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疳

肺疳

肺疳(lung gan disease)是以咳嗽,氣喘,口鼻生瘡,面色白,毛髮枯焦,肌膚乾燥,或見惡寒發熱,常流清涕等為主要表現的疳證。

簡介


● 英文名稱:Lung (Infantile) Malnutrition
● 又稱:氣疳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兒科

古籍摘選


● 肺疳,氣喘,口鼻生瘡。(《小兒葯證直訣》)
● 四曰肺疳,即氣疳也。其症咳嗽氣逆、皮毛焦枯、膚粟惡寒、鼻蝕流涕、頤爛吐紅、咽喉不利、大便糟粕、瀉痢不常。(《嬰童類萃·五疳論》)

名詞解釋


● 以咳嗽,氣喘,口鼻生瘡,面色白,毛髮枯焦,肌膚乾燥,或見惡寒發熱,常流清涕等為主要表現的疳證。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疳證由餵養不當或多種疾病影響,導致脾胃受損,氣液耗傷,不能濡養臟腑、經脈、筋骨、肌膚,為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其中鬱熱傷肺所致者為肺疳,為五臟疳之一。

臨床表現

● 主要癥狀:氣喘,口鼻生瘡,面白,咳嗽,毛髮枯焦,肌膚乾燥,惡寒發熱,常流清涕等。

病因病機

● 該病由於乳食不調,壅熱積滯,傳傷肺經所致。
● 肺在體合皮,其華在毛,肺與皮毛之間存在著相互為用關係。
● 若熱傷肺經,肺氣不利,既可致衛表不固而見自汗,惡寒發熱,常流清涕,又可因皮毛失養而見毛髮枯槁不澤,肌膚乾燥。

五臟疳的概念

● 脾胃受損,氣液耗傷是疳證的基本病機,但病久氣血虛衰,必然累及諸臟失養;他臟病證遷延不愈,亦可損及脾胃,發為疳證。因此五臟疾患均可致疳,故而有五臟疳的概念。
● 心疳
● ● 病機:心經鬱熱所致。
● ● 表現:以身熱、頰紅面黃、口舌生瘡、胸膈煩悶、口渴飲冷、下痢膿血、盜汗、磨牙、易驚等為主要癥狀。
● 肝疳
● ● 病機:肝經受熱所致。
● ● 表現:以消瘦、腹脹、面色青黃、多汗、下痢、便中鮮血或黏液、搖頭揉目、雀盲、眼目乾澀等為主要癥狀。
● 脾疳
● ● 病機:脾胃受傷,運化失調引起。
● ● 表現:以形體消瘦、面黃髮枯、精神萎靡、嗜食異物、體內有蛔蟲為主要癥狀。
● 肺疳
● ● 病機:鬱熱傷肺所致。
● ● 表現:以咳嗽、咽喉不利、流涕、憎寒、腹脹、米泔樣糞便、乳食減少、口有腥氣、皮毛干焦、四肢消瘦等為主要癥狀。
● 腎疳
● ● 病機:伏熱內阻所致。
● ● 表現:以四肢消瘦、面色黝黑、齒齦潰爛出血、上熱下冷、寒熱時作、吐逆、乳食減少、大便滑泄等為主要癥狀。

生活經驗

● 小兒肺常不足,意思是小兒抵抗力往往不如成年人強,家長需要注意預防調戶,增強小兒抵抗力。
● 鼓勵小兒經常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加強鍛煉,多曬太陽,輔助合成維生素D。
● 隨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以免著涼、上火。
● 小兒抵抗力低,需注意避免與感冒病人接觸,若在感冒流行期間,應當注意少去公共場所。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融。中醫兒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