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安

近現代國畫家

張國安,1906-1995,遼寧庄河光明山鎮喇嘛屯人,齋名:墨浪書屋,字:仲平,落款常熟:張國安、張仲平,印泥相當簡陋,常用財會印泥,印章水平極其一般。

人物介紹


張國安父母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他的文化不高,只讀過三年半私塾,但他自幼酷愛書畫讀書。通過自學臨摹名家作品,漸漸小有名氣,解放前在庄河街面上賣畫。此時在日偽軍的統治下,作品水平和名氣還需提高,他的理想很難實現,以賣畫為生艱難重重。他早就聽說庄河青龍山雙泉寺住持和尚喜禪畫的墨竹極有神韻,畫風飄逸,水墨味十足。每幅售價一塊大洋,價格不菲,故偷偷仿他的畫出售。后被喜禪知道很不高興,有幾個地痞把張國安的畫案給掀了。無奈之下,張國安求見喜禪拜他為師,初時喜禪不允,經再三央人說情喜禪才首肯,從此張國安學畫於喜禪門下,從此,張國安走上了墨竹人生。

人物成就


喜禪不善言談,對畫理技法也不能加一闡述,只能以身示教,現場作畫來指導他,張國安年輕聰明且能吃苦肯學,幾度寒暑即掌握了喜禪畫竹技法,他還幾乎把喜禪所有的題畫詩全部記錄下來,他深受喜禪的影響,對竹子在大自然四季的變化怎樣用筆墨表現出來,確實收益匪淺,尤其是他對寫風竹的認識和理解更深,他寫的風竹與喜禪相相似。有時喜禪年老體弱無力動筆,求畫者急要,他就代筆畫竹,再有師父落款鈐印,這樣的畫不少。
張國安精通中醫,解放后在庄河工作,晚年,回到老家喇嘛屯生活。兒子也沒繼承父業。家人不支持他的墨竹繪畫,但當時有不少大連和外地,本市人找張國安畫竹,流傳在民間和外地不少。
張國安畫竹清貧一生,作畫只在自家只有盈尺大的小飯桌上鋪上一塊漁網般的毯子,硯池是只粗糙的泥碗,幾枝禿筆用了幾十多年,他從不輕易廢掉一張紙,時常出現小品,如有敗筆之處盡量補救,但張老的畫始終沒能跳出喜禪的窠臼,有些畫筆墨比較獃滯,尤其是他怕浪費,把存有幾天的殘墨用來作畫,畫面顯得灰暗,墨韻不足。張國安是繼喜禪后五十年來大連頗有造詣的畫竹名家,但他十分尊師重道,個頭不算高的他為人熱情,是一個德才兼備的畫家。