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聲達

原第二軍團連長

朱聲達(1914--1985),湖北省江陵縣人,曾任第二軍團連長。參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和長征。任八路軍一二0師營長,晉綏軍區團長、旅參謀長、旅長,第一野戰軍師長。參加了黃土嶺戰鬥、百團大戰和運城、晉中、荔北、太原等戰役。后歷任陝西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寧夏軍區司令員、甘肅省軍區顧問、甘肅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是中共七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人物簡介


朱聲達是湖北省江陵縣人,1914年出生。家境貧寒,小時候即為地主放牛、干雜活。賀龍在洪湖鬧革命,朱聲達就參加了少先隊。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紅3軍9師25團當勤務兵。由於朱聲達精明能幹,一年後被調到9師警衛排,給段德昌當警衛員。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深受賀龍喜愛,被提升為通信班班長、排長、紅3師18團副連長、紅4師10團連長。后歷任陝西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寧夏軍區司令員、甘肅省軍區顧問、甘肅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1985年1月21日在蘭州病逝。

生平經歷


1931年秋,江陵東部的蘇維埃政權受敵摧殘,他參加了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6年,紅二、六軍團搶渡金沙江,盧冬生挑選了識水性的洪湖籍戰士,組織了 突擊隊,由朱聲達率領,冒雨攻佔了海洛塘渡口和木瓜寨渡口,紅二、六軍團用 叄天時間渡過了金沙江。朱聲達在戰鬥中負重傷,無法行走。賀龍得知,立即命 令紅4師衛生部部長周長庚派擔架抬著朱聲達行軍,使他跟上了部隊。成立紅二方面軍時,朱聲達被任命為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連連長。
抗日戰爭,朱聲達在120師和晉綏軍區擔任營長、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解放
戰爭,他歷任晉綏野戰軍獨3旅參謀長、5旅旅長、一野3軍9師師長。
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師長。回國后,任甘肅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953年,朱聲達入朝作戰,擔任1軍7師副師長。
回國后,他擔任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
1957年畢業於南京軍事學院,改任陝西省 軍區副司令員。
1958年至1968年,他擔任寧夏軍區司令員,后改任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
1985年去世。

相關故事


賀龍兩次救他
第二次救他,是在紅二、六軍團長征過金沙江期間。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離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朱聲達時任紅二軍團第四師連長。1936年3月下旬,紅二、六軍團抵達滇黔邊的宣威、盤縣,接到朱德、張國燾來電,要紅二、六軍團北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在這次渡江奔襲作戰中,朱聲達所在的前衛四師,始終在二軍團最前面衝鋒陷陣。在一次攻城戰鬥中,朱聲達不幸腹部中彈,因傷勢嚴重,行走困難,在過江前掉了隊,蜷伏在路邊的草地上。幸好賀龍軍團長率收容隊經過,聽到呻吟之聲,過來查看,才發現是“朱娃子”負傷,就讓紅四師衛生隊隊長周長庚派擔架將他抬了出來。
文化大革命中的壓迫和抗爭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林彪“四人幫”及其在蘭州軍區和寧夏的追隨者,歪曲事實,顛倒黑白,給他強加了“賀龍死黨”、“賀龍在寧夏搞‘二月兵變’的黑幹將”;“同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楊靜仁、馬玉槐結成死黨,狼狽為奸”、“保護楊靜仁、馬玉槐一小撮走資派”;“挑起武鬥,鎮壓造反派”等許多莫須有的罪名,煽動不明真相的革命群眾,衝擊軍區,進行揪斗,對他進行了無情打擊和殘酷迫害。
1968年元月,中央文革讓朱聲達、江波、何其仁等同志到空軍學院中央辦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寧夏班接受批判教育。7月間又到海運倉總參招待站繼續檢查“錯誤”。1969年10月,林彪發布“第一個號令”后,又以疏散為名,將他們三人下放到陝西省蒲城縣獨立師農場強迫勞動4年。直到1973年10月,才分配他到甘肅省軍區任副司令員(降職使用)。
面對林彪、“四人幫”的高壓政策,朱聲達同康生等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粉碎“四人幫”以後,他向中央提出了申訴。經複查,中央對朱聲達等同志的問題作了平反決定。

個人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