村、帽合村、銅頂村、學房村、龍江村、解嶺村。

地理位置

白橋鎮馬桑社區照片
白橋鎮馬桑社區照片
白橋鎮位於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地處蒼溪縣西北部。全鎮地理最高點為解嶺山,海拔878米。

氣候特徵

地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極端最低氣溫2℃,最高氣溫38.9℃,晝夜溫差7℃。全年無霜期270—29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多春旱秋澇。

植物資源

有待收集資料

動物資源

有待收集資料

礦藏資源

有待收集資料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蒼溪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白橋鎮常住人口為10123人。

民族

人民全部為漢族。

政治


鎮黨委書記:馬嘉,主持鎮全面工作,聯繫上馬村。
黨委副書記、鎮長:郭定貴,主持鎮人民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稅、民政、審計、國資等工作。對接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縣審計局、縣國有資產事務中心、縣殘聯工作。聯繫寶珠村。
黨委委員、人大主席:羅克良,負責鎮人大主席團工作,分管農業農村、農民負擔、防汛抗旱、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政協、老區促進等工作。對接縣人大、縣政協、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利局、縣氣象局、縣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縣供銷社、縣現代農業園區管理辦、縣防汛抗旱辦、縣老促會工作。聯繫白水、龍門、柏林片。
黨委副書記:楊雲,協助黨委書記工作,負責黨建、宣傳、人事、工會、共青團、老幹部、統戰、民族宗教等工作,分管機關內務、目標績效管理、信息網路管理(含網上輿情)、教育、科技、衛生與計劃生育、精神文明、關心下一代、外事僑務等工作。對接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委統戰部、縣直機關工委、縣委老幹部局、縣民宗局、縣目標績效管理辦、縣委編辦、縣委黨校、縣總工會、縣教科局、縣人社局、縣衛生健康局、縣精神文明辦、團縣委、縣科協、縣文聯、縣作協、縣新聞中心、縣關工委、縣夕陽紅聯誼會工作。聯繫金光、青林片。
黨委副書記:劉建君,協助黨委書記工作,負責脫貧攻堅、移民開發和政法工作。對接縣扶貧開發局(縣脫貧攻堅辦)、縣委政法委(縣綜治辦、縣委維穩辦)、縣法院、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縣駐村辦工作。聯繫白橋、龍江、解嶺片。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春茂,負責鎮紀委工作,分管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效能建設、督查督辦、群眾和信訪等工作,協助鎮長抓好審計工作。對接縣紀委縣監委、縣檢察院、縣委巡察辦、縣委群工局、縣審計局工作。聯繫同心、寶珠、火烽片。
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劉曉軍,負責組織人才(人事)工作,分管林業和園林、環境保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節能減排、村民自治、辦公室(文秘、信息、機要、保密)、黨史、地方志、檔案等工作。對接縣委辦、縣委組織部、縣政府辦、縣自然資源局、縣林業局、縣生態環境局、縣委保密機要局、縣城鄉環境治理辦(縣愛衛辦)、縣環衛局、縣誌辦、縣檔案局工作。聯繫銅頂、學房片。
黨委委員、人武部長兼副鎮長:孫琳,協助鎮長工作,負責黨管武裝、民兵預備役、徵兵工作,分管交通運輸、村鎮規劃建設、自然資源管理、以工代賑(含易地搬遷扶貧)、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監管、防震減災、人民防空等工作。對接縣人武部、縣自然資源局、縣住建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應急管理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直屬機關黨建事務中心、縣人民防空辦、縣紅十字協會、廣運集團蒼溪公司、蒼溪供電公司工作。聯繫桿柏、上馬、帽合片。
副鎮長:肖晨子,協助鎮長工作,協助羅克良同志分管農業農村工作,分管工業經濟和信息化、商務、發展改革、統計、項目投資、民營經濟(返鄉創業)、金融保險、依法治鎮、行政執法、政務服務、旅遊、文化、體育、婦女兒童、廣播影視等工作。對接縣經信局、縣發改局、縣司法局、縣人社局、縣商務和經濟合作局、縣文化旅遊和體育局、縣統計局、縣醫療保障局、縣金融局、縣婦聯、縣政務服務中心、縣經濟合作中心、縣深改辦、縣工商聯、保險機構、廣電網路蒼溪分公司工作。聯繫紅光社區、馬桑社區、映青片。

綜述


第一產業

白橋鎮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薯、油菜、花生、獼猴桃、山桐子、羅漢果等經濟作物。
特產有紅心獼猴桃雪梨山核桃、脆香甜柚子等。
本鎮為蒼溪紅心獼猴桃主產區,蒼溪紅心獼猴桃被冠以“低鈉高鉀水果之王”、“水果之王”、“維C之冠”等美譽。
本鎮為蒼溪雪梨產區之一,蒼溪雪梨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擁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其它經濟作物以柑橘、雪梨、蠶桑為主。養殖業重點以生豬、毛兔、魚、小家禽為主。白橋鎮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7億元,增長12%,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0:12:3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0%、10%、13.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6944元和9400元,分別增長12.2%、11.7%;現代農業持續鞏固,建成萬畝優質糧油產示範基地1個、國家級生豬標準化示範場1個、獼猴桃標準化產業園2個,形成以優質糧油、生豬和紅心獼猴桃為核心的三大主導產業,全年糧油總產量達9800噸、2600畝紅心獼猴桃產果1700噸、出欄生豬3.2萬頭。鄉村旅遊蓄勢起跳,創成白鷺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功舉辦第十二屆蒼溪梨花節分會場活動,白橋對外開放形象進一步提升。民營經濟穩步壯大,培育投資50萬元以上的返鄉創業業主12家,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呈多元化發展。

第二產業

有待收集資料

第三產業

有待收集資料

文化事業

有待收集資料

教育事業

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2所,幼兒園2所,圖書室19個

醫療衛生

有衛生院2所,分別為:白橋衛生院、馬桑衛生院

歷史文化


有始建於元朝的龍門寺,南宋末年利州守將王佐墓,長寧山宋蒙古戰場鵝頂堡遺址,馬桑區蘇維埃人民政府遺址

地方特產


獼猴桃、蒼溪雪梨、羅漢果

風景名勝


白鷺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建設中)

城鄉建設


• 白橋鎮人民政府駐地紅光社區,城鎮建成區面積0.245平方千米[367.5畝](其中紅光社區0.16平方千米、馬桑社區0.085平方千米)。鎮內建有兩個社區,紅光社區街道2756米,常住人口1082人;馬桑社區街道1833米,常住人口187人。建自來水站3處,電力、水源均有保障。轄區內有鎮級中學1所(白橋鎮初級中學),中心小學2所(白橋鎮中心小學、白橋鎮馬桑小學),村小9所,幼兒園2所,信用社2家,衛生院2所(白橋衛生院、馬桑衛生院),醫療點17個,獸防站1個,郵政代辦所2處。紅光社區街道:龍門街、梁柏街、龍鳳街、橋頭街、水磨街、龍白街。馬桑社區街道:老街、水井街、土門街。根據《蒼溪縣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把白橋鎮定位為特色鄉鎮(農貿型城鎮),2030年用地規模0.4平方千米,人口規模0.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