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大堤

漢江大堤

漢江徠位於長江左岸,至漢口與長江匯合。老河口至漢口兩岸築有堤防,即漢江大堤。漢江大堤總長942.67 km,其中遙堤55.25 km。漢水大堤(參見圖1)保護著湖北省江漢平原22個縣(市)、120多萬hm2耕地的防洪安全。其中,遙堤直接保護著漢北地區和漢口市區的安全,是湖北省的確保堤段之一。

歷史沿革


早在商周時期,襄陽城就築有堤防。宋乾德年間(963-968年),漢水右岸修築潛江堤;南宋淳熙八年(1182年)修宜城堤;宋元期間還陸續修建襄陽救生堤、老河口堤。明代鍾祥、京山、天門、沔陽、漢陽、漢口等縣(市)相繼在漢水兩岸修築堤防,擴大保護範圍。至清末,漢水兩岸已形成了較完整的大堤。
1935年7月漢水發生100年一遇洪水,鍾祥境內漢水左堤潰決18處,其中以獅子口段決口口門為最大(寬4000 m)。汛后堵口復堤,由舊口經沙港到上羅漢寺,長18.02 km,因新堤線距漢水河槽甚遠,故稱鍾祥遙堤(簡稱遙堤)。復堤工作於1935年12月動工,1937年3月完成。1958年又將相鄰的舊口到多寶灣長徠37.23 km的漢水堤段列入遙堤範圍。1998年長江大水后,國家將其列入基建項目,連續兩年進行加高培厚建設。

管理機構


1932年將左岸從鍾祥到河口,右岸從沙洋到河口的兩岸漢水堤防列為干堤,由江漢工程局管理。鍾祥、沙洋以上兩岸堤防,除襄陽老龍堤納入江漢工程局管理外,其餘仍為民堤,由當地群眾自修自管。1949年以後,漢水干堤山襄樊市、荊門市、仙桃市、武漢市和荊州地區分別設立修防處分段管理。1956年漢水干堤試辦群眾管理養護點,取得經驗,1958年推廣到全流域干支堤,沿堤各區(公社)建立堤防管理委員會,各鄉(大隊)在堤上設立堤防管理養護點,各村組(小隊)按每公里堤長選派1名群眾堤防管養員,實行專業管理和群眾管理相結合的組織形式。20世紀80年代,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后,逐步採用專業承包取代群眾管養員,管堤護林。1995年,湖北省成立湖北省漢江河道管理局,實行人、財、物統一管理,漢江干堤建設管理進入新的歷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